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共29页文档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共29页文档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共29页文档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共29页文档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1

1.2基础及构支架··2

1.3埋入件安装··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3

2.1线索调整··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9

4.1车梯作业··10

5.1梯子作业··10

6.1接触网作业车··13

7.1设备安装··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3在轨道电路区段上使用车梯时,车梯的车轮与钢轨间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4不同接触线高度的接触网施工地点,应使用配套高度的车梯。

5车梯应按计划上道,禁止非计划转道。

6当邻线有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停止车梯作业。

7当车梯在曲线上或遇大风时,车梯负责人和推扶车梯人员应采取防止车梯倾倒的措施;遇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 8车梯在地面上推动时,工作台上不得有人停留。

9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将安全带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

10隧道内和夜间施工时,车梯应在行车方向侧面悬挂黄色反光标志牌。

11车梯搬离线路存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侵入铁路基本建筑限界。 12使用车梯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登梯前应检查梯子是否结实,安放是否牢靠,是否有人扶梯。

1.1.6攀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攀杆时,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作业时扎好安全带,

2攀登支柱前,应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

3攀登支柱时应手把牢靠,脚踏稳准,尽量避开支柱上设备。用脚扣攀登时,脚扣应卡牢,防止滑落。

4使用爬梯作业时,应保证爬梯上部绑扎牢固,并有专人扶持,梯脚应有防滑措施。

5数人同登一根电杆作业时,不得在同一侧上下。

1.1.7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不得使长大金属体将线路两根钢轨短接,在遇有轨道绝缘节处施工注意不得连接绝缘节两侧。

1.2 基础及构支架

1.2.1挖坑作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与地下设施和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设备管理单位应向施工单位现场划定地下埋设物位置范围。施工单位并按规定逐级交底到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时,设备管理单位应进行现场监护和指导。

2上线施工,必须由合格领工人员带领,不可盲目开挖,严禁私自开挖基坑。

3集中力量,快挖(挖坑)、快立(立杆)、快打(打基础),防止隐患;避开雨季施工,难以避开时,应随挖随立。

4基坑开挖时,应操作得当,确保基坑尺寸规则,不得破坏原有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杜绝超挖和欠挖现象。在开挖过程中,路基上应铺设塑料布,以防止弃土污染道床。基坑开挖时,要求地面以下1.2米内要轻挖慢铲,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文物等,应立即停止施工,报告施工负责人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保证地下设施的安全完整。

5基坑开挖当日不能浇制时,要在坑口进行防护,并设临时标识物,避免造成人员误坠受伤。

6基坑开挖作业必须2人以上,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当发现来车或听到(看到)待避信号时,坑内人员应到安全地点待避,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

7坑边不得放置重物和工具,弃土应距坑边0.6m以外,堆土高度不应超过轨面并有防止道床污染的措施;深基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8在挖坑地段,应设专人巡回检查,如发现基坑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等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在站台、平交道口等地点地基坑,在支柱安装前应采取防止行人坠落坑内的安全措施。

9基坑开挖作业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挖坑时遇到排水沟(盲沟),应先做好疏通该排水工作。

10当开挖位置有地下电缆、管道时,应采取必要的探测措施或轻挖轻刨;当接近深度时,应从设备及设施路径两侧轻挖,禁止用镐刨。

1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裸露电缆应采取防护措施,用木板进行硬防护,保证电缆不受力,上下基坑时严禁借力或踩踏。

12在土质松软地带挖坑,或挖水坑、流沙坑时应采用防护板或沉箱等加固措施。

13在遇有大雨、暴雨天气时,不得进行基坑开挖。

14基坑深度超过2m时,应设专人用提篮提取弃土,作业人员上下应使用爬梯。

15基坑作业应在基坑作业周围设置围栏、围挡等防护和警示标志。

1.2.2基础浇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支撑模型板前应确认坑壁无裂缝和坍塌的危险,距坑口边沿lm范围内不得堆放料具。

2浇注前应清理干净坑内杂物,并对基坑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基坑的稳固程度,有塌方危险的基坑应采取加固措施。

3基础模型板的安放位置及稳定性应符合规定。

4需架设作业平台时,所用材料的规格应能满足作业平台的最大承载能力。

5绑扎基础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放钢筋,支撑应牢固,不得踩踏钢筋造成移位。

6检查临时用电是否安全,接线盒是否符合规范,振捣器及其连接线是否有漏电现象,保护接地是否可靠。

7如果现场搅拌必须严格执行“配合比”,所用水泥、砂、石料等符合要求并经监理确认同意后方可,按照”三·三制”的操作要求搅拌均匀。

8用车子向基坑或料斗倒混凝土,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9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进行施工时,应设专人监护,防止运输车侵限。

10浇注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得直接站在溜槽边上操作。

11接近营业线路使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在封闭点内进行。

12使用震捣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电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13坑内有人捣固或进行其他作业时,坑上应有人防护,防止石渣落下伤人。

14基坑内有电缆、管道时应进行防护,严禁把电缆、管道与基

础浇制成一体。

15线路附近施工必须设置防护,如基础位置在两线间等特殊地点,必须在封闭点时间内浇筑。

16施工料具等一切物品,要保证与线路的安全距离,弃土和材料的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并严禁放置在基坑附近,防止压塌基坑。

17捣固时,振捣棒不得接触基础螺栓。

18基础浇筑要连续进行,中间停歇不得超过2小时。

1.2.3接触网支柱组立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竖立支柱前应对该施工区段的电力线、通信线、桥隧等施工环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安全措施。

2施工前检查防护器材和通讯工具,保持状态良好,施工负责人、驻站防护员与现场防护员联络畅通。

3支柱堆放地点应平坦坚实,支柱堆放应整齐稳固,按规定位置设置垫木。

4利用平板车装载支柱或横卧板时,应装载均匀,放置平稳、牢靠。安装支柱或撒料时,应根据载重情况均匀卸载。

5在营业线上严禁利用平板车承载各类吊车进行立杆作业。

6严禁利用列车行车间隔时间,跨铁道线路进行吊装作业。

7外轨超高超过机械使用范围时,应制定对应的安全措施。

8起吊作业要打好支腿,吊臂不得侵入邻线限界,施工列车在运行中不得进行起吊工作,安装列车行走时吊臂放在规定位置,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

9进行立杆作业时,吊车司机应掌握所吊电杆的重量,防止吊机超负荷而发生倾覆事故。

10吊机不得斜拉重物,不得吊拔被土或其它物体埋住、压住和冻住的物体。

11在曲线上操作支腿时,不得使曲线内侧车轮轮缘的下端高出线路钢轨轨面,以防落下时脱轨。

12起吊时吊车臂下严禁人员停留;营业线施工,应设随车防护。

13立支柱时,支柱不得向线路侧倾斜,两线间支柱应顺向线路倾斜。

14竖立支柱时坑内不得有人。

1.2.4支柱安装、整正

1进行支柱安装整正时必须设专人防护。

2支柱整正过程中支柱的任何部位及整正器不得侵入铁路基本建筑限界。

3无缝区段作业,应避开高温时间,直线区段作业应不大于实际锁定轨温10℃,曲线区段5℃,同一曲线不得有两组作业。

4下设横卧板时,坑内不得有人,横卧板应用绳索系住缓慢下放。

5如需下坑作业,必须装好支柱整正器,确认坑壁稳固,无塌陷危险,坑内有人,严禁移动支柱。

6道岔、信号机处应注意不要造成轨道电路连通。

7施工前检查防护器材和通讯工具,保持状态良好,施工负责人、驻站防护员与现场防护员联络畅通。

8支柱立起后,如需下坑工作时,应装好支柱整正器,确认坑壁稳固、无塌陷危险。坑内有人时不得移动支柱。

9坑内有人时不得移动支柱,不得向坑内放置横卧板。

10支柱整正后应及时回填,填土要分层夯实,每回填不大于0.3m,应夯实一次。冬季回填基坑时,应将冻土块打碎,并不得掺杂冰雪块等。在支柱整正回填完成前,不应拆除整杆器。

11整正器使用时,应用力均匀,注意平衡两整正器的动作,不得猛拉猛推,以防将支柱折断。

12整正钢柱时,地脚螺栓的螺母只可松动,不得卸下。

13对道口附近、有车辆运行的装卸线旁及路边的支柱,应进行防护。

1.3 埋入件安装

1.3.1桥隧打孔、灌注及埋入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隧道接缝处严禁打孔。

2化学锚栓应有锚栓剪切试验报告,药剂应在有效期内。

3化学锚栓、膨胀锚栓操作工艺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4灌注化学锚栓前,应清除孔内所有的杂质、灰尘、油污及水分。

5安装化学锚栓后,应按设计要求和“验标”的规定对锚栓进行抗拔力试验。

1.3.2桥梁上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桥梁墩台上施工应有防护措施,桥梁上应设专人防护。

2桥墩台侧面打孔应搭设作业台,作业台应安全可靠,并应有护

栏。

3在列车通过桥梁时,施工人员应停止工作,避让到安全地点。

4作业人员工作应系牢安全带,并佩戴安全帽,上下传递料具应用绳索吊工具袋的方式。

1.3.3隧道内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安全可靠且符合照度要求的照明设备。

2隧道打孔作业台上的人员应系安全带,所有工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

3作业车运行时,施工人员应停止作业,作业台上放置的材料和工具,应有防止脱落的安全措施。

4长大隧道打孔时,应采取湿式作业方法或其它除尘措施。

5隧道拱顶的买入干件灌注,应有防止砂浆下落的措施。

6作业中出现隧道顶打穿、涌水和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等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7构件安装前对埋入件灌注质量进行检查,埋入杆件有松动时,不得进行构件安装。

1.4 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1.4.1支柱装配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预配时应检查各个零件是否完好,严禁使用有裂痕的铸件,绝缘子应按规定检查,若有裂纹不得使用。零件的活动部位应保证灵活,紧固件上的螺栓一定要按规定力矩紧固螺栓。

2高处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1.1.6条的规定,并应使用专门用具

传递工具和材料;上、下交叉作业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严禁将工具、材料随手放置在支柱上。

3支柱未整正完成前,不得上杆作业

4营业线施工期间,邻线来车时,作业人员应及时避让到安全地点,面向来车方向,控制好挂在支柱上的绳索。

5零部件安装应牢固,不得在安装高处对主要零部件做临时固定。

6瓷件轻搬轻放,以防损坏。

7绝缘子应分层包扎,捆绑牢固,特别是端头更要包扎牢固。

1.4.2软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对影响软横跨安装的电力线、通信线要提前排除或停电施工。

2施工前检查防护器材和通讯工具,保持状态良好,施工负责人、驻站防护员与现场防护员联络畅通。

3施工测量及安装时注意不要使尺子连接钢轨,保证信号正常显示。

4安装软横跨要分工明确,施工负责人要统一调度、指挥。

5软横跨在现场搬运过程中,每串绝缘子均应有专人负责,同时各个节点的零配件不要卡在轨道上,并注意勿使软横跨线索短接轨道电路。

6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严禁同支柱同一侧双层作业。

7高空作业应将所有工具、材料、配件放在工具袋内,严禁上下抛掷,应用绳子上下传递。

8不得在有机车或车辆运行的情况下起吊、安装软横跨。

9起吊软横跨时,拉绳人员应均匀用力。

10软横跨安装时,若长度难以符合调整要求时,应重做线索回头,不得强行紧固。

11在车站或行人较多的地方除设置行车防护外,还应设置行人防护,杆塔及软横跨下不得有行人逗留。

12在既有接触网软横跨改造中,尚待撤除的软横跨严禁在其带有张力时剪断,应在安全的情况下用绳索缓慢撤除。

13软横跨安装或撤除作业,在列车通过时必须保持高于机车车辆的上部限界0.5m以上

14安装完毕后清理现场,确认软横跨安装无误,现场无遗料具方可撤离。

1.4.3硬横梁架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对影响硬横梁安装的电力线、通信线要提前排除或停电作业。

2必须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并保证可靠的联系。

3吊车作业,尤其是在曲线上作业应先垫好垫木,打好支撑,指派专人负责监护支腿状况,防止车辆倾斜,万一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起吊。

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严禁同一处同一侧双层作业。

5高空作业应将所有工具、材料、配件放在工具袋内,严禁上下抛掷,应用绳子上下传递。

6不得在邻线有列车通过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吊装作业应统一指挥。

7管型柱上安装硬横梁时,应在两根管形柱上部安装临时托架,以防硬横梁下滑。

8两支柱上的施工人员在硬横跨未吊装到位时应站在低于硬横跨的安装位置。

9硬横跨在两支柱上架设紧固稳定后,吊车方可摘钩,清理现场,现场无遗料方可进行下一组或收工。

1.4.4吊柱安装

1必须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作业范围,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2施工人员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3严禁材料、工具和人员侵入邻线限界。

4高空作业的材料、笨重工具应采用滑轮绳索吊拉到高空,严禁作业人员登高时携带笨重材料工具。

5料具传递应用绳索,不得抛掷。

1.4.5拉线安装

1出工时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2施工测量时做好行车防护,尺子不要拉出太长防止短接钢轨。 3上下传递工具、材料不得抛掷,要用绳索。

4打回头时要按规定使用手锤,防止砸伤腿脚。

5高空作业下方应设置防护人员,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6做好行车防护,来车时人员到安全地点待避,工具、材料不得侵限,杆上绳索要有专人负责,防止挂上列车。

2.1 线索调整

2.1.1现场调查及测量

1调查和测量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

2调查测量各输电线路与线索的距离,是否满足下表的距离,如不能满足,严禁施工作业。

3检查所需调整范围内线索的临时接地线是否齐全有效,如缺失应及时予以补充,在临时接地未完成前,严禁施工。

4横向测量时,必须有防止连轨道电路的防范措施。

5纵向测量时,严禁钢卷尺与轨道绝缘节及轨旁设备连接线相连;临时标记应采用粉笔或石笔等,严禁使用石块替代。

6测量输电线路与调整线索的距离时,为防止触电,严禁使用绳索或尺子等工具直接进行。

7接触网各部的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连接牢固可靠。

8接触网下锚补偿处必须检查补偿方式是否正确、补偿绳是否出槽、补偿转动是否灵活、坠坨有无卡滞或坠地。

2.1.2定位装置安装及悬挂调整

1当采用车梯及接触网作业车作业时,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

程》及《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按本规程车梯及接触网作业车执行。

2施工中必须遵守调度命令,合理安排工作,严禁无故砸点。

3曲线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曲线外侧。

4中心锚结安装紧固必须按产品说明书给定的力矩,调整完毕后任何部分不得低于接触线,以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5定位管的安装方式必须符合设计,紧固力矩符合要求;定位管距离临线线索的距离必须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6定位管支撑或斜拉线安装必须牢固,各连接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要求,开口销掰开角度应符合要求。

7定位线夹必须注意其受力方向,紧固力矩必须符合产品要求。

8定位器坡度应符合技术要求;限位定位器止钉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松锁片应按产品要求进行,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接触线。

9测量吊弦位置或提升料具过程中,严禁钢卷尺或绳索飘向邻线。10吊弦线夹紧固必须符合要求;防松锁片掰合应符合要求;导流环压接应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任何部分不得低于接触线。

11矫正线面使用扭面器时,必须均匀用力,防止回弹伤人。

12两承力索交叉处上下间距不足100mm的,应上等位线;间距小于50mm处,还应安装防磨条。

13施工人员作业中严禁蹬踏接触线;严禁在横梁上直立行走。

14同杆作业的两名作业人员应位于支柱的两侧。

15接触线的高度及拉出值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和设计的要求;曲线地段两悬挂点间接触线偏出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

400mm。

16调整后线索的空气绝缘距离必须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3.1 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3.1.1使用接触网作业车及梯子作业时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按本规程梯子及接触网作业车执行。

3.1.2同杆作业的两名作业人员应位于支柱的两侧。

3.1.3上部有施工人员作业时,其正下方严禁有人。

3.1.4限制框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铁路基本建筑限界。

3.1.5调整补偿A、B值时,所使用紧线器必须与线材规格相匹配,严禁以大带小或以小带大,并在紧线器后加装防滑线夹。调整过程中其工作下方严禁站人。

3.1.6调整补偿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转动部分的工作状态,确认其转动是否灵活,如出现卡滞应立即停止调整工作,待解决后方可继续进行。

3.1.7滑轮式补偿调整完毕后,补偿滑轮应顺直,且补偿绳位于滑轮槽内,不得与其它配件相磨;

3.1.8限制框架安装完毕后,坠坨卡箍在限制管内活动自如,不得出现卡滞现象。

4.1 车梯作业

4.1.1车梯作业前,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

4.1.2车梯结构必须牢固,走行平稳;车轮与轨道间必须有可靠的绝

缘措施,如不绝缘,严禁进入现场使用。使用中必须随时检修,保持良好状态。

4.1.3车梯上道前,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防护未设置前,严禁上道作业。

4.1.4在遇浓雾、雷雨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车梯作业。

4.1.5每台车梯应指定负责人,车梯上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每台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

4.1.6车体上的作业人员不得将安全带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

4.1.7使用车梯作业时,机具材料等严禁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4.1.8推扶车梯人员必须听从车梯上作业人员的指挥,推动速度不得超过5km/h,严禁发生冲击和急剧停车现象;推行人员必须注意运行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及时予以清除,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1.9车梯在地面推动和通过小曲线半径的曲线地段时,车梯上不得有人;如在小曲线半径处作业时,应有防止车梯倾覆的措施,且作业人员应站在曲线外侧端作业。

4.1.10车梯未放稳前不得登梯作业,车梯在行进中不得上下车梯。

4.1.11车梯在撤离线路停放时,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并将车梯放倒加固。

4.1.12当邻线有列车通过时,应停止车梯作业。

5.1 梯子作业

5.1.1在使用梯子作业时,必须在其工作的两端按《铁路技术管理规

程》要求设置防护,防护未设置前,施工人员严禁入内。

5.1.2使用梯子作业时,梯子高度必须比线索高出1米以上,严禁将短梯接长代用。

5.1.3当位于曲线区段时,梯子应立在曲线外侧。

5.1.4上梯作业人员应用梯绳将梯子和线索系牢,通过梯掌用腿攀牢,方可进行作业。

5.1.5作业时梯子顺线路方向必须直立,严禁二人同时在一个梯子上作业。梯上有作业人员时,不得顺线路移动梯子。

5.1.6利用梯子作业时,梯子必须有人扶牢,梯绳绑牢固,拉绳人员应将绳拉紧,确认牢固后,上梯人员方可作业。

5.1.7拉梯绳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严禁将梯绳绑在身上或绑在钢轨、支柱、桥栏杆等建筑物上。在作业人员完成工作未下到地面前,拉绳人员不得松绳。

6.1 接触网作业车

6.1.1接触网作业车走行及停放应严格遵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轨道车管理规则》及《行规》,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并在明显位置设置,“高压危险、禁止攀登”标志。

6.1.2接触网作业车在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严禁有人。

6.1.3接触网作业车在未停稳前严禁上下人。

6.1.4作业平台的操作控制,必须设专人操控。

6.1.5作业负责人与驾驶员必须有良好的通讯联络。

6.1.6当邻线未封锁时,严禁将作业平台转向此线路,作业车任何部分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6.1.7作业平台升降时严禁上下人。

6.1.8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作业时,严禁升降或旋转作业平台。

6.1.9对安装设备的包装物应及时的予以收集和清理。

6.1.10当施工人员身体探出作业平台时,必须扎安全带。

6.1.11作业车在移动过程中,平台作业人员必须站稳扶好。

6.1.12作业车的移动应听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行进速度严禁超过10km/h,且行驶平稳,严禁急剧起、停车辆。

6.1.13作业平台不得超载,施工料具必须规放有序,给施工人员留出足够的通道。

6.1.14在需作业车移动前,必须将平台降至安全高度方可进行,且作业人员必须面向机车前进方向。

6.1.15作业车的停放时应在其两侧打好铁鞋,拉上手制动,并派专人看守。

7.1 设备安装

7.1.1分段、分相绝缘器安装

1使用接触网作业车及车梯作业时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按本规程车梯及接触网作业车执行。

2作业前,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

3所使用紧线器必须与线材规格相匹配,严禁以大带小或以小带大,并在紧线器后加装防滑线夹。

4分段、分相绝缘器的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与相邻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技术要求。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铁道部文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摘录)铁运[1999]102号 第二章运行和管理 第4条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各分局、供电段的管理和职责范围;规划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组织好日常维修,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供电质量,适应运输发展需要,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第8条电气化区段的接触支柱内壁或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轨面标准线、线路超高和侧面限界,作为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遵守的标

准;新建电气化铁路,由施工单位标出,开通前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以后每年复测一次,实际侧面限界与标明的侧面限界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30mm,实际超高和标明的超高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7mm,如大修、改造必须超过时,大修、改造的设计文件必须经铁路局批准,竣工后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重新测定,轨面标准线要用红色油漆划在支柱内壁或隧道边墙悬挂点的下方,供电段负责红线的日常管理,应保持清晰。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每次测量后均应做出记录,共同签认,报分局备查。 第13条为保证电气化区段的可靠供电禁止由供电线、正馈线、区间接触网引接非牵引负荷。对当地无电源,只能利用接触网供电者,经铁路局批准,允许由车站接触网引接少量的非牵引负荷,其主管部门对设备要加强管理,认真维护保养,确保接触网的正常供电。 第14条为保证接触网检修作业安全,在接触网支柱上一般不应架设其他导线,确因径路困难不得不与接触网同杆合架者,应经铁路局批准。对未经批准擅自在接触网支柱上架设其他导线者,供电段有权拆除。

接触网施工工艺

1.接触悬挂 1.1承力索和接触线 (一)技术标准 1.1.1我段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悬挂的材质 1.1.2 TCG-110、CT-110、CTHA-110型铜接触线用于区间干线、车站正线上,额定张力为10kN;TCG-85、CT-85、CTHA-85型铜接触线用于车站侧线上,额定张力为8.5kN。 1.1.3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站场和区间取6000mm,允许误±30mm。接触线最大驰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700mm。在编组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少于6200mm。因隧道内、跨越接触网建筑物处结构高度的影响,致使接触线高度不能达到标准值的,可适当降低接触线高度,但导高不得低于5600mm,且最短吊弦长度不得小于250mm。 1.1.4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 标准值:承力索15KN,正线接触线10KN、侧线接触线8.5KN;驰度15mm。 安全值:张力误差允许2%。全补偿链形悬挂弛度允许误差为10%,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限界值:同安全运行值。 1.1.5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直线区段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跨中偏移值:最大风偏时的跨中偏移值不能大于相邻定位的之字值及拉出值 1.1.7接触线坡度(工作支) 标准值:160km/h及以下区段,坡度≤2‰;

1.1.9接触线、承力索磨耗及损伤 (1)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补强线的材质、型号应与被补强线索相同,或者载流量大于或等于被补强线索。 (3)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接触线接头处增设电联结。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4)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的间距不小于80米。 1.1.11 绝缘套管:隧道口及跨越桥及跨越建筑物下的承力索加装绝缘套管,安装须满足如下要求: (1)隧道:每处加装5.5m,即隧道内0.5m,隧道外5m。 (2)跨越桥等建筑物:若承力索与跨越的建筑物距离小于1000mm,建筑物下承力索全部加装绝缘套管,并加装至建筑物边沿外4.5m处;若承力索与跨越的建筑物距离大于1000mm,每处加装5m,即以建筑物边沿垂直对应点为界,建筑物下安装0.5m,建筑物外安装4.5m。 1.2吊弦 (一)技术标准 1.2.1吊弦分环节吊弦和整体吊弦两种,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吊弦须顺直。 ①环节吊弦:应用Ф4.0镀锌铁线制作,不少于两节,每节的长

接触网毕业论文

电气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摘要 接触网、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并称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而且裸露在外,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所以电气化铁道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接触网施工。本文主要介绍新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施工技术,总结新线接触网施工的整体流程。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还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关键字: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 Abstract Contact net,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traction substation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and known a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is the contact network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there is no standby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nly and exposed to the outside, its operation stat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safe oper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electric railway contact net,the overall process,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nes of the contact net.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Key words】:Electrified railway;catena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铁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政策“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我国要求当今的电气化铁路在建设里程、电气化率、电气化完成铁路运量比重、电气化复线率、电气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电气货物列车牵引重量等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来说就将使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此论文就我对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方面的标准阐述和施工中所遇到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 (1) 1.2基础及构支架 (2) 1.3埋入件安装 (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3) 2.1线索调整 (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9) 4.1车梯作业 (10) 5.1梯子作业 (10) 6.1接触网作业车 (13) 7.1设备安装 (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 (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 (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 (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 (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8-09-07 发布 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5.0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腕臂结构预配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接触网验收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

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 1 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元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问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流程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流程 王军虎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杭州,310000) 摘要介绍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基本结构和在施工中的工程测量、汇流排安装、接触线镶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以及工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刚性悬挂,施工方法 Rigid suspension catenary construction process WANG Jun-Hu (Operations branch of the H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Hangzhou,310000)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rigid suspension catenary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 bus installation, contact line inlaid into the basic method and requirements,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engineering. Key words catenary suspension, rigid suspension, construction method 城市轨道交通对改善现代城市交通困扰局面、调整和优化城市区域布局、促进国民紧急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对此,我国的大、中城市已普遍有所共识,也深刻体会到城市轨道交通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实际行动的飞跃,从而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总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运输,但是作为与受电弓接触的悬挂方式又有两种区分,分别为架空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 架空刚性接触悬挂受电弓的安全性和适应性要明显好于柔性。刚性汇流排和接触线无轴向力,不存在断排和断线的可能,从而避免了柔性钻弓、烧融、不均匀磨耗、高温软化、线材缺陷以及受电弓故障造成的断线故障。刚性悬挂的锚段关节简单,锚段长度是柔性悬挂的1/7~1/6,固定金具窜动回转范围小,相应的提高了运行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接触网刚性悬挂方式在国外地铁领域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在国内也有广泛应用。在国铁领域,焦柳铁路石怀段扩能工程、兰州—武威二线部分隧道内均在采用接触网刚性悬挂。在地铁领域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8号线、11号线、二号线东延伸;广州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南京地铁南北线工程;苏州地铁一号线都采用刚性悬挂接触网。

接触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https://www.doczj.com/doc/5d5923064.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接触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基坑开挖站场及区间进行测量时,要使用测量绳,使用钢卷尺测量时,应作好绝缘防护。路肩开挖接触网坑作业,每个基坑的施工人员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基坑开挖作业,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不得使其受到破坏和减弱,遇到塌方有可能造成轨枕悬空时,应采用护板防护,挖坑时遇到排水沟(盲沟),应先做好疏通改道排水工作,弃土不得堵塞水沟和污染道床。采用大坑口开挖,即大口小底,防止坑壁塌方。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基础浇制。一般情况下,敞口基坑尽量不过夜。否则,坑口须设安全防护栏、警示标志,防止发生人员坠落事故。坑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在开挖基坑区段设专人巡视。发现基坑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等情况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石质坑开挖采用爆破作业时,严格执行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基础浇制基础浇注作业时,应在施工点设专人进行防护,工具材料的堆放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施工人员不得在建筑接近限界以内站立和休息;需要跨越铁路搬运材料设备时,应在搬运通道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搬运结束后,两侧的防护人员方可撤除;在准高速和高速区段施工时,列车通过时,所有人员应在3m限界以外待避,所用工具材料特别是人工搅拌所用钢板,严禁放置在道心轨枕上。 3、接触网停电作业(1)在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m的建筑物上作业时,如没有可靠的防电设施,接触网必须停电。 (2)安全距离要求:接触网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以下规定:110kV为1 500mm,27.5kV和35kV为1 000mm,10kV及以下为

接触网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接触网的概述 (2) 1.1 接触网的组成 (2) 1.2对接触网基本的要求 (3) 第二章接触网施工的准备 (4) 2.1区间施工调查 (4) 2.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 2.3 常用施工工具 (5) 2.3.1线材夹持工具 (6) 2.3.2施力工具 (6) 2.3.3接触网专用工具 (6) 2.4常用机具 (8) 2.5常用仪表 (8) 第三章宝成线接触网施工方案设计 (10) 3.1 宝成线的概况 (10) 3.2宝成线接触网施工进度安排 (10) 3.3施工现场应急响应救援措施 (11) 3.4宝成线接触网施工工程量 (11) 3.5下部工程 (12) 3.5.1基坑开挖 (12) 3.5.2基础浇制 (13) 3.5.3 H型钢柱立杆 (14) 3.5.4支柱整正 (15) 3.6上部工程 (16) 3.6.1腕臂安装 (16) 3.6.2承力索架设 (17) 3.6.3接触悬挂调整 (18)

3.7设备安装 (19) 3.7.1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 (19) 3.7.2避雷器的安装 (20) 3.7.3分段绝缘器的安装: (21) 3.8滑行试验 (22) 3.9竣工验收 (23)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摘要 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运输的速度也正在不断提高,接触网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保证,接触网为机车提供持续的电力,所以接触网是整个机车供电系统的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接触网并没有后备,接触网一旦受到损伤,整个线路就会因为没有动力来源而停运,因此接触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益。所以一定要加强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设计,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重点介绍宝成线接触网施工方案,了解并分析宝成线接触网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宝成线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为对接触网施工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1 2、......................................................................................................................... 适用范围3 3、......................................................................................................................... 工程概况3 4、......................................................................................................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6 5、.............................................................................................................. 安全及环保措施12

1、编制依据 (1)《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0-2003/J 290-2004)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J 291-2004) (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9-2015) (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接触网硬横跨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0号) (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路基地段圆钢柱接触网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1号) (6)《三明北至三明南区间-桥梁、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南龙扩施(网)-F20CW03) (7)《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8)《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工程施工图-三明北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供咨询)》(南龙扩施(网)-F10CW02) (9)《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65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一般规定 1、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有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操作人员必须由铁路供电部门培训合格后,持有隔离开关操作证,方可操作隔离开关。 3、隔离开关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绝缘靴和绝缘手套,放置好绝缘垫。 4、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5、在雷电、下雨天气,禁止操作隔离开关。 6、操作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设备完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二、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检查 1、开锁。 2、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

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二)断电、送电 断电: 1、分闸,操作要准确迅速,一次分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2、确认完全隔离后上锁。 3、按规定对非带电端进行验电。 4、确认无电后,在非带电端挂好接地线。 5、操作过程中人体各部不得与支柱及其构件相接触。 送电: 1、拆除接地线。 2、开锁。 3、合闸,操作要一次合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4、确认合闸到位后上锁。 三、注意事项 1、当发现隔离开关及其传动装置状态不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铁路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检修,如危及人身,行车安全时,在修好之前,不得进行操作,并严禁擅自攀登支柱自行修理。 2、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要存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每六个月送铁路公司供电所检查和试验一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1.导线高度: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 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 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2.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mm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 3.锚段长度:是指接触网相邻的两终端间的距离。 4.绝缘距离:是指接触网的带电部分,与接触网的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 5.吊弦分布及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

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一般掌握在8--12米。 6.接触导线预留驰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是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弛度,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震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型悬挂设预留弛度,弹性链型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7.锚段关节安装要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并保证过度平滑,避免出现硬点和刮弓。 8.接触导线(承力索)张力:锚段两端的补偿装置,通过坠砣的重力与补偿滑轮的变比后对接触线(承力索)的拉力。京哈线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15KN。接触线的张力,驰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驰度为当量跨距的1‰。 9.结构高度:指在悬挂点处,承力索距离接触线的垂直距离。 10.侧面限界:侧面限界是线路中心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我国轨距标准为1435mm,近似值1440mm,所以在靠支柱侧内轨720mm处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就是侧面限界。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条认真执行《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一般安全守 则》。 第二条在电化区段高于1.1m的有关电气设备,必须 安装保护接地线,并保证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接地电阻 符合要求。 第三条在信号机上工作,必须确认接地良好,人体和 所持工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保持2m以上距离。 第四条在轨道上作业,必须保证牵引电流的畅通并设 好防护。 第五条发现抗流变压器中心连接线(板)和抗流变压 器因故损坏时,不得擅自处理,必须通知有关部门,并按 有关规定作好安全防护,采取保证牵引电流畅通措施后,

方准处理。 第六条在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和处理故障时,必须按有关规定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第七条整修电缆工作,要将电缆故障外皮两端连通接地,并铺设橡皮绝缘垫,穿好高压绝缘鞋后,方准作业。 第八条电缆芯线发生故障,要把区段两端的接线盒上故障芯线的U型插头拔掉,并挂有“有人作业,禁止接通”字样的警示牌,方可作业。 第九条在架空通信线路和所有电杆上,应装设“高压危险”警示标志。维修架空通信线路,要先把导线接地(线路导线与地线间的连线用不小于25 mm2的铜绞线制成)后,方可上杆作业。 第十条处理断线故障,要先确认断线无电,再把断线两端都接地后方可进行故障处理。 第十一条维修灯塔、灯桥作业前,应对接地保护线进

接触网施工人员培训资料

接触网劳务人员培训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Ⅰ、安全相关基本知识 Ⅱ、营业线施工规定 Ⅲ、接触网下部作业安全措施 Ⅳ、接触网上部作业安全措施 Ⅴ、安全事故案例教育 Ⅰ、安全相关基本知识 1、安全生产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什么是“三违现象”? 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3.冬季“五防”和夏季“四防”分别指什么? 冬季五防有: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一氧化碳中毒 夏季四防有:防洪汛、防雷电、防暴风雨、防倒塌和霉变 4. 什么是“三不伤害”? 指在安全生产中要求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更高境界还有保护别人不受伤害,这种保护是指自觉提醒,消除隐患,超前预想,制止违章违纪。

5. 何谓“五有”防护措施? “五有”防护措施就是实行“轮有罩、轴有套、坑有栏、孔有蓖、口有盖”的“五有”防护措施。 6、安全培训基本目的是什么? ①提高参建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②提高参建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增强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 ③提高参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要求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 7、安全帽的防护作用: 防止物体打击伤害; 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 防止机械性损伤; 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8、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要有下颏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V型塑料安全帽决不能接触油漆、溶剂、汽油或类似物质,可用中性皂液或温水洗涤; 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值,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击后,虽然肉眼看不到损伤痕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使用期限为两年半; 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073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一般规定 1、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有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操作人员必须由铁路供电部门培训合格后,持有隔离开关操作证,方可操作隔离开关。 3、隔离开关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绝缘靴和绝缘手套,放置好绝缘垫。 4、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5、在雷电、下雨天气,禁止操作隔离开关。

6、操作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设备完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二、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检查 1、开锁。 2、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二)断电、送电 断电: 1、分闸,操作要准确迅速,一次分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2、确认完全隔离后上锁。 3、按规定对非带电端进行验电。 4、确认无电后,在非带电端挂好接地线。 5、操作过程中人体各部不得与支柱及其构件相

接触。 送电: 1、拆除接地线。 2、开锁。 3、合闸,操作要一次合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4、确认合闸到位后上锁。 三、注意事项 1、当发现隔离开关及其传动装置状态不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铁路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检修,如危及人身,行车安全时,在修好之前,不得进行操作,并严禁擅自攀登支柱自行修理。 2、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要存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每六个月送铁路公司供电所检查和试验一次。每次使用前后,用干布擦净,使用前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

160KM/h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 5.1基础、锚板及埋入杆 5.1.1基础适用范围 腕臂柱:一般采用传统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新建双绕地段采用混凝土灌注的整体直埋式基础,并设有横卧板;个别地质条件差、基坑深挖困难时采用浅埋式杯形基础。 软横跨支柱:钢柱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支柱采用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 硬横跨支柱:环形等径混凝土支柱或钢管柱采用现浇杯形基础;格构式钢柱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 拉线基础:接触悬挂及中心锚结下锚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式基础,附加悬挂下锚采用传统的锚板式基础。 5.1.2杯型基础测量 硬横跨杯型基础中线定位应采用经纬仪测量,硬横跨杯型基础顶面高度和杯底深度应采用水准仪测量。 基础侧面限界应采用丁字尺测量,其他长度尺寸可用钢卷尺测量。 测量精度以毫米计。 5.1.3杯型基础的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坑型尺寸,尽量减少对原路基结构的影响;同时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确认地下埋设物,严禁损伤破坏。 基坑开挖产生的弃土不得污染道床和环境。 基坑位置与既有水沟发生冲突时,应按设计要求先改移水沟再施工,挖出的弃土严禁堵塞水沟。 5.1.4杯型基础浇制 基础内模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内模底盘、定位杆、基坑三者的中心线应在同一铅垂线上。 钢筋网必须保证设计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内模放置前,其外表面宜涂抹脱模剂。 基础浇制完成后,杯口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50/0mm。杯深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300/0mm。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尽量保持一致。 区间、旅客站台范围外基础面高出地面为100~400mm。旅客站台范围内、货物站台基础面高出站台面为100mm,施工偏差为±20mm。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尽量保持一致。 5.1.5钢柱硬横跨基础质量检验 同一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心连线应垂直下行正线。 每个基础地脚螺栓组相对该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心连线的整体扭转不超过±0.25?。 硬横跨基础地脚螺栓外露长度140mm,误差±20mm。相邻螺栓间距的误差不超过±2mm。 基础浇注时,要不断检查、校正螺栓位置,以保证螺栓预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1.6拉线基础质量检验 拉线基础测量宜采用经纬仪进行,经纬仪的置镜点应为锚支转换点的正下方投影点。 拉线基础钢筋骨架的加工高度,应考虑基础所在位置如边坡等无效高度。 拉线基础高出地面为100mm,施工偏差为±20mm;其中心线应与锚支延长线重合,施工偏差为±50 mm,且保证在轨平面处拉线基础、拉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3.1米,困难地带满足设计要求。 下锚锚杆相对支柱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锚杆顶面露出模板的高度不应大于160mm。 拉线基础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75mm。 拉线基础的下锚锚杆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5.1.7软横跨基础质量检验 基础面横线路方向的坡度,在基础浇制时宜采用无垫片施工工艺。 同组软横跨基础中心连线应与下行正线中心线垂直,偏差小于2?。 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规定: 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