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一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必修技术与设计1
- 格式:pdf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32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3.3《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技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全书重要内容之一。
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实验课,其实验课的教学只是让学生通过指定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中验证一个已知结论,实验报告的写作也是按照教材中固定模式完成,而通用技术课上试验是一个尝试、探索、检验优化的试验活动。
在试验中学生自行设计各环节内容,并根据试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来获得一个未知结论,而试验报告的写作,总结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试验报告不是固定模式,学生根据试验特点经小组讨论之后自行设计。
这一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熟悉技术试验方法、内容,掌握技术试验实施与报告写作的,并认识到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中提到“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可以看出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并用“技术试验卫星”的案例,体现在科学领域里的应用。
当然技术试验不只是在科学领域有所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仍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就有讨论的两个话题“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技术试验”,并且用“阿什塔比拉河桥”案例进一步论证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得出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而马上行动中“李宁小板凳试验”让学生从贴近生活这个层面来分析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技术试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内容,教材中用仪器测量性能试验示意图和安全帽的超载试验对几种试验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案例选择可以进行适当拓展。
技术发展漫长过程中,人们在对技术产品不断完善、改进,试验采用的方法也会根据技术特征来选择。
教材提到五种试验方法:优选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⑴、人类需要着衣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⑵、人类学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⑶、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⑷、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⑸、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⑹、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
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汇总一、选择题1、陈程同学自己制作了一个小扳凳,为了检验小扳凳的稳固性,他在小扳凳上逐渐增加重物,直致把小扳凳压跨。
这种试验属于:(c )A、模拟试验、B、性能试验、C、强化试验、D、优化试验2、小明的铝合金书架断裂了,他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d)A、焊接B、榫接C、胶接D、铆接3、汽车的传动轴主要的受到的作用力是:(d )A、拉力、B、压力、C、弯曲力、D、扭转力。
4、系统分析的目的是:(c )A、为了减少实验的失败B、为了减少系统内子系统的要素C、为了减少设计决策的风险D、为了减少设计过程的不确定因素。
5、电冰箱工作时温度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值,当箱内温度变化超过设定的范围值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也相应地变化,通过热敏电阻的变化电流经过三极管放大器的放大,带动继电器,控制压缩的启动,实现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温度的变化量是:(c)A 、输入量、B、输出量C、控制量D、其他量6、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应产生了许多种技术。
以下技术中,属于满足人们在“食”这一方面技术的是【 b 】A、印染技术B、烹饪技术C、文字技术D、园林技术7、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政府利用填海造绿地的方式,将一片泥泞的海滩建造成一个园林式的供海口市民工作之余游玩休息的好去处。
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d 】A、对人B、对社会C、对自然D、以上都有8、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扇以后,电扇便在许多领域之中开始了它为人类服务的历程。
下面不属于电扇的功能作用一项的是【 a 】A、发电作用B、消暑作用C、通风作用D、散热作用9、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本厂信誉,提高产品知名度,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以下试验中的哪一种【 a 】A、性能实验B、预测试验C、优化实验D、信息实验10、技术常常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有的时候技术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及检查作业1、讨论及提问: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3、讨论助听器的发明: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4、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人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技术交流与评价:技术交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技术交流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掌握技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如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图形表达、模型展示等)及其适用场景;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经历技术交流的全过程,体验技术交流的乐趣和挑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技术交流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我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技术交流的含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基本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交流对象和交流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如何在技术交流过程中保持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表达。
三、教学资源•教材:《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人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内容•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技术交流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技术交流案例集、模型展示材料、交流工具(如白板、投影仪、麦克风等)•小组讨论工具:小组任务卡、记录纸笔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技术交流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技术交流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模拟交流法:模拟真实的技术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流技巧。
•讲授与演示法:教师讲解技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演示如何进行有效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创设一个技术团队需要向投资者展示项目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引导:提出“为什么要进行技术交流?”“技术交流有哪些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学计划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
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三、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收集与技术有关的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上技术课,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1”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5、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多跟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物理、历史、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四、课时计划每周1学时,每学期20课时,共计40课时。
五、《技术与设计1》教学内容安排表章节课时学习目标教学准备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1) 1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 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分配:2 课时(七)教学流程: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二、技术的性质(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性质”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 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内容,既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教材以“案例分析”、“马上行动” 、“阅读材料”和“举例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进而让学生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
如何把握《技术与设计1》的基本内容一、《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
《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关于技术和技术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技术设计一般过程的“经历”。
通过这些基本内容的教学,完成对四个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四个主题是:1.技术及其性质;2.设计的过程;3.设计的交流;4.设计的评价。
其中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是设计过程中两个重要部分。
学生的学习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内容: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过程;设计过程的体验。
(一)技术及其性质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
能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及其性质,能不能理性、恰当地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
这部分内容有如下要点:1.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方法和成果。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中。
人类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技术。
农业、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技术。
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的能力,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需要强调,技术的主体是人。
技术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需求,技术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和手段。
技术的传承要靠知识和理论,这些技术要素都离不开人。
2.技术的几个主要性质技术的几个主要特性: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的本质,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创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另一种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
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例:自从20世纪电视机问世以来,人们听觉和视觉得到了无限的伸展,是它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