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结构习的题目及问题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25.39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本单元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线段的总长度被树*均分为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架设电线杆等。
这些问题中都隐藏着总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圆形。
即使是关于最基本的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
如两端都要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
而在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可以转化为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中的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
成功之处:分类教学,抓住教学重难点,避免出现知识的空档。
在教学中,我通过教学例1的两端都栽的情况。
这类问题,学生对于求棵树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在公路的两旁栽树,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出一些在两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能够注意。
另外,在这个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逆向思考,如:在学校门前小路的两边,每隔5米放一盆菊花(两端都放),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
这条小路长多少米?提醒学生逆向思考问题,也就是要先求一旁小路放多少盆,即20÷2=10(盆),然后再求间隔数,即10—1=9(个),最后求小路的全长,即9×5=45(米)。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能培养学生逆向推理的'能力。
学生以后再见到难题,可以借助方程顺向思考问题,也可以逆向推理思考。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不至于感觉数学的困难了。
这个单元容易出现的题目就是敲钟问题、锯木头问题、每个角都摆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一类一类地教学,把每个问题夯实,再进行综合训练,效果会更好。
六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不讲求方法只管努力,就如同蒙上奔跑,很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跑越远。
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如虎添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种高效的学习方法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地预习注意力稳定性。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如果课堂上课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
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地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
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自考君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
招聘绿化工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面试问答题(总共10个问题)第一题题目:请描述一下您在日常绿化工作中,如何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与良好景观效果?回答建议:在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与实现良好景观效果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和策略:1.了解植物特性:首先,我会深入研究并熟悉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光照需求、水分管理、土壤偏好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知识。
这有助于我根据植物特性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
2.合理布局与种植:在种植前,我会根据场地的光照条件、土壤状况及景观规划要求,合理选择和布局植物种类。
确保每种植物都能得到最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条件。
3.科学灌溉与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灌溉计划,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
同时,定期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通过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5.修剪与整形: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需求,定期进行修剪和整形工作。
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还能提升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整体美感。
6.环境维护:保持绿化区域的环境整洁,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废弃物,防止其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应聘者对于绿化工作的专业理解及实际操作能力。
一个优秀的绿化工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科学的养护理念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回答本题,应聘者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包括如何根据植物特性制定养护计划、如何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何通过修剪整形提升景观效果等。
同时,也体现了应聘者对绿化工作的热情和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第二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以前的工作经历中遇到过的挑战,并说明您是如何克服这个挑战来完成一个特定的绿化项目或者任务的?请具体说明您的角色、采取的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
数据结构二叉树先序中序后序考研题目在考研所涉及的数据结构中,二叉树以及与之相关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通过对二叉树的各种遍历方式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树这个数据结构,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本文将针对数据结构中关于二叉树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考研题目进行深入探讨,并希望能为考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概念在开始具体讨论考研题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概念。
在二叉树中,所谓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是指对二叉树中的节点进行遍历的顺序方式。
1. 先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递归地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在遍历过程中,对于任一节点,先访问该节点,然后再访问其左右子树。
2. 中序遍历:先递归地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再递归地访问右子树。
在遍历过程中,对于任一节点,先访问其左子树,然后访问该节点,最后再访问其右子树。
3. 后序遍历:先递归地访问左子树,然后再递归地访问右子树,最后再访问根节点。
在遍历过程中,对于任一节点,先访问其左右子树,然后再访问该节点。
二、考研题目解析1. 题目一:给出一个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序列,构建该二叉树。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叉树重建题目,考查对中序和后序遍历结果的理解和利用。
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后序遍历序列确定根节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找到对应的根节点位置,然后再将中序遍历序列分为左右两个子树部分,分别递归构建左右子树。
考生需要对二叉树遍历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对递归构建树结构有一定的掌握。
2. 题目二:给出一个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序列,构建该二叉树。
这个题目与上一个题目相似,同样是考察对二叉树重建的理解和应用。
解题思路也类似,首先根据先序遍历的结果确定根节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找到对应的根节点位置,然后递归构建左右子树。
需要注意的是,先序遍历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即为根节点,而中序遍历序列中根节点的左边是左子树,右边是右子树。
植树问题评课稿【荐】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问题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植树问题评课稿1上次,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全县教学研讨活动。
听了雷老师和长沙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颇有心得,下面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与看法。
这两节课的共同点是:1、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开始,两位一约而同的利用五指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紧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关注学生的起点,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
徐老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王老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借用画图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
在此,王老师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这样没法解决。
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
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
从而化繁为简,步步深入。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9篇《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9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但对这些数学方法的挖掘和处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觉得这一课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化繁为简”或者说是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而这种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上可谓“若隐若现”,因此我觉得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课堂,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从实物操作到画线段图到类比推理,有效地突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学生在课堂上也领略到数学智慧的夺目光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本课的设计和实践,我更迫切地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中落实的研究迫在眉睫。
这也是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重要缺失,身为学校教研员更为向广大教师传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数学方法的有效措施。
本课中为了突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完整性,我把教材中原本安排两课时完成的内容缩成一课时。
而且在这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理解上,因此对于本课的知识点的处理上略显不足。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两点做得比较好:一、呈现开放的数学材料。
树木练习题答案1. 解答第一题:树木是地球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它们扮演着保护土壤、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和提供栖息地的重要角色。
掌握树木的常见类别和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以及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2. 解答第二题:树木的分类通常基于它们的特征、形态和生命周期。
在分类上,树木主要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
2.1 针叶树:针叶树以其针状的叶片而得名,这些叶片通常较长且细长。
针叶树在适应干燥和寒冷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最常见的针叶树包括松树、云杉和冷杉等。
2.2 阔叶树:阔叶树的叶片宽而平坦,形状各异。
它们通常在温暖和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
一些典型的阔叶树包括橡树、枫树和桦树等。
3. 解答第三题:树木的主要特征是其树皮、树叶、花朵、果实以及生长习性等。
3.1 树皮:树木的树皮颜色、质地和形状各有不同。
例如,某些树木的树皮可能是光滑的,而其他树木的树皮则可能是粗糙的。
3.2 树叶:树叶的形态和大小也因树种而异。
一些树木的叶子呈尖形,而其他树木的叶子可能是圆形或心形。
3.3 花朵:花朵是树木进行繁殖的重要部分。
树木的花朵可以是鲜艳的,也可以是微小而不显眼的。
有些树木是花双性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花朵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特征,而其他树木的花朵则是单性的。
3.4 果实:果实是树木成熟后产生的种子胚珠。
每种树木的果实都有独特的特征,有些树木的果实可以食用,而其他树木的果实可能会有毒。
3.5 生长习性:不同种类的树木在生长习性上也存在差异。
有些树木生长迅速,而其他树木生长缓慢而稳定。
4. 解答第四题:树木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木材、燃料和食物。
此外,树木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它们能够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并改善空气质量。
5. 结论:树木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生物之一。
掌握树木的分类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我们应该珍惜树木,并意识到它们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在介绍答题技巧之前,先看个图片,了解一下一般的文章的结构。
这是一棵树,树由树干、树枝和树叶组成。
树干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树枝相当于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而树叶都在树枝上,主要是解释树枝的。
这是普遍规律,仔细研究历年中考阅读材料,也基本上能体现上面的结构特点。
下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应分以下几个步骤: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
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阅读原文时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一种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第5章树【例5-1】写出如图5-1所示的树的叶子结点、非终端结点、每个结点的度及树深度。
AB C D EF G H I J图5-1解:(1)叶子结点有:B、D、F、G、H、I、J。
(2)非终端结点有:A、C、E。
(3)每个结点的度分别是:A的度为4,C的度为2,E的度为3,其余结点的度为0。
(4)树的深度为3。
【例5-2】一棵度为2的树与一棵二叉树有什么区别?解:度为2的树有两个分支,但分支没有左右之分;一棵二叉树也有两个分支,但有左右之分,左右子树的次序不能交换。
【例5-3】树与二叉树有什么区别?解:区别有两点:(1)二叉树的一个结点至多有两个子树,树则不然;(2)二叉树的一个结点的子树有左右之分,而树的子树没有次序。
【例5-4】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三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解:如图5-2(a)所示,具有3个结点的树有两种不同形态。
图5-2(a)如图5-2(B)所示,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以下五种不同形态。
图5-2(b)【例5-5】如图5-3所示的二叉树,试分别写出它的顺序表示和链接表示(二叉链表)。
解:(1)顺序表示。
(2)该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如图5-4所示。
【例5-6】试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1)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 (2)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 (3)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
解:(1)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左孩子的非空二叉树;(2)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右孩子的非空二叉树;(3)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仅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
【例5-7】如图5-5所示的二叉树,要求:(1)写出按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得到的结点序列。
(2)画出该二叉树的后序线索二叉树。
解: (1) 先序遍历序列:ABDEFC 中序遍历序列:DEFBAC 后序遍历序列:FEDBCA (2)其后序线索二叉树如图5-6所示。
bac de f图5-5图5-4【例5-8】将图5-7所示的树转换为二叉树。
解:第一步,加线。
第二步,抹线。
第三步,旋转。
过程如图5-8所示。
A 图5-7BCDEFGHI K L MJ A图5-8(a) 第一步 加线B C D E F G H I K L MJ A 图5-8(b) 第二步 抹线 B C DE F G H I K L MJA B图5-8(c) 第三步 旋转C FDK G EL H MI J【例5-9】将如图5-9所示的二叉树转换为树。
解: 第一步,加线。
第二步,抹线。
第三步,调整。
过程如图5-10所示。
【例5-10】将如图5-11所示的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解: 步骤略,结果如图5-12所示。
A B CDEFH IJ 图5-9CDEFGABHILJK图5-12图5-11 C D EF G A B HILJKAB D HC F E J I B A CDEF H I J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BA C D EF H I J 图5-10【例5-11】假定用于通信的电文由8个字符A 、B 、C 、D 、E 、F 、G 、H 组成,各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概率为5%、25%、4%、7%、9%、12%、30%、8%,试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
解: 根据题意,设这8个字母对应的权值分别为(5,25,4,7,9,12,30,8),并且n=8。
(1)设计哈夫曼树的步骤如图5-13所示。
(2)设计哈夫曼编码利用第八步得到的哈夫曼树,规定左分支用0表示,右分支用1表示,字母A 、B 、C 、D 、E 、F 、G 、H 的哈夫曼编码如下表示:A:0011 B:01 C:0010 D:1010第一步: 25 5 4 7 9 12 30 8 第二步: 25 7 9 12 30 54 9 8 第三步: 25 7 9 12 30 5 4 9 8 15 第四步: 25 7 9 12 30 8 15 5 4 918 第五步: 25 7 9 12 30 8 15 5 4 918 27 第六步: 2530 9 5 4 9 18 7 12 8 15 27 43 第七步: 25 30 9 54 918 7 12 8 15 27 43 57第八步:25 9 5 4 9 18 43 30 7 12 8 15 2757100 图5-13E:000 F:100 G:11 H:1011习题5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一棵度为3的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2个,度为2的结点数为1个,度为1的结点数为2个,则度为0的结点数为( 1. C)个。
A. 4B. 5C. 6D. 72. 假设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点数为(2. B )个。
A. 15B. 16C. 17D. 473. 假定一棵三叉树的结点数为50,则它的最小高度为(3. C )。
A. 3B. 4C. 5D. 64.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4层的结点数最多为( 4. D)。
A. 2B. 4C. 6D. 85. 用顺序存储的方法将完全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逐层存放在数组中R[1..n],结点R[i]若有左孩子,其左孩子的编号为结点(5. B)。
A. R[2i+1]B. R[2i]C. R[i/2]D. R[2i-1]6. 由权值分别为3,8,6,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6.D )。
A. 24B. 48C. 72D. 537. 线索二叉树是一种( 7. C)结构。
A. 逻辑B. 逻辑和存储C. 物理D. 线性8. 线索二叉树中,结点p没有左子树的充要条件是( 8. B)。
A. p->lc=NULLB. p->ltag=1C. p->ltag=1 且p->lc=NULLD. 以上都不对9. 设n , m 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n在m前的条件是(9. B)。
A. n在m右方B. n在m 左方C. n是m的祖先D. n是m的子孙10. 如果F是由有序树T转换而来的二叉树,那么T中结点的前序就是F中结点的(10.B )。
A. 中序B. 前序C. 后序D. 层次序11. 欲实现任意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而不必使用栈,最佳方案是二叉树采用( 11. A)存储结构。
A. 三叉链表B. 广义表C. 二叉链表D. 顺序12.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12. D)。
A. 二叉树是特殊的树B. 二叉树等价于度为2的树C. 完全二叉树必为满二叉树D. 二叉树的左右子树有次序之分13. 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子结点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中的相对次序(13. A )。
A. 不发生改变B. 发生改变C. 不能确定D. 以上都不对14. 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9个,则最后一层的结点数为(14. B )。
A. 1 B. 2 C. 3 D. 415. 根据先序序列ABDC 和中序序列DBAC 确定对应的二叉树,该二叉树( 15. A )。
A. 是完全二叉树B. 不是完全二叉树C. 是满二叉树D. 不是满二叉树 二、判断题1.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不能超过2,所以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
(1.× )2.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任意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之前。
( 2.√ )3. 线索二叉树是一种逻辑结构。
( 3.×)4. 哈夫曼树的总结点个数(多于1时)不能为偶数。
(4.√)5. 由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可以唯一确定一颗二叉树。
(5.×)6. 树的后序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相同。
(6.√)7. 根据任意一种遍历序列即可唯一确定对应的二叉树。
(7.√)8. 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
( 8.√)9. 哈夫曼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
(9.×) 10. 树的子树是无序的。
(10.× )三、填空题1. 假定一棵树的广义表表示为A (B (E ),C (F (H ,I ,J ),G ),D ),则该树的度为_____,树的深度为_____,终端结点的个数为______,单分支结点的个数为______,双分支结点的个数为______,三分支结点的个数为_______,C 结点的双亲结点为_______,其孩子结点为_______和_______结点。
1. 3,4,6,1,1,2,A ,F ,G2. 设F 是一个森林,B 是由F 转换得到的二叉树,F 中有n 个非终端结点,则B 中右指针域为空的结点有_______个。
2. n+13. 对于一个有n 个结点的二叉树,当它为一棵________二叉树时具有最小高度,即为_______,当它为一棵单支树具有_______高度,即为_______。
3. 完全,2log (1)n +⎡⎤⎢⎥,最大,n4. 由带权为3,9,6,2,5的5个叶子结点构成一棵哈夫曼树,则带权路径长度为___。
4. 555. 在一棵二叉排序树上按_______遍历得到的结点序列是一个有序序列。
5. 中序6. 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的二叉树,当进行链接存储时,其二叉链表中的指针域的总数为_______个,其中_______个用于链接孩子结点,_______个空闲着。
6. 2n ,n-1,n+17. 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个数为n 0,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n 2,则n 0=______。
7. n 2+18. 一棵深度为k 的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_______,一棵深度为k 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的最小值为_____,最大值为______。
8. 2k -1,2k-1,2k-1 9. 由三个结点构成的二叉树,共有____种不同的形态。
9. 5 10. 设高度为h 的二叉树中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____。
10. 2h-111. 一棵含有n 个结点的k 叉树,______形态达到最大深度,____形态达到最小深度。
11. 单支树,完全二叉树12. 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的二叉树,若一个结点的编号为i(1≤i ≤n),则它的左孩子结点的编号为________,右孩子结点的编号为________,双亲结点的编号为________。
12. 2i,2i+1,i/2(或⎣i/2⎦)13. 对于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时,链表中指针域的总数为_________个,其中___________个用于链接孩子结点,_____________个空闲着。
13. 2n,n-1,n+114. 哈夫曼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二叉树。
14. 带权路径长度最小15. 空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