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读诵为主,以读诵促情景想象及内容感悟。
教学用具: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
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
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课件范读播放PPT教学课件《草》及《宿新市徐公店》中对诗的动画范读部分内容(可分别从课件中提取出来)。
使学生对古诗诵读有进一步的感悟。
5、学生美读(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课题:古诗两首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授法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无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望庐山瀑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走进大修改补充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实物投影)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
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在课文下面找生字的读音;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读诗句识生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3.将刚上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
自由读、个别读。
评价朗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头脑中看到了什么?自主理解,小组交流,展示。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2、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4个生字,7个生词,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运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各堂分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2、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 (板书课题:咏柳) 3、你对作者贺知章你有哪些了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自学课文,初知大意 1、出示交流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划出带拼音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丝绦 ▲ 咏柳 碧玉 梳妆 裁剪
步步堂: 教师带着学 : 1、每人一句读古诗 2、指导读准词语 注意“绦、咏”的读音 3、交流标红字“妆、咏、裁”的记字方法。可以是“加一 ▲ (3)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填一填: 《咏柳》主要描写( ),诗人借它赞美( ),诗中的“碧玉”指的是( ),绿丝绦指的是( )。 (4)读了古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5)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哪些?请摘抄一首。 2、自学、互学: (1)三堂分组交流学习时,按要求进行自学、批注。 (2)各堂组织交流,组长分别到黑板上汇报字形、词义、主要内容及不明白的问题。 3、交流、群学 (1)交流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2)穿插练习: 我知道“咏柳”的“咏”的意思是什么? (歌颂、赞美) 同样的,赞美白雪可以叫作( ); 赞美梅花可以叫作 ( )。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补充与修正。 (4)交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梳理有价值的问 题。 预设: 为什么要把柳树比喻成“碧玉”? 为什么说二月春风像剪刀?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句 加、编字谜、形近字比较、换偏旁”等方法。 4、理解“咏”、“碧玉”的意思。 5、交流主要内容。并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6、抄写小字,每个词语2次。 跳跳堂: 堂主组织讨论学习。 1、自由读古诗 2、交流音、形、义及主要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 3、组长重点汇报巧记字形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4、抄写小字,每个词语2次。 棒棒堂: 堂主组织讨论学习。 1、自由读古诗 2、交流音、形、义及主要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 3、组长重点汇报巧理解词语的方法及不明白的问题。 4、抄写小字,每个词语2次。 (一)理解诗句 a、学习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诗课件,“碧玉”指什么? (柳树新长出的嫩叶) 写出了什么? (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b、学习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诗课件, “绿丝绦”指什么? (“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 写出了什么? (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样子。) c、学习第三、四句 出示第四句诗课件,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二月春风像剪刀一样剪出了什么?(春天勃勃生机的景象) 小结:作者通过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柳枝静态美的样子;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自问自答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有感情读读此诗。 (二)感悟诗句 a从诗中你能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你是从哪发现的?(树高、绿;枝多;叶细) b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c、 交流意境,把它描绘出来。 d、边想象意境,边感情吟诵。 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一表无遗!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三)诗歌拓展 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并做好相应的补充。 四、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草》是一首咏物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伴侣们,大家从小到如今确定会背不少诗吧,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
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稳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 法。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识字指导。 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齐读古诗。 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又疑,飞在青云端。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静夜思 小…………不识举头…………明月 呼作思乡 疑…………飞在低头…………清霜
《古诗二首》咏柳注释译文赏析1、《古诗二首》咏柳解释译文赏析《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解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语文 学科备课记录表
备课人 钟胜杰 备课日期 2017年 2月
内容 ( 三 )年级 第( 六)册 第( 5 )页 课题《 古诗两首 》
教
材
解
读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
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
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
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
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
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教
学
目
标
1、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
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
好。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有感情地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2、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
基本
流程
设计
(此
处一
篇课
文设
计,需
体现
几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
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
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
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
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
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
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
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
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
执教老师补白
学生背诵古诗的热情
较高,而且知道春天
的古诗还真不少啊!
本首古诗运用比喻的写
法较多,其中第一行的
比喻学生理解时有一定
的难度。“二月春风似剪
刀”这个比喻理解较为
简单。
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
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五、识字写字:咏、碧、妆、裁、剪。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 “裁、剪、”二个生字
的书写有难度,必须
先分析字形,再指导
书写。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这
两行诗句理解时必须
展开想象,结合生活
实际,才能把“一时
新”理解到位。
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
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
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
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写字:滨、紫。 六、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七、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滨、紫”二个生字
的书写有难度,必须
先分析字形,再指导
书写。
习题
布置
与拓
展
1、 书写生字;
2、 完成《作业本》;
3、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其他
老师
的补
充意
见或
建议
沈利华老师认为: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
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
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陈霞红老师认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
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
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王燕老师认为: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
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
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胡金慧老师认为: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
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
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用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
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
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陈亚萍老师认为: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
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
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陈香南老师认为:关于古诗的背诵,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
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课后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
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
清楚即可。
教后
反思
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较高,但真正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方面还不够到
位。像“碧玉妆成一树高”“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诗句的意思,对孩子
们来说的确有难度。只能靠反复诵读、教师讲解来帮助理解。相信孩子们今后积累的知识多
了,自然而然就能理解这其中的诗意了。
教学
板书
写实
咏柳 赞美春天
想象
写景
春日 赞美春天
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