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91 KB
- 文档页数:7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杭州推官。
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
杨涟去国,抗疏请留。
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
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
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
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
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
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
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
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
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
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
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
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
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
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
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
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
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竟不召用。
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
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
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
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
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
十月谢病归。
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古诗词《登高》阅读题训练及答案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下列有关这首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共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律诗格律严格,讲究对仗。
本诗四联均对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作传世。
D.作者选择“风”“鸟”“落木”等意象,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深沉的情感。
3.《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 (1)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将“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解释为苦恼,也有人解释为甚恨、极恨。
登高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登高作业通常指的是在什么高度以上的作业?A. 1米B. 2米C. 3米D. 4米答案:C2. 登高作业时,以下哪项安全措施是必须遵守的?A. 必须使用安全带B. 可以不佩戴安全帽C. 可以不使用安全网D. 可以不设置警示标志答案:A3. 登高作业时,以下哪种工具是禁止使用的?A. 合格的梯子B. 有裂缝的梯子C. 稳固的脚手架D. 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带答案:B二、多选题1. 登高作业前,需要检查以下哪些设备?A. 安全带B. 梯子C. 脚手架D. 个人防护装备答案:ABCD2. 登高作业中,以下哪些行为是危险的?A. 站在梯子的最顶端B. 携带过重的工具C. 单手操作D. 使用未固定或损坏的工具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登高作业时,只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就可以忽略其他安全措施。
答案:错误2. 登高作业时,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梯子,只要能够到达作业高度。
答案:错误3. 登高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和指导。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登高作业时,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答案:使用安全带时,应确保安全带的挂钩牢固地扣在稳定的结构上,安全带的腰带和肩带应正确穿戴,确保不会滑脱。
在作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安全带的连接状态。
2. 登高作业时,如果发现梯子不稳定,应如何处理?答案:如果发现梯子不稳定,应立即停止使用,检查梯子是否存在损坏或缺陷。
必要时更换梯子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如使用脚手架等。
五、案例分析题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没有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使用有裂缝的梯子进行登高作业,结果从梯子上摔下受伤。
请分析此案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此案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工人未佩戴安全带,使用损坏的梯子进行作业。
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所有工人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和维护所有登高作业工具,确保其完好无损;强制要求工人在登高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正确使用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登高》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写作者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一些题目及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题目一:《登高》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登高》的主题是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及对追
求真理的渴望。
题目二:《登高》中的意象是什么?
答案:《登高》中的意象主要是自然界的景物,如山、云、星等,用以表达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题目三:《登高》中的象征手法是什么?
答案:《登高》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山比喻为人生的
道路,将云和星比喻为追求真理的目标。
题目四:《登高》中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
答案:《登高》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人生及社
会的无奈的情感。
题目五:《登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案:《登高》分为五个五言绝句,每个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不同思考。
题目六:《登高》的主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案:《登高》中主要使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用以增强诗意和表达深层含义。
希望以上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登高》。
登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两句运用反衬、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
下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可见构思的精巧。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是直接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来)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省略)B.凡六百一十六言(言:话)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使快弹数曲(快:快速)D.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3.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4.选出对上一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起首“风急”二字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中,紧接着又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登高证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登高作业时,下列哪项安全措施是必要的?A. 佩戴安全带B. 穿高跟鞋C. 携带手机D. 携带零食答案:A2. 登高作业时,应使用哪种类型的梯子?A. 人字梯B. 折叠梯C. 木梯D. 金属梯答案:D3. 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进行哪些准备工作?A. 检查工具B. 检查梯子C. 检查安全带D. 所有以上答案:D4. 登高作业时,下列哪项行为是危险的?A. 两人同时使用同一侧梯子B. 梯子底部稳固C. 梯子顶部有支撑D. 梯子与地面成45度角答案:A5. 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应保持多少距离的安全距离?A. 1米B. 2米C. 3米D. 4米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登高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登高证。
(对)2. 登高作业人员可以不佩戴安全带进行作业。
(错)3. 登高作业时,可以站在梯子的最高一级。
(错)4. 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梯子。
(错)5. 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检查所有安全设备。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登高作业时,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答案:登高作业时,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步骤包括:首先,确保安全带完好无损;其次,将安全带系在牢固的固定点上;然后,调整安全带的长度,确保在作业过程中不会松动;最后,确保安全带的锁扣正确闭合。
2. 登高作业时,为什么需要使用稳固的梯子?答案:登高作业时,使用稳固的梯子是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稳固的梯子可以防止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滑倒或梯子翻倒,从而降低作业风险。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没有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梯子的顶端进行作业。
请分析此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
答案:此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工人可能因为失去平衡而从梯子上跌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此外,没有安全带的保护,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因为恐慌而采取不当行动,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 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登高的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登高时,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随意攀爬B. 穿戴安全装备C. 独自行动D. 忽视天气状况答案:B2. 登高时,以下哪项安全措施是不必要的?A. 检查装备B. 携带急救包C. 携带充足的食物和水D. 携带手机答案:D3. 登高前,以下哪项准备是不需要的?A. 了解路线B. 检查天气C. 进行体能训练D. 准备足够的现金答案:D二、填空题:1. 登高时,应选择_______的天气进行,以确保安全。
答案:晴朗2. 登高活动中,_______是必备的装备之一。
答案:安全带3. 登高时,如果遇到危险情况,应立即_______。
答案:停止行动并寻求帮助三、简答题:1. 请简述登高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答案:登高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检查装备是否完好;了解并熟悉攀登路线;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攀登;携带必要的急救用品和充足的食物与水;保持与团队成员的联系,避免单独行动。
2. 登高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自救?答案: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保持冷静,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
如果可能,尝试使用携带的装备进行自救。
如果自救无效,应立即使用通讯设备寻求外部帮助,并尽可能提供自己的位置信息。
四、论述题:1. 论述登高活动对个人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要求。
答案:登高活动是一项对个人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有较高要求的活动。
体能方面,参与者需要有足够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来应对攀登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心理素质方面,参与者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冷静的头脑来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
此外,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完成登高活动不可或缺的。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登山队在攀登过程中遇到了恶劣天气,团队成员决定继续前进。
结果,一名队员不慎滑落,造成重伤。
请分析该团队在决策和行动上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答案:该团队在决策上存在忽视安全警告和过度自信的问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 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 ,感情更加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登高》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杜甫,字,自号,是唐朝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 ”。
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 ”。
诗风,体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理解性默写(1)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诗人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本诗对此直接描述的句子是:,。
(4)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释】①大历元年(776),诗人移居夔州,在西阁居住过一段时间。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里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于时间,“风”“月”着眼于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本诗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尾联直抒胸臆,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诗人仍关注时局,心忧百姓。
高二《登高》《锦瑟》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
..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
..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
..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探究提高
阅读《登高》,完成下面题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3分)??
7.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3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2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2分)
10.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
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1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下面题目。
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4.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
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
;
乙。
15.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乙。
16.尾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乙是17.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的;
乙中的意象是的。
18.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19.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学思结合、不断反省,因而很少犯错误的句子是:“,。
”
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
《锦瑟》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
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
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
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
2.《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3.《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登高》练习参考答案
1.D点拨:A中“杳”读“yǎo”; B “鬓”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
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7.“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11. 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缠绵悱恻”情感错
1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15.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
点拨:主要着眼于景、事、情的关系。
16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于事。
17.甲是微观的:“风”、“天空”、“猿啸”、“沙”“鸟”、“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观的概写。
点拨: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
19.(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锦瑟》
1.A
2.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3.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
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
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
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