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
蔡惠兰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5)002
【摘要】胎头吸引术是应用负压原理,利用胎头吸引器吸住胎头进行牵引,以加速分娩的一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但目前临床上时有胎头吸引术失误甚至导致母儿损伤的病例报道。
为提高胎头吸引术的成功率,减少失误,现对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及防范措施加以分析讨论。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蔡惠兰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4
【相关文献】
1.护理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J], 马秋凤;丁国美;周清华
2.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J], 郝少华
3.胎头吸引术常见失误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李丽萍;王俊兰;王建英
4.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张进
5.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J], 黄嫒芳;黄霞;张艳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失败。
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常见失误原因1.胎头吸引术的时机不当:不清楚胎头吸引时应具备的条件盲目吸引。
2.吸引器滑脱:吸引器滑脱的常见原因:(1)抽气后产瘤形成不完全而急于牵引;(2)牵引时用力过猛或牵引方向与产轴不符合;(3)胎头下降受阻或胎头方位不正强行牵拉;(4)吸引器与胎头间衔接不严,有漏气现象;(5)不结合宫缩和腹压,在宫缩乏力或宫缩间歇时勉强牵引;(6)负压不足。
3.牵引时间过长:多发生于术前未做细致的阴道检查,胎头方位不正,不能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确定胎头位置高低不准确,胎头并未真正达盆底,此时牵引阻力较大,牵引有困难。
其次是牵引时不结合产力,致使牵引时间长。
4.负压过强:行胎头吸引术时未准确记住抽气量(负压量),盲目抽气至负压过强。
负压越大越容易造成胎儿头皮损伤和头皮下血肿,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头皮坏死及颅骨损伤。
5.连接胎头吸引器与注射器间的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胶管过长易折叠扭曲;胶管老化开裂则漏气;胶管软化易吸扁,这些均影响负压形成。
6.宫颈及阴道壁的损伤:多发生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吸引器吸住一部分宫颈边缘或阴道壁,即进行吸引所造成。
防治对策1.助产士必须清楚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的条件:胎头吸引的条件是:(1)无明显头盆不称;(2)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面先露、额先露、胎头高直位等异常头位,更不能用于臀位或横位;(3)宫口必须已开全或近开全;(4)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先露部已达盆底;(5)胎膜必须已破,如未破必须行人工破膜后方可手术。
2.防止吸引器滑脱:防止吸引器滑脱的要点是:(1)要掌握胎头吸引术应具备的条件;(2)在负压形成时不能急于牵引,待查3min产瘤形成后再牵引则不易滑脱;(3)正确牵引,始终保持吸引器与胎头垂直,不可左右摇摆晃动;(4)牵引方向应根据先露所在平面,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缓慢持续用力牵引;(5)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要协助旋转胎头;(6)宫缩间歇时停止牵引,保持吸引器不随胎头回缩;(7)正确放置吸引器,检查是否夹住产道软组织,免漏气滑脱。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胎头吸引是一种促进顺产的产科操作,通过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帮助胎儿从母体生殖道中顺利地推出。
这项操作既需要医护人员的熟练技巧,又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与理解。
下面是胎头吸引操作的注意事项:1. 适应症与禁忌症:胎头吸引适应症主要包括产程进展缓慢、产程乏力或羊水污染等情况,但也有禁忌症,如胎儿异常位置、骨盆狭窄等,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胎头吸引是否合适。
2. 严密监测:医护人员在胎头吸引过程中要时刻监测胎心率、宫缩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等指标,确保母婴的安全。
3. 术前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向其解释胎头吸引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患者应明确知晓此操作属于医学干预,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操作。
4. 必要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特殊仪器,如产钳或吸引器,并对其进行消毒清洁。
同时,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放松的氛围,减轻其紧张与焦虑。
5. 个体化操作:胎头吸引操作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每个人的解剖结构都可能有所不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进行操作。
6. 操作技巧: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胎头吸引的操作技巧,操作时要注意使用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牵拉胎儿,以免造成伤害。
7. 妈妈的协助:在胎头吸引过程中,妈妈需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尽可能放松身体,保持合适的姿势,并通过呼吸来缓解疼痛。
8. 针对风险的处理:胎头吸引操作虽然可以促进顺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产钳压迫造成头皮创伤、颅内出血等。
医护人员需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风险的处理,确保操作的安全。
9. 操作后的监护:胎头吸引成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胎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
10. 术后护理:胎儿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对胎儿及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包括切断胎儿与母体的联系,处理胎盘,及时评估母婴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胎头吸引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操作的产科技术,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母婴的安全。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产钳术应用初期,由于对骨盆、胎儿及产钳结构本身认识不足,常造成母婴损伤甚至死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产钳产术的广泛应用,副损伤逐步下降,但母体合并症仍有6~40%,胎婴儿病率可达10~30%,胎头吸引术比较接近生理情况,母体创作小,胎婴儿损伤严重。
今就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进行阐述。
1 母体方面1.1产道损伤及产生出血软产道损伤与胎先露抽低、胎方位及胎儿大小,母体骨盆形态有关。
先露高、枕后位、胎儿较大、母体骨盆耻骨弓狭窄,都是易致产道下段裂伤因素。
特别是中位及旋转产钳,如干扰过早阴道未能充分扩张者更甚,若宫口末开全则致宫颈撕伤,甚至向上延伸达到子宫上段收缩而下段扩张变薄,此时施用阴道手术助产,易致子宫下段破裂,软产道损伤导致严重出血或形成血肿,血肿向阴部膨胀,扩展至肛门及后背形成血肿,扩展到穹窿或宫旁组织形成阔韧带内血肿,直达肾周甚至膈肌。
一般需阴道手术助产者多有产程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常常发生术后宫缩欠佳而出血。
有时困难产错术,强力牵引致耻骨联合及骶关节分离之骨产道损伤。
予以发生副损伤,首先要问题是产科医生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及手术指证的正确掌握,施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是否恰当,关系到孕产妇和胎婴儿的预后。
历年来对手术指证及婴儿并发症等争论较多,各家持不同意见。
笔者前瞻性调查钳术及胎头吸引术情况,分析影响主要因素间关系,建立判别式 [1]。
根据判别式,胎头位置较低位置两种情况较安全,胎头位置高者以剖宫产为宜,情况比较复杂则可将资料带入判别式进行判断。
但胎儿宫内严重窘迫者,必须分秒必争取出胎儿。
胎头位置不正之面先露、额先露,胎头变形,水肿严重者均不能施行胎头吸引术。
很多学者主张警惕性等待部程,严防过早施术。
当手术失误后首先分析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再作阴道检查,比较胎头位置高度的改变、下降过程,胎头变形颅骨重叠。
并估计儿头顺应产道娩出的可能性,动态说明头盆和相对关系。
胎头吸引术的总结心得体会胎头吸引术是一种常用的产前技术,用于促进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对胎头吸引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胎头吸引术需要严格的操作技巧。
在进行胎头吸引术之前,医生需要对产妇的产妇妇科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产道情况、骨盆宽度等。
此外,医生需要熟悉各种胎头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并对各种并发症和应对措施有深刻的理解。
只有操作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需要明确。
胎头吸引术主要适用于胎儿娩出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难产、胎儿异常位置等。
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于胎头吸引术,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
同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胎头吸引器,并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充分保证医患双方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此外,胎头吸引术需要注意操作的时机。
胎儿娩出过程中,医生需要时刻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胎头吸引术。
一般来说,胎头吸引术最好在子宫口开全并且胎儿膀胱已破时进行,以减少对胎儿和产妇的刺激和损伤。
此外,医生还需要灵活掌握操作时机,以充分利用产妇的宫缩力和用力。
最后,胎头吸引术后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并发症。
胎头吸引术会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如产妇会出现会阴裂伤、子宫破裂等,胎儿会出现头皮瘀血、软组织挫伤等。
医生需要在术后及时对产妇和胎儿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产妇和胎儿进行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总之,胎头吸引术是一种常用的产前技术,对促进胎儿顺利通过产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严格的操作技巧、明确的适应症、准确的操作时机和及时的并发症处理,以确保胎头吸引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总结和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护理质量。
人工流产漏吸根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针对门诊手术室出现的人工流产漏吸并发症的案例,医务科组织妇科、产科主任和门诊手术室人员召开了座谈会,认真查找事件根本原因所在:一、病情评估不足:孕龄不准,胎囊过小(﹤2cm),或孕龄大、胚胎小;未综合分析超声检查、妇科检查及病史而草率进行手术则可导致漏吸。
二、术者经验不足:1、术者术后未能认真检查胚胎组织与实际孕期是否相符,见到少数绒毛则认为手术已成功,造成大部分绒毛继续在宫腔发育。
2、遇到特殊病例,不能正确判断处置:①子宫位置过度屈曲:子宫位置过度屈曲会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术者经验不足,没有通过查体准确判断出病人特殊的子宫位置,导致术中吸管不能到达宫底或两侧宫角而出现漏吸。
②子宫发育畸形:子宫发育畸形也是造成漏吸的原因之一,较为常见的包括双子宫,双角子宫、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纵膈等等,一旦受精卵着床于一侧宫腔或宫角,而术者不了解宫腔的情况则容易出现漏吸。
三、仪器因素:目前我院所用流产器械为非可视系统。
可视系统与之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如宫腔镜人流:(宫腔镜人流术是在麻醉下经阴道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在直视下通过操作孔取出胚胎及附属组织,再经导管冲洗双侧输卵管,最后用气囊压迫宫腔止血。
)这种手术的主要优势就是直视、无痛、微创,能够有效避免子宫穿孔、人流不全、继发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
②微管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可直接观察宫腔内部状况,避免发生子宫穿孔、漏吸。
整改措施:1、2015年1月15日、16日请妇科主任张秀玲对全院妇产科医师进行了人工流产技术理论授课,并利用模型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着重讲解了患者特殊子宫位置的判断技巧和处置方法。
2、与B超室座谈,做B超时应判断出子宫形态,尽可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
3、制定授权制度:妇产科医师必须通过人工流产技术培训并考核,经科主任签字同意授权后,方可在门诊手术室值班(已取得母婴保健资格证者);考核不通过者,暂停门诊手术室排班(将授权名单通知到门诊部、门诊手术室和妇科、产科);责令其在三个月时间内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去门诊手术室在他人带教前提下学习人工流产技术,个人做好登记工作(门诊手术室同时做好登记),完成50例后再申请考核、授权。
胎头负压吸引术胎头负压吸引术是用胎头负压吸引器置于胎儿的头顶部,形成一定负压后吸住胎头,通过牵引藉以协助儿头娩出的手术。
【适应症】1.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宫口开全已达2h,经产妇宫口开全已达1h,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已较低者。
2.胎头位置不正,只能用于枕先露,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时手法回转有困难者。
3.产妇全身情况不宜在分娩时施用腹压者,如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重度)、肺结核活动期、支气管哮喘等。
4.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有瘢痕者。
5.胎儿窘迫。
【禁忌症】1.不适用于臀位.颜面位.额位等其他异常胎位。
2.头盆不称,胎儿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以下者。
3.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全(除双胎第二胎为顶先露)。
4.早产儿不宜做此手术(通常孕周<34周,脑室内出血的危险性大)。
【注意事项】1.放置吸引器的位置应保证在牵拉用力时有利于胎头俯屈,吸引器中心应置于胎头后囟前方3cm的矢状缝上。
2.可用针筒抽气形成负压,一般抽120~150ml空气较适合(相当于39.23~49.03kPa负压)。
抽气必须缓慢,约每分钟制成负压9.81kPa,使胎头在缓慢负压下形成产瘤再牵引,可减少吸引器滑脱失败,减少对胎头损伤。
3.吸引器抽气的橡皮管,应选用壁厚耐负压者,以保证吸引器内与抽气筒内的负压强度一致。
4.放置后再作阴道检查,除外宫颈或阴道壁夹入。
5.牵引中如有漏气或脱落,表示吸引器与胎头未能紧密接合,应寻找原因。
如无组织嵌入吸引器,需了解胎头方位是否矫正;如吸引器脱落常由于阻力过大,应改用产钳术;如系牵引方向有误,负压不够以及吸引器未与胎头紧密附着,可重新放置,一般不宜超过2次。
6.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胎儿,整个牵引时间不宜超过10~20min。
【术后注意点】1.产后检查产道,如有宫颈或阴道裂伤,应立即缝合。
2.术后新生儿给予维生素K及维生素C预防颅内出血。
3.对于牵引困难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头皮损伤,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并及时处理。
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常见原因,探讨其处理办法;方法:对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B超、血β-HCG 或尿HCG检查确诊,4例为漏吸,56例为吸宫不全;54例1次清宫治愈;6例清宫2次治愈;另1例为宫角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第二次清宫治愈。
关键词吸宫不全及漏吸原因分析预防处理手术结束前检查刮出的胚胎组织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内以手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
吸宫不全是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妊娠组织物残留;漏吸是指施行人工流产未吸出胚胎及绒毛而导致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
本组资料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办法,尽量避免发生吸宫不全及漏吸,以减少患者痛苦。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吸宫不全及漏吸患者60例,年龄20~42岁,平均28.5岁;妊娠1~9次,平均2.8次;经产妇38例,其中5例为剖宫产,未产妇22例;就诊时间为人流术后10~40天,平均25天。
均否认术后有性生活史。
56例B超诊断为宫腔内妊娠物残留,其中4例宫内见孕囊;4例B超未见异常,但血β-HCG持续阳性,下降缓慢。
全部患者血β-HCG或尿HCG阳性。
60例中,子宫畸形的有3例;孕囊着床位置异常的有2例;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的有5例。
术前未明确诊断为早孕的宫腔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
所有数据采用P值方法计算。
诊断:患者术后15天仍有阴道流血,量多或少,伴有或无腹痛;妇检宫颈口松弛,有活动性出血,子宫稍大,感染时有明显压痛。
尿或血β-HCG阳性,B超宫内有孕囊或残留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如首次术中未见绒毛,术后B超检查宫内有孕囊,诊断为漏吸;首次术中见到绒毛,术后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物残留,诊断为吸宫不全。
治疗:明确诊断后予以清宫,54例1次清宫治愈,6例清宫2次治愈;5例中,2例为子宫极度后屈;2例为子宫畸形,1例孕囊着床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另1例为宫角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第二次清宫治愈。
如何正确正确选择胎头吸引术胎头吸引术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借助特制的胎头吸引器,形成负压并吸住胎头,进行牵引,以加速分娩的一种助产手术。
是产科常用的助产技术。
它常被用来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
本文就如何正确选择胎头吸引术作简要叙述。
1 胎头吸引术的功能胎头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上,形成一定负压吸信胎头,通过正常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
最合适的负压强度为39.23—49。
03kpa(0.4—0.5kg5km),如用注射器抽气,一般抽吸150—200ml空气负压即可,如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形成负压,则需维持53.3kpa(400mmHg)。
使用这一负压强度,其耐受牵引的力量可达10kg左右,负压不足,吸引器易滑脱,负压过大,易损伤胎儿头皮。
胎头吸引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放置时,不进入产道深部,产妇痛苦小,感染机会少,吸引器置于胎头顶部,不增加胎头周径,对产道损保护国较小。
缺点是,可引起胎头血肿,头皮坏死,脑损伤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使用吸引术的必备条件。
2 适应症(1)第二产程延长,常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多由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所致。
(2)产妇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需要缩短第二产程式者。
(3)有剖宫产史或疤痕子宫妊娠,如既往子宫肌瘤剜出史者。
(4)胎儿窘迫。
3 必备条件(1)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颜面位,胎头高直位及臀位等到。
(2)胎膜已破,宫口已开全。
(3)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先露的骨性部分达坐骨棘水平3cm以下,且无严重骨重叠者。
4 注意事项(1)正确放置吸引器,仔细检查吸引器的导管装置不可漏气以免形成负压不足。
(2)牵引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过猛,牵引方向须始终与产轴一致,并按分娩机进行,切忌左右摇晃,以防滑脱或造成损伤。
(3)牵引时发生滑脱,应寻找原因,没法予以纠正,重新吸引。
(4)为减少吸引器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全部牵引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胎头吸引术的运用
胎头吸引术,其实就是一种助产方式,是为了帮助女性顺利分娩的一种,可是很多人对这种方法并不认识和了解,而且会对她产生很多的疑问,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来介绍一下,胎头吸引术的运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这样对分娩的女性而言,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胎头吸引术的使用也有一定要求,只有在宫口开全后才能通过宫口,将吸引器置于胎头上,而且,胎膜必须已破,否则,吸引器只能置于胎膜上,无法吸住胎头,将导致助产失败。
吸引器的吸引力有一定的限度,既要有效,又不能为了增加吸引力,过度增加负压,否则有可能对胎儿带来不应有的损伤。
所以,只有在胎头位于坐骨棘下3cm及以下,位置较低时,而且必须在子宫收缩时牵拉吸引器,才能获取最大的成功率。
胎头吸引术,虽然操作较简单,容易掌握,对母体损伤少,但对胎儿是否安全是许多产妇和家属所关心的焦点。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的。
胎头吸引器内的负压作用于胎儿头上,头皮下有颅骨保护,只要在允许的负压范围内是不可能使大脑受到损害的,所以,正确使用胎头吸引术对新生儿是安全的。
只要使用得当,不失为处理难产的有效方法。
曾有学者对百余名胎吸儿与正常分
娩儿进行远期随访、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胎吸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与正常分娩儿相比,无明显差异,也说明胎头吸引术的使用是安全的。
只要我们科学地认识这些方法,那么对帮助女性生产时候,就可以带来很好的作用,同时生产时候也应该注意,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过的紧张焦虑,这样对顺利生产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家人也要给与更多的鼓励。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失败。
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常见失误原因
1.胎头吸引术的时机不当:不清楚胎头吸引时应具备的条件盲目吸引。
2.吸引器滑脱:吸引器滑脱的常见原因:
(1)抽气后产瘤形成不完全而急于牵引;
(2)牵引时用力过猛或牵引方向与产轴不符合;
(3)胎头下降受阻或胎头方位不正强行牵拉;
(4)吸引器与胎头间衔接不严,有漏气现象;
(5)不结合宫缩和腹压,在宫缩乏力或宫缩间歇时勉强牵引;
(6)负压不足。
3.牵引时间过长:多发生于术前未做细致的阴道检查,胎头方位不正,不能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确定胎头位置高低不准确,胎头并未真正达盆底,此时牵引阻力较大,牵引有困难。
其次是牵引时不结合产力,致使牵引时间长。
4.负压过强:行胎头吸引术时未准确记住抽气量(负压量),盲目抽气至负压过强。
负压越大越容易造成胎儿头皮损伤和头皮下血肿,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头皮坏死及颅骨损伤。
5.连接胎头吸引器与注射器间的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胶管过长易折叠扭曲;胶管老化开裂则漏气;胶管软化易吸扁,这些均影响负压形成。
6.宫颈及阴道壁的损伤:多发生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吸引器吸住一部分宫颈边缘或阴道壁,即进行吸引所造成。
防治对策
1.助产士必须清楚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的条件:胎头吸引的条件是:
(1)无明显头盆不称;
(2)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面先露、额先露、胎头高直位等异常头位,更不能用于臀位或横位;
(3)宫口必须已开全或近开全;
(4)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先露部已达盆底;
(5)胎膜必须已破,如未破必须行人工破膜后方可手术。
2.防止吸引器滑脱:防止吸引器滑脱的要点是:
(1)要掌握胎头吸引术应具备的条件;
(2)在负压形成时不能急于牵引,待查3min产瘤形成后再牵引则不易滑脱;
(3)正确牵引,始终保持吸引器与胎头垂直,不可左右摇摆晃动;
(4)牵引方向应根据先露所在平面,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缓慢持续用力牵引;
(5)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要协助旋转胎头;
(6)宫缩间歇时停止牵引,保持吸引器不随胎头回缩;
(7)正确放置吸引器,检查是否夹住产道软组织,免漏气滑脱。
3.避免牵引时间过长:牵引时间限于5~10min,不宜超过15min,一般不超过3~5个宫缩,滑脱两次者应改用产钳。
如牵引时间过长,持续负压作用于胎头的时间长,牵引过程中胎头变形也越明显,对胎儿创伤越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4.负压大小的选择:行胎头吸引术时,电动吸引器抽吸空气负压应控制在合适范围;用注射器抽气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抽气150~180ml负压即可,具体抽气量要根据胎头位置高低决定;如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形成负压,则需维持53.3kPa(400mmHg)。
而且最好在产瘤慢慢形成后配合宫缩牵引效果好。
负压过强或负压形成过快,易导致头颅血肿、骨折及颅内出血等胎儿头部损伤,而且负压愈大、形成愈快,胎头损伤愈重。
5.定期检查连接胎头吸引器上的胶管,防止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一般胶管的长度为20cm,最好挑选硬度合适的半软橡管。
测试胶管软硬度的方法是:当电动吸引器负压在6
6.7kPa(500mmHg)时产生吸扁现象的最好。
管子太硬操作不便,太软发生过早吸扁使负压不足。
橡皮管用高压消毒或浸泡消毒一个时期后,应定期检查更换,防止橡皮管老化、开裂而影响胎吸术的成功。
6.宫颈及阴道壁损伤的预防:为避免发生此情况,胎头吸引器上好之后,应以食、中两指入阴道,沿胎头吸引器边缘检查一周,了解有无宫颈或阴道壁夹在吸引器头内,如有则应立刻取出,重新放置吸引器,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