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闭关锁国(2019年11月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150.46 KB
- 文档页数:9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5 课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图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A、农民B、知识分子C、商人D、手工业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评价的是( )A、郑和下西洋B、雅克萨之战C、大兴“文字狱”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C、近代的曙光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第6题【单选题】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 )A、君主专制制度B、闭关锁国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重农抑商C、对外开放D、休养生息【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A、商帮的形成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国际贸易的频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模块综述模块二(1840-1949 年 10 月)中BJ gt 史中因现代史5■国古代史0年1919年 19,9年j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L _______ __________/x 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反帝反封建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一-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一-人民大众双重历史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两个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条基本线索:1.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2. 抗争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3. 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的历史4. 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是近代工业、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世纪60年代)(9年6考,广2道,2〜5分)时序坐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3918401842国际视角火烧圆明园,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18441851185618581860186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中国世界林^新烟-X____阶段特征(1)侵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陈化成对英作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3)思想: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1)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以章西女王为代表的印度民族大起义(3)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4)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中外中外联系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被纳入国际条约体系;列强侵华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考点梳理考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一…鸦片哉争…中英一《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版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019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1.林则徐虎门销烟[9年2考]北师:八上P2~3;统编:八上P2~4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道光帝统治时期)背景(1)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和开拓海外市场,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中国:清朝的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顺差地位)(3)中英关系:英国工业品受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排斥和抵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考点:“闭关锁国”七下P118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答: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宋朝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3.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制度4.下列工程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A.营建东都洛阳B.开凿大运河C.修筑长城和驰道D.兴建都城长安5.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这首词称赞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8.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9.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B.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C.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D.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10.“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那么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如何呢?2.教学内容(1)明清经济的发展①农业:明清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技术提高等方面。
②手工业:明清时期,手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纺织、瓷器、冶金等行业。
③商业:明清时期,商业逐渐繁荣,形成了许多商业中心,如北京、南京、苏州等。
(2)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统治者担心外国势力侵犯,同时认为我国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通商,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对外商进行严格监管,限制其活动范围;禁止中国人出国,对出国者进行严厉惩罚。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入侵。
②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3.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了解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但同时也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4.作业布置(1)熟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5.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