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森林食用香料植物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47
森林资源学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第一章:森林资源学:研究森林资源的发生发展,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更新的学科。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其他生物在内(森林动物,微生物等)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坏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要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经济林):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题的生态系统。
森林线(林线):通常是指随着海拔增高或向极地分布到一定限度,森林就不能生长,这个限度就成为森林线或森林界限,简称林线。
森林组成结构:第三章:森林资源分类:是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本身的特性所作的类别划分。
五大林种:《中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钟。
第四章: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利用,等任务所进行的的调查,组织规划,控制调节,检查监督等方面做出的具有决策性和有组织的活动。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
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森林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复原和林业生产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
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施。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概念森林资源调查:以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林业调查。
简称森林调查。
按调查的地域范围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调查;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目的从宏观上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求落实到小地块,也不进行森林区划。
工作步骤包括:①确定抽样总体。
②样地布设。
固定样地按系统抽样原则布设在国家地形图公里网交点上,每个固定样地均设永久性标志,按顺序编号,并须绘制样地位置图和编写位置说明文字。
③样地调查。
除面积量测和一般情况记载外,还需测定林木的蓄积、生长量和枯损量。
④内业计算分析。
主要是计算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估计值,作出方差分析并得出精度指标。
为便于进行森林资源动态预测,还需得出生长、消耗的估计值。
⑤编制调查地区的资源统计表和说明书。
包括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消长表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
•森林区划:定义: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地域单位。
森林区划系统:①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为:林业局—林场—营林区(作业区)--林班—小班。
②国有林场区划系统为: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③集体林区区划系统为:县—乡—村—林班—小班。
二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以县、镇、林业局、林场为单位进行调查,包括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3大部分。
①区划。
除行政界限外要划分林班和小班。
②调查。
小班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地类和蓄积量。
③调查成果分析,形成资源调查报告。
三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采伐作业)设计、抚育采伐设计,包括造林作业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
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4月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标准要点如下。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种划分|(一) 分类系统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见表18。
(二) 技术标准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①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②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表18 林种分类系统表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代码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11水土保持林112防风固沙林113农田牧场防护林114护岸林115护路林116其它防护林117 特种用途林国防林121实验林122母树林123环境保护林124风景林125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自然保护林127商品林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231速生丰产用材林232一般用材林233 薪炭林薪炭林240 经济林果树林251食用原料林252林化工业原料林253药用林254其它经济林255代码。
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③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④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⑤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①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③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④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福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刘晨舒*(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19)摘要:在对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实地踏勘、调查的基础上,将维管束植物按经济价值用途分为7类,即:纤维植物、鞣质与染料植物、香料植物、蜜源植物、油料植物、淀粉与糖类植物、药用植物和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根据各类植物资源数量的多寡排序依次为:药用植物(238种)>蜜源植物(109种)>油料植物(97种)>淀粉植物(76种)>纤维植物(72种)>鞣质与染料植物(53种)>香料植物44种。
本文还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S75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80(2016)04-0065-041996年,福安市政府批准建立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属县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1997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为全面了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2015年,以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主持单位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考察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资料[1-5],重点对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及分析,为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1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地处福建鹫峰山东麓,属洞宫山脉余脉,为福建境内洞宫山脉唯一的市级自然保护区,是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地理坐标119ʎ29'28ᵡ 119ʎ33'48ᵡE,27ʎ9'2ᵡ 27ʎ12'16ᵡ,总面积1030.44hm2。
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保护区以中低山为主,最高峰上塘山,海拔1021.48 m,最低处海拔190m,相对高差达831.48m。
食用香精香料概述香精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浓缩芳香油。
它是一种人造香料。
多用于制造食品,化妆品和卷烟等。
人类所合成的第一种香精是香兰素,它是由德国的M·哈尔曼博士与G·泰曼博士于1874年合成成功的。
香素是天然香料香兰豆的主要成分。
两年后,另一位化学家K·赖默尔也参与了香兰素的研究。
他所合成的人造香兰素与天然香兰素几乎毫无差别,足可乱真。
德国的巧克力制造商首先应用人造香兰素,此后不久,伦敦的糖果厂也开始用水果香糖制造硬水果糖。
今天,各种水果和鱼类的味道都可用化学方法合成。
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
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
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编辑本段原料工艺精油(Essentialoil):亦称香精油,是植物性天然香料的主要品种,对多数植物性原料,主要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浸膏(Concrete):是一种含精油和植物蜡等呈膏状的浓缩的非水溶剂萃取物,先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再蒸馏回收,残留物即为浸膏酉丁剂(Tincture):乙醇溶液,是以乙醇为溶剂,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浸提植物原料所得净油(Absolute):用乙醇萃取浸膏!香脂或树脂所得到的萃取液,经过冷冻处理,滤去不溶的蜡质等杂质,再减压蒸馏去乙醇,所得到净油,是调配化妆品和香水的佳品香脂(Pomade):用精制的动、植物油脂吸收鲜花中的芳香成分后得到的油脂!香膏(Balsam):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渗出的带有香成分的膏状物树脂(Resin):分为天然树脂和经过加工的树脂、天然树脂是植物渗出来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经加工的树脂是指将天然树脂中的精油去除后的制品香树脂(Resinoid):用烃类溶剂浸提植物树脂类或香膏类物质而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的浓缩萃取物油树脂(Oleoresin):用溶剂萃取天然辛香料再蒸除溶剂后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或香味的浓缩萃取物编辑本段调配流程1明确所配香精的香型、香韵、用途和档次2考虑香精组成,即哪些香料可以作主香剂,协调剂,变调剂和定香剂。
森林与人类的十大关系围绕“森林与人”这个主题,我想谈谈森林与人类的十大关系。
第一,森林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从远古时期的摘果为食,到今天仍在大量食用的水果、坚果、木耳、香菇、蜂蜜、山野菜和橄榄油、茶油等木本油料、调料、香料以及林下养殖的家禽家畜,人类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森林食物。
森林食物以其天然、绿色、健康、无污染、安全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开发更多人类的食物来源,中国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大力营造以提供森林食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全国经济林面积达到2056万公顷,2017年产量达到1.88亿吨,经济林产品种植、采集与加工业产值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人均果品消费量从1978年的6.8公斤增加到2017年的120公斤以上,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是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
这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森林食品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优质的森林食品走向世界,提供重要渠道。
第二,森林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历来就是人类药物的主要来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80%的人靠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发达国家有40%的药物来源于自然生物资源。
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中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
到现在,中国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发达的中医药为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森林药物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森林是人类建筑的主要原材料。
“构木为巢”是对中国古代先民以木材建造房屋的经典记载。
中国古代建筑就是一部木头的史诗,现存的中国山西应县木塔至今已有962年历史。
木建筑以其美观、舒适、环保、有亲和力和抗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和推崇。
据英国木材研究发展协会的实验,竹屋在发生里氏7.8级地震时仍能安然无恙。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刘正祥 张华新 刘 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发利用森林食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中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森林食品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饮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共9类,分析了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探讨了森林食品开发利用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食品,现状和前景,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S 7-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6)01-0058-08Resource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Forest Foodstuff in ChinaLiu Zhengxiang Zhang Huaxin Liu Tao(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 )A 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 living standards ,there are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s i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forest foodstuff .In this paper ,forest foodstuff are classified into forest vegetables ,forest foods ,forest oils ,forest beverages ,forest fora ges ,forest medica -tions ,forest nectariferous plants ,forest fragrances and others ,9types totally ,after referring a lot of re -cent research paper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resource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 -lization of for est foodstuff in China emphatically and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i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forest foodstuff .Key words :forest foodstuff ,curr ent situation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 es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入,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种划分默认分类(一) 分类系统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见表18。
(二) 技术标准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①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②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注:代码的第一位为“森林类别”的代码;第二位为“林种”代码;第三位为“亚林种”代码。
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③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 以内;④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⑤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①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③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④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3) 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防风固沙林:①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②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③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地区,顺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 m范围内,其它方向200m范围内的;④珊瑚岛常绿林;⑤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
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
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
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
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
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2008-2009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发展研究分析报告《2008-2009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发展研究分析报告》全国第六次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居世界第6位。
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
森林资源变化呈现以下特点: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蓄积稳步增加、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非公有制林业成效突显,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林业发展后劲较大。
可以说,我国森林资源呈现现出总量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是,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比,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林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
国家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林业的建设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森林经营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可持续经营转变。
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单一转变都会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相关的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同时转变,相互作用,彻底改变了森林经营政策制定的基础、方向和内容,迫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重新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全方位的改革。
《2008-2009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发展研究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林业产业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
报告首先分析当前森林资源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林业产业、林业生物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及森林碳汇四个方面进入深入分析研究,然后提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及森林资源经营相关的检测系统和发展方向,最后在行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行业发展和投资的建议。
本报告依据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管道资料,同时采用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森林资源经营方面所进行的调查,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森林资源经营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印象云南——植物王国探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云南气候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和季风环流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下,具有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特点。
答案:对2.云南气候类型多样,包含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寒带等不同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草甸、湿地植被等。
答案:对3.云南特殊的地质地貌、立体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中国()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
答案:17,344.云南省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而生态系统类型、植物种类等均居全国之首,其中云南有19333种高等植物,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对5.云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逐步下降,最高点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为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76.4米。
全省相对高差6663.6米,全国少有,全世界亦不多见。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跳舞草属于()科。
答案:蝶形花科2.见血封喉属于()科。
答案:桑科3.神秘果属于()科。
答案:山榄科4.火麻树属于()科。
荨麻科5.王莲的花为()。
答案:雌性先熟6.吃神秘果后再吃其他的酸性食物,如柠檬、酸豆等,可转酸味为甜味,是因为神秘果中含有一种能对人口中味蕾产生影响的变味蛋白酶。
()答案:对7.木奶果为雌雄同株植物。
()答案:错8.火麻树根系发达,紧扣岩石或伸延石缝,耐干耐瘠薄,是中国热带石炭岩山地季节性雨林中的建群树种之一。
()答案:对9.发光蘑菇可以发光,是因为在它的细胞内,含有荧光素,荧光素在酶的作用下被氧化,释放出光能,这是一个化学能到光能的转变。
()答案:对10.高山榕也称为()。
答案:大青树;高榕第三章测试1.描写兰花的诗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出自唐宋诗人()的《幽兰操》。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根深叶茂林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一年九月六日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第一章森林资源调查各项技术标准一、地类1、分类系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
见下表:林地分类系统表树种组成 6马4杉为混交林,8马2杉就是纯林了。
2、技术标准2.1林地1)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乔木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的林地,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郁闭度0.20以上,(含0.20);d.乔木林带行数在2行以上且行距在4米以内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米以上的林带;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在8米以内时,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包括纯林和混交林竹林地:以胸径2cm以上竹类植物组成的林分。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的林地。
竹林和经济林不划分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覆盖度在30%(含30%、下同)以上的林地(含短轮伐期平茬经营的灌木薪炭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育未成林地。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简称未成造):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扦插、穴播或条播、分殖造林、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封育未成林地(简称封育地):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园、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贮藏抢救等设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且末超过3年的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