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动力学与燃烧研究所
- 格式:pdf
- 大小:322.58 KB
- 文档页数:1
杜锡金老师简介姓名亚历山大•瓦列诺维奇•杜锡金性别男出生年月1950-10-222寸照片(高清晰,大头照)务必提供所属研究所机械化学研究所职称职务院长最高学位博士办公电话(383)334-36-93E-mail dushkin@solid.nsk.su主要学习及工作简历:1968-1972新西伯利亚大学|物理化学|学士1972-1977新西伯利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1977-1981俄国科学院化学动力学与燃烧学学院|研究员1981-1996苏联微生物工业部分子生物学研究院|研究员1996-至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固相化学研究所|教授,高级研究员2006-至今伊凡诺沃化工大学|教授,高级研究员主要学术兼职情况:2008年起兼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杜锡金教授为世界知名机械化学专家,多项专利发明人,固相有机化学家,多次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担任多个有影响力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机械化学技术及机械化学辅助药物给药系统的开发。
杜锡金教授开展了最初从事有机化合物的机械化学固相合成(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卤代反应、成醚反应、环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的研究和应用。
解决了一系列传统合成工艺的问题,意义重大。
随后杜锡金教授将机械化学技术应用到药物改性和修饰中,各项成果斐然,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各项生物指标。
例如:首创阿司匹林速溶片的机械化学制备技术,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均优于德国拜耳产品;葛根素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机械化学制备技术等。
目前杜锡金所领导团队研发的机械化学设备已广泛用于全球实验室研究,有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生产。
主讲(辅讲)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作为客座教授讲授主讲:绿色制药技术—机械化学技术及其在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或校级以上教改项目1.2010-2011胡萝卜素类药物β-胡萝卜素的速释固体分散体开发。
2.2011-2013抗生素磷霉素及头孢类的二氧化硅凝胶剂开发。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潘玉玲李振宇万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简介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的尖端技术,用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探查地下水是该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开创了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水的先河。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首创国是前苏联。
从1978年起,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动力学和燃烧研究所(ICKC)以A G Semenov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全面研究。
他们用三年时间研制成了原型仪器,在其后十年间对仪器进行改进,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在地磁场中测定NMR信号的仪器,称为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Hydroscope)。
该仪器作为新的探测地下水的重要手段,于1988年在苏联和英国申请了专利。
在此期间他们进行了仪器改进和解释方法的研究,试验研究遍及前苏联的大部分国土,北到极地附近的新地岛,南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及西部的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
根据在中亚等地区已知的400多个水文站上的对比试验,总结和研制出了一套正反演数学模型、计算机处理解释程序和水文地质解释方法,这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先后进行的试验,也证明了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
1992年俄罗斯的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在法国进行了成功演示。
两年后法国地调局(BRGM)的IRIS公司购买了该仪器的专利,并与原研制单位ICKC合作,着手研制新型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核磁感应系统(NUMIS)。
法国在1996年春推出商品型NMR找水仪,并生产出6套NUMIS系统。
法国IRIS公司研制的NUMIS系统是在俄罗斯Hydroscope的基础上改进的。
到目前为止,拥有NUMIS系统的国家除俄罗斯和法国外,还有中国和德国。
1999年IRIS公司将NUMIS系统(勘探深度为100m)升级为NUMIS+(勘探深度为150m)。
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技与创新潜力的作用评估В.苏斯洛夫2013-1-10 16:51:43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5期(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副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关键词] 俄罗斯;西伯利亚;科技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11-882 [ 文献标志码] C [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5-0012-01西伯利亚的科技潜力巨大,其核心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以下简称分院)。
包括9个地区研究中心及80个研究所和工艺设计单位。
到2005年1月1日,分院共有33 0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在科研机关工作的人员约有25 000人。
80年代末,分院的许多研究机构在国内某些重要工艺的研究与生产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如材料学物理研究所国家科学中心在新材料工艺学方面、激光物理学研究所在光电子与激光工艺方面、生物化学研究所在生物工艺方面、催化研究所国家科学中心在化学工艺与催化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西伯利亚创新潜力的恢复和发展中,分院各研究所不仅没有丧失自己的优势,相反其作用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认可。
到2005年初,分院各研究机构研制的被广泛应用的已结项目达300多项。
这些项目主要用于生态保护、机器制造、冶金、矿业、建筑、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生产、森林工业综合体、信息、仪器制造业、农工综合体、医疗及保健等领域。
西伯利亚地区正在建立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部门,该部门对西伯利亚未来的发展战略起决定性的作用。
以全国大规模创新方案为基础的西伯利亚科学生产综合体发展纲要可以成为该战略的组成部分。
首先,这是指涉及西伯利亚经济中关键部门发展的工艺创新方案及其经营多样化的方案,即燃料动力综合体、石油化工与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与黑色冶金、木材加工与纸浆造纸业、林业化工与煤炭化工、农业、交通业等关键性部门。
此外,还包括电视传媒、医疗及保健部门中新型知识密集型生产的发展方案。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初审结果通知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基础讨论基金会(RFBR)双边合作协议,2023年双方共同资助中俄合作沟通项目。
经公开征集,我委共收到202项申请,经初步审查并与俄方核对项目清单,以下189项申请通过初审:序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中方申请人中方依托单位俄方申请人俄方依托单位11181101237小粘性参数Navier-Stokes 方程的HSS类光滑化多重网格方法及其收敛理论白中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讨论院Galina MuratovaI.I. Vorovich数学力学与计算机科学讨论所,俄罗斯南部联邦高校21181101243量子操作的熵理论与量子计算中的相干性武俊德浙江高校Yuri Ozhigov国立莫斯科高校31181101247若干非线性链中离散呼吸子对热输运行为标度规律的影响熊大兴福州高校Sergey V. Dmitriev俄罗斯科学院金属超塑性物质问题讨论所41181101249大气压微波脉冲激励电离波的多尺度分析与数值模拟陈兆权安徽工业高校Stepan Ivanovich Eliseev圣彼得堡国立高校51181101251飞秒激光在多组分玻璃中诱导纳米结构的讨论戴晔上海高校Alexey Lipatiev门捷列夫化工高校61181101255光纤激光器中"类噪声”脉冲形成机制讨论赵鹭明江苏师范高校Andrey Komar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自动化和电测量讨论所71181101259页岩结构分析中带相位校正的纳米CT成像加速算法王彦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讨论所A.G. Yagola国立莫斯科高校81181101260非线性分析、多值分析和变分分析方法在优化掌握问题中的应用刘振海广西民族高校Valerii Vladimirovic Obukhovskii沃罗涅日州立师范高校91181101262在具有真实星族的星团中对不同尺度下黑洞和中子星等子系统动力学演化与气体吸积的数值建模Rainer Spurzem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Pavel Kaygorodov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讨论所101181101263半线性进展问题中的紧性凡震彬扬州高校Sergey Piskarev莫斯科高校111181101264引力波探测试验中的低耗散低非线性检验质量悬挂隔振系统讨论薛超中山高校Valeriy Mitrofanov莫斯科高校121181101266将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导高频系统设计讨论高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讨论所Yaroslav Shaskov俄罗斯国立核能讨论高校-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131181101269几类偏微分方程的高效数值方法及应用杨银湘潭高校Aleksandr Vasilev俄罗斯东北联邦高校141181101271新的基于波包连续态分别化方法的包含更多自由度的直接核反应理论讨论庞丹阳北京航空航天高校Olga Rubtsova莫斯科高校151181101272基于一维介孔阳极氧化铝光子晶体膜的高灵敏度放射探测器和分子传感器的制备许少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讨论院Vladimir Semenovich Gorelik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讨论所161181101274基于80年日冕光谱实测的太阳周讨论和空间天气中的物理问题王晓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Andrei Georgievich Tlatov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Kislovodsk高山天文站171181101275具有周期性结构的人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富明慧中山高校Fedor Kiselev莫斯科高校181181101276铁基、锆基金属玻璃离子束和等离子体束作用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梅显秀大连理工高校Remnev Gennady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高校191181101277利用气体离心机多股流级联中的非稳态过程猎取高丰度中间质量数同位素的讨论曾实清华高校Valentin Borisevich国立核讨论高校(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201181101278基于不同原子插入的线性碳(LCC)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表征讨论宋礼中国科学技术高校Victor S. Abrukov楚瓦什国立高校211181101279非静态快速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作用下连续体的粘附强度和结构转化赵德敏中国石油高校(华东)Alexander A Utkin圣彼得堡国立高校221181101280具有高磁热效应和拓扑绝缘体性质的哈斯勒合金的电子结构,电、磁性质的讨论杨昌平湖北高校Vyacheslav V. Marchenkov俄罗斯科学院金属物理讨论所231181101281考虑海洋腐蚀的海湾大桥抗震性能设计的力学建模和试验讨论刘建林中国石油高校(华东)Uzdin Alexander圣彼得堡交通高校241181101282重味强子与重味奇怪态的理论讨论王伟上海交通高校Alexander Parkhomenko雅罗斯拉夫国立高校251181101284基于流体的太赫兹辐射源讨论周庆莉首都师范高校Anton Tcypkin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讨论高校261181101285红外以及太赫兹望远镜系统成像抖动误差测量技术合作讨论杨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讨论所Victor Bespalov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讨论高校271181101287直流旋转介质/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放射光谱特性和微放电特性魏林生南昌高校Vsevolod Andreev楚瓦什国立高校281181101288几十年来全球磁螺度结构和太阳活动周期性讨论徐海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Kirill Kuzanyan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和射电传播讨论所291181101290代数与微分系统的三角分解牟晨琪北京航空航天高校Vladimir Gerdt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讨论所301181101291径迹探测器事例重建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孙胜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讨论所Gennady Ososkov联合核子讨论所311181101292随机过程和极值理论及其在保险精算和通讯网络中的应用郭军义南开高校Dmitry Korshunov新西伯利亚国立高校321181101293全介质太赫兹超材料中环磁激励的讨论樊元成西北工业高校Alexey Basharin莫斯科国立科技高校331181101294拓扑场论和可积系统孙善忠首都师范高校Alexey Sleptsov信息传输问题讨论所341181101295高速流中激波与尘埃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场中尘埃等离子体新结构的产生和新的激波构型的讨论黄峰中国农业高校Tatiana Lapushkina俄罗斯科学院约飞物理技术讨论所351181101296多维怪波贺劲松宁波高校Aleksandr Olegovich SmirnoV圣彼得堡国立航空航天高校361181101297中微子电磁性质的试验检验和天体物理学效应周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讨论所Konstantin Kouzakov国立莫斯科高校371181101298基于网格电极堵塞放电的大尺寸等离子体源及其应用讨论袁承勋哈尔滨工业高校Anatoly Kudryavtsev圣彼得堡国立高校381181101299三维冲击加载下流体和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王成北京理工高校Kochetkov Anatolii下诺夫哥罗德国立高校391181101300海洋声学问题数值仿真的人工边界条件讨论王贤明浙江工业高校Mikhail Salin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讨论所401181101301共形场论、弦论与纠缠Dmitry Polyakov四川高校Emil Akhmedov俄罗斯理论与试验物理讨论所412181101268过渡金属硫化物、碳化物缺陷的调掌握备及其在全电解水中的应用讨论杨泽惠中国地质高校(武汉)Grigoriev Sergey莫斯科动力学院422181101269前驱体化合物比例及碱金属掺杂对DMSO溶液法制备的铜锌锡硫薄膜化学组分、电物理性质及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辛颢南京邮电高校Novikov Gennady Fiodorovich俄罗斯科学院化学物理问题讨论所432181101271钙调光蛋白生物发光的理论和试验讨论刘亚军北京师范高校Eugene Vysotski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部Krasnoyarsk联邦讨论中心442181101272Mg(Sr、Ba)/La2O3 混合氧化物中的氧物种及其在甲烷氧化偶联中的作用杨永上海科技高校Lyubov Isupova俄罗斯科学院Boreskov 催化讨论所452181101273LMP-1第五跨膜结构域的NMR结构和其抑制剂作用机理讨论王晓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讨论所Konstantin Mineev俄罗斯科学院舍米亚金和奥夫钦尼科夫生物有机化学讨论所462181101274基于5-氟尿嘧啶共晶体的生物可利用抗癌药物的开发:构效关系的试验和理论讨论陈嘉媚天津理工高校German L. Perlovich俄罗斯科学院溶液化学讨论所472181101275利用时间辨别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对电子给受体二元化合物基本光物理过程的讨论赵建章大连理工高校Violeta K. Voronkova扎沃伊斯基物理技术讨论所(俄罗斯科学院)482181101278讨论基于磁控溅射技术包含氮,硅和碳杂质的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的结构和制备条件依靠的光物理和光催化特性王英惠吉林高校Evdokimov Kirill Evgenievich托木斯克理工高校492181101279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及水分的影响机理严金龙盐城工学院Anatoly Akhtyrtsev沃罗涅日国立高校502181101280木质纤维素基智能生物质材料的制备宋涛华南理工高校Aleksander Vasilyev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高校512181101282含能共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和燃烧行为讨论张建国北京理工高校Sinditskii Valery门捷列夫化工高校522181101283二氧化碳参加的多氟化苯并环化合物的合成讨论席婵娟清华高校Larisa Politanskaya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有机化学讨论所532181101284以BODIPY为基础开发对生物分子和环境因子具有高度响应的的荧光传感器杨国强中国科学院化学讨论所Boris A. Trofim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化学讨论所542181101285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前体制备高性能锡基催化材料用于致霾污染物净化王翔南昌高校Olga Lebedeva别尔哥罗德国立高校,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讨论所552181101286外科手术中快速精确界定癌症组织边界的直接质谱分析方法讨论Konstantin Chingin东华理工高校Vitaliy Chagovets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妇产围产学讨论中心562181101287亚胺的串联环加成-(再)环化反应作为合成新杂环化合物的途径许家喜北京化工高校Eugene Babaev俄罗斯莫斯科高校573181101705多基因聚合广谱抗稻瘟病水稻资源创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讨论郑文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Mukhina Zhanna俄罗斯全俄水稻讨论所583181101715胞外囊泡在绦虫感染中的免疫调整功能郑亚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讨论所Ivan Kutyre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一般与试验生物学讨论所593181101718自然发酵驼乳和乳酸菌发酵驼乳的品质和功能特性比较讨论顾瑞霞扬州高校Liudmila Nadtochii圣光机高校603181101720基于整合分类学对中俄近海软体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学讨论张均龙中国科学院海洋讨论所Konstantin Lutaenko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生物国家科学中心613181101721利用现代分子手段揭示北欧亚水生微孢子虫多样性:重点关注医学与兽医学相关种类章晋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讨论所Yuri Sergeevich Tokarev全俄罗斯植物爱护讨论所623181101722远东三块鱼的起源、分布和资源爱护常玉梅中国水产科学讨论院黑龙江水产讨论所Vladimir Brykov俄罗斯科学院国家海洋生物科学中心远东分部633181101723慢性低氧和慢性应激与高血压:作用、受体和信号通路张翼河北医科高校Natalia Vladimirovna Naryzhnaya俄罗斯科学院Tomsk医学讨论中心心脏讨论所643181101724多年冻土区森林水文循环机理讨论臧传富华南师范高校Tamara Anisimovna Burenina俄罗斯科学院苏卡谢夫森林讨论所653181101726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毒性和遗传毒性的抗性机制:甜菜作为模型于冰黑龙江高校Inga Grin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同学物学与基础医学讨论所663181101727温带盐碱地AM真菌和腐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中国松嫩平原与俄罗斯草原区的比较宋福强黑龙江高校Alexander V. Kurakov莫斯科国立高校生物系673181101730利用体内模型对家禽和俄罗斯亚洲地区中国野生候鸟季节性迁徙过程中分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比分析金政黑龙江高校Lidia Shestopalova俄罗斯联邦基础和转化医学讨论中心683181101731华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壳斗科植物分类、演化和古生态刘晓艳中山高校Maria Tekleva俄罗斯科学院古生物讨论所693181101732植物乳杆菌调控机体炎症信号通路讨论刘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讨论所Alexander N. Orekhov俄罗斯科学院基因生物学讨论所703181101733基于主要试验动物抗体Fc 片段的生物制品评价与长效机制讨论张小莺西北农林科技高校MAXIM A BURKIN麦奇尼科夫疫苗和血清科学讨论所713181101734树蛙属、原指树蛙属和泛树蛙属(树蛙科,无尾目,两栖动物)物种的分类和其比较生物地理学讨论李家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讨论所Nikolai Orlov俄罗斯科学院动物讨论所723181101735欧亚大陆东部种子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草本与木本植物的比较王志恒北京高校Denis Sandan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一般与试验生物学讨论所733181101736Design of bioluminescent probes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with a red-shifted light emission spectrum刘东升上海科技高校Elena Eremeeva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联邦讨论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743181101738基于IGPD靶标药效团模型筛选干预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药物及制剂讨论白靖文东北农业高校Svetlana Suslina俄罗斯人民友情高校医学院公共制药与生物医学技术系753181101739有机荧光团在新型植物爱护剂中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的讨论范志金南开高校Belskaya Nataliya俄罗斯乌拉尔联邦高校763181101741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下陆地-海洋水生生物连续体(陆地水域-河口-沿海水域)有机碳循环讨论Sergey Venevsky清华高校Vera Sorokina俄罗斯国家科学院773181101744丛枝及杜鹃花类菌根形成的分子机理张杰东北林业高校Maria Shishova圣彼得堡国立高校783181101745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从自然爱护区到城市公园森林土壤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俞元春南京林业高校Ivan Vasenev俄罗斯国立农业高校794181101309中间层和热层大气扰动讨论徐寄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Adel Djavidovich Akchurin喀山国立高校射电天文系804181101310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土壤线参数对植被指数影响的讨论吴炳方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讨论所Igor SavinV.V.道库恰耶夫土壤学讨论所814181101311HF电波引起的顶部电离层等离子体和电磁扰动特征讨论:SURA-CSES联合试验张学民中国地震局地震猜测讨论所Vladimir Frolov下诺夫哥罗德罗瓦切夫斯基州立高校824181101315白云鄂博地区简单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讨论-改进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方法讨论王南萍中国地质高校(北京)Natalia Baranovskaya托木斯克理工高校834181101319中蒙俄跨境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及对策李富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讨论所Bair Tsydyp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贝加尔自然管理所844181101321黄海和白海泻湖作为海草群落讨论的典型水域探究李文涛中国海洋高校Dmitry Lajus圣彼得堡国立高校854181101322不同再生模式海参的基因组与再生转录组的比较讨论孙丽娜中国科学院海洋讨论所Igor Dolmatov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国家海洋生物讨论中心864181101323亚州地区电离层对地磁活动的响应特性讨论史建魁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Geliy Zherebts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讨论所874181101324海洋中尺度涡旋边缘的叶绿素环的识别、演化、分析和机制讨论董昌明南京信息工程高校Sergey Prants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讨论所884181101325藏东南和北高加索山区冰川变化对泥石流影响讨论胡凯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难与环境讨论所Sergey Chernomorets莫斯科高校894181101326中亚赋矿碳酸岩的年月学和地幔源探究:以西伯利亚、中国和蒙古为例陈唯中国地质高校(武汉)Nikolay Vladykin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地球化学讨论所904181101328俄罗斯及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功能及服务:支持管理的整体评估王诗忠中山高校Yakov Kuzyakov俄罗斯人民友情高校景观设计和可持续生态系914181101330中晚古生代准噶尔-阿尔泰褶皱带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讨论陈明中国地质高校(武汉)Travin Alexey Valentinovich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索博列夫地质与矿物讨论所924181101331不同结构土体的冷生风化成因机制及特征张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讨论所ANDREI MELNIK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梅尔尼科夫冻土讨论所934181101333亚洲北部和中亚地区新生代古气候及古植被重建星耀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Svetlana Popova俄罗斯科学院柯马洛夫植物讨论所944181101334活动大陆边缘花岗质岩石组合对俯冲过程的约束:以佳木斯-兴凯及锡霍特阿林地区为例马星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讨论所Andrei Vladimirovich Grebennikov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地质讨论所954181101335硅酸盐-碳酸盐反应过程中SiC的形成条件:中国达里湖、俄罗斯桑吉连样品限定及高温高压试验讨论刘勇胜中国地质高校(武汉)Andrei Shiryaev俄罗斯科学院物理化学及电化学讨论所964181101336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衰落与海水成分变化:来自徐淮-辽南地区的证据万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讨论所Anisimova Svetlana Anatolievna俄罗斯Karpinsky地质讨论所974181101337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掩盖变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孙传谆华南农业高校Kirill Dyakonov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高校984181101338东亚半干旱区植被对比讨论:植物功能类群地理和生态格局的打算因子刘鸿雁北京高校Oleg Anenkhon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一般与试验生物学讨论所994181101339亚失稳阶段断层预滑模式的试验讨论及其现实意义卓燕群中国地震局地质讨论所Sergey Alexandrovich Bornyak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讨论所1004181101341北极与太平洋(黄海)海疆萨氏真蛇尾种群特征对比分析徐勤增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讨论所Nazarova Sophia俄罗斯科学院动物讨论所1014181101342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讨论的理论与方法杜国明东北农业高校Vasily Nilipovskiy俄罗斯国立土地规划高校1024181101343天山与大高加索地区的活动褶皱作用与强震陈杰中国地震局地质讨论所Evgenii Rogozhin俄罗斯科学院大地物理讨论所1034181101344沿海地区真菌气溶胶特征讨论:以俄罗斯远东沿海和华南沿海为例赖森潮华南理工高校Sergey GromovRoshydromet与俄罗斯科学院全球气候与生态讨论所(IGCE)1044181101345制度变迁对邻国边疆地区土地系统变化的差异性驱动机制讨论——中俄阿尔泰地区比较陈睿山华东师范高校Dmitry V. Chernykh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水与环境问题讨论所1054181101347利用构造物理学综合方法讨论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与强震孕育区的识别郭彦双中国地震局地质讨论所Yuri Rebetsky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讨论所1064181101348微生物残留碳对稻田土壤和永冻土固碳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葛体达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讨论所Shibistova Olga俄罗斯科学院Sukachev 森林讨论所1074181101350中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城市地区人类活动对地域系统负面影响对比讨论李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讨论所Olga Gagarinova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索恰瓦地理讨论所1084181101352双果荠特有种的综合讨论及其爱护胡泉军四川高校Andrey Erst托木斯克国立高校1095181101641考虑实际触头材料、外部磁场以及阳极活跃条件下真空电弧特性的理论和计算机仿真讨论王立军西安交通高校Dmitry L Shmelev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部电工物理讨论所1105181101658镁锂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形成机理及性能调控讨论巫瑞智哈尔滨工程高校Boris Krit国家讨论高校莫斯科航空学院1115181101666激光/等离子束改性对丁腈橡胶表面沉积类富勒烯碳薄膜结构和摩擦学的影响张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讨论所Georgy Yushkov俄罗斯科学院大电流技术讨论所1125181101674为新一代机电系统的前瞻性开发建立科学基础崔淑梅哈尔滨工业高校Ostanin Sergei Yurievich莫斯科动力学院1135181101681B4C/Al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与损伤机理张强哈尔滨工业高校Sergey Sheshenin莫斯科高校(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高校)1145181101682熔盐体系中镧系、锕系的电化学和热力学特性及在不同阴极上合金形成讨论颜永得哈尔滨工程高校Valeri Smolenski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高温电化学讨论所1155181101685地震惊衰减和地震震级确定之间规律不协调的讨论陶正如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讨论所Anastasia Nekrasova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预报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讨论所1165181101687一维(GaN)1-x(ZnO)x固溶体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能及载流子传输机制讨论张兴来中国科学院金属讨论所Vladimir An托木斯克理工高校1175181101689自由射流与分级释热耦合掌握的火焰结构和燃烧模态讨论陈方上海交通高校Igor N. Borovik莫斯科航空学院(国立讨论高校)1185181101691超高强铝合金精密构件制造过程变形/残余应力演化机理与协同掌握邵文柱哈尔滨工业高校Atroshen Svetlana A.圣彼得堡国立高校1195181101692星壤水冰超声波钻探基础技术讨论赵阳哈尔滨工业高校Khmelev Vladimir Nikolaevich波尔祖诺夫阿尔泰国立技术高校1205181101698不确定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运动掌握的关键问题讨论林伟杰杭州电子科技高校Sergey Chepinskiy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讨论高校1215181101709。
太空探索I 【观史探秘]鲜为人知的苏联核火箭 发动机项目文/张雪松▲克尔德什空间活动能力的核心是推进系统, 而推进系统发动机的比冲量,直接决定 了空间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传统化学火 箭发动机受到推进剂能量的限制,高能 氢氧推进剂的理论最大比冲也只有520 秒,实用氢氧发动机更是只有465秒。
相比化学能推进剂,核物质蕴含的能量 要高得多,核火箭发动机能实现更高的 比冲,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核火箭发 动机也得到了航天强国的高度重视。
核热火箭发动机的倡议美国工程师斯塔尼斯拉夫.乌拉 姆,在参与曼哈顿工程的1944年就最 早提出了核热火箭的概念,苏联人不久 后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美苏两国都不 约而同地付诸实施。
1954年秋,美国空军委托原子能 委员会论证和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最 初计划作为洲际导弹发动机,后来应用于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器。
1955年, 苏联科学院院士、后来成为苏联科学院 院长的姆斯季斯拉夫•克尔德什也倡议 研制核火箭发动机,苏联科学家和工程 师们拿出了多个理论设计方案,积极向 领导人推荐这种革命性的高性能火箭发 动机。
面对美国研制核热火箭发动机的 动向,以及苏联本国科学家的大力呼吁, 1958年苏联部长会议正式通过了研制 核热火箭发动机的决定。
首提核热发动 机倡议的克尔德什院士,苏联核领域的 开创者、原子弹之父伊戈尔.库尔恰托 夫院士,苏联航天元勋谢尔盖.科罗廖 夫都参与了核热推进系统的研制,苏联 全国数十家研究院所和相关单位参与了这项革命性空间推进系统的研制工作, 核热火箭发动机主要由位于沃罗涅曰的化学自动装置设计局负责研制。
独特的苏联核热发动机方案虽然美国核热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更早、投入更大,取得了很多成果,但 苏联核热推进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发 动机设计的更为高效和安全。
美国核热火箭发动机项目代号R O VER 计划,R O VER 计划使用均匀化62 ISPACE EXPLORATION【观史探秘丨丨太空探索▲左起:科罗廖夫、库尔恰托夫、克尔德什▲库尔恰托夫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的反应堆,先后建造了 KIWI 系列等多 个反应堆进行试验验证,而苏联的核热 火箭发动机设计上采用非均匀核反应 堆,其特点是核燃料和慢化剂分开布置, 这种巧妙的设计具有诸多的优点:可以单独对慢化剂进行冷却。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访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佚名
【期刊名称】《《表面工程资讯》》
【年(卷),期】2009(9)3
【摘要】2009年2月17~21日,俄罗斯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Kuznetsova Natalia一行应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赵凤玉的邀请访问了该所。
【总页数】1页(P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49
【相关文献】
1.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库列绍夫访问我院 [J], 邹秀婷
2.俄罗斯科学院Bubnov Yuri Nikolaevich院士访问上海有机所 [J],
3.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J], 陈浩华;周洪英;
4.乌克兰科学家访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J],
5.纪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顾哲教授 [J], 陶源;周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大师——谢苗诺夫尼古拉依·尼古拉那维奇·谢苗诺夫是杰出的苏联化学家,是苏联化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是苏联建国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1896年4月15日,谢苗诺夫出生于萨拉多夫。
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在中小学阶段,他就对物理学和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学习认真,成绩优异。
1917年,年仅21岁的谢苗诺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他是著名的苏联物理学家约飞的学生和助手。
这段大学生活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也为他以后在理论化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使他的知识结构优于一般化学家。
1920年到1930年,谢苗诺夫在约飞创办的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化学物理所所长,同时,在列宁格勒工学院兼职任教,并从1928年起担任该学院的教授。
1929年,他被选为苏联科学院的通讯院士,1932年彼选为正式院士。
1944年,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所迁到了莫斯科,作为该所所长的谢苗诺夫。
也同时迁居莫斯科,并担任了以罗蒙诺索夫名字命名的国立莫斯科大学的教授。
谢苗诺夫因为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曾多次获奖,许多外国科学院和科学团体把他选为院士或会员。
他的专著《链式反应》和《论化学动力学某些问题和反应能力》等被各国翻译出版。
这位苏联学者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1956年,瑞典科学院和诺贝尔基金会,为了表彰谢苗诺夫和英国化学家欣谢乌德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历程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让他两人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谢苗诺夫是获得这种最高国际科学奖的第三位俄国学者,也是苏联建国后,第一位荣获这种奖的科学家。
谢苗诺夫的科研工作,几乎全部用来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和化学动力学问题,他对链式反应历程做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链式反应的发现,标志着理论化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化学,只注重反应物和产物的研究,对于反应物如何转变成产物,转变的复杂机制和过程则很少注意。
俄日韩科研机构概览作者:李志民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10期文/李志民一、俄罗斯科研机构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俄罗斯科研机构总数为4175个,俄罗斯联邦16个自治共和国、10个自治区、6个边疆区、5个自治州都有科研机构。
俄罗斯的科研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统:联邦政府设立的科学院研究系统、工业设计研究系统和高等院校科研系统。
(一)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RAS)是俄罗斯最高科研机构,成立于1724年,规模庞大、科研实力雄厚,长期以来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众多世界一流的成果,至今已有19位学者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俄罗斯科学院有2000多名院士和通讯院士,这些院士的平均年龄为74岁,近20多年来他们少有重大创新成果,2010年科学院拥有人员9万多名,但只有55%为学术研究人员。
2000年~2014年,俄罗斯民用科研预算翻了20倍(其中很大部分流入科学院),但这14年间俄罗斯科研人员在Web of Science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并无明显提升,比例仅占2.1%,排名跌出世界前十。
2013年俄罗斯政府启动了俄罗斯科学院改革。
改革后的俄科学院包括3个分院(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远东分院)、13个学部,下设15个地区性科研中心,共500多个科研机构,有工作人员约5.5万名,出版物《俄罗斯科学院学报》《俄罗斯科学》《自然》等。
其原有的组织和管理职能转由一个新机构——联邦科研机构管理局(FASO)承担。
FASO受俄罗斯联邦政府领导,直接对原科学院下属的各类机构进行评估和管理。
(二)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是俄罗斯主要的军用航空器制造商,其前身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于1939年组建,以设计战斗机、客机、轰炸机闻名于世。
俄罗斯于2006年11月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由俄罗斯最主要的几家航空制造公司合并而成的超大型军工企业,包括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伊尔库特科学生产集团、伊留申设计局、雅克夫列夫实验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等,计划在2025年之前全面扩大飞机产量。
冷喷涂调研一、原理介绍冷喷涂技术(CS:Cold Spray),又称为气体动力喷涂技术,是指当具有一定塑性的高速固态粒子与基体碰撞后,经过强烈的塑性变形而发生沉积形成涂层的方法。
通常条件下,一般的概念是当固态粒子碰撞到某种基体后将产生固态粒子对基体的冲蚀作用。
通俗来讲,冷喷涂技术不同于传统热喷涂(超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等传统热喷涂),它不需要将喷涂的金属粒子融化,冷喷涂采用压缩空气加速金属粒子到零界速度,经喷嘴喷出,金属粒子直击到基体表面后发生物理形变。
金属粒子撞扁在基体表面并牢固附着,整个过程金属粒子没有被融化,喷涂基体表面产生的温度不会超过150℃(加拿大材料科学院NRC技术不超过200℃)。
冷喷涂原理如图1所示。
冷喷涂过程中,高速粒子撞击基体后,是形成涂层还是对基体产生喷丸或冲蚀作用,或是对基体产生穿孔效应,取决于粒子撞击基体前的速度。
对于一种材料存在着一临界速度Vc,当粒子速度大于Vc时,粒子碰撞后将沉积于基体表面,而当粒子速度小于Vc时,将发生冲蚀现象(基体表面损坏,金属粒子掉落)。
Vc因粉末种类而异,一般约500~700m/s,具体见表1。
因此,为了增加气流的速度,从而提高粒子的速度,冷喷涂技术还可以将加速气体预热后送入喷枪,通常预热温度小于600 ℃;同时为了获得高的粒子速度与沉积效率,要求粉末粒子粒度及其分布范围要小,一般为1~50um。
表1 不同金属粒子的临界速度(m/s)材料铜镍铁铝临界速度560~580 620~640 620~640 680~700冷喷涂技术根据压缩空气的压力不同,分为高压冷喷涂和低压冷喷涂,其中高压冷喷涂使用的压缩空气为15个大气压(psi)以上,低压冷喷涂使用的压缩空气为10个大气压(psi)以下。
对比传统热喷涂技术,高压以及低压冷喷涂的技术有以下共同优势:①可以用于喷涂多类别的、具有一定塑性的材料,获得导电、导热、防腐、耐磨等涂层等,比如纯金属锌、铝、铜、铁、镍、钛等,不锈钢、青铜等合金,也可以制备NICR基高温合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