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格上的会计演绎
- 格式:pdf
- 大小:641.53 KB
- 文档页数:7
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嘿呀,咱们来聊聊会计这个事儿吧。
会计啊,就像是企业或者个人财务的大管家呢。
你想啊,不管是小到街边的煎饼摊,还是大到跨国的大公司,每天都有进进出出的钱,这钱要是不记清楚,那不就乱套了嘛。
会计就是负责把这些钱的事儿都理得明明白白的。
从概念上讲,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简单说呢,就是把和钱有关的各种事儿,用数字和账本给记录下来,然后看看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又花到哪里去了。
比如说你开个小商店,今天卖出去多少东西,收了多少钱,进了多少货,花了多少钱进货,这些都得让会计给记着。
再说说会计的职能吧。
会计有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核算职能。
这就好比是给财务状况拍照片,把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下来,然后算出最后的结果,就像你每个月算算自己的零花钱还剩多少一样。
而且啊,这个核算可不是随便算一算,那是要很精确的,一分钱都不能差呢。
还有个监督职能也很厉害哦。
会计就像一个财务小警察,看着这个钱是不是花得合理,有没有什么浪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
要是发现哪里不对劲,就会提出警告。
比如说公司里有人想乱报销,会计就会说:“嘿,这可不行,不符合规定呢。
”会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可重要啦。
它能让企业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厚,能不能再去投资扩大业务;也能让个人清楚自己的收支情况,是不是该节省一点。
所以啊,别看那些会计整天对着数字和账本,他们可是经济生活里很重要的角色呢。
会计还能根据过去的财务数据预测未来呢。
这就像算命一样,不过是算财务的命。
通过分析之前的收支情况、盈利情况,会计可以给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做了可能会赚还是会赔。
这对做决策可是非常有帮助的呢。
总之,会计这个事儿虽然看起来都是数字,有点枯燥,但实际上它是非常有趣又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会计恒等式的归纳与演绎浅析【摘要】作为会计学原理中学习出发点之一:会计恒等式,对它的理解程度可以帮助学习者整体上把握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论文从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历史资料的阐述,帮助理解会计恒等式归纳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会计恒等式进行演绎推导了了其他等式关系。
会计等式反映出每一笔经济业务数据的变化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经济业务对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直观反映经济业务与财务报表的关联,以及财务报表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会计恒等式;卢卡.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一、会计恒等式的产生源自于经济活动实践的发展,源自于经济活动规律的总结(一)会计恒等式成立的结论是归纳与总结的成果会计学科少不了涉及数据及等式,围绕一个会计主体纷繁多样的经济业务之间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可是说得上是会计学科的精华所在。
而会计等式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是直接让学生接受的内容,一般无需学生论证,有些类似与数学学科中的公理,但实际会计学科与数学学科还是有本质差别。
数学当中的公理不是数学自身的产物,而是数学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公理数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
但会计等式不同于数学中的公理,它非直观得到,也非无需验证而直接接受。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产生源自于经济活动实践的发展,源自于经济活动规律的总结。
尽管会计学原理在阐述这一反映一家主体经济关系的等量关系中,直接按照要素关系将等式以最简洁的方式让学习者去体验与验证,但对于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所有经济业务并不能充分展示,直到大家对绝大部分经济业务熟知的情况下,才可以理解,这个归纳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会计恒等式成立的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归纳与总结的成果。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的产生与发现源自于经济活动的各类参与者的需要,并且先是零星的记录,零星地运用基本账户,基本记账规则,再被完整的发现与推广。
(二)历史资料反映的会计恒等式的归纳过程1卢卡.帕乔利之前的会计史料。
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分类、汇总、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并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工具。
广义上说,会计是根据规定的会计原则和规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反映和报告的一项工作。
狭义上说,会计是指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会计的特征1. 计量单位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货币是用来衡量各种经济活动的通用工具。
因为货币可以贯穿经济活动的所有阶段并且易于使用,所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
2. 实体性会计所处理的对象必须是一个实体,即具有独立的经济身份的个人或组织。
因为只有实体才有能力发生经济交易,而且只有具有独立的经济身份才能被视为一个经济单元。
3. 持续性会计的信息不仅要记录过去,还要预测未来,因此会计信息需要持续性,即会计信息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反映企业从业务发生到完成的全面过程。
4. 全面性会计信息应该是全面的,反映企业各方面的经济活动。
它应该记录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联系,包括经济资源的获取、使用和转移,以及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
5. 确定性会计的信息必须是可度量、可比较和可验证的,必须具有确定性。
例如,会计凭证应该由证明文件支持,记录的金额应准确反映企业交易的实际情况。
6. 信息量丰富会计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情况,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信息。
这样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帮助。
7. 法律性会计信息必须遵守国际和本国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会计凭证和报告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部门及有关方面对企业的监督提供依据。
三、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帮助。
“概念格"上的会计演绎刘国武,贾银芳,徐伟(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已经替代财务资本成为制约知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性生产要素。
作为核算和监督所处时代主导生产要素及其所带来财富的会计也丛然由财务会计走向知识会计。
本文旨在以“概念格”理论模型为基础,推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会计是由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为知识会计理论体系和运用体系与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运用体系的嫁接集成寻求理论支持。
关键词:概念格;会计;演绎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6X{2010)06-6090-07一、引言人类在经历了石器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或者说新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知识企业的诞生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知识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较之工业经济时代工业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知识资本将替代财务资本成为制约知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性生产要素,知识资本成为知识企业生产及其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刘国武,2006),这就给知识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会计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不同的经济时代需要不同的会计与之相适应;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反映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每一个经济时代的更迭无一例外地引起会计的演绎(刘国武,2007)。
会计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会计发展有受会计发展内因推动质的变化,也有受会计发展外因影响的量的变化。
从表象上看,会计的发展是因为会计环境的变迁与要求,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实则不然,会计所处的环境只是会计发展变化的外因,会计发展的内因是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的变化(刘囫国武,2007)。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在记载知识资本方面有无失误变得很重要,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未来会计将会出现大量问题④(阿兰格林斯潘,1999)。
因此,构建知识资本导向的知识会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目前还较为鲜见。
本文旨在以“概念格∽(co ncept—l at t i ce)理论为基础,对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会计这一历史必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以求对知识会计这一命题进行描述和表达,证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相对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生了根本变革,为知识会计理论和运用。
体系与财务会计理论和运用体系的嫁接集成寻求理论支持。
作为一种理论尝试,本文主要以“概念格”理论为依托,在阐明不同经济时代有不同的会计与之相适应的基础上推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就是知识会计,并对知识会计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文所研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概念格”理论推论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会计是由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在研究方法上类似于“符号学⑤"(Sem i ot i c s),但在本文中将给出较严格的数学推论。
当然,本文并无意深入讨论“概念收稿日期:2010—l o’13作者简介:羽I I武(1965一),男。
湖北随州人。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知识费本核算理论研究;贾银芳(1970一)。
女,湖北荆门人,湖北经济学院羽教授,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徐伟(19r74一),男,湖北鄂州人。
湖北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刘国武,贾银芳,徐伟:“概念格”上的会计演绎格”本体理论及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其未来的运用领域等等,只是将“概念格”理论停留在可操作的技术层面上分析和推论,为不同经济时代会计演绎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知识会计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石。
二、“概念格”理论模型(一)“概念格”的定义物的存在意味着物内部更小的系统群体之间具有稳定性,这样的稳定性是靠规律维系的,也就是逻各斯鲫。
物具有了稳定性才有形,有规律的事物才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有了形态,才可以为人所识。
事物之规律均有不同,大同小异者可被区分出来,归纳为类,区分物的方法称为逻辑(昌明、梁捷,2004)。
基于这种思想,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引入“概念格”。
“概念格”这种研究分类的方法又被称为“形式概念分析”(For m al C oncept A nal ys i s)。
具体地说,我们对有限个具体的事物进行分类,得到如下几个集合:场景(事)或物品(物)的集合,称为I;属性的集合,称为T;概念的集合,称为C。
“概念格”由以下元素组成:(1)场景(事)或物品(物)的集合I;(2)属性的集合T;(3)概念的集合C;(4)从场景I到概念C 的映射关系/c;(5)从分类T到概念C的映射关系t c;(6)概念上的偏序关系r;(7)概念子集的交运算A;(8)概念子集的并运算V。
即“概念格”L=<,,T,C,/c,t C,r,^,V)这里,我们必须着重讨论一下概念的集合C,概念在形式数学的文献中又称为形式概念(For m al C once pt s),形式概念是一个二元有序对,形式概念=<外延,内涵>,其中外延是事物集合I的子集,内涵是属性集合T的子集。
对于任意一个概念c E C 可以写作:c=(,c,Tc)=O bj ect D er i vat i onC(L)=A t t r i but eD er i vat i onC(瓦)(&hw ar zw eU er,2003)这说明一个形式化的概念可以由概念的内涵表达,也可以由概念的外延表达,还可以由不矛盾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表达。
我们用“概念格”上的表达方法,能指就是属性t∈T,所指就是事物i∈I,符号就是我们说的“概念”。
在上面的定义中,/c是求外延的运算,幻是求内涵的运算。
任何事物的集合都产生这样一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指称这些实例的属性的集合。
同样的,任何内涵的集合都产生这样一个概念,其外延是能被这些属性区分的实体的集合。
故内涵与外延之间完全对应,也即概念是完备的。
如果我们从专业化角度看,事物越是专业化,就拥有越来越少的外延和越来越多的内涵。
Schw ar zw el l er(2003)已经证明,一切“概念格”都是完备格。
即“概念格”上的最大元(所有事物集合I的并)存在,“概念格”上的最小元(所有性质集合T的交)也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于会计理论没什么实际意义。
所有不同经济时代会计的集合体现的是社会;而具有一切属性的会计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是空集。
因此,我们不妨定义,一切事物被一切属性分类,除此之外再无事物,也无属性。
换句话说,没有不存在外延的内涵,也没有不存在内涵的外延。
(二)“概念格”理论模型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概念格”理论模型,下面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引进最普通的集合:列出一个集合,包含如下元素{结绳记事(记数)法,官厅(民间)会计,财务会计,知识会计}。
这样的集合可以由描述的方式来表示而取代上面列举的方式:{结绳记事(记数)法,官厅(民间)会计,财务会计,知识会计}-{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集合A。
但是,这样的描述不够清楚,从描述中不能确定知识会计是不是集合A的元素。
于是,更加清楚地描述或者说更加严格的限制是必要的。
在通常情况下界定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有两种办法来界定概念,最直观的是穷举法,列出所有的不同经济时代会计,这样就把一切事物分成A和A两个集合。
但这有一个前提:A中的元素必须是可列的。
只有完全知道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才能列举。
例如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前.,不可能说它的会计就是知识会计,并把它划入A或者A。
另一种方法则是列举A的所有性质,这是更常用的方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列.出集合A(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的一些性质,例如,他们都是记录所处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及其所带来的财富的,都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采用了适合记录自己时代主导生产要素的专门方法等;个别的性质,譬如有的是以货币计量的,有的就是简单地复制经济过程。
有的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上等。
但我们同样无法列举A的所有子集的所有属性。
我们完全可以证明列举A的所有形式(外延)和列举A圜2010年”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8卷第6期的所有属性(内涵)是等价的。
在“符号学”的研究中,索绪尔(Sauaaur e)和皮尔斯(Pi er c e)认为“意义”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符号”、“客体”和“解释义”,每个要素只有在和其他两个要素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够被理解。
我们正是沿着这条“符号学”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的,并对不同经济时代的会计给出一系列较为严格的数学表达。
由于我们对不同经济时代会计的了解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穷尽其所有的性质,所以并不要求穷尽分析对象的全部性质。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这样约定,集合G的元素是这样的事物:G=f gi l i∈加,这里i∈N仅仅说明这些事物是相互区别的不同的事物;集合肘的元素是集合G中的所有元素的所有性质,包括所有元素都有的共性和某些甚至某个元素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元素的个性。
M=M.U尬U^U眠=U M,这里的%是集合G中元素昏●E^的性质的集合,显然,M是一个集簇的并,这个集簇是{M嘧具有的性质,蜀∈卅,这里的Ⅳ称为指标集。
由于标记i和萄一一对应,也可用G来做指标集,这样M=U舰的意义就是集合G中的所有元素鬣‘EG的所有性质。
同理,G7=U G。
,这里用到集簇膨作为指标集,M,‘M用来定义具有肘的全部i性质的一切元素C i的并。
很显然,我们并不确知C i,所以有G72G。
由于与上面相类似的理由,故假定G’=G=U G i。
㈨有了这两个集合,就可以建立概念的集合,把来自两个集合的元素按照它们的属性关系配成对。
R∈G xM称为从G到肼的关系,它的元素(蜀,m i)表明了晷具有m i这种性质。
尽管这样,它还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因为它只是G中的某一个元素和肘中的某一个元素的关系。
为了全面地讨论所有子集和所有子集关系,必须对尺进行改造。
R∈2c×2‘n雎1,值得注意的是式中的n膨并不是指集簇的交(注意到它没有给出指标集)。
事实上,如果要去求这个集簇的交,通常的结果会是空集,或者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剩下“存在”这么一个元素,因为存在是一切可以讨论的事物的最基本的属性。
这里的n膨仅仅指的是肘的某一些元素的交,或者说只是G中某一些元素的共性,显然n尬并不囡惟一,所以用集合(nM,/来表示这样一些属性的集合。
举个例子,对于上面的不同经济时代会计来说,这个集合就是{不同经济时代会计(G中全部元素的共性,肘中全部元素的交),三式记账@(知识会计的个性),记录主导生产要素及其所带来的财富的(结绳记事法,官厅会计,财务会计,知识会计的共性),单式记账(结绳记事法,官厅会计的共性),……},不妨把这个新的集合取名为C,有V c E C,c E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