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腐败透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近年来村干部腐败现象透析摘要:随着国家对“三农”补贴力度的加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干部手中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多,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大,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腐败问题开始凸显。
村干部腐败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与转型期政治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不健全、社会结构与社会利益多元化、廉政文化建设及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等密切相关。
只有进一步增强村干部腐败打击的震慑力、强化权力运行的约束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增强村干部生存发展的保障力及其抵御腐败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村干部腐败问题。
关键词:近年来;村干部;腐败现象;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①作为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村干部腐败,不仅会直接损害村民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直接侵蚀党的群众基础,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60万个行政村,680多万名村干部。
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的“领头羊”,但也不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
本文在梳理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归纳分析近期村干部腐败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党建等方面分析探讨近年来我国村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从惩处、制度、监督、教育、改革等方面提出防治村干部腐败的思路对策,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村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村干部腐败案件频发。
从腐败主体看,既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会计等单体腐败,也有成窝成串的抱团腐败;从腐败性质看,既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经济领域的腐败和失职渎职等政治领域的腐败,也有吃喝嫖赌等生活领域的腐败。
其具体表现可谓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一)巧立名目、吃拿卡要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然而,有的村干部在为村民办事的时候往往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以权谋私。
有的私设基础设施建设费、入户费、安装费、工本费、手续费、代办费、辛苦费等收费项目,变相索取村民的血汗钱。
澎湃新闻网一则猛料让笔者有点觉得太任性,从新闻标题《曝湖北一村官"通奸"被人找到家称"再睡3天还人"》的气势来看,或许其中起底官员的意思比较大一些,按照当事案件中的苦逼描述,李婆婆上门寻找自家儿媳妇时,听到的却是极其任性的回复,尽然要再睡三天就还给我,说这话的是湖北麻城南湖街凌家垸村支书俞开武。
对于李家婆婆的指控,当然这位村支书是不敢承认的,因为再任性真会丢了乌纱帽,也会面临牢狱之灾。
对于这样的坊间反腐案件来说,关系很多时候被弄得很无厘头,但追根溯源还是腐败根源中的权利惹的祸。
对于新闻的核心“通奸”来说,笔者觉得这位村支书真是蛮拼的,要再睡三天三夜,真是很有创意,从生理学角度看,明显有点太任性,不过对于这样的任性笔者想说,追根溯源跟村干部的流氓文化有直接关系。
从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出村干部真是远离庙堂,有点无法无天的意思,对此笔者觉得这样的事情不仅是个例,在国内的偏远地区存在比较普遍,因为远离监督,你能把我怎样的思维一直是村干部嚣张的壁垒。
这样一个壁垒下所隐藏的红与黑或许也该拿出来晒一晒。
村官红与黑01:村支书为何把自己包装成地头蛇?对于澎湃新闻网的爆料,当我看到新闻的基本描述时,也在怀疑其中的真假,但是通过近一段时间对于官场的通奸的情况来看,这种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对于村干部来说,这样的可能性估计更高,从新闻中村干部嚣张气焰可以明显看出来,明显是把自己当地头蛇了,为所欲为,但下场或许也算是基本上定了调调。
你若为所欲为,我必举报投诉,虽然在被举报后,村干部觉得自己有点认怂了,但是相信在地头蛇文化中浸泡多年的恶习气味,终将也是纸包不住火,向深渊挺进。
村官红与黑02:远离“监察”为村干部腐败创造了温床?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村官如此胆大妄为?笔者以为,村官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不是公务员,故而纪委的纪律之杖够不着;村官是一级组织的“干部”,但不是我国行政意义上的“党政干部”,故而“监察”的规矩之箍套不上,连被监督的份儿都没有。
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摘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农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本文从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形式、特征、原因及防控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近年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从整体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安居乐业,应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
1、村官腐败的形式1.1按主体可分为个案腐败与集体腐败:个案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某一位干部利用权力为自己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集体的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中两位或两位以上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为各自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侵吞集体财物的行为。
1.2按性质可分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指贪污受贿,侵吞财物等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腐败。
政治腐败指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思想政治作风相关的腐败。
1.3按是否容易被村民所意识到可分为隐蔽的腐败和显露的腐败:隐蔽的腐败指不经仔细审查清算不能被发现的腐败,如做假账,挪用资金。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及其遏制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地区的管理者和服务对象,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将从农村基层干部腐败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入手,探讨相应的遏制措施,以期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形象和能力。
一、腐败行为的具体表现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领导干部违规占用农村资源。
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之便,违规占用农村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甚至私自出让给他人牟取私利。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破坏了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腐败干部敲诈勒索农民。
一些腐败干部以行政手段威胁农民,强迫他们交纳“杂费”、“管理费”等名目费用。
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故意制造农村纠纷,借机敲诈勒索钱财。
3. 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行政权力。
一些干部为了谋取私利,违规干预乡土信息、土地流转、村民自治等事务,甚至将自己的亲属和熟人安插到村里的工作岗位上,以谋求私利。
4. 基层干部贪污挪用国家资金。
一些腐败干部以冒领农村扶贫资金、国家补贴款为由,贪污挪用国家资金,甚至伙同他人骗取国家补贴款项。
以上种种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和权威,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村的利益和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腐败行为的影响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对农村发展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1.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使得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不仅使他们无法正常享受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社会公共资源,还可能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
2. 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秩序。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导致了农村资源的乱占乱用、土地纠纷的增加、村民自治的不正常运行等问题,使得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严重影响。
4. 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使得政府的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使得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受到了威胁。
首页>> 时政>> 时政聚焦>> 透视村官雁过拔毛式贪腐:上天入>> 阅读透视村官雁过拔毛式贪腐:“上天入地”皆伸手2015-02-11 16:23 来源:新华网编辑:原碧霞分享到: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村干部腐败究竟有哪些,“小官”贪腐之手到底伸得多长?记者梳理2014年以来31个省级纪检监察部门网站上涉及近400名“村官”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从扶贫资金到“好处费”,从巧立名目到明目张胆地索要,不良“小官”贪腐现象触目惊心。
上“天”入“地”皆伸手——雁过拔毛式贪腐在一些“村官”眼中,手中职权成为个人发家致富的工具,不管是上天扑白蛾还是地下打机井,凡是涉及群众的钱财经手,都要雁过拔毛“薅一把”。
——骗取侵占低保金农村低保已成为部分村官眼中的“香饽饽”,“低保”是近年村官违法违纪案件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山东禹城市房寺镇孙楼村原党支部书记孙新国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自己和6名亲属办理低保,骗取低保金29730元;湖南永州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五房村原党支部书记邓丽君在造册发放本村低保金过程中,截留低保金4360元用于家庭日常开支。
——虚报侵占粮食补贴款粮食补贴款“补”进村官腰包,“寒”到农户心里。
山东平原县前曹镇苏家洼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李祥华伙同他人虚报小麦种植补贴面积,将小麦及农资综合补贴款30165元占为己有,其分得13041元;黑龙江延寿县延寿镇永安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怀宝用自己及亲属的名义虚报耕地补贴面积,套取、贪污粮食补贴资金和良种补贴资金3.3万余元。
——侵占危房改造资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要惠民工程,但部分村官却将其变成“惠己工程”。
江西抚州临川区龙溪镇山下村江友香在担任山下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套取并贪污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涉农惠农资金34.7万元;甘肃灵台县蒲窝乡宁子村党支部书记苟永祥以其妻名义冒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500元。
透视“村官”腐败
沈泉涌
【期刊名称】《党课》
【年(卷),期】2003(0)5
【摘要】“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
“村官”虽然称不上“大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
因为我国共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有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这个庞大的干部群体掌控着农村政务乃至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
而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很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贪污大案,令社会震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舒导群体,他们的腐败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遏制“村官”腐败已迫在眉睫。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沈泉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6
【相关文献】
1.沿海富村"村官"腐败治理研究——以寻求村民权利制约村官权力为进路 [J], 朱晓明
2.小村官大腐败现象透视 [J], 邹燕秋
3.透视村官腐败 [J], 吕宏轩;贾春梅
4.透视村官腐败的背后 [J], 张海庄
5.透视村官腐败的背后 [J], 张海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村官腐败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XX县辖8个乡镇、2个管理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有190多个行政村和社区,农村基层干部900余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力量。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也存在作风不实、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依然严竣,特别是村支部书记腐败风险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六类腐败风险值得警醒我们对近年来查处的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村官特别是支部书记腐败风险主要存在于6个方面:一是虚报冒领,贪污惠农资金。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向农村倾斜,一些村干部在惠农资金上打起了歪主意。
马家寨乡某村委会虚报冒领国家粮补资金2万余元,其中1万余元被该村党支部书记贪污。
二是财经纪律执行不力,财务管理混乱。
由于村级财政监管体制乏力,导致部分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虚开列收列支、“白条”入账,开支混乱、脱离监管等现象。
如秦市乡某村支部书记在获得专项资金8400元后,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直接将其中4100元发放给农户,并采用坐收坐支的方式,将剩余4300元挪作他用。
资市镇某村支部书记在2009年至2012年的4年间,个人经手公款,支出生活招待、租车和送礼等费用共计159527元,其中83180元的支出无经办人、无证明人。
三是随意处置集体资产资源带来的侵占、贪污。
当前农村村级资产、资源主要包括村集体所属渔池、林地、土地、滩涂、房屋以及村办企业等,少数村支部书记对资产、资源不清理、不公开、处置随意。
如资市镇某村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之便,在未经公开竞价承包的情况下,承包了村级所有农田长达30年。
马家寨乡某村支部书记,将村集体土地继包给自己的妻子。
四是政策宣传落实不力。
由于村级计生工作监管不力,造成计划外生育现象较为严重。
近3年来,共查处14起群众计划外生育案件,其中10起与村支部书记监管不力有关。
五是党性观念、纪律意识淡薄。
图解详解广东村官贪腐“七宗罪”:征地拆迁最易出事反腐既打老虎,也拍苍蝇。
备受关注的“村官”贪腐,今年将成为广东省纪委重拳整治的问题。
按照部署,县、镇两级纪委将认真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
村官作为最基层的“官”,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其在公共政策落地过程中,扮演“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的角色。
由于村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监督力量缺乏等原因,弄虚作假常有空子可钻。
小编梳理92起广东村官案件判决书,透视村官贪腐“伎俩”。
历数村官落水“七宗罪”,贪腐、受贿的罪名为最多,占了近八成。
数据显示,村党支部正副书记、村委会正副主任成为“村官”经济型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大约占到92起广东“村官”贪腐判决案件的76%。
而其他“村官”如果成为犯罪主体也基本与钱“打交道”,如会计、出纳、集体经济合作社主任等。
例有些“村官”身兼数职,也给犯罪提供了便利。
如廉江禾寮镇赤禾垌村村委原副主任李某,还兼任该村出纳,其利用协助国家办理发放移民款手续之机,制造虚假的本村移民数量,审批通过后,又利用出纳身份,假冒他人签名领取国家移民补助款近6万元。
犯罪主体数量如果是一人,基本为村支书或者村委会主任。
而在“窝案”中,村支书、村委主任与会计、出纳等形成相对稳定的权力“小圈子”,相互“支持”、相互“照应”。
例茂名市茂港区羊角镇某村委会窝案中,当地村委会干部集体同意,以村委会成员获得干股为条件,将属于村委会集体土地的某岭岩场发包给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等证件的李某庆和李某旺开采至2011年。
统计显示,广东省的“村官”贪腐案件涉案金额数目并不大,1万-10万元区间的占了近六成。
在公布的判决书中,村干部们私分小额拨款的现象非常多见。
例唯一涉案金额过千万元的,发生在粤西的阳江。
法院判决认定,阳江市岗列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某,除了有近百万元的受贿,还意图获取价值36675883.1元国有土地村委会集体收益,后因事发未能得逞。
征地拆迁、承接工程、出租物业、申报扶持资金……资金密集的领域,都成为“村官”贪腐易发多发的高风险区。
村官腐败透视:多兼职打工做生意村民一般只能见2次2013年09月02日10:03xx石破原标题:村官腐败透视“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
”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
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
但农民们对村干部普遍和最大的愤怒,并非来自男女作风甚至性侵方面。
他们最在意的,是自己和集体的财产受到了村干部的不法侵占。
农民最在乎xx被侵占2011年初河南省纪委一项调研显示,2008年以来本省群众赴京或到省信访案例中,涉及农村问题的占73.2%;在涉及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问题中,因涉财问题引发的占88.7%。
当年4月1日起,河南省纪委在全省开展对农村涉财信访举报的专项治理活动,“惩治农民身边的腐败”。
在这项为期半年的行动中,共有845名村干部和党员受到党政纪处分,10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涉案金额7017.2万元。
以845名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村干部和党员来计算,平均每人涉案金额只有8.3万元。
这既说明了村干部腐败的普遍性,也说明了村官级的腐败一般涉案金额不多,这跟村官职务低微,以及河南贫困农村多、资源相对较少有关。
xxxx检察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村支书、村主任占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总数的46%。
其中92%的村官腐败案件发生在土地转让、资金管理环节。
涉案村官们总有办法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全村老少都想要点好运气,但似乎这些村官的运气比大部分人的都要好。
当高速铁路修到三门峡渑池县洪阳镇时,村支书王某便伙同他人虚报冒领高速铁路占地补偿款及其他款项10多万元。
与洪阳遥遥相望的英豪镇村民组长董某,也利用职权挪用村组征地补偿款以及赔青款合计83万余元。
看来不是职务,而是机会,才是决定村官们捞钱多少的重要因素。
该县的一位村主任刘某,相继贪污、挪用和侵占村里的征地款、土地补偿款,共计上百万元,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村干部反面案例
村干部作为基层政权的代表,应该依法依规依纪行事,为民服务、公正执法,但有些村干部却违背了职责,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成为了群众眼中的反面人物。
以下是一些村干部反面案例:
1.贪污腐败:一些村干部利用自身职权,以其个人利益为先,搞钱权交易,收取贿赂,甚至大肆贪污公款,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2.滥用职权:一些村干部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违背村民意愿,不顾公义公平,滥用职权,妄自尊大,严重损害了村民利益。
3.不作为:一些村干部消极懒散,不想为村民服务,整天打麻将玩手机,导致村庄问题无人处理,给群众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4.极端行为:一些村干部因私心或报复,采取极端手段威胁村民,如打伤殴打村民,扣留农民工资等,行为极其恶劣。
这些村干部反面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性和群众的利益,应该通过法律机制和制度保障来加强监督和惩处,同时也需要加强村镇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以期在基层政权服务民生、维护公平公正的角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透视村官腐败作者:吕宏轩贾春梅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08期村民委员会(包括村党支部),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可以说,村级组织与农民的关系就是我国官民关系的晴雨表。
笔者在多年基层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村级组织存在乱象丛生,腐败现象严重,官民对立加剧,群体事件频发,农村工作敷衍应付。
长此以往,对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都埋下隐患。
据调查,当前这些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为民办事除了近几年上级下派的大学生村官以外,大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不能胜任领导农民科学发展的重任。
村干部年龄偏大的情况也较普遍。
有的村干部一干就是数十年,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担任村干部。
他们中间有的思想僵化却霸气十足,工作方法简单,以权谋私,不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且严重阻碍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2011年广东省乌坎村发生的村民与村干部矛盾,以致最后发展成为村民与政府部门对峙事件,就是因为村干部引发的。
乌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年龄都过70岁了,而且他们都在村里担任村干部三四十年,群众积怨甚深。
他们的利益已经完全与群众利益是背道而驰了。
他们明目张胆地盘剥群众的利益,群众多次向各级政府反映无果,由于上级政府袒护村干部,所以群众对政府也失去了信任,最后群众只能采取与政府部门对峙的办法逼迫政府部门解决问题。
导致震惊国内外的“乌坎事件”。
在北方地区,这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家长作风、工作简单粗暴的“土皇上”村干部普遍存在,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干部的年龄又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所以有的村干部一干就是几十年。
特别是村党支部成员长期得不到更换的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农村党员比较少,村支书选举总是在少数党员圈子里进行。
所以,有些不称职的村支书总是选不掉,长期担任村干部,不能实现新老交替,有的已经形成了独霸一方的势力,群众意见很大但又奈何不得。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贿选之风严重村党支部选举圈子小,有很多党员是村支书的亲戚,所以,家族势力比较普遍,而村委会选举缺乏监督,贿选现象严重存在,所选出的人选并非能为群众办事的人。
村官腐败客观根源探析[摘要]近年来,村官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导致村官走向腐败的原因较多。
本文主要从选任存疏漏,教育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惩戒有缺陷四个方面来阐述村官腐败客观的根源。
[关键词]村官;腐败;探析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居高不下,村官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深刻剖析农村基层腐败现象,探索和研究村官腐败问题产生的成因,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导致村官走向腐败的原因较多,仅就客观根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任存疏漏村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一些政治素质低下的人员走进村干部队伍。
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选举在村官的选任中起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但是,现行村委会组织法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法律中对贿选等不正当选举行为没有明确界定,也没有就司法机关介入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案件作规定;未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或任职资格作明确规定。
这导致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强制选举等不正常的现象的处理乏力。
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的村官,其各方面素质令人担忧,实践中甚至出现黑恶势力占据村官职位的现象,而一些乡镇为了加强对农村的控制,甚至纵容、扶持带有黑恶势力性质的人员担任村官,这严重伤害了村级管理组织的形象,给农村居民的带来了损害,这些缺乏起码素质的“村官”走上腐败之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2教育不到位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不到位。
这方面有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也有基层党委的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上,把重点放在了乡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身上,但往往涉及不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村干部心中造成了“那都是领导干部应注意的问题,与我们无关”的错觉。
在抓村干部党风、党纪的教育方面,多数情况下是依赖村级基层党组织,而且宏观指导得也不够,往往只是组织看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录像片,集中上几次党课,而且不能保证人数和质量,收效甚微。
村官腐败的形式和危害来自民政部老领导和老专家曹国英先生,原来是民政部信访办的主任、兼任国家村社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对全国村级管理当中村官腐败现象有很多直接的领导工作的经验,先请他谈一下村官腐败大致情况。
曹国英:村官腐败案例记者们和我们同仁都了解比较多,我就比较概括地讲一下。
村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头应该说也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但是也应该说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
相对于我们国家机关里头出现的腐败现象,它有某些特点,村官腐败发生的领域和形式大体有四类:1、在集体土地征用拆迁过程中,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这个大家都见的很多。
比如在土地财政背景下,权利进入市场,出现这个问题很多。
2、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等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运用过程中,徇私舞弊、非法获利。
这个不同于上一个问题,在集体经济资产运行中发生的。
现在是在村民自治体系当中,由村委会同时管理集体经济事务,在绝大部分村的情况都是这样,实际上发生问题多是土地让谁开发利用?在这一过程中跟开发商搞点猫腻。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当中弄虚作假、损公肥私。
现在都搞新农村建设,国家也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大量的资金转移到村里边去,转移过程当中由于是分部门的,而且好多官员个人的裁量权比较大,一村一议的,不是有统一的标准,你村给多少,他那个村给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借机腐败现象。
也有项目到村里别人不知道,干部找亲戚把这个项目干了,等干起来老百姓才知道还有这个事。
4、农村低保户确认、救灾救济等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出现吃拿卡要、虚报截留的现象。
有些是在村务管理过程中、有些是配合政府行政工作过程中出现这些腐败现象。
就当前看发生面大、额度比较大,社会很关注的大部分是与土地相关的,这个领域应该是腐败的重灾区。
村官腐败的主要危害是村民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和农村发展稳定,加深社会对公职人员的不信任感,损害党和政府的信任。
村官腐败透视:多兼职打工做生意村民一般只能见2次
2013年09月02日 10:03
来源:南风窗作者:石破
原标题:村官腐败透视
“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
”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
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
但农民们对村干部普遍和最大的愤怒,并非来自男女作风甚至性侵方面。
他们最在意的,是自己和集体的财产受到了村干部的不法侵占。
农民最在乎钱财被侵占
2011年初河南省纪委一项调研显示,2008年以来本省群众赴京或到省信访案例中,涉及农村问题的占73.2%;在涉及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问题中,因涉财问题引发的占88.7%。
当年4月1日起,河南省纪委在全省开展对农村涉财信访举报的专项治理活动,“惩治农民身边的腐败”。
在这项为期半年的行动中,共有845名村干部和党员受到党政纪处分,10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涉案金额7017.2万元。
以845名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村干部和党员来计算,平均每人涉案金额只有8.3万元。
这既说明了村干部腐败的普遍性,也说明了村官级的腐败一般涉案金额不多,这跟村官职务低微,以及河南贫困农村多、资源相对较少有关。
河南三门峡市检察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村支书、村主任占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总数的46%。
其中92%的村官腐败案件发生在土地转让、资金管理环节。
涉案村官们总有办法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全村老少都想要点好运气,但似乎这些村官的运气比大部分人的都要好。
当高速铁路修到三门峡渑池县洪阳镇时,村支书王某便伙同他人虚报冒领高速铁路占地补偿款及其他款项10多万元。
与洪阳遥遥相望的英豪镇村民组长董某,也利用职权挪用村组征地补偿款以及赔青款合计83万余元。
看来不是职务,而是机会,才是决定村官们捞钱多少的重要因素。
该县的一位村主任刘某,相继贪污、挪用和侵占村里的征地款、土地补偿款,共计上百万元,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而三门峡陕县张汴乡刘寺村会计赵开让,利用负责该村退耕还林专项补贴款的领取和兑付工作的职务便利,
采取收入不记账的方法,连续5年贪污48.29亩土地的退耕还林粮食补贴款、劳务费补贴等共计47912.7元。
2011年4月9日,河南新野县上港乡政府被200多名农民包围了,他们高喊:“我们要土地!我们要吃饭!”他们所在村组的组长、会计将集体土地擅自转让给了别人做宅基地,收取的费用不知去向。
因为这件事闹得很大,组长、会计在当天夜里将部分涉案钱款突击分给本组群众,有些人闭口了。
但县纪委在调查中,不仅证实该村组干部侵吞转让款确有其事,而且发现了该村村支书、村主任、副支书、村委副主任、村文书5人也涉嫌非法将集体土地转让给私人作宅基地,获取转让款53.42万元的事实,其中3人被依法拘留。
腐败原因,另一种视角
义马是三门峡全市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该市纪委在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剖析村官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村官搞家长制,独断专行,“只要他不想让人监督,是无人敢监督的。
农村监委会、基层群众的监督形同虚设、苍白无力”;三是“财务管理制度极不规范,村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账方法不统一,账账不符、账款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
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党政部门及专家学者对村官腐败成因的看法,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村干部侵犯群众利益的后果不严重,群众也不会上访,这个上面也知道。
”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说,“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责任不在基层。
上级要求乡村干部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懒政’。
结果就是:城里的所有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乡下的所有坏事都是基层干部干的。
”
村官的腐败往往从贿选开始。
记者在豫西农村采访了解到,在基层民主选举中,贿选是一个普遍问题,区别只是贿赂的数额大小,东西多少。
在小村、穷村,候选人给年满18岁的村民每人发几包方便面或两盒散花烟,或请选民去街上吃顿饭就行了;在大村、富村,有的给选民送2000、5000元钱,还有送羊毛衫的。
农民对村干部的看法是:“什么干部不干部,谁干都一个球样。
他干几年下台了,跟咱没关系。
”农民看重的是即时性实惠,谁给实惠就投票给谁。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手里的这一票有多神圣,也许就值两盒烟、两包方便面或几百元钱。
此外,家族、血缘因素也影响选举。
有的村里,一个大家族几十口人,把票集中到一起,投给一位愿意“出血”的候选人。
有些在外打工的人不想回来投票,候选人就雇一辆面包车,把在市区打工的本村人都拉上,选举完后,再把他们送回来。
农村的优秀人才很少,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打工了,还留在村子的也往往清高,不愿同流合污,有思想没钱,老百姓也不选他:“他没钱,不给我东西。
”
“近两年,政府把富人弄回村当村干部的很多。
乡政府动员我们回去竞选,富人的得票率也高。
”陕县王家后乡刘家山村支书刘铁刚说。
6年前,刘铁刚是这个村的副支书,同时在外面搞实业。
当时的支书年纪大了,乡里动员刘铁刚回村当支书。
“书记鼓动了我两个月,我一再说,我在外面做实业,没有精力顾这一块。
书记说你再不接村里就乱套了。
实际上,刚接支书时,我还把实业也放弃了。
”
在李昌平看来,好人不会主动当村干部,因为当村干部动不动就得违法。
上级要求他们什么事都要干,却又没有合法的收入来源。
记者也了解到,在陕县,村支书的补助是一个月500来元,村主任只有三四百元。
“坏人去选村干部,是因为他有了权,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他要不干坏事,付出的成本怎样收回来?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所谓‘民主选举’,是出自西方话语体系,它用竞争的方式将中国乡村几千年来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给撕裂了。
你要当村干部,一定与黑恶势力结合,因为黑恶势力才有执行力,你当村干部不与黑恶势力结合能搞得了吗?但老百姓就更苦了。
”正因为如此,“扯什么‘行使权利监督村干部’都是没用的”。
曾经长期在河南开封市、兰考县挂职的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也说:“人心是乡村社会结构的反映,乡村社会结构歪曲了,村干部不出这些事,也会出其他事。
现在大家随便说说的农村基层民主,不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民主,这个‘民主’是泊来的词,泊来的标准,泊来的目的,怪不得与农民无关了!”
工业化、城市化大潮的影响
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首次提出“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
陕县王家后乡刘家山村党支部有3名成员,分别是支书、副支书和党支部委员。
这位委员还兼任村监委会主任,这是乡里要求的,因为他可以参加支部会议,“容易统一意见”。
村干部实行坐班制,每天起码要有一人值班。
在豫西地区,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常年不住在本村,而是住在县城、市区,有的在外开办企业,或经商做生意,村里有事时才回去。
村民见到村干部的主要机会有两个:“一是让你掏钱的时候,二是换届选举时上你家里拉选票。
”陕县张茅乡一位村支书说,他们班子5个人,有3个人在外兼职打工,包括他和村长。
问其原因,支书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一个月补助只有几百元,够干啥呀?”那村里的工作岂不受到影响?支书说:“反正都有手机,有事一通知,我们就回来了。
”
近年来,国家搞新农村建设,投资修路、修水、修电、土地平整、村庄合并,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救济、扶贫、“万名干部进农家”、“农家书屋”等,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它们也成了少数不法村官上下其手的机会。
当了村干部,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待遇问题。
在土地问题、林权、修建高速公路及建厂占地等方面,包括地面附着物的补偿、上级拔下来的补偿款等,村干部认为反正分给群众也不够分,就先把自己欠发的补助补齐了。
陕县张茅乡清泉沟党支部副书记陈某、村主任赵某、会计张某3人,虚报冒领土地补偿款24773元,用于冲抵乡镇欠发自己工资,给自己发放交通、通信补助等,直到检察机关立案查处时,他们才知道这是犯罪行为,痛哭流涕。
“乡里不管你咋干工作,他只给你布置任务,只要结果。
”陕县一位村支书说,“前阵子,上面要求村里宣传十八大精神,弄各种宣传牌子,每个村花了2万来块钱。
今年要求搞‘道德讲堂进乡村活动’,每个村要花几千元,现在还没结束。
最近县政法委又要求我们搞‘平安建设’,村村装摄像头,建网络。
”
三门峡市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尚柏仁当过10几年乡镇和区级干部,现在还经常往乡下跑,很熟悉农村情况。
他说:“农村低保的名额往往被村干部的亲属顶了,真正应该享受低保的反而享受不到。
某乡镇搞过扶贫包干,每个干部包一个村里最穷的百姓,两年内让他脱贫。
村干部不选最穷的百姓让干部包,而是选个条件不错的。
他们说:‘如果两年后他脱不了贫,你们领导也下不了台呀!’”
村干部的腐败,给留守在农村的孤老妇孺本来就贫穷难熬的生活雪上加霜。
何慧丽说:“当前的这个社会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本位,以官员和商人为主位的社会,很大程度上断掉几千年乡土历史的根。
这是因,种这些因下去,果便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