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信号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03.25 KB
- 文档页数:25
2020年第08期86UWB 超宽带无线定位系统研究与设计陶 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摘要:文章以高精度定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思想,采用 DecaWave 公司的 DW1000作为UWB( Ultra -Wide Band,超宽带) 无线收发器,ST 公司的 STM32单片机作为定位系统的核心控制器,设计了UWB 定位系统基站标签一体化的硬件平台。
该平台可应用于电厂连续堆取料的斗轮机等高效装卸机械作业中,实现电厂堆取料作业的自动化。
在软件算法实现上,采用双向测距的机制准确估计基站(anchor)与标签(tag)之间的距离,通过下位机的硬件模块将测距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进行处理。
上位机软件根据飞行时间(TOA -Time of Flight)定位算法计算标签与基站的距离,利用多个距离数据可计算出目标标签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值。
此外,在坐标运算过程中采用改进的泰勒算法进行误差消除,从而完成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无线定位;UWB;飞行时间;定位系统;双向测距中图分类号:TN925.930 引言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作用下,建立室内实时定位系统(Real Time Location Systems,RTLS)[1]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在定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中,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技术已经在无线通信领域应用得极为广泛[2]。
相比于其他的传统无线信号,超宽带技术信号拥有更大的带宽,其频率范围在3.1 GHz~10.6 GHz [3]。
同时,超宽带技术信号具有非常低的功率谱密度、高的时间分辨率[4]和良好的抗多径能力[5]。
因此,采用 UWB 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UWB 定位系统中,无线收发数据的芯片主要使用的是来自著名公司DecaWave 的产品——DW1000(超宽带无线收发芯片),该芯片根据基站与标签之间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飞行时间)来计算出该组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使用的测距算法为双边双向测距算法(dual -Sided Two -wayrange,DS -TWR)。
超宽带通信的信号处理技术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超宽带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诸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信号处理技术则是实现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超宽带通信技术是指具有极大带宽、极低功率谱密度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与传统的窄带通信技术有着显著的区别。
超宽带信号的带宽通常在数 GHz 以上,这使得其在短距离内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和抗多径衰落性能。
然而,要充分发挥超宽带通信的这些优势,离不开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
在超宽带通信中,信号的产生和调制是首先需要关注的环节。
常用的超宽带信号产生方法包括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等。
以脉冲位置调制为例,通过改变脉冲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传递信息,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
而脉冲幅度调制则是通过改变脉冲的幅度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相对来说实现难度稍大,但在某些场景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
信号接收和检测是超宽带通信信号处理的核心部分。
由于超宽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径衰落、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接收端需要采用有效的检测算法来准确恢复出原始信息。
常见的检测算法有匹配滤波检测、能量检测和相关检测等。
匹配滤波检测是一种理论上最优的检测方法,但实现复杂度较高;能量检测则相对简单,但性能稍逊;相关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性能和复杂度,是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多径衰落是超宽带通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信号的带宽很宽,不同频率成分在传输过程中的衰落情况不同,导致接收信号出现严重的失真。
为了对抗多径衰落,分集接收技术被广泛应用。
分集接收通过在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或者在时间上进行多次接收,获取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副本,然后通过合并这些副本,有效地提高了接收信号的质量。
常见的分集合并技术有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和等增益合并等。
关于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提升。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已逐
渐被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认可。
本文将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超宽带技术是指利用极短的脉冲信号进行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具备宽带、低功耗、高速、高精度、低干扰等优点,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定位服务。
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可以实现更安全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其次,超宽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物联网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可以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在电子商务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快速支付,可以为现代商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此外,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可以应用超宽带技术。
再次,超宽带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超宽带技术的系统复杂,需要高精度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此外,超宽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尽管它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相信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超宽带(UWB )信号的时频特性1孙超,周正摘 要:由于超宽带(UWB )信号属于非平稳信号,其时频特征更能反映信号的本质属性。
为了研究UWB 信号的特征,首先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三种UWB 信号的调制方式,然后提出使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对UWB 信号进行分析,使用基于布莱克曼窗的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 )对采用不同调制方式生成的UWB 信号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不同UWB 信号各自的特点,结合仿真结果从时域和频域联合特征的角度对UWB 信号进行了新的认识,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超宽带;时频分析;短时傅立叶变换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对超宽带(UWB )无线系统的定义是分数带宽大于20%或者10dB带宽大于500MHz [1]。
自从2002年FCC 开放3.1~10.6GHz 频带给UWB 设备使用之后,就掀起了UWB 技术用于民用高速率、低功耗通信设备的研究热潮,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
目前UWB 的调制方式主要有PPM ,P AM ,DS -UWB ,MB -OFDM 等,由于新的调制方式的使用,如何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UWB 信号成为人们目前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UWB 信号的生成方式与传统的窄带信号不同,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目前建立在使用传统的傅立叶分析方法分析信号的手段无法完全确定UWB 信号的特征,需要采用新的分析方法以达到正确认识UWB 的目的。
本文使用基于布莱克曼窗的短时傅立叶变换分析3种常见的UWB 信号,从时频域的角度对UWB 的特征进行分析。
1、UWB 信号的生成[2]产生UWB 信号最常用和最传统的方法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射脉冲信号,这种方式被称为冲击无线电(Impulse Radio ,IR )。
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脉冲位置调制(PPM )和脉冲幅度调制(P AM ),并且为了控制生成信号的频谱,数据符号编码需要进行伪随机化或者伪噪声化。
此外,UWB 信号的调制方式还包括引入时间抖动的跳时(TH )调制方式直接序列扩频(DSSS )调制方式。
高速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由于现代人对于数据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如今,随着5G技术的逐渐普及,高速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也成为了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关键领域。
本研究课题立足于高速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以其关键技术研究为主要目的,旨在通过自主研究和创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更高速的无线通信服务。
二、选题意义目前,对于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地,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如下:1、推进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通信技术的国际地位。
通过实施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促进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通信技术领域的地位。
2、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为企业提供了更好更高速的无线通信服务。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和带宽的需求增加,企业需要更好更高速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支撑其业务发展,本课题的实施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度的固定或移动的无线通信技术服务。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高速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分析无线通信信道的建模和分析是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本研究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验数据,通过建立高速无线通信信道模型,对不同通信信道环境下的传输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后续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高速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在信道建模的基础上,本课题主要对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包括多天线技术、调制编码技术、频谱利用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等,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方案。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与分析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超宽带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通信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渐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送极窄脉冲来传输信息,其带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通信系统。
这种宽带特性使得超宽带通信系统能够在短距离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具有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等优点。
在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脉冲的产生。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超宽带脉冲,通常采用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窄脉冲发生器。
这些脉冲发生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稳定性、脉冲的宽度和幅度等因素。
天线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超宽带信号的带宽极宽,对天线的带宽要求也相应很高。
常见的超宽带天线有平面单极子天线、缝隙天线等。
这些天线的设计需要在保证宽带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尺寸,提高辐射效率。
此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也是超宽带通信系统设计的关键。
直接序列扩频、脉冲位置调制等调制方式在超宽带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解调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和信号检测算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恢复。
在实现超宽带通信系统时,硬件平台的搭建是基础。
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射频芯片等组件的选择和集成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成本因素。
同时,软件的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协议的编写、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都需要专业的软件工程师来完成。
为了提高超宽带通信系统的性能,多径衰落的抑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由于超宽带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条路径,导致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通过采用分集接收、均衡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另外,超宽带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兼容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超宽带通信系统往往需要与蓝牙、WiFi 等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共存。
因此,如何避免相互干扰,实现和谐的频谱共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超宽带天线研究报告一、背景1.1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介绍超宽带技术[1-3]的最初形式为脉冲无线通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从其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UWB技术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和低截获率、低侦侧率等通信设备中使用。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器件的技术和工艺的提高,UWB 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
超宽带通信是一种不用载波,而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脉冲进行调制(通常,脉冲宽度在0.20-1.5ns之间)的一种通信,也称为脉冲无线电(Impulse Radio).时域(Time Domain)或无载波(Carrier Free)通信。
它具有GHz量级的带宽,并因其发射能量相当小,因此可能在不占用现在已经拥挤不堪频率资源的情况下带来一种全新的语音及数据通信方式。
超宽带要求相对带宽[4]比高出20%或者绝对带宽大于0.5GHz,其传输速率可超过100Mbps,具有这样特性的系统称为UWB系统。
图1.1 超宽带频谱图UWB由于占有带宽达到数GHz,即使传送路径特性良好也会产生失真,但其具有以下的优点,使得UWB仍然倍受重视[2]。
1、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接收时将信号能量还原出来,在解扩过程中产生扩频增益,因此,在同等码速条件下,UWB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2、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ps到几百Mbps.3、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
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目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消耗电能小:通常情况下,尤线通信系统在通信时需要联系发剔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
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时脉冲电波,则只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小。
5、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己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研究一、概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在现代通信、雷达、电子战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超宽带天线以其独特的宽频带特性和高分辨率能力,在无线通信、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而相控阵天线系统则以其灵活的波束指向、快速扫描和抗干扰能力,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电子侦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提高我国国防实力和国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性能优化及应用前景。
我们将介绍超宽带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天线的辐射特性、波束形成和波束控制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超宽带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的关键设计技术,如天线阵列的优化布局、波束赋形算法、信号处理技术等。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我们将展望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天线系统在5G通信、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介绍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组件,其性能与设计的优化对于提升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宽带(UWB)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超宽带天线技术以其高数据传输速率、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雷达、无线通信、电子战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宽带天线具有极宽的带宽和极短的脉冲持续时间,这使得其能够在高速数据传输和精确定位方面实现优异的性能。
超宽带天线的设计和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如天线的小型化、宽带化、低剖面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推动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超宽带定义与特性分析报告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超宽带的定义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极宽的频谱带宽进行数据传输。
相较于传统的窄带和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超宽带技术在精确定位、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超宽带的基本原理超宽带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极宽频谱的信号来实现通信。
这些信号的带宽通常大于500MHz,或者相对带宽(即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0%。
超宽带信号可以采用脉冲无线电(ImPUlSeRadiO)或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等方式产生。
1、脉冲无线电:脉冲无线电是超宽带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它通过发送极短时间的脉冲信号来传输数据。
这些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通常在纳秒级别,具有极宽的频谱。
接收端通过检测脉冲信号的到来时间以及幅度等信息来恢复原始数据。
2、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是另一种超宽带实现方式,它将可用频谱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并在每个子载波上进行数据调制。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MB-OFDM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较低的误码率。
(二)超宽带的特性1、高数据传输速率:由于超宽带信号具有极宽的频谱带宽,因此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这使得超宽带技术在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下具有优势,如高清视频传输、实时数据采集等。
2、低功耗:超宽带技术采用脉冲无线电或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等高效调制方式,使得在相同传输速率下,相较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低的功耗。
这有利于实现更长的设备续航时间,适用于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低功耗应用场景。
3、强抗干扰能力:超宽带信号的宽频带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超宽带技术可以保持稳定的通信性能,降低误码率。
超宽带信号的研究摘要随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超宽带技术发布的初步规定及对其所作的定义,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成了民用和军用研究的热点。
与传统通信技术不同的是,UWB 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适用于高速、近距离的无线个人通信。
UWB 脉冲极短,直达波与多径反射、折射波,在时间上不易重叠,因此,其时间分辨率强,适合于多径分量丰富的室内无线信道传输;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宽带通信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然后通过对超宽带信号的研究,引出直接序列扩频超宽带信号,通过推导并分析了DS-UWB 信号的功率谱,指出DS-UWB 信号的功率谱是由发送脉冲信号的频谱和编码频谱共同决定,并且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证实了伪随机码周期越长,频谱越平坦。
关键词:超宽带;直接序列扩频;功率谱密度;通信技术Study of Ultra Wide Band SignalAbstractWith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on the ultra wide band technology released the preliminary requirements and its definition, ultra wide band impulse radio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civil and military research.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WB is a non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sing nanosecond and picosecond non sine wave narrow pulse data transmission, occupied a wide spectral range for in high speed,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UWB pulse is very short, direct wave and multipath reflection, refraction,which is not easy to overlap in time.Therefore, its time resolution is strong,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indoor wirel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rich multipath component.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ultra wide band communication.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ultra wide band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The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ultra wide band signal and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ultra wide band signal.By de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DS-UWB signal,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DS-UWB signal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trum of the transmitted pulse signal and the coding spectrum.And using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pseudo random code cycle is longer, the spectrum is flat.Keywords:Ultra wide band;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Power spectral density;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目录1 绪论 (1)1.1 超宽带信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超宽带技术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2)1.2.1 历史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2)1.2.3 国内研究现状 (3)1.2.4 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4)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2 超宽带信号的研究 (6)2.1超宽带信号的定义 (6)2.1.1相对带宽 (6)2.2 UWB的特点和优点 (7)2.3 超宽带技术的主要应用 (8)2.4 超宽带信号的分类 (9)3 直接序列扩频超宽带信号 (10)3.1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 (10)3.2直接序列扩频超宽带信号的性能分析 (11)3.2.1高斯信号的特性 (11)3.2.2 直接序列扩频超宽带信号的时域表达 (14)3.2.3直接序列扩频超宽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15)3.3 系统仿真 (17)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 绪论1.1 超宽带信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众所周知,随着无线与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WLAN和WPAN需求和应用也在不断增长,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别树一帜,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以及超宽带技术等各种热点技术相继出现,均显现巨大的应用潜力。
现在的短距离无线网络一般都是孤立地工作在室内家庭、办公环境或室外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
尚没有与大型的无线广域基础设施集成,但现状有望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无线电技术又称脉冲无线电技术,它由De Rosa在1942年提交的随机脉冲系统的专利中首次提出[1]。
20世纪60年代对时域电磁学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UWB技术的发展。
从其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 UWB技术主要采用其最初的脉冲通信形式,并主要应用于军事上的雷达和低截获率、低侦测率的通信系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器件的技术和工艺的提高, UWB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并在国际上掀起了对其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潮,被认为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革命性技术。
UWB 信号不同于传统窄带信号的特性是其信号的持续时间很短,导致巨大的瞬时带宽和低功率谱密度,由此可以实现通信系统性能的优越性和方案设计的简单性,使UWB 系统相对于传统窄带系统在密集多径环境和高媒体数据速率条件下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1)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容量直接取决于系统带宽,在这一点上超宽带信号的优势是其它窄带通信系统难于比拟的。
(2)低功率谱密度由于UWB信号本身巨大的带宽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UWB系统的功率限制,使UWB系统相对于传统窄带系统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低功率谱密度使信号不易被截获,具有一定保密性,同时使对其它窄带系统的干扰可以很小。
(3)强抗多径能力信号带宽的增加,UWB 时域信号变窄,使得时间分辨率增强,接收多径反射延时信号与直达信号的时间差一般大于脉冲宽度,两信号在时域上是可分离的,因此UWB 信号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能力;同时这一特性也使接收端能方便地采用Rake 方式收集多径能量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这两个优点使得超宽带信号非常适合城区以及室内密集多径环境下的高速、移动无线通信。
1.2 超宽带技术的历史及研究现状1.2.1 历史超宽带技术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马可尼在意大利用感应线圈和顶负荷天线实现了1.5英里(1.609公里)的火花放电式莫尔斯电报试验,该试验系统符合超宽带无线电这个词的含义;1942年,Louis de Rosa提交了两项脉冲技术的专利申请1945年,Conrad H. Hoeppner提出的有关脉冲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获得批准;60年代中后期,美国斯伯利电子研究中心的Gerald Ross博士和Henning Harmuth为脉冲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研究了脉冲传输系统的主要部件和脉冲收发信机的设计,主要集中在脉冲的产生和检测技术;1974年,Moray申请了一个能探测地下地貌的雷达系统的发明专利,该系统采用脉冲超宽带技术,这项专利后来被推广应用在商用领域;1978年,Ross GF博士以“时域电磁学及应用”为标题对脉冲超宽带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内容涉及了超宽号的产生和处理技术、时域特征分析技术、天线技术以及在雷达上的应用等从80年代开始,时域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开始被应用于无线通信,特别是在密径环境下的短程通信。
现代超宽带通信的应用开始于199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Scholtz教授提出的超宽带多址通信概念。
90年代初,超宽带技术引到了美国军密切关注,开始斥巨资资助超宽带技术的研究。
主要研究军用电台和无线组目标是建立保密性好的通信、定位一体化的移动网络。
1.2.2 国外研究现状本世纪以来,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纷纷对超宽带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2001年5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从美国国防部申请到了短距离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创新性研究项目。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委托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移动和便携无线电研究组,展开了超宽带Ad-Hoc(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移动通信网络,即点对点)网络节点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2]。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WINLAB实验室在其申请到的超宽带项目中,主要研究超宽带系统建模、信道建模、调制和解调算法、信号的定时和同步算法以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收发芯片的设计。
2002~2004年,加州圣地亚哥大学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开展了对超宽带技术通信和定位的研究,研究超宽带技术如何能更快、更方便、更安全地应用于计算机之间通信。
美国奥斯汀大学超宽带研究与工程中心研究了超宽带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还建立了通信试验网,测试超宽带系统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干扰。
芬兰奥卢大学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启动了超宽带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超宽带系统与GSM、UMTS、GPS等系统的共存性问题,并研制出了自组织无线个域网的通用平台,该通用平台具有精确的室内定位能力。
目前,亚洲国家中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开展了超宽带技术的相关研究,正在积极争取制定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