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上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23课内战爆发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知道《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知道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加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问题导入: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
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
蒋说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3.教师出示图片,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有效信息。
时间:1945年8月地点:重庆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案)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坚决蓄须,展现了梅兰芳先生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风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先生的崇高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先生蓄须背后的深层含义,感受其坚定的民族气节。
2.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梅兰芳蓄须》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 课堂讨论稿4.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梅兰芳先生的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梅兰芳先生蓄须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梅兰芳先生蓄须的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5.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的其他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先生的崇高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板书设计1. 课题:《梅兰芳蓄须》2. 课文结构:背景、事件、意义3. 重点词汇:民族气节、艺术风范4.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作业设计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先生的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搜集其他有关梅兰芳先生的事迹,进行分享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梅兰芳蓄须》,使学生了解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第23课《王二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英勇少年》,详细内容为第23课《王二小》。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王二小为了掩护群众和八路军,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英勇牺牲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王二小这位英勇的少年英雄。
2. 学会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对王二小英勇事迹的学习,培养勇敢、坚强、机智的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
2.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短语,掌握课文朗读技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短语学习: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理解并掌握。
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表现,引导学生体会其品质。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第23课《王二小》2. 内容:抗日战争时期英勇少年王二小勇敢、机智爱国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
(2)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王二小身上学到了什么。
2. 答案:(1)王二小在敌人面前不慌不忙,机智地引导敌人走向八路军的埋伏圈,最终英勇牺牲。
(2)示例:从王二小身上,我学到了勇敢面对困难,机智应对问题,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王二小的英勇事迹,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其他英勇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鸟类生活画面。
课文以作者在“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为线索,展示了大自然中鸟类的快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和动物世界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绘细节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美好情感体验不足,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鸟的天堂”的自然景观和鸟类生活习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课文描绘的细节和情感的把握;3.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情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生字词卡片;4.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表情。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走进经典与人物对话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放《水浒传》歌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齐读课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题目中有个关键字“打”
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打?怎么打?结果怎样?)
想要弄清这几个问题,就必须仔细品读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
二:朗读品味、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出示:学习活动一
1.课文第三节描写林冲、洪教头酒桌相遇的部分,用“”画出描写洪教头的词语或句子,想一想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画出描写林冲的词句,想一想林冲是怎样的人。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会分享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头:
2.那么,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可以看出来?(生抓关键词,
说洪教头个性,读相关语句)
(1)外貌
生读“挺着……头巾”(指导抓关键词品读)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板书:狂妄
再读读出狂妄来读出“挺、歪”
看这架势来者不善。
(2)神态、动作
生读“全不理睬”师:真是没把人放在眼里!生读“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师:什么样的位置叫“上首”?(尊贵的人坐的位置)洪教头只是这一次坐上首?看出洪教头无礼。
(他一贯如此)板书:无礼
(3)语言
生读“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师: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非常尊敬他)师:可见柴大官人很爱才,在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谁?(洪教头)。
可是今天,他一见这情景,立即气势汹汹地问:“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多指几生说),此人——心胸狭窄
生读“冷笑了两声……”师:同学们冷笑两声给我听听?(生冷笑)带着冷笑自读洪教头所说的话(生自读、接读)这样读多有味儿!齐读。
生读“洪教头跳起来说……”师:说就说呗!还跳起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快读读,感受一下。
(生自读)师:看到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啪”的一声,是什么声音?(生:拍桌子的声音)带上你的动作,读好这一句!师领:洪教头跳起来说——
这些话语看出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板书:骄横
3.师:好个咄咄逼人的洪教头!齐读这三处描写!
出示句子
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B“冷笑了两声……”
C“洪教头跳起来说……”
酒桌相见林冲得罪洪教头了吗?
分析林冲:
(没有)躬身施礼、起身让座
看出林冲怎样?板书:知礼
过渡:面对咄咄逼人的洪教头,林冲又是怎样说的?“不敢……不敢”(多指几生说)
分析林冲:
师:林冲何许人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读好柴进的介绍词从这句,你觉得林冲是什么样的人?
1.这位武艺高强八十万禁军教头面对……的洪教头,为何连说“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给柴进面子)师板书:谦逊
2.如果你是林冲,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笑话你没真功夫,你会怎样想?(生:)会怎样说?(生:)会怎样做?(生)师:大家都没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冲却能——忍住!板书:忍让
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这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读到这里你们说林冲为什么打洪教头。
(被逼无奈)逼打
小结:酒桌相见,被逼比武。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品读4——6自然段堂外比武
出示学习活动二
1.出示:洪教头先脱了……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冲向林冲。
战了四五个回合……我输了。
2.指读:这两处描写,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自己读一读。
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头耍威风、装模做样、虚张声势;第二句:洪教头争强好胜、夺银心切)
4.师:对于林冲的语言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生:林冲无可奈何,委婉提出开枷锁的要求)
5.分内容齐读这两处内容(一半读写洪的句子,另一半读写林的句子)
师过渡:林冲面对这位狂言恶语、无端挑衅的洪教头。
先躬身施礼,是一忍;起身让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认输,是五忍!到最后,好汉实在是——忍无可忍!该出手时——就出手!请大家拿起书,
大声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配上音乐)
(三)品读第七自然段
师:当25两重的大银出现在洪教头面前,这场比武就更有看头了!
学习活动三
1、默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次交手几个回合?用“”画出描写洪教头的关键词句,用“”画出描写林冲的关键词句。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同位交流感受体会。
3、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交流体会
1.指读前两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烧天”?洪教头心里会想些什么?(打死你得银子得面子)
3.师:看到银子,洪教头的血都要沸腾起来了,此人——(板书:贪财)面对这招“把火烧天”,林冲快速把棒——板书:一横,使出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4.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林很聪明善于寻找机会)指导学生摆动作感受。
5.俗话说: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洪教头这时——(指读)
6.从洪教头的动作、语言,你又发现什么?(气急败坏)
A林冲如何回手?(一退)板书。
林冲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读好这句话(自由读、齐读体会)
7.精彩还在继续!指读下两句。
生交流读书感悟:
8.林冲看出破绽,出手的时候到了!齐读——这又是怎样的林冲?(沉稳、机智)
9.面对气势汹汹、脚步已乱的洪教头,林冲只是抡起一棒——(生接:一扫)板书。
此时,林冲心里想什么?再读这句话。
(点到为止)
师过渡:林冲这简单的三招“一横、一退、一扫”就把洪教头打败。
正应了那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10.第七节学生表演与读书并进:将人物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
配乐朗读第七节
林冲为什么能取胜?(武艺高强,聪明机智,善于观察,沉着冷静……)题目中这个打就可以理解为智打
从“满面羞惭”,“灰溜溜”可以看出洪教头怎么样?
这一打,
打掉了洪教头的……
打出了林冲的……
所以打字用的妙啊
洪教头只好灰溜溜的走开了。
齐读。
让我们走进洪教头的内心世界,他灰溜溜的走在路上会想些什么呢?
续写以后内容。
总结了解了两个人物之后老师送给他们一副对联
处事和为贵做人善领先横批和善至上。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推荐《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
2、《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这样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品读人物个性,结识更多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