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下能力提升七将进酒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1课将进酒1.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裘()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2.zhuàn;zìxuè;qiú;gūzhuó;qiāng jiāng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
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
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
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整体感知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
(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板书:情感发展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
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将进酒目标可定为: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简单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忱,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颜色,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简单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奇特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尝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以下相关学问:《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转变这种状况。
当时,他跟好伴侣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
三个好伴侣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
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课下能力提升(七) 将进酒
(时间:40分钟 分值:5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玉:美好的饮食
B .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表转折
C .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和卖
D .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必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生得意须.尽欢
径须.沽取对君酌
B.⎩⎪⎨⎪⎧千金散尽还复.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
C.⎩⎪⎨⎪⎧呼儿将.出换美酒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将.进酒,杯莫停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名句默写。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3)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
(4)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二、阅读鉴赏(27分)
5.阅读下面这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哭晁卿衡[注]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 此诗是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在回日本的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
(1) 标题中的“哭”字在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5分)
答:
(2)[对应链接高考]谈谈“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6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注]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 木兰之:辛夷木做成的船桨。
木兰跟后面的沙棠一样都是珍贵的木材。
(1)本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兴酣落笔摇五岳”一句中“摇”字用得很好,请赏析。
(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余干旅舍[注]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本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2)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中有异。
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
答:
三、语言运用(10分)
8.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4分)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
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
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_____________。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
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_____________。
”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_____________。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_____________。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酒月满轮②手举金樽带月吞③圆月跌入金樽内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答:
9.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6分)
(1)为这幅漫画拟写一标题(不得为“无题”)。
(不超过4个字)(2分)
答:
(2)说明画面内容。
(50字左右)(4分)
答:
1.解析:选A B项,但:只;C项,沽:买;D项,会须:应当。
2.解析:选A 都是副词,应该。
B项,副词,再/形容词,繁复、重复。
C项,动词,拿/副词,将要。
D
项,动词,请/动词,愿,请。
3.解析:选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4.答案:(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2)莫使金樽空对月(3)岑夫子丹丘生(4)会须一饮三百杯5.答案:(1)表现了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
(2)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的评价,表达了自己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而亡就如皓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一样;后一句以景写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白云写得满脸愁容,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逝去。
6.答案:(1)表达了李白及时行乐、淡泊富贵名利或对自由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对才华的自信或希望文名永垂、名扬后世的思想感情。
(2)“摇”意为“撼动”“动摇”,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创作时豪迈的气势,笔力之强,笔势之盛,传达了乐观自信的精神。
7.答案:(1)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景中隐含乡情旅思,以悲凉旷远之景衬托诗人思乡感伤之情。
暗示时光的流逝,勾起诗人的感伤情怀。
“摇落”使人想到草木摇落变衰,“稀”写出茂密的青枫经霜之后的凋零。
草木的变化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让人感伤年华的一去不归。
(2)刘诗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写景开阔,意境恢弘,虽有时序交替的感慨,但传达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思离愁之情较淡。
8.答案:④①③②
9.答案:(1)家在何方(或:同命相连)
(2)人类的家被开发公司野蛮拆迁,居民无家可归;而小鸟正在向无家可归的人哭诉相同的遭遇,它的家也因无知的人乱伐树木而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