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22
Oct. 2021 CHINA FOOD SAFETY117图1 工艺流程图1.3.2 操作要点①山芹菜的选取。
选取新鲜,无虫蛀、无损坏的山芹菜的茎叶进行研究。
②烘干。
采用电热鼓风干燥箱105 ℃干燥。
③总黄酮的提取。
取烘干后的山芹菜,用粉碎机粉碎后过100目筛,然后称取山芹菜的粉末2 g 放于烧杯内,同时加入40 mL 左右的合适浓度乙醇,进行浸提。
超声功率选择100 W ,处理一段时间,处理完成后用布氏漏斗对其进行抽滤2次,合并抽滤液,再用与浸提乙醇浓度相同的乙醇稀释至刻度15 mL ,得到样品液,备用。
1.3.3 山芹菜中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及得率计算(1)绘制芦丁标准曲线。
称量2 mg 芦丁放到烧杯中备用,保证芦丁干燥,加入浓度70%的乙醇对芦丁进行溶解,定容至10 mL ,得到0.2 mg/mL 的芦丁标准液。
吸取0 mL 、0.50 mL 、1.50 mL 、2.00 mL 和2.50 mL 的芦丁标准液,加入0.3 mL 5%的亚硝酸钠,摇匀后放置6 min ;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6 mL ,静置10 min ;加入10%的硝酸铝0.3 mL ,静置6 min ,加乙醇稀释至刻度。
乙醇作为空白试剂,在510 nm 处测量吸光度,得到回归方程。
(2)总黄酮得率的计算。
取山芹菜样品稀释液照上述方法操作,对山芹菜提取液进行吸光度测试[9],代入式(1),计算得山芹菜黄酮得率[10]。
25100%1 000C VM××=××总黄酮得率 (1)式中:C 为山芹菜总黄酮提取样品的质量浓度,mg/mL ;V 为山芹菜总黄酮样液的总体积,mL ;M 为山芹菜质量,g 。
1.4 单因素实验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设置乙醇浓度梯度(50%、60%、70%、80%和90%)、料液比梯度(1∶5、1∶10、1∶15、1∶20和1∶25)、超声温度(40 ℃、50 ℃、60 ℃、70 ℃和80 ℃)、超声时间(40 min 、50 min 、60 min 、70 min 和80 min )进行单因素试验,测定山芹菜样液样品吸光度值,计算山芹菜总黄酮样品总黄酮得率。
芹菜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谢远红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09
【摘要】以芹菜为原料,采用水浴法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芹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影响芹菜总黄酮提取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确定芹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50、以体积分数70%乙醇为提取剂,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22%.
【总页数】3页(P256-258)
【作者】谢远红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6.301
【相关文献】
1.芹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J], 唐淑芬
2.响应面法优化芹菜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J], 张泽志;王福安;高霞;林钰;赵建宏
3.维药芹菜根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J], 李勇;乌莉娅·沙依提;陈妍
4.维药芹菜籽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J], 乌莉娅.沙衣提;耿萍;虞慧云
5.枳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及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J], 杨航;裴颖;孙莉佳;钟宝;兰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茎菜类植物中黄酮成分的提取解析本文以芹菜和花椰菜为研究对象,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及大孔吸附树脂对其所含黄酮进行提取和纯化,建立了HPLC-ESI-MSn分离鉴定黄酮的方法,并对芹菜和花椰菜中的黄酮进行了鉴定。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芹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预热时间:5 min,静态萃取时间:5 min,萃取压力:10.3 MPa,萃取温度:90℃,萃取剂:80%乙醇水溶液,冲洗体积:60%,N2吹扫时间:60s,循环3次。
研究了大孔树脂纯化芹菜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比较AB-8型、D101型、D4020型和NKA-9型4种树脂对芹菜黄酮的吸附、解吸附性能,最终选择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芹菜黄酮,工艺条件为:黄酮上样量与所用干树脂的比例约为1.4 mg/g,洗脱剂:80%乙醇水溶液,收集4倍柱体积(BV)的洗脱溶液。
实验优化了液相色谱部分和质谱部分的各项仪器参数,建立了黄酮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方法。
色谱柱型号为ZORBAX Eclipse XDB-C18(2.1 mm×150 mm,3.5 μm Agilent);柱温为40℃;流速为0.2 mL/min:流动相为甲醇(B)和含0.1%甲酸的水(A);梯度洗脱条件如下:0-20 min 20%-30%B;20-30 min 30%-40%B;30-55 min 40%-55%B;55-65 min 55%B;65-66 min 55%-20%B;66.76 min 20%B,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全扫描波长为230-500 nm。
离子源为ESI源;金属毛细管温度为300℃;金属毛细管电压为-15V;电喷雾电压为4.5 kV;鞘气流速为30 arb;辅助气流速为5 arb。
芹菜叶、芹菜茎和花椰菜叶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14.53 mg/g,1.80mg/g,6.35 mg/g。
经过D101大孔树脂纯化的黄酮粉末的纯度为66.42%,而未经大孔树脂纯化的黄酮粉末的纯度为25.03%。
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芹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芹菜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文将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入手,探讨其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自然界中,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扮演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黄酮类物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芹菜作为一种富含黄酮类物质的蔬菜,成为了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
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
选取一定量的芹菜,将其粉碎成粉末。
然后,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或丙酮)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芹菜粉末进行萃取。
萃取液经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黄酮类物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在60℃下萃取30分钟,料液比为1:20。
在此条件下,所得黄酮类物质的产量和纯度均较高。
我们还发现不同品种的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西芹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
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并得出了最佳提取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黄酮类物质的产量和纯度均较高。
这些结果不仅证实了芹菜中富含黄酮类物质的事实,也为进一步研究芹菜中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在实验过程中未考虑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芹菜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提取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展望: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以更全面地了解芹菜的营养价值。
尝试采用绿色环保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以降低提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研究芹菜中黄酮类物质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为其在食品、医药和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摘要(5号黑体加粗):以芹菜叶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芹菜中的总黄酮类成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考察了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五个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5%,超声功率为55W,超声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80,超声提取时间为10min,采用该最佳提取工艺,总黄酮的得率可达0.221%。
…(5号宋体)关键词(5号黑体加粗):芹菜叶;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5号宋体)Abstract(5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celery salt with ultrasonic wave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mono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parameters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vestigated importantly, including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ultrasonic power, ultrasonic extracted temperature, ultrasonic extracted time, and material/extraction solution ratio.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ethanol concentration 65%, ultrasonic power 55W, ultrasonic extracted temperature 50℃, material/extraction solution ratio 1∶80 and ultrasonic extracted time 15min. Under the abov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total flavonoids yielded 0.221%.Keywords: celery salt; ultrasonic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total flavonoids…(5号)Keywords(引言芹菜(Apium graveolens L. )是一种二年生的伞形科芹菜属的草本植物,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
芹菜中含有以芹菜素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压安神、降血脂、镇静健胃、保护血管、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以及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提取和测定芹菜内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浸渍法、渗漉法、水蒸汽蒸馏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在一些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来提取,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低等缺点。
现已逐步被一些安全、操作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提取方法所取代。
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技术应运而生。
此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不破坏有效成分的特点。
在较低温度超声作用下,对乙醇浸提芹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表明,超声可以强化乙醇浸提法,达到省时、高效、节能的目的。
用超声技术提取,可提高提取率并缩短提取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本实验目的就是要找出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从而使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化和物的得率达到最高。
考察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和提取条件。
实验中,从芹菜叶提取黄酮类化化合物。
将芹菜与乙醇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超声波清洗仪进行超声,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等条件等使黄酮从芹菜叶中分离,最终找出最佳的提取条件。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不仅可用于芹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在其它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中也具有参考作用。
所以,本实验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1章绪论1.1 黄酮类化和物的特性1.1.1 物理特性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1],少数为无定型粉末。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黄酮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1.1.2 化学特性生物类黄酮结构是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指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2]为:1.1.3 光谱特性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取提取液以溶剂定容测得在510.0nm处的吸光度值最大[3],因此确定510.0nm为最大吸收波长。
1.1.4 稳定性(1)对光照的稳定性日光对黄酮稳定性有一定影响[4],自然光对生姜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避光条件下黄酮的稳定性较好,紫外光照射4 min以下对黄酮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总之,短时间里光照对生姜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2)对热的稳定性50℃以下,黄酮溶液的吸光度变化很小,当温度超过50℃时吸光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表明,在5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黄酮的热稳定性较差,应尽量在50℃以下制备和保存。
(3)对pH的稳定性pH为3~6时黄酮溶液的吸光度变化不大[5],稳定性较好。
当pH小于3或大于6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说明溶液过酸或过碱时,黄酮的稳定性较差,可见酸碱对其影响都比较大。
(4)氧化剂对黄酮的影响随着氧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黄酮溶液的吸光度略有增加,但上升幅度不大,说明氧化剂对黄酮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所以可认为黄酮具有抗氧化做用。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2.1 抗肿瘤、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6]是通过促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致癌剂及抗氧化等多途径发挥疗效的。
如大豆异黄酮的A环5、7位及B环的4位的羟基是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基团,在前列腺细胞增殖阶段大豆蛋白对其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减少前列腺肿瘤的发生。
Kenneth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
赵秀兰等的研究表明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具有抑制乳腺肿瘤的作用。
1.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压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7]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项强、头晕、耳鸣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尤以缓解头痛、项强为显著。
葛根素对正常和高血压动物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静注葛根素能使正常麻醉犬的血压短暂而明显地降低,也能显著降低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凝血因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凝集,对5-羟色胺和ADP联合诱导的家兔和绵羊血小板凝集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羟脯酸代谢,使内壁的胶原或胶原纤维含量相对减少,利于防止血小板粘附凝集和血栓形成,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大豆异黄酮能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高浓度抑制血管渗透性因子诱导的冠状动脉舒张。
对外周血管[8]的影响:静注黄酮类化合物于麻醉犬后,全部动物的脑血流量增加且血管阻力相应降低,还能使乙酸胆碱引起的脑内动脉扩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减弱,使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还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微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管径增加,流速加快。
1.2.3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自由基性质活泼,有极强的氧化反应能力[9],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在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破坏,而引起癌症、衰老及心血管等退变性疾病。
在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方面,国外曾有人利用DPPH法研究羟基黄酮以及单宁和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
徐雅琴研究了黑穗栗叶片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叶片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且其抗氧化性随天加量的增加而增强。
于长青等研究表明,麦胚黄酮可显著增强大鼠血液中和活性,提示麦胚黄酮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类的生物合成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1.2.4抗炎、抗微生物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的分泌过程,有丝分裂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起抗炎及提高免疫功能[10]。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大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对多种刺激引起的组胺及慢反应物质的释放,抑制PGE2、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大鼠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及其脱颗粒。
白凤梅等研究表明,天然黄酮对小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消退作用。
甘草第2期王长远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黄酮化合物中抗菌成分较多,其黄酮单体化合物licochalconeA,licochalconeB,glabridin,glabrene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Neobavai isolavone亦能明显抑制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生长。
翟爱华等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对麦胚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葡萄孢、白色念珠菌、黑根霉、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1.2.5类黄酮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对类黄酮作用的大量研究表明,类黄酮物质对动物的脂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11]。
Lichtenstein认为,大豆产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作用归因于大豆类黄酮的降血胆固醇、抗氧化和保护动脉完整的作用。
Balmir等在大鼠试验中发现,大鼠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浓度[12]。
于长青等试验研究表明麦胚黄酮可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影响因素黄酮类化合物分布范围广、种类多、生物活性广泛,而且毒性小,使其分离提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目前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中[13],溶剂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等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但与一些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相比,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如能量消耗大,提取温度高,时间长,不利于黄酮类化合物母核活性的保护,产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和含量低,尤其是存在溶剂残留。
相反一些新兴技术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技术等具有物耗能耗少,提取速度快,产率和纯度高,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母核活性的保护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