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4
《生活自理我能行—自己剪指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剪指甲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剪指甲的准备工作2. 剪指甲的正确方法3. 剪指甲后的注意事项4. 剪指甲与个人卫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剪指甲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指甲剪、消毒液、棉签等。
2. 学具:指甲剪、消毒液、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剪指甲的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剪指甲的准备工作、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剪指甲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剪指甲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自己剪指甲,并记录剪指甲的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活自理我能行—自己剪指甲》2. 主体部分:剪指甲的准备工作剪指甲的正确方法剪指甲后的注意事项剪指甲与个人卫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自己剪指甲,并记录剪指甲的过程和心得。
2.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的重要部分。
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剪指甲的场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剪指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平时是怎么剪指甲的?”、“剪指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剪指甲的准备工作、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内容应包括: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指甲剪、准备消毒液和棉签等。
2. 正确方法:如何正确握剪、如何调整指甲剪的位置、如何剪掉多余的指甲等。
3. 注意事项:剪指甲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剪得太短或太圆、剪完后要清洁指甲剪等。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学会生活自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穿衣、饮食、整理房间等。
3.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3. 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4.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5. 生活自理的实践与巩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
2. 演示法: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自理心得,分享生活技能。
5. 评价法: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演示等。
2. 场地:教室、宿舍、食堂等。
3. 材料:衣物、餐具、整理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3. 演示与实践: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自动手实践。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自理心得,分享生活技能。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生活自理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改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活自理知识讲座目的: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展示相关知识。
过程: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2. 活动二:生活技能演示与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方法:演示法、实践法。
过程: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自动手实践。
3. 活动三:生活自理心得交流目的: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我能行—自己剪指甲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提高孩子的卫生意识,增强孩子维护个人卫生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指甲修剪方法,减少因指甲而导致的伤害。
二、活动准备
1.剪刀或指甲剪;
2.湿面巾纸或干净的毛巾;
3.父母/教师解释和指导。
三、活动过程
步骤一:介绍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在开始活动之前,简单介绍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孩子们需要了解:
1.洗手后再剪指甲,以保证指甲卫生;
2.切记不要剪得太短,以免伤到指甲根部;
3.按照指甲自然曲线修剪指甲,不要把指甲剪成直角。
步骤二:进行实际操作
1.找到一把合适的剪刀或指甲剪,然后向孩子展示如何使用;
2.让孩子先清洁双手并擦干手指;
3.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剪指甲,父母/教师需要在旁边指导,避免孩子误伤手指;
4.通过不断地实践,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步骤三:整理工具,清洁手部
活动结束之后,整理好剪刀或指甲剪,并让孩子清洁双手,同时再次强调指甲保健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监督孩子使用剪刀或指甲剪,防止误伤自己或他人;
2.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指甲修剪活动,避免干扰其他人;
3.督促孩子在使用后及时整理好工具,保证工具整洁,避免滋生病菌。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己剪指甲的正确方法,而且也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个人卫生的意识。
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同时也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指甲修剪任务,提高了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整理物品、穿衣叠被、清洁卫生等。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和培养方法3.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如整理物品、穿衣叠被、清洁卫生等。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生活自理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等。
2. 场地:教室、宿舍等。
3. 材料:整理物品、衣物、清洁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和培养方法。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如整理物品、穿衣叠被、清洁卫生等。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自理心得,互相学习。
6. 总结提升: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如个人卫生、饮食管理。
2. 学习环境的整理与维护,如书桌、房间。
3. 衣物洗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方法:1. 操作演示:通过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刷牙,如何整理学习环境,以及如何分类洗涤衣物。
2.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问答: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自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自理行为,讨论如何改进。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相关的视频材料、图片、洗涤剂等。
2. 场地:安排一个适合操作练习的教室空间。
3. 材料:准备一些衣物、洗涤工具、清洁用品等。
二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方案原稿第一篇:二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方案原稿“生活自理我能行”二年级折叠衣服比赛活动方案1.二年级每个班级都要做到学生全员参与。
2.每班学生分为5组,每组12人,共20组。
3.比赛成绩将按照评委为选手打的速度分和质量分相加的总分,作为最终成绩来计算和评比。
4.速度分及质量分满分均为10分。
5.速度分以评委目测评判打分,按完成任务时间顺序计分,标准如下:速度快(10秒内)得10分,速度较快(14秒内)得8分,速度较慢(15-18秒)得6分,速度慢(19秒以上)得5分。
6.质量分为评委评判打分,从衣服的整齐、美观度计分,标准如下:整齐的得10分,较整齐的得8分,一般的得6分,不整齐的得5分。
7.小选手要自带个人的冬季校服上衣参加比赛。
8.比赛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5名,颁发奖状。
第二篇:生活自理我能行生活自理我能行2016届5班唐颖又一个冬季悄悄来了,伴随着它的到来,我们也迎来了学校开展的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测评。
活动开始前几天,各个小组就已经开始分工了,谁炒什么菜,带什么材料....我带几种调料。
但想到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制作PPT需要照片,我便把相机一起放到了书包里。
上午仍然和平常一样照常上课,活动是在下午,虽然以前举办过一次这样的活动,但是大家还是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当到达目的地时,同学们便立刻忙碌了起来,拿碗的、收拾桌子的、洗碗的....原本打算照相的我也去帮着他们洗碗,人还挺多的,也不知洗了多久,当我们把碗全部洗完时,却看见组长他们满脸愁容地站在桌子旁,一问才知道我们组好多材料忘拿了,只能叫一个同学去拿,剩下的人先把可以做的菜做好,切菜、炒菜的同学也继续忙碌着,我们则又开始包抄手,我已经很久没包了,但还是有一点印象,跟着他们会包的依样画葫芦地包了一些。
他们开始装盘时,我才匆忙地拿出相机拍了几张,毕竟照片是要用来做PPT总结的.....等那个拿材料的同学回来后,大家便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洗菜、切菜、炒菜,我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到别的组去转转,看看他们的进度如何,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后,菜已经好了几样了,大家把菜端去评审处,照了相后,迅速的回到了我们的“工作”地点,又开始忙碌起来.....大约下午四点时,所有菜都好了,大家便开始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别组的同学也过来品尝,我们也去品尝了别组的成果。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哪些事是我们能够自理的,哪些事还不会做。
2、学习衣服搭配的技能和叠衣服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形式学习,在比赛中检验学习的效果。
2、在比赛中交流学习,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的生活自理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遇事情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衣服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搭配合适的衣服。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每天早上都能够看到同学们带着红领巾,穿戴整齐的走进校园。
可是也总能发现一些同学穿的非常奇怪的同学们。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奇怪在哪呢?(出示图片,请同学评价。
他们穿的衣服不符合季节,颜色不好看,里外的顺序不对……)看来这些同学不懂得衣服的搭配。
着装整齐,是一种礼仪不仅学校,在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的衣服都是谁准备的呢?是自己穿的吗?生1:我的衣服每天都是妈妈帮我找,我自己穿生2:我自己找自己喜欢的,妈妈看看,帮我再选出来。
我自己穿。
生3:我都是自己找衣服,妈妈偶尔提些意见。
我也是自己穿衣服。
看来同学们都能够自己穿衣服,但是有些同学不会搭配衣服。
现在我们已经2年纪了,生活中许多事都应该自理了。
想不想知道你的自理能力如何?哪些方面还需要学习呢?那就和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自理我能行”吧。
二、过程:1、想知道你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吗?请你完成生活自理能力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同学们一定清楚了生活中哪些事还要学习。
2、那我们遇到了不会的事情,应该怎样解决呢?(问父母、问老师、问同学……)3、既然老师发现了同学们衣服的搭配问题,那老师就先来帮同学们解决吧。
老师有个闯三关的游戏,如果能顺利通过,你们就会学到衣服搭配的方法了。
(课件演示)A服装按季节可分为冬装:春秋装:夏装:(出示图片)那你会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根据温度选择)B连连看服装按款式可分:运动、休闲、套装、礼服。
二年级综合实践《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的本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3、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4、激发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班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活动准备:1、打印学生在家自理情况调查表。
2、编排活动的节目。
3、准备菲菲和咖喱的头饰。
4、准备表演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的道具。
5、准备“削苹果优胜队”的奖船和“穿衣服小能人”的奖牌。
活动过程:主持人合: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罗逍遥,我是主持人彭耀阳。
主持人甲:二(1)“龙舟”号,载着40个自强不息的小水手。
主持人乙:我们从小学习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主持人合:“ 龙舟”精神激励着我们,争做“生活自理”小能人。
“爱生活,我能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同学们,我们都爱猜谜语,请听谜语:“我有十兄弟,高低各不同。
吃饭干活少不了,猜猜我是谁?”(手)主持人乙:对,谜底是“手”,请说说小手能干什么呢?(学生举手畅谈自己的双手都能做什么?)主持人甲:你们的双手能做那么多事,请看下面几位同学又是怎么做的呢?场景一:星期六,杨明打电话叫陈芳出去玩,陈芳说:“我还要在家里拖地呢。
”杨明又打电话给李华,李华看到妈妈正在做清洁,可他一点不管,听到电话撒腿就跑了。
(赵虹羽旁白:场景一,陈芳帮家里做清洁。
罗洋扮杨明,谢凤怡扮程芳,杨宇航扮李华)场景二:星期天,吃完午饭,王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我来洗碗吧。
”妈妈说:“你这么小,能把碗洗干净吗?”王平坚定地说:“妈妈,相信我,等会儿你来看看吧!”说着,王平就像模像样地洗起碗来。
洗完了,她叫妈妈过来看,妈妈看后,不停地夸奖她,说:“我的平平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洗碗了!”(赵虹羽旁白:王平帮妈妈洗碗。
苏琴扮王平,欧鑫悦扮妈妈)场景三:暑假的一天,张新踢球回来,满头大汗,衣服全被汗水打湿了,他脱下衣服说:“妈妈,请你把衣服给我洗了吧。
生活自理我能行
一、活动说明:
生活自理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根据纲要要求,能按需要为自己服务,归类生活自理的项目。
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做起,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熏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参加简单的班级活动。
《生活自理我能行》这一活动主题,为学生搭建简单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平台。
旨在培养学生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的本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3、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4、激发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班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三、活动规划:
四、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系鞋带(1课时)(一)、活动目标:
1、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2、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3、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 ipad 白板学生准备:鞋带、纸板
活动过程:。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清任性的坏处。
2、引导学生自觉改掉任性的坏毛病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难点:现在每家每户都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着他,而来到学校,不管做什么事儿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不实一朝一夕的事情。
得多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中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观看小视频——任性的"小皇帝"1.教师课堂点题:同学们,任性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任性的问题,先请大家观看一个小视频。
2.出示思考题:(1)谁是任性的"小皇帝".(2) "小皇帝"有那些坏毛病。
(3)任性又有那些坏处。
3.提出观看要求:认真观看,积极思考。
二、讨论1.讨论方法指导: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要心平气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见解。
2.就以上问题分四人一组相互讨论。
3.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任性有那些坏毛病和坏处。
三、展开1.自我测试,完成课件上出示的调查卷。
(要求认真,如实的回答,告诉学生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2.找出克服任性的方法3.针对调查卷所出现的任性问题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四、播放有关学生爱做家务的和不爱整洁的ppt,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五、跟着视频一起说《自己来,自己来,自己来是棒小孩》,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六、跟着视频学唱《在家不当小皇帝》,进一步教育学生“生活自理我能行”。
七、、小结。
1.自我评价: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认清了任性的坏处了吗?在你身上是否存在任性的问题,找到改正的办法了吗?你学会讨论的方法了吗?你有收获吗?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生活自理我能行,大家都很认真,也在克服任性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愿做“小皇帝”和“小公主”,老师希望你们在学校能成为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在家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人卫生管理:如洗脸、刷牙、洗澡、整理床铺等。
3. 日常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等。
4. 物品整理与收纳:如收拾书桌、整理衣柜、归纳物品等。
5. 自我保护意识:如遵守交通规则、防火防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
2. 示范法:演示生活自理技能,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自理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示范:演示个人卫生管理、日常家务劳动、物品整理与收纳等生活自理技能。
3. 学生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生活自理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
3. 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自理能力提高程度:通过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生活自理技能的图片、文字和动画。
2. 实物道具:如牙刷、拖把、餐具等。
3. 视频资料:关于生活自理技能的教学视频。
4.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情况。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实践场地:如卫生间、厨房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团队合作的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安全,如使用安全的厨房用具。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3. 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避免发生意外。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一项生活自理任务,如自己洗衣服。
小学二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
为了培养孩子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做起,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相关教案如何写呢?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小学一二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
培养孩子如何清洁个人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分类如何、清洁居室卫生
活动目标:
首先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名称和用途。
然后尝试简单个人用品自己清洗。
活动准备:
让同学们与家长共同收集洗涤用品(实物或图片),选择1—2件带到学校。
开展布置“洗涤用品小超市”活动
方法手段:
使用洗涤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带领同学们逛“洗涤用品小超市”,让同学们认识这些洗涤用品。
师:我们这个小超市里有各种洗涤用品,请同学相互介绍:名称和用途。
师: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用途为他们分类。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洗涤用品,它们有不同的用处,怎么样使用和用途。
学生活动: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和用途。
请同学们为洗涤用品按用途分类。
设计意图:
活动开始,我们布置了一个“洗涤用品小超市”,孩子将自己方便带来的洗涤用品图片、实物布置在超市中,并请孩子自由地介绍各种物品的简单用途,将洗涤用品按他们的用途请孩子分类。
请同学们使用洗涤用品,了解用途和体验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孩子学习如何清洁个人生活用品,我请孩子首先了解洗涤用品名称,然后互相交流使用方法,让孩子切身体验。
洗涤用品是同学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在活动前,我请家长帮助同学收集洗涤用品事物或者图片。
通过活动,了解洗涤用品的名称和实用方法,让后相互讨论使用步骤,回家后切身体验,将来做到简单个人用品自己清洁的目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的好处,乐于自己书包及其他用品。
让学生经常生活用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活动小图片、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问同学们的书包平时之谁的,表扬哪些自己书包的同学,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主题:《我自己会》。
操作、评价、激发兴趣:请两位同学到前台演示书包的过程,并口述的方法。
其余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包的。
教师针对学生讲解不够之处进行补充。
学生再次拿出课本,前后对比,体会自己书包的好处。
最后,问问同学们按照书的大小、类别把书包好,这样拿起书来特别方便?
模拟实践,感悟明理:使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用品零乱摆放的课桌,启发学生感受不的坏处,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其余同学仔细看,然后评价,课桌后的感觉,启发学生感受的好处,学生动手自己的文具盒。
启发同学除了书包、课桌、文具盒,还可以玩具、书架、叠被子,分别讨论是怎样这些物品的。
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启发同学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过观察、交流的方法,了解居室的污染情况,通过阅读、汇报、探讨的方式,知道怎样保持居室的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告诉同学知道如何保持居室的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首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居室。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的居室,讨论在洁净美观的家里和又脏又乱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感受,告诉同学们不干净的环境带来的危害。
最后告诉同学们怎样维持家居环境,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扫地,垃圾分类入箱,床铺,衣服分类摆放等、介绍几种室内除异味的方法 (1)通过几种室内除异味的方法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讲述四种方法(柑橘除异味、清凉油法、淘米水、旧报纸等)
课后总结:作业:向爸爸妈妈介绍“室内除异味的方法”
通过学习,让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洁个人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分类如何、清洁居室卫生,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做起,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本文内容为出guo原创,禁止任何网站媒体,违者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