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6.56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学院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任。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水平,体育学院纷纷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基地的背景、功能、建设及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体育学院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体育学院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3.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不足。
为改变这一现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成为体育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功能1. 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基地,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2. 科研创新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高科研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科研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 产学研合作平台教学实践基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教师可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 体育竞赛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为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提供了场地和设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同时,举办竞赛可以检验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三、建设1. 校企合作体育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支持,高校负责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
地方新建体育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的研究【摘要】教育质量是2l世纪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科学、合理、完善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是确保高等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体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体育高等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体育人才是当前我国地方新建体育本科院系面临的共同课题。
建立和完善体育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是提高新建体育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体育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等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体育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从1999年我国本科院校扩招以来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出现了一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建体育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办学过程中缺乏对体育高等本科教育内在运行规律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质量问题非常突出。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如何确保新建本科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新建体育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近些年,教育部门开始通过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998年,教育部在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并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01年教育部又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与高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
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教学质量的界定与内涵“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体育教育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存在体育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体育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和教育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本研究对体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瓶颈;2. 探讨提升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措施;3.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促进体育教育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讨提升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四、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很多学校体育器材不全,场地狭小,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2.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3. 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4.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
五、提升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措施1. 资源整合: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共享体育器材和场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 师资培训:学校可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3. 教学内容更新:体育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引入更多的体育项目和游戏性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4. 激励机制建立: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
六、建议与对策1.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资源利用效率;2. 提高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3. 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践性和游戏性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4.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
七、结论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升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阶段转向大众化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从此由专科升格为本科,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学校中的一支数量庞大的新生力量,是大批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于地方建设.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内容以及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以26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院系的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设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问卷,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符合问卷调查要求.问卷共计发放800份,回收789份,有效问卷780份,有效率为97.5%.2研究结果2.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通过对相关体育教育教授,专家、和在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查,16%的人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教学设置基本合理,建立了完整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的管理制度及方法;实践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并且组织有序形式多样化.有32%的人认为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教学一般;有52%的人认为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个别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压缩实践课的课时或把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全部放在校内完成.通过新建本科院校体肓教育专业实践课课时分配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同意实践课教学时数约为6周、10周、18周、30周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4%、25%、35%、26%.由此看出,目前平均7.5周的实践课教学时数偏低.同时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教学学分偏低,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够.2.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内容2.2.1教学实践的内容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实践教育实习、课堂教学活动和课程实践三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实践教育实习、课堂教学活动和课程实践的采用情况为100%、93.7%和100%.教育实习是全面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安排的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多安排8周,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课堂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在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程实践主要包括基础课实验、专项训练,实验课是基础理论课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但由于实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开出情况不理想,实验条件能够完全满足教学的学校仅占调查的36%,其他学校仅开设了部分课程的实验.2.2.2专业实践的内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的规定和举办状况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其中裁判实习选择率均达到了90%以上,参加各种比赛和重大比赛观摩相对于前两个指标则相对较少(各为42.6%和34.3%),地方院校承担地方单位、行业、企业运动赛事较多,每个院校平均每年要承担8.5次运动会,校内体育赛事平均每年举办11.2次,体育赛事的举办承办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为学生创造参加各种比赛和重大比赛观摩的机会相对较少.2.2.3科研训练的内容调查中发现,83.1%的院校选择了毕业论文,12.1%的院校选择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4.8%的院校选择了“其他”.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张猛(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本文对26所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创业实践、道德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并详细分析了实践教学实施的途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实践教育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73-02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2012年6月173--于本科学生而言,科研训练最主要内容是毕业论文,但是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满意率仅为61.7%,为此部分院校采用了学术活动或学术研究,甚至取消了毕业论文.2.2.4校园活动的内容校园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在对校园文化举办状况的调查中,有近73%的院校选择21-30次/每年,27%选择了11-20次/每年,可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活动的举办状况比较好.2.2.5社会实践的内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考察访问、勤工俭学以及军政训练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实践的举办状况不尽相同,但对于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能力持肯定态度,主要问题在于组织难度大,资金短缺,存在安全风险.2.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途径与组织形式2.3.1教学实践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从调查结果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学期,并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中,多数采用集中实习的方法.但相比较也有不同,如德州学院由过去的集中实习改为委托实习、分散实习的方式.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实习学生编排课的教案,由实习学生进行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课后教师简单总结并评分.课堂实践教学提高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实习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从结果看,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开展状况比较理想(77.1),主要原因是专业特点和设置决定的.目前,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面临扩招带来的人数、班级较多等问题,给课堂教学实践和专项练习增加了难度.2.3.2专业实践学校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因此,学校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实践实施.从调查结果看,新建地方院校针对学生组织的各种训练和比赛最多占到(86%),其次是比赛的编排和裁判,第三位是模拟施教占53.7%,这一结果在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进行的较少.体育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早进入角色适应和体验,这样教与学才能真正有机联系起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中,要安排更多的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担任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参与竞赛的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加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2.3.3科研训练实践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学术活动举办情况的调查中,有30%的经常举办,与校园活动(73%)和社会实践(51%)情况相比较偏低.体育院系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术活动偏少,科研经费有限及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要求低,这样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必然降低.对所在院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分析.2.3.4校园活动这里的校园活动主要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整体.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会使校园文化更具活力,健康的校园文化,即需要高雅的学术活动,更需要活泼的文体活动,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生动活泼、健康向上.2.3.5社会实践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多以自愿为原则,目前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部门也在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范围包括做家教、店员、职员、做学生饭堂的服务员、推销、兼职等.其中有的内容已经列为学校的教育计划,一般采用统一的要求和规划,如军训、勤工俭学等,而有的内容还不够重视,如挂职锻炼.为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3结论3.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对实践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管理以及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无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3.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形式和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发展不平衡,应根据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制定内容及组织形式.3.3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内容现状的研究,得出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创业实践、道德实践五个指标体系.3.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有待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各自的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等在实践中有机安排和组织,在具体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得以验证,并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周立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81—84.〔2〕钱伟平,陈爱鞠.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工作能力的评价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240-242.〔3〕李秀华,黄小华,刘成.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实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12):108-109.〔4〕王长生,王炳华,李友俊.体育教育实践性环节实习综合体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3).〔5〕熊飞.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多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9):66-6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