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课时亚洲自然环境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2.从东西半球位置看,亚洲大部分地处___东__半球,从南北半球位置看,亚洲大部分地处____北____半球。
3.世界陆地最低点是___死海_____湖面,由于湖水含____盐____量过大,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所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大洲。
5、亚洲六个分区:(东南西北中、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此地区还包括(蒙古)、(日本)、(朝鲜)、(韩国)。
6、亚洲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有著名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有亚洲最大平原(西西北利亚)平原,东部有(东北)(华北)平原,南部有(印度河)(恒河)平原,7、亚洲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8、亚洲北部北极圈横穿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是(鄂毕)(叶尼塞河)(勒那河),向(北)注入(北冰)洋,东部主要河流是(黄河)(长江)(湄公河)向(东)注入(太平)洋,南部河流有(印度河)(恒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9、亚洲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的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印度)、(中南)半岛。
10、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
最高高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湖泊(里海),最深湖湖泊是(贝加尔湖)世界最低点是(死海)海拔是(-415)米,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群岛是(马来群岛),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11、亚洲地跨(热)(北温)(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2、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降水与(夏季风强弱)有密切关系。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一、地理位置(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要)1.半球位置: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但是主要在东半球、北半球2.经纬度位置:①经度位置:26°E-170°W 东西距离最长,但是不是跨经度最多,跨经度最多的是南极洲,时差达11个小时②纬度位置:81°N-11°S 跨纬度最广的洲补充:纬度位置就是温度带位置,亚洲跨寒热温三带,主要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亚洲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二、亚洲是最大的洲亚洲的“世界之最”:1.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2.亚洲——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3.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脉4.珠穆朗玛峰——最高的山峰5.里海——最大的湖也是最大咸水湖6.死海——陆地最低点7.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8.马来群岛——最大的群岛9.贝加尔湖——最深的、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10.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屿11.印度乞拉朋齐——世界年降水量最大值三、亚洲的地形地势1.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2.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很大。
四、重点的地形单元在课本第四页中把下列地形单元和河流等划出来并熟记!!!!山脉:乌拉尔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岛屿:日本群岛、千岛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加里曼丹岛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第一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四、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1.特征一——河流众多,有“巨河之洲”之称主要的外流河有: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①黄河②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③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南海属于太平洋)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①印度河、②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①鄂毕河、②叶尼塞河、③勒拿河2.特征二——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
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
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一、 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二、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新课教学]【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学习重点)【课题导入】【自学过程】阅读课本,记录下自己的疑难问题(阅读课本 2页—4页)1.自学提纲:世界第一大洲⑪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⑫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4400米2)、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⑬亚洲周围的大洲大洋⑭亚洲的地理分区⑮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地形和河流⑪亚洲地形特点:地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平。
⑫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名称⑬亚洲主要河流名称、流向及分布特征⑭亚洲之最2.解决问题:⑪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并说一说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都是什么?⑫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⑬说说亚洲一些大河的流向和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交流评价】【达标检测】一、试题:1.虽然我们生活在亚洲,但是你对亚洲在全球的地理位置知道多少?下列对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B.亚洲西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C.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D.亚洲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2.值得大家自豪的是,我们生活的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下面关于世界第一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B.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C.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D.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3.下面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结论的错误..叙述是()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得发源于中部的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B.死海含盐量过高,故湖水中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C.亚洲最大的河流是长江,注入太平洋D.因亚洲面积世界最大,因而世界最长的河流也一定分布在亚洲①·②·③④·4.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 .中南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D.小亚细亚半岛5.下列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是( )A .叶尼塞河 B.恒河 C.湄公河D.印度河6.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海峡C G 运河D 大洋E F 高原H 平原I (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半岛① ② 国家③ 大洲④(3)本图中河流流向呈 状分布,主要受 的地势影响。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亚洲的位置出示亚洲地形图。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师(指挂图):哪个洲最大?生:亚洲。
一、世界上最大的洲(板书)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师: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师总结:亚洲是跨越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的大洲,面积最大的一洲。
师:讲述亚洲的六大分区,问:中国在亚洲的哪个方位,属于哪一个分区?生:在亚洲的东部,属于东亚。
师:列举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
过度:我们知道了亚洲的位置、大小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来认识亚洲的——二、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板书)1.地势特征(板书)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中部的青臧高原、它在亚洲的位置并根据其颜色判别其大致海拔。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课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亚洲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灌云县伊山初级中学王丹一、设计思路本节教材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各自然地理要素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为即将开展的地区和国家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策略,教会学生如何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相关资料,从而归纳出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本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教学,先是从亚洲位置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考虑的自然地理因素,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教材还考虑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培养,以及从相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见,本节教材旨在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体现了案例教学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范围,并对亚洲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2.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进一步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涵义。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让学生描述家庭住址),从身边的问题说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为以后区域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