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6.46 KB
- 文档页数:4
转座子的研究进展摘要转座子是一类散布在基因组中序列重复的DNA片段,可以通过特定转座酶在基因组中移动,是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生物界的各个领域。
本文就转座子的分子结构、类型、转座机制、特点和功能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转座子研究进展目录一前言 (1)二本论 (2)2.1转座子的分子结构 (2)2.2转座子的类型 (2)2.3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3)2.4转座子的特点和功能 (3)2.5转座子相关技术 (3)2.5.1转座子分离方法 (3)2.5.2转座子基因标签技术 (4)2.5.3转座子定点杂交技术 (4)2.5.4转座子基因打靶技术 (4)2.5.5基因增补技术即非病毒转座子“睡美人苏醒”技术 (4)三结论 (5)参考文献 (6)一前言转座子又称跳跃因子,其实质是基因组上不必借助于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DNA片段,它们可以直接从基因组内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2]。
对于转座子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McClintock[1]在玉米中首次发现了染色体中存在一类不稳定的元件,但她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在细菌中发现了Mu转座子,小鼠中发现了B1、B2转座子,灵长类中发现了Alu转座子后,人们才逐渐的认识到所有生物体中都普遍存在着转座子[3]。
生物界中存在众多与转座子有关的遗传变异的例子,如转座子插入外显子、调控区、内含子以及介导重组。
寄主与转座子是相互适应的,如寄主调控转座子的拷贝数,转座子对非编码区的插入偏爱,转座子拷贝数的自我调控等[4]。
二本论2.1转座子的分子结构转座子由下列成份所组成:(以Tn3为例)①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首先是由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随后的DNA序列分析则直接说明了转座子存在着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Tn3有38个碱基对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它是转座所必需的,可能与转座酶识别切割位点有关。
叶绿体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叶绿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叶绿体作为植物细胞的核心器官之一,具有着多种复杂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其中,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基础。
通过对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叶绿体内部的调控机制,推动植物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官,它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的外壳由双层生物膜组成,内部则包含了一系列功能活性物质,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翼鱼油酸和叶酸等,这些物质协同作用,使得叶绿体能够有力地完成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分子会捕捉到光能,然后通过一系列光合酶的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
随后,这些储存了化学能的分子再通过酶作用,将其转化为化学物质并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光合作用过程。
叶绿体功能的调控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才能顺利进行。
其中,最核心的调控机制就是内部的基因调控和蛋白质调控。
目前,关于叶绿体调控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1. 基因调控研究表明,叶绿体的基因组含有大约100个基因,这些基因主要编码了一系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蛋白质,同时也包括一些行使自主调控作用的物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反转录转座子,它能够在叶绿体内部的基因组中缩减或增加特定基因的副本数,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2. 蛋白质调控叶绿体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糖体合成,然后通过草酰基转移酶和蛋白质转移酶等酶类作用运输到细胞内部。
另外,在叶绿体内部还存在着一些行使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如丝氨酸合成酶和载体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通过表达水平和功能的调控,对光合作用的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3. 代谢调控叶绿体中的代谢物质包括ATP、NADPH、光合色素等,这些物质通过代谢和运输作用,实现了对叶绿体内部酶类活性的调节。
转座子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摘要: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录组的活动对生物体基因组的转录以及演变存在着严重影响,本文就转座子的基因机理及特征、转座子沉默、转座子的标签技术以及其在植物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转座子是存在于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MclCintockl’嗜次在玉米中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基因组序列稳定性的认识,打破了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呈线性固定排列的传统理论。
目前认为,多数生物体有自发突变且有重要表型效应出现的原因源于转座子的可动性,并且可以导致宿主基因组发生从点突变到染色体重排的一系列变化,转座子在进化上为建立宿主基因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1.转座子特征与分类基因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中受体分子都有一段3-12bp的靶序列DNA会自我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转座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以DNA-DNA方式转座的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
第一类转座子可以通过DNA复制或直接切除两种方式获得可移片段,重新插入基因组DNA中。
第二类转座子又称为返座元,在结构和复制上与反转录病毒类似,它通过转录合成mRNA,再逆转录合成新的元件整合到基因组中完成转座。
2转座子相关技术2.1转座子分离方法有4种方法用来分离转座子:(l)转座子诱捕法,此法适用于分离具有相当高的整合和切割频率的转座子。
(2)Southern杂交法,此种方法需要有适当的探针,用于检测已知的转座子。
(3)重复DNA序列鉴定法,适用于高拷贝数的无论是否有活性的转座子。
(4)PcR扩增法,对己知序列的转座子可以设计引物直接PCR扩增。
2.2转座子标签技术转座子标签技术是根据转座子随机插入引起突变的特性而发展起来的分离未知基因的方法。
转座子整合进入启动子或编码区,使基因突变失活并产生一种新的表型,再根据转座子上设计的已知序列标签克隆失活的基因,分离转座子和突变基因的侧翼区鉴定该基因,是定向研究基因的有效方法。
转座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转座子是一种可以移动DNA序列的基因元件,同时也是基因工程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工具之一。
鉴于它极其灵活的技术性和应用广泛性,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科研人员的青睐和热情追捧。
在转座子的发现和应用进程中,有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转座子及其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情况,本篇文章将对其发展历程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转座子的发现和进化转座子又叫跳跃基因,是指一种具有自我移动能力和自我克隆能力的DNA序列。
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都有它的足迹,对生物进化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转座子最早发现于玉米中,其结构上的一些共性特征比如重复序列、反转录酶等使得它们被归于同一个家族,并被命名为“反转录转座子”。
进一步的研究使得人们发现,不同的转座子家族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转座子被发现和鉴定,因此研究对象也不限于玉米等模式生物体系,而是包括了更高等级的生物,如细菌、酵母菌、果蝇、线虫、小鼠等,对转座子的探索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转座子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转座子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具备可重复性、高效率、精确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等特点。
这使得它在基因工程中成为了一种得力的利器。
一些应用研究已经表明,转座子系统可用于瞬间转移外源DNA到多种生物体中,并实现可控的、稳定的基因表达。
比如,转座子技术被应用于真菌、哺乳动物等体内外的基因转移和疾病治疗等多个项目中。
另外,转座子还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肿瘤治疗、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等领域。
转座子还可以用于基因靶向和剪接,基于基因编辑的基因测序技术最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它基本上是一种使用DNA剪切工具在细胞中添加或删除基因的方法,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转座子在基因编辑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人体水平的基因编辑中,其发展前景可以说广阔无边。
3. 转座子在亚洲的研究我们现在已经了解转座子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以亚洲为代表的一些转座子相关研究。
生物技术进展2022年第12卷第1期1~9Current BiotechnologyISSN 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植物功能着丝粒DNA 研究进展张会1,2,王凯1*1.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2.南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通226019摘要:着丝粒(centromere )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功能结构。
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通过招募动粒蛋白行使功能,保障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
真核生物中,含有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CenH3区域被定义为功能着丝粒区,即真正意义上的着丝粒。
近年来,借助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人们对功能着丝粒DNA 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其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并发现功能着丝粒区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且部分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由于存在大量重复DNA ,着丝粒演化之谜一直未能完全揭示。
对植物功能着丝粒DNA 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阐述了着丝粒重复DNA 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着丝粒;CenH3;重复DNA ;演化DOI :10.19586/j.2095‑2341.2021.0109中图分类号:Q343.2文献标志码:A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lant Functional Centromere DNAsZHANG Hui 1,2,WANG Kai 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Nantong 226019,China ;2.Academic Affairs Office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Nantong 226019,ChinaAbstract :The centromere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region in eukaryotic chromosomes.During cell mitosis and meiosis in eukaryotes ,centromere plays a key role in faithful segregation of chromosomes by recruiting the kinetochore.In eukaryotes ,the CenH3region containing centromere specific histones is defined as the functional centromere region ,which is the true centromere.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entromeric DNAs can be readily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The composition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of centromeres were revealed ,and some genes were found with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s.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level of diversity of centromeric repetitive DNAs ,the evolution of centromeric repetitive DNAs is still elusive.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unctional centromere DNA sequences in plant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new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centromere repetitive DNAs research were emphasized ,whi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functional centromere ;CenH3;repetitive DNAs ;evolution着丝粒是染色体三大功能元件之一,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保障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作用。
逆转座子基因工程新技术1. 逆转座子是什么?说到逆转座子,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头,觉得这听起来像是某种科幻小说里的生物武器,其实不然,逆转座子就是一种特殊的DNA片段,它们喜欢在基因组中“跳来跳去”。
想象一下,它们就像是基因界的小调皮蛋,时不时就来个“飞来飞去”,改变了一些基因的功能。
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在进化和适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像是生物界的小翻转,让物种能够灵活应对环境的变化。
就好比我们打麻将,有时候一张牌的变化,就能让整局游戏翻天覆地。
1.1 逆转座子的神奇之处为什么说逆转座子这么神奇呢?它们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位置,还能影响周围的基因。
就像你在派对上搞笑,不小心影响了全场的气氛,搞得大家都跟着你笑。
这种基因“搞笑”行为,有时候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提高植物对环境的抵抗力,或者使动物更适应新的栖息地。
但有时候,逆转座子的“调皮”也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比如导致基因突变,这可就麻烦了。
1.2 逆转座子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那么,逆转座子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用呢?科学家们发现,它们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基因编辑。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像修剪花园一样修剪基因,去掉那些不需要的部分,留下美丽的花朵,那多好呀!通过利用逆转座子,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编辑基因,甚至可以用它们来创造出更高产、更抗病的作物,真是对农民们的一大福音。
2. 逆转座子基因工程新技术的出现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逆转座子的基因工程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
就像我们从黑白电视机跳到高清智能电视一样,技术的更新换代真是飞速。
最新的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地控制逆转座子的移动,就好比我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操控角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在基因编辑上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减少意外的突变发生。
2.1 技术的优势这一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高效性。
以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往往需要繁琐的步骤,像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而现在,利用逆转座子,科学家们可以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就像做简单的加减法,省时又省力。
中国水产科学 2016年3月, 23(2): 284-296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5-04-10; 修订日期: 2015-07-2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91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18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JBFM06).作者简介: 丁炜东(1977–), 男,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鱼类遗传育种. E-mail: dingwd@ 通信作者: 曹丽萍, 助理研究员, Tel: 0510-********, E-mail: caolp@;邴旭文, 研究员, Tel: 0510-********, E-mail: bingxw@DOI: 10.3724/SP.J.1118.2016.15147建鲤基因组中一个ty3-gypsy 反转录转座子的发现与分析丁炜东, 曹丽萍, 曹哲明, 邴旭文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81 摘要: 转座子是动植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基因组中存在一个ty3-gypsy 反转录转座子类型的转座子, 并将其命名为JRE 转座子(Jian carp Retrotransposon, JRE )。
为了研究JRE 反转录转座子在建鲤基因组中的功能, 采用PCR 扩增、荧光定量PCR 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对JRE 转座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JRE 反转录转座子全长5126 bp, 具有5'端470 bp 和3'端453 bp 长末端重复片段(long terminal repeat end, LTR), 中间的开放阅读框(ORF)包括核心蛋白基因(gag )和酶基因区域(pol ), 其长度为4203 bp 。
植物基因组中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研究进展1孙海悦,张志宏*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161)E-mail:zhangz@摘要: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 MITE)是一类特殊的转座元件,其在结构上与有缺失的DNA转座子相似,但具有反转录转座子高拷贝数的特点。
MITE时常与基因相伴,对基因调控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MITE正逐渐成为基因和基因组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组中MITE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基因,进化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s)是指在生物细胞中能从同一条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转座元件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成分,根据转座媒介的不同而分为两类,即类型I和类型II (Casacuberta and Santiago, 2003)。
类型I转座元件以RNA为媒介进行转座,即作为DNA的转座元件首先被转录为RNA,再借助反转录酶/RNase H反转录为DNA,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位点,因此,类型I转座元件也被称为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类型II转座元件直接以DNA为媒介进行转座,因此,类型II转座元件也被称为DNA转座子(DNA transposon)。
反转录转座子的“复制和粘贴”转座机制使其可以快速地增加拷贝数,所以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占很高的比例;而DNA转座子的“剪切和粘贴”转座机制不增加拷贝数,所以其在基因组中仅有少量重复(Bennetzen, 2000)。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 MITE)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类特殊的DNA 转座子(Bureau and Wessler, 1992;Bureau and Wessler, 1994),其在结构上与非自主DNA转座子相似,但具有反转录转座子的高拷贝数特点 (Feschotte, et al., 2002a)。
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概述徐玲;陈自宏;汪建云;艾薇【摘要】LTR retrotransposons compose a significant part in plant genome and have vital impact on the siz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genom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TR retrotransposon was summarized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e character, transposing mechanism, classifica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genomes, which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LTR retrotransposons in plant genomes.%LTR类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中的重要成分,对基因组的大小、结构、功能和进化都有重要影响.文中从结构特征、转座机制、分类、分离鉴定及对基因组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概述了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揭示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31【总页数】3页(P15129-15130,15149)【关键词】LTR类反转录转座子;植物基因组;结构;转座;活性【作者】徐玲;陈自宏;汪建云;艾薇【作者单位】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1转座子包括反转录转座子和转座子两大类[1]。
植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研究及其应用转座子是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基因组元素。
虽然它们被视为“DNA垃圾”,但它们却在進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转座子是自适应进化的“引擎”,可以改变基因组结构、创造多种基因功能以及促进基因组重塑。
同时,他们对基因的功能输出和基因的调控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植物学中,植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研究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转座子?转座子是指一类可以在基因组中“跳跃” 的DNA序列。
与传统的基因不同,转座子不具有明确功能,不能编码或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也不能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
然而,它们能够通过裂解、复制和负责他的转移,实现在基因组内的位置乱跳,并插入到新的基因组位点上。
这种行为对于染色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能够在基因组重塑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转座子由于其具有特殊的靶向和剪切机制,所以是几亿年来基因组重构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与此同时,它们也是基因组进化的核心因素之一,促进了基因的适应性变化、灵活性增强和多样性生成。
因此,转座子一直都是基因组学和机理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二、植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在植物的基因组中,转座子构成了大约50%的重复序列。
这些转座子的类型也非常繁多,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选择性反转录转座子(SINEs)、长转座子(LINEs)、短转座子(SINEs)和简单的转座子(Simple Transposons,STs)。
其中,SINEs和LINEs是两种较为常见的转座子,分别占据了基因组中35%和20%的比例。
SINEs由一个短的一级结构单元(core region)和一个可变长度的非一级结构单元(variable region)组成。
它们的由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驱动插入到基因组内。
与SINEs不同,LINEs是一种长序列,长度一般从1kb到6kb不等。
植物LTR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进展蒋爽;滕元文;宗宇;蔡丹英【摘要】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它们以RNA为媒介,在基因组中不断自我复制.在高等植物中,反转录转座子是基因组的重要成分之一.反转录转座子可以分为5大类型,其中以长末端重复(LTR)类型报道较多.LTR类型由于其首尾具有长末端重复序列,内部含有PBS、PPT、GAG和POL 开放阅读框、TSD等结构,可以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LTR反转录转座子的活性受到自身甲基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DNA甲基化抑制反转录转座子转座,而外界环境的刺激能够激活转座子,从而影响插入位点周边基因的表达.同时由于LTR反转录转座子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丰富的拷贝数以及多态性为新型分子标记(RBIP、SSAP、IRAP、REMAP)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的类型、结构特征、LTR反转录转座子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LTR反转录转座子的预测以及标记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3(033)011【总页数】7页(P2354-2360)【关键词】反转录转座子;长末端重复(LTR);预测;功能;分子标记【作者】蒋爽;滕元文;宗宇;蔡丹英【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植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可移动的遗传因子,统称为转座子[1],其中第一大类型是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的特殊DNA序列[2-4],植物中最初是在研究玉米突变体时发现的[5]。
园艺学报,():– 2014411121962207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收稿日期:2014–07–08;修回日期:2014–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592)梨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预测及其进化和转录分析蒋 爽,蔡丹英,滕元文*(浙江大学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 310058)摘 要: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酥梨’基因组中不同类型的逆转录酶进行预测,共获得345条copia 类和99条gypsy 类逆转录酶。
通过系统聚类,copia 类逆转录酶可分为Ivana 、Ale 、TAR 、Angela 、Maximus 和Bianca 等6类;gypsy 类逆转录酶可分为Athila 、Tat 、CRM 、Reina 和Tekay 等5类。
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梨中逆转录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copia 类逆转录酶序列分歧度为0.44,gypsy 类为0.38。
挑选出8类逆转录酶设计引物,并对梨属其它植物进行PCR 扩增,结果显示这8类逆转录酶广泛存在于梨属植物中。
在砂梨品种‘圆黄’的叶片、种子和果实中均发现该8类逆转录酶存在一定的转录水平,这是首次发现在梨属植物正常生长组织中逆转录酶发生转录。
关键词:梨;Ty1-copia ;Ty3-gypsy ;逆转录酶;预测中图分类号:S 6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 (2014)11-2196-12Prediction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of LTR Retrotransposons in PearJIANG Shuang ,CAI Dan-ying ,and TENG Yuan-wen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The State Agricultural Ministr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 Quality Improv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sequences in the whole genome of Pyrus pyrifolia white pear group ‘Suli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s. A total of 345 RT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copia group and 99 RT sequences were from gypsy group. The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x lineages (Ivana ,Ale ,TAR ,Angela ,Maximus and Bianca )in copia group and five lineages in gypsy group (Athila ,Tat ,CRM ,Reina and Tekay ). Sequence alignment showed a high heterogeneity in both copia group and gypsy group ,and the divergence of RT in both groups was 0.44 and 0.38,respectively. Eight types of RT were selected to design primers ,each pair of primers showed clear amplified bands by PCR using genomic DNA of other Pyrus species. Eight types of RT were express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in leaves ,seeds and fruits of ‘Wonhwang ’pear ,which wa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expression of RT in the organs of pear trees under normal growing condition.Key words :Pyrus ;Ty1-copia ;Ty3-gyps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rediction* 通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wteng@ )11期蒋爽等:梨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预测及其进化和转录分析 2197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它们以RNA为媒介,在基因组中不断自我复制(Beauregard et al.,2008)。
马铃薯全基因组LTR反转录转座子分析Abstract:LTR retrotransposons in potato(Solanum tuberosum)genome were analyzed by LTR-FINDER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725 full-length LTR retrotransposons with average length of 7 393 bp,accounting for about 4.95% of potato genome bases. The length of LTR in LTR retrotransposons was 786 bp.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LTR retrotransposons of potato had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high heterogeneity.Key words:LTR retrotransposons;potato(Solanum tuberosum);genome;phylogenetic tree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营养全面、适应性广、用途多、产业链长,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生产中加工产品最丰富的原料作物[1]。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种的分布以及数量多样性[2]。
对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马铃薯的进化过程或适应机理,以及马铃薯种群的地理分布格局、数量增长、优良品种选育、资源鉴别和利用以及病害检测和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分子标记技术作为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作物品种纯度鉴定、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重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