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国民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7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但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过程和性质,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历史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过程和性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国民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布置学生阅读61-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黄埔军校的建立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B.广州→南昌→南京C.广州→上海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