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云南震灾史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73.20 KB
- 文档页数:5
云南500年来大地震统计云南500年来大地震统计彩云之南,地震频繁长治久安,防患未然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地震灾害重大的国家,而云南省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结合部位,又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无论是历史上或是近、现代,都是发生破坏性地震较多、地震灾害特别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
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由于元朝之前,云南长期属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所以各种县志方志记载资料非常少,元朝多次经过云南向缅甸用兵,加上蒙古政权在云南在的统治时间仅仅上百年,所以相关的地震资料也严重缺乏。
明朝开国之后,大量内陆人口迁移到云南省,各县的县志等资料逐步完善,因此,本文只罗列了500年以来,云南发生的有记载的著名的地震。
云南地震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一,强度大,频率高,同一地域密集小震集中分布;二,强震大多沿活动性断裂分布,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三,大部分属浅源地震,即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
其中大部分在10~30公里之间。
云南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滇东地震带”、“金沙江—元江地震带”、“怒江—澜沧江地震带”,500年来云南发生有记载的7级以上的地震21次,6级至7级的地震数百次。
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1次。
云南的地震带基本跟云南的地形重合,从高黎贡山开始,经过横断山、怒山、云岭,先后发育三江并流,这是云南的第一阶梯。
然后在云南中部,地形严重扭曲,板块挤压折叠出现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一系列断裂构造的湖泊地形,也存在大量人口集中的平坝地形,这是云南第二阶梯。
最后自大理开始,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从东到西呈扇形分布,类似一个张开的鸡爪子,鸡爪子东面南面就成立云南第三阶梯。
以下资料是本人编辑过的,原文请有疑惑的人自己核实,谢谢大家!滇东地震带,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分布在云南东部地区,呈南北走向。
海南大学毕业论文材料: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海南省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建设问题研究——以2014年“威马逊”台风为例专业:行政管理学生姓名:刘秀婷班级:11级行政管理一班学号: 20110704310018指导教师:庞京城专业系主任:韩晓莉完成日期:2014年12月16日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愈来愈大,各种自然灾害在全球呈现出频发的趋势。
我国的海南省同样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打击,尤其是台风灾害,海南省更显得难堪不已。
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级的台风“威马逊”于18日15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即是每秒60米的速度。
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三次登陆华南沿海,成为自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此次台风对海南造成前所未有的伤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面对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的前期,政府和社会大众并没有立刻紧密团结起来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但在救灾的后阶段有所好转。
尽管“威马逊”台风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海南人民来说,“威马逊”给海南留下了沉重的代价和难以忘却的阴影。
从海南省政府在这次“威马逊”台风灾害的应对和处理中可看出,海南省现有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而海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省份,尤其是台风对其影响是危害性的、频发性的和不可避免性的。
因此,如何加强海南省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体系的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处置的能力,给予海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的保障,从而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海南省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的研究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愈来愈大,各种自然灾害在全球呈现出频发的趋势。
各国对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研究也未曾停歇下来。
而关于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联动机制建设问题则成为研究重点。
(一)国外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的研究发展西方国家比较早地对危机管理进行理论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对自然灾害危机管理联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地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云南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力巨大的地震灾难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1918年8月14日巧家地震窪乌等村,房墙震裂甚多,宽寸许至五六寸不等,间有墙倒和屋塌。
莲塘村土地庙震倒,火神庙屋角塌;窪乌村房倒压死1人,岩崩压死3人,震倒碉楼1座。
金沙江水浪簸数尺,沿江蒙姑、新塘、岔河沟、巧家营、渔坝河、石膏地、虐姑、窪乌等地山岩崩落,高安坪子地裂宽3尺余。
会泽、东川、寻甸等地有感。
县城及县属红路、库脚、莲塘、可富、瓦房和四川省宁南县属有震感。
1919年12月9日弥勒地震县城房屋墙壁倒塌较多,昭通寺、东岳庙、赖子哨等处石牌坊震倒;县属猴街有数十户房屋山墙倒塌,三教寺墙壁俱坏,倒土房1间,死1人。
华宁、开远、路南、陆良、宜良等地有感。
余震一日数次,延续10余日。
1923年7月1日普洱6.1级地震发震时刻15时54分55秒,震中位置22.0°N、100.5°E。
损城垣20余丈,震倒公私房屋420余间,死1人,伤数十人。
西山岩石遍处崩裂乱滚。
莲花塘、马肉街、信成乡等处亦成灾。
新平等地有感。
主震后,连震五六次,余震延续半月。
1925年10月15日丽江6级地震发震时刻20时36分24秒,震中位置26.9°N、100.1°E。
与同日阿喜里53/4级地震时间相隔约19.5个小时,两次震共倒民房500余所,死12人,伤数十人。
其中,两家、上元、中和三个村分别死4、6、2人。
余震延续至11月6日以后。
1926年11月21日凤仪地震凤仪房倒墙塌,死伤甚多;震前两天,发生有感小震。
大理墙倾倒数处。
弥渡有感。
1927年3月15日寻甸羊街、牛街6级地震发震时刻01时37分39秒,震中位置26.0°N、103.0°E。
云南地震情况云南地震情况及应对措施摘要: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和滇池盆地之间。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云南经常受到地震的威胁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云南地震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地处地震带,一直以来都是地震频繁的地区。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了解云南地震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
2. 云南地震的现状2.1 历史地震事件自古以来,云南地区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地震事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70年的元谋地震,这次地震达到了7.8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云南还发生过许多其他规模较小的地震事件。
2.2 地震灾害分布特点云南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是多发而广泛。
主要地震活动集中在滇西北地区,这里是云南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带。
此外,滇中地区和滇南地区也经常发生地震,尤其是滇中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多。
3. 云南地震的影响3.1 人员伤亡由于地震的破坏性,云南地震经常造成人员伤亡。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救援困难,致使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加严重。
3.2 财产损失地震往往会导致建筑物倒塌、交通中断、河流改道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云南地震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和居民住房的破坏尤为严重,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 应对云南地震的措施4.1 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是应对云南地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内,提前发出警报,使得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逃生和保护措施。
4.2 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防范地震的重要措施。
在地震高发地区,建筑物需要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并且使用抗震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4.3 加强救援能力地震发生后,救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员伤亡的情况。
云南地震区域往往位于偏远山区,救援困难。
因此,需要提前加强救援队伍的准备,培训专业的救援人员,并建立起相应的应对体系,以提高救援效率。
云南鲁甸803地震震害特点及对恢复重建的启示叶燎原;李玉辉【摘要】The epicenter of Ludian Earthquake on August 3 of 2014 measured at 6.5 Ms is Long-toushan Township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rift-zone of a valley-bottom with three streams and one slope.This landform of a seismic center is a combination of collapsed rock-debris body under an es-carpment slope with an erosion stream.The types of casualties from the earthquake were mainly a re-sult of falling walls,buildings or stones from the slope.In the seismic center,the collapse of houses or building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andform and foundation rock,but more to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The damage to the lifeline project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d mountainous vegetation which is also a cause for secondary disasters.The consequential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quality,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materials.The good foundation and strong con-structions are the major anti-earthquake means.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mountainous affor-estation and high-quality anti-earthquake lifeline projects,and better ecologic environments are the guarantee for the future safety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property.%实地调查表明,鲁甸“8·03”6.5级地震的震中龙头山镇处于断裂带挟持的三沟一坡的谷底区。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这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约4万余人。
1932年昌马地震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中国甘肃昌马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约7万人。
著名的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此次地震,余震频发,持续达半年之久。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剧烈的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为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是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又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上的奇迹。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死亡24.2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成为20世纪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和7.2级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大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移位平地,死亡743人。
Memories and Cognition: A Study on the Extraordinary Debris Flow in Yingjiang,Yunnan in
1969
作者: 耿金[1];袁静[2];张茜[2]
作者机构: [1]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版物刊名: 昆明学院学报
页码: 36-4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泥石流;灾害记忆;灾害认知;祭祀;云南盈江
摘要:1969年云南德宏盈江县弄璋镇南怀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档案资料呈现了灾害发生原因、影响及救灾过程。
研究人员尝试走入历史发生现场,以访谈方式让经历者讲述灾难细节,将灾害历史画面呈现得更为立体。
访谈对象在叙述灾害经历时有性别上的明显差异,女性对灾害记忆的叙述情感更丰富、细节更敏感。
在灾后的解释叙述中,诸多灾后找回的"征兆"在当地流传,征兆之意义在灾后解释,并不真正具有预警价值。
近些年对灾害遗址物的祭祀表明灾害影响并未过去,随着祭祀常规化,当地或许会生成新的灾害信仰体系。
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预测预报回顾与讨论苏有锦【摘要】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先后发生了6.2、6.1级地震。
7月21日6.2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72人重伤、515人轻伤;直接经济总损失59190万元(云南省地震局,大姚6.2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2003年7月29日)。
10月16【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4(000)001【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作者】苏有锦【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1 地震概况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先后发生了6.2、6.1级地震。
7月21日6.2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72人重伤、515人轻伤;直接经济总损失59 190万元(云南省地震局,大姚6.2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2003年7月29日)。
10月16日6.1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15人重伤、42人轻伤;直接经济总损失41 560万元(云南省地震局,大姚6.1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2003年10月23日)。
表1给出了几个地震台网测定的大姚6.2、6.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
对于这两次地震,由于震前有较准确的中期、短期预报,为各级政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减灾实效,受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通报表彰。
本文对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的预测预报情况、震前出现的典型异常现象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述与讨论。
表1 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基本参数序号发震时刻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纬度经度震级MS震源深度/km资料来源12003-07-21T23-16-30.126.0°101.2°6.56昆明台网2003-07-21T23-16-32.226.0°101.2°6.2中国台网2003-07-21T23-16-31.026.0°101.2°5.910USGS目录22003-10-16T20-28-03.925.9°101.3°5.95昆明台网2003-10-16T20-28-04.526.0°101.3°6.1中国台网2003-10-16T20-28-08.425.9°101.3°5.633USG S目录2 预测预报情况2.1 中期预测根据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和年度前兆异常分析研究,云南省地震局在《云南省2003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2003年度云南省地震活动水平为6级左右,滇西华坪-剑川-云龙-永平-下关-永仁一带和滇东巧家-东川-寻甸-弥勒-开远带是2个最值得注意的6级地震危险区(图1中点实线所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