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8
新思维学校VIP 资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 2、3 周期)周期: 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 5、6 周期)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 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7 个: IB- ⅦB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O24Li + 2Li 2O 2Na + O2 Na2O22 Na + 2H O = 2NaOH + H ↑2K +2H O =2KOH+H↑2 2 2 2通式:2R+2H2O = 2ROH+H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结构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②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③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氧化物R 2O④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t 与比化合最容易⑤根据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的事实,推出F 、Cl 、Br 、I 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规律⑥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⑦卤素按F 、Cl 、Br 、I 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⑧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A.全部正确B.⑦⑧C.①③⑤⑥⑦D.①③⑦⑧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C. 144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3.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X b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b n a -含有的中子数为a+bB.X b n a -含有的电子数为a-nC.X 原子的质量数为a+b+nD.一个X 原子的质量约为23g 6.0210b ⨯ 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1991年,他准确测得In 的原子量为114.818,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
这是原子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
已知In 的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In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 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B.In 为长周期元素C.In 为过渡元素D.I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6.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氯、溴、碘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7.下列关于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②第ⅠA族元素都能形成+1价的离子③第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为+7④第ⅦA族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8.“玉兔”号月球车用23894Pu作为热源材料。
课时作业(一)元素周期表基础巩固练(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主族元素原子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解析:只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其他族不一定。
答案:B2.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A.第二周期第ⅤA族B.第三周期第ⅣA族C.第三周期第ⅥA族D.第三周期第ⅤA族解析:15号元素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A族。
答案:D3.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不可能是()A.ⅠA族元素B.金属元素C.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解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有2或8个电子。
答案:D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B.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C.除第一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18个纵行代表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A项错误;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项正确;第二、三周期均为8种元素,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C项错误;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除H以外的所有元素,D项错误。
答案:B5.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A.第ⅠA族第六周期B.第Ⅷ族第六周期C.第ⅢB族第六周期D.第ⅢA族第六周期解析: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七周期第ⅢB族为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未排满(不涉及人工合成元素),故第六周期第ⅢB族元素最多。
答案:C6.“嫦娥一号”需完成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在月球的含量和分布:K、Th、U、O、Si、Mg、Al、Ca、Fe、Ti、Na、Mn、Cr、Gd。
其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A.4种B.5种C.6种D.7种解析:O、Si、Mg、Al、Na属于短周期元素,共5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第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 23.现在两种短周期元素,A、B其原子序数分别为a、b,若a+8=b,则下列有关A、B的说法中正确的()A.A和B一定在同主族B.A和B一定在同周期C.若A和B 在相邻周期,则A、B一定同主族D.A、B可能既不同周期,又不同主族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II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A.第Ⅲ A族B.第ⅠA族C.镧系元素D.第Ⅲ B族5.某周期第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只能是x+2B.可能是x+8或x+16C.可能是x+13D.可能是x+2或x+12或x+266.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⑤③C.①②③D.②③④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16个族,就是有16个纵行B.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Ⅷ族C.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D.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9.两种短周期的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XY。
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3子序数可能是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0.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一、单选题 1.13C-NMR (核磁共振)、15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u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 与C 60互为同位素C.15N 与14N 互为同位素D.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 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 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 、X 、W 、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 、Z 、Y 、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 、W 、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 、Y 、W 3.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4.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 +B.Mg 2+C.O 2-D.F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6.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 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本题共21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邻的同周期ⅡA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或11或25B. 从元素周期表知道,现在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C. 室温时,金属单质均为固体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位于ⅡA族2.下列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SeB. FeC. CuD. Ag3.某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5倍,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 HNO3B. H3PO4C. H2SO4D. HClO44.已知在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预测第114号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B. 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C. 肯定是非金属元素D. 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5.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H2BO3酸性比H2CO3酸性强B. Mg(OH)2碱性比Be(OH)2碱性强C.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原子序数:R>M6.下列各组的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C、H、O B.Li、Na、K C.Si、P、S D.F、Cl、Br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8.右表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还原性小于Y的氢化物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B.氯气是由两个氯原子组成的[:C.氯水久置后将变成稀盐酸D.H2和Cl2的混合气体受光照射生成HCl,据此可制得盐酸2、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 HI和HClOB. HCl和HIOC. HClO3和HIOD. HClO和HIO3、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⑤Cl-具有酸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盐酸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A.①②⑤⑥B. ①②④⑥C. ②③④⑥D. ②③⑦4、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 )A. 氯水B. 氯酸钾C. 氯化钠D. 四氯化碳5、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
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B.I-、Br-、Cl-C.Br-、I-、Cl-D.Cl-、I-、Br-6、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7、居里夫人发现的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碳酸盐难溶于水8、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碘水,淀粉溶液B.氯水,四氯化碳C.淀粉,KI溶液D.硝酸银溶液,稀HNO39、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种物质后,溶液立即变蓝。
人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练习题100题19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C.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就是副族元素2.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n+32B.n+24C.n+8D.n+2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前使用的元素阍期表中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B.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是指1- 20号元素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4.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核燃料衰变产物有放射性元素13153I、13755Cs等,其中13153I是个双刃剑,医院可以用它来治疗甲状腺癌;但是如果没有癌症,它也可能诱发甲状腺癌。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碘131I原子核所含中子数是78B.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C.碘127I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131I属于同位素D.碘127I原子和碘131I原子的质子数不同5.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A.发现了氧气B.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C.制出了元素周期表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短周期包含第一、二、三、四周期B.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第ⅠA族均为金属元素7.铀是核电的重要原料,下列关于23492U、23592U、23892U的说法错误的是()A.互为同位素B.都含有92个中子C.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D.是同一种元素8.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H、Na B.H、F C.O、P D.K、Br9.已知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若用K35ClO3和H37Cl作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B.KCl含有37ClC.Cl2中既有35Cl,又含37ClD.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10.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 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 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3.下列关于F 、C1、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4.放射性同位素钬 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5.在63Li 、7 3Li 、23 11Na 、24 12Mg 、14 6C 、14 7N 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 为什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周期表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 原子结构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通式: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点燃 点燃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1)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Cl-<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Cl-<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Br-<I-结论: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强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10-31×10-27×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8结论:(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讨论】1)1H、2H分别表示什么2)以上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3)1H、2H和3H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呢为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设问】除氢元素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如何理解概念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强调】如1H、2H和3H均是氢的同位素。
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氕、氘、氚,为了便于区别,又把它们分别记做H、D、T。
此处的"同位"是指这几种同位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小结】同位素的两个特性: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或说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即同位同化性)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1.唐山质检] 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Up和294117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学发现。
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117Up和294117Up是两种元素Up和294117Up互为同位素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Up和294117Up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2.有5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4019、4018、4019+、40202+、4120(“”内元素符号未写出),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B)"A.2种B.3种C.4种D.5种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4.在化学试卷的开始处总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H:1C:12Cl:S:32Cu:64等。
请问这些数值准确的说应该是(D)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某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D.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5.天津检测] 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C) `A.X和Y可能处于同一周期B.X和Y可能处于相邻周期C.X和Y可能处于同一主族D.X和Y可能处于相邻主族6.[西安质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7.洛阳质检]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8.[延安质检] 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 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 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C)A.(A-x+m) mol B.(A-x-m) mol (A-x+m) mol (A-x-m) mol9.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下列有关元素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钠的原子半径C.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10.[·山东实验中学诊断性测试] 第三周期元素X,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实现8个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B.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XC.X的单质一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X元素在常温下稳定存在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烧碱反应11.[·衡水中学]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B.元素B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12.根据X、Y、Z、W四种常见元素的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信息1上述四种元素电子层数≤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1,X一定不是_AD____(填序号)。
A.氢B.碳C.氧D.硫信息2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有一种是铝元素___是___(填“是”或“否”)。
信息3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生成的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 Mg(OH)2_。
信息4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的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 H2SiO3(或H4SiO4)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