统计学计算练习题及解答2015
- 格式:doc
- 大小:300.31 KB
- 文档页数:11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真题2015年及答案解析(1/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1题某厂家声称其该批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99%,商场可以采用()的方法来决定是否收货。
A.相关分析B.典型分析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下一题(2/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2题“工人”是一种职业,它是()。
A.定性变量B.定量变量C.定性数据D.定量数据上一题下一题(3/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3题在观察新药的有效作用时,研究人员搜集的数据是()。
A.一手观测数据B.二手观测数据C.一手实验数据D.二手实验数据上一题下一题(4/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4题众数常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它()。
A.不适用分类数据B.不适用严重偏态的数据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上一题下一题(5/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5题某支股票2015年6月份收盘价的最高值为46元,最低值为26元,平均值为30元,方差为36,则该股票6月份收盘价的离散系数为()。
A.1.2C.0.8D.0.3上一题下一题(6/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6题欲从1000家小微企业中随机抽取3%的企业调查其融资情况,如果采用不重复抽样,可能的样本有()。
A.100030B.C.D.上一题下一题(7/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7题统计量用来描述(),它是样本的函数。
A.样本的数量特征B.样本的品质特征C.总体的数量特征D.总体的品质特征上一题下一题(8/40)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8题假定1亿人口的国家与100万人口国家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1‰的人口推断总体的平均年龄,则抽样标准误差()。
2015年《统计学》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相关分析研究的是( A )A、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B、变量之间因果关系C、变量之间严格的相依关系D、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2.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那么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A )。
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直线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3.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那么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B)。
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直线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等于零表明两变量(B)。
A.是严格的函数关系B.不存在相关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曲线线性相关关系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是(B)。
A、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B、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它们不是确定的关系C、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D、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不确定的直线关系6.时间数列自身相关是指( C )。
A、两变量在不同时间上的依存关系B、两变量静态的依存关系C、一个变量随时间不同其前后期变量值之间的依存关系D、一个变量的数值与时间之间的依存关系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D)。
A、不存在相关关系B、相关程度很低C、相关程度很高D、完全负相关8.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愈小,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C)。
A、无相关B、存在正相关C、存在负相关D、无法判断是否相关9.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
A.两变量均为随机的B.两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10.回归分析中简单回归是指(D)。
A.时间数列自身回归B.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C.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D.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11.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 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A )A. y=6000+24xB. y=6+0.24xC. y=24000+6xD. y=24+6000x12.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B) A.表明现象正相关B.表明现象负相关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D.不能说明相关方向和程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BD )。
2015级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第一套试卷一、选择题(40分)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A条图B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 资料的特征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B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D不能作评价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变异系数B方差C标准差D四分位间距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6.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C. A和B均不是D. A和B均是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A)n1+ n2 (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10、标准误反映()A抽样误差的大小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D数据的离散程度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
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A tr>tbB tr<tb< bdsfid="104" p=""></tb<>C t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13、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A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D把x1和x2的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
6.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BA •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的C.自变童和因变童都是随机的7.几位工人的年龄分别是32岁.35岁,42岁,这几个数字是( DB •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A ・指标 C ・标志B •变量D.变量值8.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BA ・贝努里定律 B.大数定律 C.贝叶斯定理 9.调查某大学2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D.中心极限定理A )。
A.每名学生B.2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200名学生D.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10.对某大学学生进行一次意向调查•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对抽中班级的学生全部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A.等距抽样 C •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11.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D扎开口组 B ・闭口组石油(华东)2015《统计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适用于2015年12月考试)一.单选1.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B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 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2. 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A. 100名学生B. 100学生的成绩C.毎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 现有一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单位:%): 103, 109, 117, 126, 119,反映其平均 发展速度最好用(B )计算。
A.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4. 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10年,第三组为15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第二组占50%,第三组占总数的2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A ).九 9. 8 年 B. 10.0 年 C. 10.3 年 D.10.5 年5. 在调查居民对某企业产品的看法时,居民年龄、性别(C)。
B.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B.几何平均数 D.众数A. 都是数量标志C ・前者是数量标志,后者是品质标志 B. 都是品质标志D.前者是品质标志.后者是数量标志对正态总体抽样调查,不论样本容量大小,样本均值总是服从正态分布。
第三章9.某企业甲、乙两个建筑材料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如表3-20所列。
表3-20要求计算并填写上表中空格,并说明各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10.下列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请将错者予以更正。
(1)某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5%,实际执行的结果是提高了10%,则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5%=200%。
错误。
应为:110%/105%=104.76%。
(2)某企业某月完成甲产品的产值50万元,则好完成计划。
完成乙产品产值61.2万元,超额完成2%;完成丙产品产值83.2万元,超额完成4%,则三种产品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0+2%+4%)/3=2%。
错误。
应为(50+61.2+83.2)/(50+60+80)=102.32%11.某建筑企业“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某产品的产量应达到7200t,实际完成情况如表3-21所列。
表3-21解: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02.08% 提前期=3个月12.某企业对某批零件进行抽样检验。
结果如表3-22所列。
表3-22解:平均寿命=900小时 全距=200小时 平均差=37.5小时 标准差=43.3小时 标准差系数=4.8%13.某学校高三年级学生的体重状况如表3-23所列。
表3-23解:中位数=56.07kg 众数=56.3kg14.调查甲乙两个市场A 、B 、C 三种水果的价格及销售状况如表3-24所列。
表3-24解:甲市场=0.34(元) 乙市场=0.20(元) 1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如表3-25所列。
要求:(1)以比重的方式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解:平均单位成本=∑∑ffX =43.4(元)(2)计算标准差;解:标准差=8.8元(3)另有一企业生产同种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44元,其标准差为10.5元,试比较哪个企业平均单位成本的代表性大。
解:该企业标准差系数=20.28% 另一企业标准差系数=23.86%本企业平均单位成本的代表性大。
2015年《统计学》第五章平均指标习题及满分答案(一)填空题1.平均数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2.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指标)、(调和平均指标)、(几何平均指标)、(中位数)和(众数)。
3.算术平均数不仅受(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权数)多少的影响。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5.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
6.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都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7.众数决定于(分配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只受极端值的(位置)影响,不受其(大小)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1.平均数反映了(A)。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中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D、总体变动的趋势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D)。
A、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B、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C、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D、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B)。
A、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B、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C、不受权数的影响D、无法判断4.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D)。
A、权数的经济意义B、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C、标志值的大小D、权数对应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5.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A)。
A、众数不存在B、众数就是最小的变量值C、众数是最大的变量值D、众数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6.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要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都可以采用( C )。
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中位数法7.如果次数分布中,各个标志值扩大为原来的2倍,各组次数都减小为原来的1/2,则算术平均数(D)。
2015年《统计学A》综合练习题一、单选1、使用标准差比较标志变异程度的条件是( C ) 。
A、同类现象B、不同类现象C、平均数相等的同类现象D、平均数不等的同类现象2、从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属于( C )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3、在如下数据:75、73、72、70、68、54中,众数是 ( D ) 。
A、72B、70C、71D、不存在4、在组距数列中,95这个数据应归在 ( A ) 组中。
A、95—105B、85—95C、85—95或95—105D、85—95和95—1055、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B ) 。
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6、某工人月工资180元,则“工资”是 ( D ) 。
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D、数量标志7、各个数据皆不相同时其众数为( D ) 。
A、最大的数据B、最小的数据C、中间的数据D、不存在8、在同一数列中,若各变量值不等,则几何平均数(G)与算术平均数(X)比较有 ( B ) 。
A、G > XB、G < XC、G = XD、上述都可能9、当峰度系数a4( )=3.8时,表明 ( B ) 。
A、数据呈右偏分布B、数据呈尖峰分布C、数据呈左偏分布D、数据呈正偏分布10、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性,必须( B ) 。
A、扩大误差B、扩大极限误差C、缩小误差D、缩小极限误差11、如果总体成数方差或大子样成数方差未知,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可以用总体方差最大值代替,此值为 ( B ) 。
A、0.24B、0.25C、0.5D、112、连续生产某产品的工厂,每隔1小时取5分钟新产品进行检查,属于(D) 。
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3、用简单重复抽样方法,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50%,则样本容量应为原来的 (D) 。
2015年《统计学》第六章变异指标习题及满分答案(一)填空题1.平均指标说明分布数列中变量值的(集中趋势),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离中趋势)。
2.标志变动度与平均数的代表性成(反比)。
3.全距是总体中单位标志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4.全距受(极端值)的影响最大。
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P ),标准差为(PQ的平方根)。
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σ/ x)。
(二)单项选择题1.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指标有(A)。
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平均差系数2.标准差与平均差的主要区别是(C)。
A、计算条件不同B、计算结果不同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意义不同3.标志变异指标中的平均差是(D)。
A、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B、各变量值离差的平均数C、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绝对值D、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4.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C)。
A、与标准差相比计算复杂B、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C、不符合代数方法的演算D、计算结果比标准差数值大5.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其计算结果为(D)。
A、p+qB、p-qC、1-pD、p6.计算平均差时对每个离差取绝对值是因为(C)。
A、离差有正有负B、计算方便C、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零D、便于数学推导7.标准差是其各变量值对其算数平均数的( B )。
A、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B、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方的平均数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8.计算离散系数是为了比较( B )。
A、不同分布数列的相对集中程度B、不同水平的数列的标志变动度的大小C、相同水平的数列的标志变动度的大小D、两个数列平均数的绝对离差 9.变量的方差等于( A )。
A、变量平方的平均数减变量平均数的平方B、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C、变量平方平均数减变量平均数平方的开方 D.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平均数的开方10.两组工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甲组工人每人加工的零件分别为:25、26、28、29、32;乙组工人每人加工的零件分别为:22、25、27、30、36。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60以下 460~70 1070~80 2580~90 1490~100 2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 1525 3835 3445 13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3、某商店199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超级重点题目)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2001 2002电视台5000 8880 23自行车辆4500 4200 -7合计9500 13080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标(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1995 1996甲米120 130 10乙件40 36 12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克)单位成本(元)1 2 732 3 723 4 714 3 735 4 696 5 68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重点题目)n=7 ∑x=18090 ∑y=31.1 ∑2x=535500 ∑2y=174.15∑xy=9318要求:(1)确定以利润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8、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4 3 735 4 696 5 68要求:(1)定量判断产量与单位成本间的相关程度(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说明b的经济含义解:(1)所需计算数据见下表:月份产量单位成本45 634 57369 68916 25219276 340合计1221050835因为,,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即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2.5元。
统计学计算练习题及解答一、某集团公司所属22个企业职工工资资料如下:月工资(元)企业数(个)职工人数比重(%)700-800 3 20800-900 6 25900-1000 4 301000-1100 4 151100以上 5 10试计算该集团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
解:==750×0.2+850×0.25+950×0.3+1050×0.15+1150×0.1 =920(元)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为920元。
二、某厂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车间废品率(%)总产量(件)甲 3 70乙 2 20丙 4 90试计算三个车间生产该产品的平均废品率。
解:x =xf f=3%702%204%90702090= 3.4%三、 2006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7001059001201100137123.04(元/件)2700xf xf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317900317900117.74(元/件)126009600959002700105120137m xm x四、甲 车 间 乙 车 间日产量(件) 人数(人) 日产量(件) 人数(人)45 4 40 5 55 8 60 10 65 15 80 24 75 27 100 15 85 7 120 2 95 3 140 1 合 计64合 计57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两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说明哪一个车间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解:甲乙4545581.(件/人)件/人)655+7527+857+953x 64=7031405+6010+8024+10015+1202+1401x 57=80.7(xf f xf f甲乙(8793.750411.7264(24771.9320.855722x-x)ff x-x)ff甲甲甲乙乙乙甲乙11.7210010016.6770.3120.8510010025.8480.7%=%=%x %=%=%x所以甲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比乙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五、从某学校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考试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以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在75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范围。
(z =2) 解:352055%100p0497.010045.055.0)1(=⨯=-=np p p μ20.04970.0994ppz0.550.0994pp75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范围为(45.06%,64.94%)六、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名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73.45分,样本标准差为9.25分,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Z 0.0455/2=2) 解:(1)9.25 1.4640xSn22 1.46 2.92xxZ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是:xx x X x即73.452.9273.45 2.92X70.5376.37X(2)将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的学生数为: 22222229.25160.561612.9222xZn(人)七、对某砖瓦厂生产的一批青瓦,随机抽取225块来检查质量,发现其中有18块不合格。
(1)试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全部青瓦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 (2)若其他条件相同,想要把抽样极限误差缩小三分之一,问需抽取多少块青瓦检验才能满足要求?解:(1)1225180.9292%225pnn 这批青瓦合格率的区间估计是:10.9210.920.9220.920.036225pzp pn即这批青瓦合格率在88.4%与95.6%之间。
(2)1(1) 3.6% 2.4%3p222210.920.0820.024pP P z n=511.1512(块)八、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5%计200件检验,发现废品8件。
当概率为0.9545时(z=2),试估计这一批产品废品率的区间范围。
解:184%200p nn ,且5%nN(1)(1)pp p nnN0.040.96(1200=zpp=2×0.0135=2.7%pp pP p4% 2.7%4% 2.7%P即这批产品废品率的区间范围为(1.3%,6.7%)。
九、某商场从4000名购买某种优惠品的顾客中选取了一个由100名顾客组成的随机样本。
这100个人在该商场中的平均花费是 x = 24.57元,标准差为s = 6.60。
用95%的置信区间,估计:(z=1.96) (1)所有4000名顾客的平均购买额的区间; (2)这4000名顾客的购买总额的区间。
6.60(1)0.66100 1.960.6624.571.960.6624.57 1.29(2)()4000(24.57 1.29)(93120103440)xxxxxsn Z XzN Xz解:所有顾客购买数额的均值区间是:即(23.28,25.86)所有顾客的购买总额区间是:即,十、进行一项单因素试验,该试验依据该因素分为4组,每组内有7个观测值,在下面的方差分析表中,计算出所有的所缺值:然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这4组的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的不同。
(F a =3.01)解:表中所缺值计算如下表:建立原假设与对立假设:012r112r H :=...=H :,,...,不全相等因为F =3.4291>F a =3.01,拒绝原假设,接受对立假设,即这4组的总体均值有显著不同十一、已知:22n=6 ,x=21 , y=426 ,x 79,30268,1481y xy要求:(1)计算变量x 与变量y 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变量y 倚变量x 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解: (1)计算相关系数:2222226148121426679216302684260.9091n xy x y rnx xny y(2)设配合直线回归方程为12x y:221.8128114261211.81826677.363777.3637 1.81822122nxy x ynx xyx yxnnyx十二、某企业2001-2006年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2)计算该企业2001年至2006年这五年期间的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年平均增长量=34.36÷5=6.872(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nnyy 0-1=520036.234-1 =1.0322-1=0.0322或3.22﹪十三、某储蓄所2007年上半年储蓄存款余额见下表:试分别计算该储蓄所200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储蓄存款平均余额。
解:第一季度的储蓄存款平均余额:y=121221nny yy yn= 1101281231202241= 120.67(万元) 第二季度的储蓄存款平均余额:y=121221nny yy yn=1281461381422241=139(万元)上半年的储蓄存款平均余额:y=121221nny yy yn=110146 1231201281381422271=129.83(万元)十四、某企业6—9月产值及职工人数资料如下:(1)求该企业第三季度各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求该企业第三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
解:(1)第三季度各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y =a b=a n ÷121221n n b b b b n =4243453÷ 3003303103262241 =43.3317=0.1367(万元/人)=1367(元/人)(2)第三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01122n nab b b b n454345*********3263224101(/)元人或第三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1367×3=4101(元/人 )要求:(1)求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和由于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额;(2)求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和由于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额。
解:(1)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p I =1110q p q p=3055016010006009025550140100060090=230500207750= 110.95%由于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额为: 230500-207750= 22750元(2)产品产量总指数q I =1000q p q p =20775025500140800600100=207750184500= 112.60%由于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额为:207750-184500 = 23250元十六、某地区三种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计算三种农产品的收购量总指数以及收购量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额。
解:(1)三种农产品的收购量总指数:q I =100000q q q p q p 1.22000 1.11500 1.155004000=46254000= 115.63 % (2)收购量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额:10000q 46254000625()q q p q p 万元11 十七、某商店商品销售情况:(1)价格总指数;(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3)分析商品零售价格上扬,居民购买商品多支付的货币量。
解:(1)价格总指数: 11p 1110140+180I 111140+180p 1.02 1.105p 340 =113.28%300.15q p q p(2)销售量总指数:11pq 00pq q p 340I 136%250I136%I ===120.06%I 113.28%q p q p(3)居民购买商品多支付的货币量:11111p -340300.1539.85()p q p q p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