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87 KB
- 文档页数:3
曹操与杨修教学目标通过梳理戏剧情节和品读人物语言,理解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性格;领会剧本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在理解剧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杨修之死的悲剧因素,体会编剧的用心。
说明:从体裁上看,属于剧本;从题材上看,属于历史故事新编;它所在的第三单元主题是“历史”。
历史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矛盾冲突是学生学习这篇的兴趣点所在;现代改编中体现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这篇的难点所在。
根据剧本的特点,拟设计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展开解读,最终挖掘出悲剧因素。
设计理念是,参与和对话。
参与——剧本的阅读诀窍在于假设自己是其中的演员;历史故事的解读诀窍在于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人物。
参与意味着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投入进去。
对话——与剧本中的演员对话意味着演出;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意味着思辨;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话意味着学习。
教学指导思想是,把课堂变成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剧中人物,同时也展现师生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评主要人物的矛盾性格;难点:领会杨修之死的社会因素。
说明:历史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矛盾冲突是学生学习这篇的兴趣点所在。
在解读过程中应注意紧扣文本开展分析。
《三国演义》里相关故事是学生所熟知的,这些信息可能干扰课文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忽视课文的新编特点。
所以,应强调从中为发言找依据,牢牢把握住解读的对象。
现代改编中体现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这篇的难点所在。
在反思“有没有可能避免悲剧”的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没有依据地假设”误区,脱离文本虚构解决途径。
应注意及时指出错误,把讨论引导到对性格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大方向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品故事导入语:我们这堂课要学的是,这是一出京剧的选段,是戏里的两位主人公。
提出问题:课文大家事先都预习过了,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呢?请你用一些合适的动词把中间那个“与”字替换掉:曹操杨修小结:曹操对杨修的态度是矛盾的:有爱也有恨,最终恨占了上风。
传统的激活与再生--论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创新及
启示
陈丽芬
【期刊名称】《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5
【摘要】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在主题阐释、人物塑造、戏剧结构、舞台呈现方面都堪称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典范。
它改变了传统京剧重技艺轻文学的弊端,用京剧这种载体开掘出了历史的人
性的深刻主题;它打破了传统京剧人物扁平化模式,人物塑造向立体型发展;它让京剧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了戏曲的本体生命、本体风格,保持了京剧浓烈的风格和特色。
它的成功为民族艺术戏曲实现传统的现代再生带来重要启示:其一,传统不是一成不
变的,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现代再生能力,任何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做法都是不
可取的;其二,传统的创新不是以西方外来的强制介入求得的创新,而是在把握了传统的根本特性与精髓后的继承与发展,它本质上不是为了颠覆传统、消灭传统,而是让
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激活传统并发扬传承。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陈丽芬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J821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新编历史剧的新特点——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轰动与争论谈起
2.从京剧《曹操与杨修》谈新编历史剧的人物塑造
3.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观京剧《曹操与杨修》
4.贯通历史的人格心理悲剧——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5.杨修为何被杀?──我读京剧《曹操与杨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恋型人格的悲剧--现代戏曲《曹操与杨修》人物悲剧性分析曹桐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21()34
【摘要】1988年的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与传统戏曲中的命运悲剧不同,其悲剧性不再围绕伦理道德的失序与重构展开,而采用西方现代戏剧的人格悲剧类型进行创作,聚焦曹操与杨修二人的人格矛盾进行叙事。
从宏观层面上,《曹操与杨修》的悲剧源于权势型人格与智能型人格的阶级文化矛盾,但借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物真正的悲剧根源在于深度的自恋型人格:杨修过度的自体客体移情与曹操的全能自恋型人格互相倾轧,分别外化为对真理的较真和对权威的偏执。
缺陷性人格所引导的人物行动同时又带有对于自我价值的极度确信,与黑格尔的悲剧性理论不谋而合,戏曲在细致的人性洞见中呈现出深刻的现代性特征。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曹桐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悲情苦境与悲剧性境遇——论古代戏曲对悲剧性感受的抒写方式
2.贯通历史的人格心理悲剧——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3.悲情苦境与悲剧性境遇——论古代
戏曲对悲剧性感受的抒写方式4.从《曹操与杨修》看人生悲剧与知识分子悲剧5.从“历史人物”到“历史中的人”——从《蔡文姬》、《曹操与杨修》和《捉刀人》看曹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部《曹操与杨修》让京剧界痛失两位优秀老生:关栋天和言兴朋本文文字部分由倚竹听琴原创,转载时敬请署明作者,照片素材源自网络。
京剧《曹操与杨修》是上海京剧院演出的历新编历史剧,该剧成功塑造了东汉时代的曹操和杨修两位历史人物:曹操与杨修,通过二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矛盾纠葛,展示了人性深度和复杂多面的特质。
该剧在第一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甫一亮相,即引起轰动,有人甚至称之为“里程碑”剧目。
京剧《曹操与杨修》然而,京剧《曹操与杨修》上演前后,两位杨修的饰演者关栋天(曾名关怀)和言兴朋都先后离开了上海京剧院,使得京剧界失去了两位青年精英。
本来杨修一角原定关栋天扮演并进入了排练,为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海京剧院临阵换将,换下关栋天,改由言兴朋饰演。
后来,大概是在一次响排中,坐在台下的关栋天望着台上的杨修伤心不已,当场痛哭流涕。
之后,关栋天带着心灵的创伤离开了上海京剧院。
关栋天在演唱京剧《贞观盛世》京剧《廉吏于成龙》京剧《金缕曲》曾经沧海难为水。
《曹操与杨修》上演五年之后,言兴朋在上海京剧院的体制改革中拒绝聘用,提出停薪留职,主动离开了上海京剧院,再一次轰动了梨园界内外。
言兴朋京剧《失空斩》言兴朋如此解释自己拒聘的动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过程。
坦率地讲,还要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真正达到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生产高质量的剧目,这样的局面还没有到来。
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官本位”体制,生产、艺术建设很多都是短期行为,应付局面,用得着的时候拿你抵挡一阵。
《曹操与杨修》,我是被用上了,很幸运。
但是一晃五年了,我没有演过一出新戏。
尚先生也有这个问题。
不止我们两个,院里许多著名艺术家长年耗着的,多了!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已年届不感,实在的,我等不起、消耗不起。
一个人能有几个五年可等?再等五年,就用不着我言兴朋了,得有“李兴朋”“张兴朋”了!实际一点儿说,我也是人,也要考虑生活得好一点。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2001年04月04日20:27:51
赤壁之战后,汉
相曹操败而不馁,力
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
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
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和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
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地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曹操与杨修》深遂的意境、隽永的美感,以及编导着力开掘的世界性主题感染和震慑着当代观众。
剧中所传递的两种人格、两个灵魂的撞击所发出的悲天动地的震撼,每场演出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它获得了中国戏曲艺术最高荣誉“中国戏曲学会奖”,又获得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上海热线)
相关新闻
- 昆剧《三打白骨精》04月04日19:47
- 昆剧《玉簪记》04月04日19:44
- 昆剧《血手记》04月04日19:39
- 昆剧《司马相如》04月04日19:37
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曹操与杨修》是80年代推出的新编京剧,在剧作和舞台呈现上与传统京剧剧目有明显区别。
传统戏曲剧本是集诗词歌赋为一体的综合文学,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期间用诗歌抒情写意,一个可以反复品味的唱段优先于剧情推进。
若是以当下青年人的眼光看,传统戏曲的剧情就有些拖沓。
而《曹操与杨修》则明显不同,剧情起承转合步步推进,从两人初见如知己到产生隔阂,然后隔阂加深,最后走向毁灭,结构非常饱满,条理清晰。
其中矛盾冲突一环扣一环,确如西方戏剧理论所言,将曹操与杨修这两个人物摆在那,并不是作者要让悲剧发生,而是两人自己相互碰撞的结果。
剧中穿插了招贤者的戏份,可能因为人微言轻,仿佛是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这在之前的传统戏曲中还没有见过。
老师道明这样一个角色其实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最后杨修临死与曹操作最后一次交流,招贤者也作了最后一次评论:“他们两边都不明白,可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角色发声,反衬了面对悲剧的无力感。
同为一代才人,一个身为领袖,生性多疑,一个身为部下,恃才放旷。
曹操生疑错杀孔闻岱是悲剧的引子。
面对这件事,曹操认为传出去会令贤才生畏,不敢前来,杨修则崇尚光明磊落,认为犯错是正常的,身为德高望重之人理应承担错误。
杨修坚持己见偏要逼曹操承认,间接杀害了曹操的夫人。
曹操打赌服输要为杨修牵马,杨修竟欣然接受,还觉得这是在维护领袖的言而有信。
从对话中也可得知杨修确聪明盖世,却总要正面争辩,不懂得给上级面子。
曹操因杨修才能而不忍杀他,杨修自以为曹操为图大业而不敢杀他,这样不稳定的联系终究不能维持。
杨修临死前与曹操对话,互指忘了本心,不解对方。
可见两人互相倾慕才华,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却大为不同。
各自坚持各自的道理,悲剧就不可避免,京剧中如此深刻的剧本是非常难得的。
在舞台呈现上,比较直观的是保留虚拟性的主要特征,改变一桌二椅的简陋摆设,加强了舞台道具和灯光烟雾效果的运用。
从《曹操与杨修》看人生悲剧与知识分子悲剧作者:姬令野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0期【摘要】京剧《曹操与杨修》表现了曹操与杨修二人丰富的人格特点和矛盾心理,他们的互相需要和互相伤害既体现着掌权者与知识分子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带来的悲剧,也体现了黑格尔对宏观层面的人生悲剧性的思考。
【关键词】京剧;悲剧性;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32-01在陈亚先先生编剧、马科导演的京剧《曹操與杨修》中,曹操作为大魏集团的统治者,四处求贤以期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作为知识分子的杨修一来到曹操帐下,就与好友孔闻岱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曹操生性多疑,诛杀了功臣孔闻岱。
而杨修恃才傲物,得知真相后终其一生对曹操抱有极大成见。
该剧展现的就是一个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与一个生性多疑手段残酷的领导者之间如何互相需要同时又互相远离,继而导致一方死亡而另一方招贤纳士的计划落空,一统天下的志向无法实现的过程。
这部剧表现了曹操与杨修二人丰富的人格特点和矛盾心理,他们的互相需要和互相伤害也体现了掌权者与知识分子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带来的悲剧,也体现了黑格尔对宏观层面的人生悲剧性的思考。
舞台上,尚长荣先生细腻地演绎了曹操的复杂性格。
在曹操得知自己错杀孔闻岱的那一刻,尚长荣先生身体一歪,稍微一踉跄,观众看到这个驰骋战场、杀人如麻的奸雄曹操也有惊慌失措的时候;当倩娘在孔闻岱灵前安慰曹操,尚长荣先生一言不发,不断踱步,从舞台左边踱到中间,又从中间踱到舞台右边,继而沉默不语。
这一表演既不在于体现曹操杀妻前的凶悍,也不在于表演曹操的狡诈,观众感受到的是曹操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因此在倩娘刎颈自杀后,观众看到声嘶力竭去夺剑的曹操,心中除了对其狠辣性格的批判外,也会对这一人物给予一定同情。
由此可见,尚长荣先生在《曹操与杨修》一剧中演出了曹操性格的复杂,还原了历史人物的人性。
东汉末年的中国分崩离析,每个诸侯集团都想在乱世争得一席之地,在乱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士大夫理想早被弃之不理,生存下来只有靠谋略和诡诈,于是,“多疑”就成了曹操生存的一个必备要素。
从《曹操与杨修》的舞美风格看历史的吊诡作者:姬令野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9期【摘要】《曹操与杨修》展现了一个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与一个生性多疑的领导者之间从合作到疏离,最终二人万事皆空的悲剧故事。
它所运用的出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为这一过程的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分析,说明出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不但可以完成舞台布景功能,还能增加一出戏剧的深度,起到深化戏剧内涵的作用。
【关键词】京剧;舞美;心理时空;历史吊诡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24-01一、为全剧定下基调的舞美风格剧情开始时,整个舞台被冷光铺满,求贤官从舞台左侧走出,喊出曹操求贤纳才的计划。
求贤官首次出场是壮年,结尾时已是白发苍苍,他从壮年到老年的妆容变化既反映了时代变迁,使舞台有了时间的流逝感,又为曹操招贤计划的荒废、重图大业的失败徒增了一层悲凉。
大幕拉开,曹操背对观众站在舞台中间,将士和侍从站其左右。
舞台风格非常具有写实感:郭嘉之墓并未以某个象征物代替,而是有墓碑、香炉、围墙、墓冢。
环绕在墓冢周围的,还有几棵凋零的松树,舞台后面的大幕布上,剧场用灯光营造了参天大树的阴影以及一轮巨大的圆月。
有皎洁的圆月和树枝的阴影作为背景,一开始就为本剧渲染了苍凉、沉重的色彩。
二、服饰对人生处境的体现杨修首次出场时的一身白衣表现了他的平民身份。
随着剧情的开展,杨修的衣着越来越偏深色,这表明杨修在走向更高权威的路上距离曾经的平民身份越来越遠。
在曹操为杨修牵马坠蹬一节,杨修除了衣服上深色的汉画装饰和黑色腰带以外,还多了一件黑色披风。
其衣着的复杂可与曹操比肩。
杨修虽身为主簿,却处处与曹操为难,直至令曹操为其牵马坠蹬,他这个狂傲的知识分子并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因此,几乎同等华丽的衣着就向观众暗示了杨修恃才傲物的性格,也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此外,黑色披风既昭示了天气的严寒,也在间接表明人生中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杨修距权力核心太近,招致的风险也就越大。
戯曲鉴賞第七讲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编剧:陈亚先•生于湖南岳阳农村,出身成份不好,2岁丧父,3岁丧母。
母亲在绣花簿留遗言:“古曰红颜薄命,我不红颜,命亦如斯。
”•只身漂泊异乡,因去外乡搞副业被关押,写万言“反省书”,文采飞扬,领导破例任民办教师。
后在县文工团当“临时工”编剧。
•剧本原为巴陵戏,发表于《剧本》月刊1987年第一期。
•创作启发:报告文学《胡杨泪》,主人公湖南湘乡学子钱钟仁。
•中国人,为什么要互相倾轧,力量抵消?“出头的椽子”为什么要“先烂”?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为什么自古高才多薄命?饰演杨修的演员:言兴朋、何澍《曹操与杨修》东来上海的原因之一,是陕西京剧院找不到¡°杨修¡±•言兴朋,祖父言菊朋、父亲言少朋、母亲张少楼、姑母言慧珠。
嗓音清亮甜润,扮相英俊儒雅,气质洒脱豪放,演唱严谨工整、文雅精细。
作为言派老生的第三代传人,他对言派演唱技巧有深刻的研究、透彻的理解以及良好的驾驭能力。
言兴朋继承传统,严格遵循言派老生¡°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点。
同时,在实践中融入自身特点,他的唱腔不骄不爆,腔高苍劲,圆柔而富于变化。
无论是演唱正宗的言派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都颇得¡°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神韵。
•何澍,扮相俊秀,表演潇洒大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嗓音甜润宏亮,文武兼备。
•尚长荣•念白重于唱腔,前三场没有一个主要唱段•曹操的五种笑法舞台美术:•以斑驳凹凸的古城墙制成台框,二幕绘以历经风雨侵蚀后的二龙戏珠,图案采自清故宫的九龙壁,寓意深刻地诉诸于观众。
•布景采用手法写实的影片,充分显露石刻剥落、开裂的质感,给观众以沉重的历史沧桑感。
•背景色彩:明暗交替,冷暖对比。
寓意中华疆土大一统的圆月,在第一场为暖色;而到了最后一场则为冷色,四周配以层层叠叠、纠缠不清的网状树杈,揭示曹操对心目中的贤才杨修矛盾的情绪,也激发起观众经久难息的沉郁思绪。
戏剧鉴赏总结报告——《曹操与杨修》京剧剧评汉相曹操八十三万兵败赤壁,仗败得窝囊。
于是招贤纳士,重图大业。
第一场,曹操携众将及鹿鸣女儿去给昔日爱惜的贤士—郭嘉扫墓。
不禁叹惋“天丧奉孝兮,催我栋梁”,“你若不死,我焉有赤壁之战哪。
”鹿鸣小女附曰:“从此天下兮,难觅贤士”。
众将领便纷纷让丞相保重,且拥护奉承曹操:如此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必然闻风来投。
公孙涵夸赞鹿鸣小女;”中原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从这一点,我觉得从侧面表现了,曹操早已习惯手下将士的奉承与拥护,为最后的众将领纷纷为杨修跪拜求情,而让左右为难的曹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斩杨修。
在曹操为贤士郭嘉扫墓之日,杨修“半壶酒一囊书”,与书童一起来祭奠郭嘉。
却被书童告知,郭嘉先生的墓台已被人祭扫过,墓台还是热的。
这引起了杨修的思考。
后来书童说是曹操来扫的墓,于是便对曹操的胜负分析了一边,并得出:曹操要想力挽狂澜于既倒,求贤纳士谋略高。
这时曹操换便装出来,连声夸赞杨修说得好,说得好。
继而试探杨修为何不投在曹操的麾下,以展济世之才。
其实杨修早已识破眼前的老先生就是曹操,故问,“既然老先生这么想让我投奔曹操,那要让曹操封我一个什么职位呢?”曹操连续说了两个都被杨修否决了,曹操因此犯难想不出更加合适杨修的职位。
这时,杨修却说要当曹操的仓曹主簿官。
曹操当时甚是惊讶,杨修一语道破曹操军营的情况与补救方式,令曹操感叹,愿洗耳恭听杨修的富国之策。
杨修却假装对牛弹琴,不愿说出,曹操大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杨修大笑,杨修也说出了自己心里也想为曹操效力。
曹操与杨修互相大笑,他两相见恨晚。
这时公孙涵来了,并对杨修以一种不愿搭理的态度,催促曹操赶紧上马回府,可是曹操要与杨修安步当车,拒绝了公孙涵。
曹操礼贤下士的态度更让杨修坚定了为曹操效力,鞠躬尽瘁。
曹操与杨修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杨修自然举荐了一位可以帮助曹操的人。
谁知是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孔闻岱。
第二场,因是杨修举荐,曹操遂不计前嫌,让孔闻岱做了杨修的从事。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演唱、念白、舞蹈等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在众多的评剧作品中,《曹操与杨修》无疑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剧目。
本次观后感将从剧情、角色塑造和舞台表现等方面对《曹操与杨修》进行评述。
首先,剧中的剧情设计紧凑、扣人心弦。
整个剧情架构清晰,情节鲜明,抓住了历史上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故事。
剧中不仅展示了曹操智勇过人、威震天下的一面,还深刻展现了曹操内心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
而杨修则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其机智过人、聪明睿智的特点通过剧中的精彩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冲突和对抗场面十分紧凑,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矛盾。
其次,剧中的角色塑造极具特色。
曹操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剧中通过曹操的形象和气质展现了他的统治欲望、智谋和领导才能。
杨修则是剧中的反派角色,他聪明绝顶、机智过人,在剧中的表现既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
剧中的其他配角也都塑造得十分饱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
观众通过角色的对白和行动,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最后,剧中的舞台表现技巧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评剧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既有唱腔的表演,又有舞蹈和肢体语言的展示。
在《曹操与杨修》中,演员们凭借高超的唱功和娴熟的动作表演,将剧中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完美呈现出来。
舞台背景的设计也极具特色,通过灯光和道具的运用,将曹操与杨修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的选用也非常恰到好处,为剧中的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曹操与杨修》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评剧作品。
剧中紧凑扣人的剧情、精彩的角色塑造和独特的舞台表现技巧让观众对评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观看《曹操与杨修》,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复杂性格。
从《曹操与杨修》看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看罢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发觉自己也渐渐地对京剧产生了兴趣。
虽然作为一个门外汉,有些专业性的内容还是无法看懂,但是从心底里油然产生了一种“京剧也蛮好看”的念头,这是以前在看其他比较传统的京剧时不曾有过的。
为什么这部京剧对我这个年轻人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是因为其蕴含的传统韵味还是它所引入的新元素呢?对于《曹操与杨修》我觉得吸引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曹操与杨修》在开场时就运用了一个新手法,通过一个招贤者夸张的念白来展开故事:“汉相曹操,兵败赤壁,招贤纳士,宏图大业,招贤呐……”。
而且在整部戏中每一幕都由招贤者的招贤来开头,还从招贤者的变化——从黑发健壮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预示时间的流逝,也预示着曹操与杨修之间矛盾的升级。
在戏中招贤者不仅是一个介绍背景,穿插各幕间的“引子”,他还扮演着一个旁观者似的人物,通过他的口来表达出大家心中的所思所想,引起大家的共鸣。
比如曹操对杨修说出夜梦杀人误杀孔闻岱后,两人第一次出现矛盾,这时招贤者喝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招贤纳士,一片诚心,招贤啰!招贤啰!”由此来讽刺曹操心中对招贤之士所谓的“诚”。
其次,是演员在表演时所表现出来的真情打动了我。
曹操在郭嘉墓前悼念郭嘉时的伤感与惜才之情;杨修在闻知好友孔闻岱劳苦功高却被曹操斩杀时的心寒之情;曹操在灵堂前与夫人诀别时诉说着自己想一统霸业的雄心壮志以及不得不牺牲夫人的自责与愧疚之情;倩娘为了曹操的大业甘愿牺牲自己性命的深切之情;最后曹操和杨修在刑场促膝谈心时曹操的不舍却又不得不杀的无奈之情以及杨修抱负得不到施展自觉遇主不明的悲叹之情……戏中人物表现出来的真情让我心底产生了触动,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心情也随着他们的感情变化而变化。
以往的传统京剧多注重于叙事,在表现人物感情方面比较不足,主要靠的是精湛的功底来吸引观众,而《曹操与杨修》在表现人物感情的方面比较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是它比较吸引我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