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496.43 KB
- 文档页数:38
油泵工作原理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由泵体、泵轴、柱塞、柱塞杆、活塞泵、进油口和出油口等组成。
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吸油阶段、压油阶段和泵油阶段。
首先,在吸油阶段,当油泵启动时,泵轴通过电机的驱动旋转。
泵轴上的柱塞杆垂直于泵轴,在内端连接着柱塞。
柱塞与泵体内的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内端与活塞泵相连。
初始状态下,活塞泵与柱塞杆的触点处于泵轴的内侧。
然后,在压油阶段,当泵轴旋转时,柱塞杆也随之旋转。
在某一时刻,柱塞杆和活塞泵的触点相对于泵轴的角度最大(通常在90°或180°)。
这时,液体通过进油口进入泵体内的密封腔,压力增大,使活塞泵受到压力并向外移动。
最后,在泵油阶段,当活塞泵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柱塞杆和活塞泵的触点从泵轴的内侧移到了外侧。
这时,液体被挤出通过出油口流出,形成了压力。
同时,原来积聚在活塞泵一侧的液体转移到另一侧,形成了连续的压力。
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泵轴的旋转运动和柱塞杆与活塞泵的变位。
油泵旋转时,液体被吸入泵体内的密封腔,然后通过活塞泵的移动,压力增大并将液体推出。
这种连续的运动能够实现液体的输送,并产生所需的压力。
根据需求,油泵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泵,例如齿轮泵、螺杆泵或离心泵。
这些泵利用不同的机制来实现液体的输送和压力的生成。
总结起来,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泵轴的旋转和柱塞杆与活塞泵的变位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泵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和产生所需的压力。
通过选用不同的泵类型和相应的机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不同的液体输送和压力生成任务。
抽油泵基本状况介绍抽油泵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用于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送至高压区域。
它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广泛用于油井、炼油厂和化工厂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油泵的基本状况。
一、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泵主要通过旋转机械能将能量传递给液体,使之产生差压,并将油液从较低压区域抽送至较高压区域。
抽油泵通常由一根旋转轴和多个叶轮组成。
当轴旋转时,叶轮会将液体吸入并迅速排出。
二、抽油泵的结构抽油泵的结构主要包括泵体、旋转轴、叶轮、密封器以及轴承等组件。
泵体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内部包含了叶轮和旋转轴。
叶轮是抽油泵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旋转产生动力,将液体抽送至高压区域。
旋转轴则负责将动力传递给叶轮。
密封器用于防止液体泄漏,确保抽油泵的正常运行。
轴承则支持旋转轴的运转,减少摩擦和磨损。
三、抽油泵的工作性能参数抽油泵的工作性能一般通过以下几个参数来描述:1.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泵送的液体体积。
2.扬程:指液体从低压区域抽送至高压区域所需要的能量。
3.功率:指泵所需输入的功率大小。
4.效率:指泵的能量传输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四、抽油泵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抽油泵可分为离心泵、容积泵和轴流泵等类型。
1.离心泵:离心泵是最常见的一种抽油泵,它通过叶轮的旋转将液体抛离,产生差压。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在石油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2.容积泵:容积泵又称柱塞泵或齿轮泵,它通过容积变化将液体推送至高压区域。
容积泵工作平稳,流量稳定,适合在高压或高粘度条件下工作。
3.轴流泵:轴流泵主要用于输送大量液体,它的流量大,但扬程较小。
轴流泵通常用于短距离输送,如排水、河道清淤等。
五、抽油泵的应用领域抽油泵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用于油井开采过程中,将原油从井底抽运至地面。
其次,抽油泵还被广泛应用于炼油厂和化学工厂等领域。
在炼油厂中,它主要用于将原油从储油罐输送至各个处理设备。
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抽油泵的结构图
1、4-外管接箍;
2-外管;
3-缸套;
5-固定阀罩;
6-固定凡尔;
7-压紧接头;
8-上游动凡尔罩;
9-上游动凡尔;
10-接头;
11-柱塞;
12-下游动凡尔
罩;
13-下游动凡尔;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a)上冲程;(b)下冲程;
1-游动阀;2-活塞;3-衬管;4-固定阀
上冲程:活塞上行,游动阀关闭,泵筒内压力下降,当泵筒内压力低于泵入口压力时,固定阀打开,液体进入泵内,同时井口排出活塞让出泵筒体积的液体。
下冲程:活塞下行,泵筒内压力升高,游动阀打开,固定阀关闭,液体从泵内排出到活塞以上的油管中,同时井口排出光杆进入的液体体积。
过桥防气抽油泵
1、工作原理:
上冲程时,柱塞在最底位置,由于上部油管的高液压,上、下游动阀关闭,柱塞上行,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固定阀打开进油,井下压力驱使地层液体通过固定阀流入到泵筒内;
下冲程时,油液压力驱使和游动阀打开,油液从柱塞下面通过柱塞内孔游动阀流向柱塞上面,从而流入到油管内。
2、结构特点:
过桥泵就是常规泵的上、下接箍之间搭一个受力桥(过桥泵外管),而泵筒仅靠一端悬挂固定于外管内,这样就避免了因承受悬挂尾管、锚定油管锚、坐封封隔器产生的拉伸力而使泵筒发生缩径或弯曲变形。
3、技术参数:。
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泵是一种用于抽取地下油藏中的原油的机械设备。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原理,将地下的原油抽取到地面上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下面是抽油泵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1.泵体结构:抽油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泵体,通常由一个大型的圆筒形金属壳体构成。
泵体中有一个转子和几个叶片,通常由铸铁、不锈钢或镍铜合金制成。
这些叶片由一根中心轴连接,通过外部动力源(如电机或内燃机)驱动,使转子旋转。
2.吸入和吐出阀:泵体上有两个阀门,即吸入阀和吐出阀。
吸入阀通常位于泵体底部,用于吸入地下的原油,而吐出阀位于泵体顶部,用于抽出原油。
这两个阀门具有单向开关,只允许液体沿一个方向流动。
3.吸入阶段:抽油泵开始工作时,转子开始旋转。
当转子旋转时,吸入阀打开,将地下的原油吸入泵体。
在这个阶段,泵体内部的压力低于地下油藏中的压力,这使得原油能够进入泵体。
4.排出阶段:一旦吸入阶段结束,吐出阀开始打开。
在这个阶段,转子的旋转将原油推向泵体顶部,并将其从泵体排出,以供后续的处理。
同时,吸入阀关闭,防止油流反流。
5.循环运行:抽油泵通常是连续运行的,这是为了保持油井的稳定产量。
一旦完成一次抽出任务,抽油泵会自动启动下一次吸入阶段,继续将原油抽出。
抽油泵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性:抽油泵能够高效地抽取地下油藏中的原油。
它的高转速和强大的动力源使其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油井和地质情况。
2.稳定性:抽油泵可以连续运行,以确保油井保持稳定的产量。
它的自动运行功能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3.适应性:抽油泵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井,包括低渗透油井、高粘度油井和深层油井。
它可以承受高压和高温的环境,适应各种恶劣条件。
4.维护简易:抽油泵的结构简单,维护相对容易。
只需定期检查和更换零部件,可以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5.环保性:抽油泵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油井的废弃气体和液体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较少。
综上所述,抽油泵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和叶片的旋转,将地下的原油吸入泵体并排出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