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03 KB
- 文档页数:2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范例15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学习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与实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规范。
3、促进反思与实践的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组织动员本学期学校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教学主任负责同班异类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
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三、确定课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选择课外阅读这个专题作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
教学计划必须是自己设计的,要使用有自己特点的教学计划。
五、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学校教学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六、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举行同课异构现场教学活动时间定为:第五周到第八周要求全校同科教师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七、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份最为优化的教学案例。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2全校各年级、各教学备课组: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助推我校“对接新课标、迎接新高考、构建新课堂”的各项工作,展现我校“生本四权?三优三度”新课堂风采,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和部署,决定于20xx年3月16日(星期二)――3月30日(星期二)期间举行沅江一中“生本四权?同课异构”第一轮公开课赛课活动。
(注:高考文化9科以外科目赛课方案于3月底另行公布并于4月份举行)现将方案安排如下:一、活动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各年级行政干部、各处年级教学备课组组长、二、各年级公开课“主题”、赛课时段公开课“主题”高三新高考第二轮复习研讨高二“新课标、新教法”研讨高一“新教材、新教法”研讨赛课时段高三年级3月16日――22日高二年级3月23日――30日高一年级3月23日――30日三、活动地点各年级相关班级教室四、公开课赛课活动展示科目:年级一组:语、数、英、年级二组:物、化、生、年级三组:政、史、地公开课赛课活动参加教师:各年级9个文化科目按“2名/科”选派参赛,全校共54――58名教师。
2024年一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的角色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习者。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在许多学校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计划在2024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是引导教师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1. 活动内容:(1) 教研课程的选择:选取课程内容深度适中、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课程作为教研课程。
(2)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研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资源准备。
(3) 同课异构实施: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针对同一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与分享: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与总结,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分享给其他教师。
2. 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组织教师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培训,了解“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准备。
(3) 同课异构实施: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堂教学,每位教师都需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录制和整理。
(4) 教学反思与分享: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将教学录像和教学资源共享给其他教师,并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
(5) 教学展示与交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三、活动实施步骤2024年一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将分为如下步骤:1. 培训准备阶段:(1) 组织教师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培训,了解“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方法。
(2)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等。
(3) 培训结束后,教师需提交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
2. 教学设计与准备阶段:(1) 教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准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确定同课异构主题: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选定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研讨内容。
(2)分组: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3)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节课:由第一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第二节课:由第二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评课交流(1)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建议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和实施,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准备1. 课题选择: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这一课作为研究课题。
2. 教师分组: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两个小组,每组选派一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3. 教学设计: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4. 教学实施:两位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授课教师A以“引导发现法”为主,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第二节课:教师B授课教师B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B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B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课后研讨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其他教师也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1)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A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B的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4)两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实施和评价,让教师们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解读和设计的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通过同课异构,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4.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8:30-11:30四、活动地点XX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主题《小学语文《秋天的雨》同课异构》六、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和组织。
- 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 邀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参与活动,确保活动质量。
- 发布活动通知,告知教师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
2. 活动开展- 第一环节:课堂教学展示- 由两位教师分别进行《秋天的雨》的教学展示,每位教师40分钟。
-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设计。
- 第二环节:教学反思与交流- 两位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反思,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与会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 第三环节: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针对《秋天的雨》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 第四环节:总结与展望- 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教研活动提出建议。
3. 后期跟进- 收集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进行活动总结。
- 将活动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推广。
- 根据活动反馈,调整和优化今后的教研活动方案。
七、活动要求1. 参与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和教学材料。
2. 参会教师需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活动期间,请保持会场秩序,手机静音。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交流和分享各教师在同一课程教学中的不同实践和经验,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增进教师对课程理解的一致性,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学校三、活动内容1. 教研课程选择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选择一门核心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2. 教学设计分享每位参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准备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分享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3. 教学实施观摩每位参与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实施,并邀请其他教师来观摩和评价。
观摩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
4. 反思和总结在课堂实施后,每位参与教师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等。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5. 分享交流会为了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设立分享交流会,每位参与教师都有机会向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收获。
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果。
6. 教案修改和优化根据观摩和交流的反馈意见,每位参与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和优化,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组织和实施1. 活动组织活动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
教务处应提前准备活动宣传材料,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活动,并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2. 活动实施教师在活动前应提前准备教学设计方案,并向组织者提交。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探索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为课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生活中的分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拓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1.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促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4.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教学手段。
三、活动主题同课异构,共促成长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五、活动内容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2. 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3.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4. 教师评课与研讨5.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流程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1)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讨论,确定同课异构课题。
(2)课题确定后,教研组长将课题及要求通知到每位教师。
2. 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课题要求,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进行备课。
(2)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1)每位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做好记录。
4. 教师评课与研讨(1)课后,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总结与反思(1)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制定改进措施。
七、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听课、评课、研讨。
2.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教材,创新教学设计。
3. 课堂教学展示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在评课、研讨过程中,要本着客观、公正、诚恳的态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八、活动保障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选取同一课题,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以此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语文《草原》一课的同课异构”。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四、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室五、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 教研组提前确定课题《草原》。
- 教师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
-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展示- 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
- 教师展示结束后,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记录。
3. 课后研讨- 教师们集中进行研讨,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展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 分组讨论,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反思-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们撰写个人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七、活动内容1. 教学展示教师A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B的教学设计则侧重于朗读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C的教学设计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草原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后研讨在课后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教师A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教师B的朗读教学设计也得到了认可,认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师C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也受到了肯定,认为其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岷县三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快乐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结合学校第二届科技文化节特决定在本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现将活动方案拟定如下:一、领导小组组长:汪玉杰副组长:王晓红陈望春李永安成员:全体教研组成员二、组织动员本学期教研组于第八周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根据语文的特殊性,特定年级、定课文作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
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学案、说课材料;均为电子版)。
五、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1、举行时间定为:第十二周星期一至星期三课题星期一二春三三13七、4七、7薛海彦李永安节次22班级七、1七、3教师何等兄王晓红12、活动要求:①请参与教师提前自行调课,全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听课,无故不参加者按旷一次教研组活动计。
②全组听课教师带好笔和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
六、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名优秀者。
七、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可手写或电子版)八、评委(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和学校领导)评价最高者学校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附:“同课异构”释义“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藜山中学2014-2015第一学期同课异构课
堂大比拼活动方案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本学期我们藜山中学深入开展“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其中“比教学”即是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
为深入落实“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中的“比教学”,我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同科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科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对象:
本校任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2月1日至12月9日;具体时间安排: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数学;12月3日(星期三)语文;12月4日(星期四)英语。
四、评委:
王洪湘高贵江余启明彭昌祥李方钊石绍军
陆和平潘武明文祥清
五、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每组每比赛科选派一名教师参加比赛。
每科由教研组以八年级内容确定课题,三个年级组的同科教师在八年级三个班同一天完成比赛,由评委对其进行评分。
三科比完,每个年级组的得分为所派三位教师的总平均分。
六、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一、二、三名,用每个年级组的最后得分从高到低设奖。
第一名奖年级组600元;第二名奖年级组500元;第三名奖年级组400元。
藜山中学教务处
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