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第二节血液循环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6.43 MB
- 文档页数:22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3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能循环流动,在于有心脏和血管的结构,这节课内容再次让我明白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课堂反馈通过课后练习题1某人感冒,患肺炎,经医生诊断后在他的手背上注射青霉素。
你认为青霉素经过怎样的路径到达肺部去抵抗病菌完成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1通过这道练习题,既将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同时检测了学生对于血液循环途径和意义这个重要概念掌握和应用的情况。
课堂拓展自主阅读,学习血压、脉搏阅读教材,学习血压、脉搏等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2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一是从形象感知实事实知识入手到概括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二是通过“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一)从形象感知事实知识到概括抽象出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和“画心脏结构图”的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直接感知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激发学生思考血液怎样在血管和心脏之间循环流动的?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
(二)“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本节课主要围绕“血液在心脏与血管之间怎样循环流动”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互动,通过画图、比图、写图、思图四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建立“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这个重要概念。
整个教学设计从学生学出发,通过建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
由于我过高的估计了有些学生对心脏结构的理解,所以在绘制血液循环图时多用了一些教学时间,在课堂小结,回顾知识建构框架图的时候显得时间有点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之后注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