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65 MB
- 文档页数:64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素有“茶都”之称。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上乘,被誉为“宜宾绿茶甲天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宜宾市茶树的品质和产量,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良种选育研究。
本文就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一、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适宜茶树生长。
宜宾市茶叶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乌龙茶、绿茶、红茶等,其中宜宾毛尖、宜宾珠茶等更是国内外知名的名茶。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翠屏区、长宁县、兴文县、筠连县等地,总面积达30万亩以上。
目前,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以乌龙茶、绿茶为主,品种多样,适应回归环境,生产方式多样。
茶树种质资源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但也存在着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二、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为了提高宜宾市茶树的品质和产量,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良种选育研究。
通过对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出了一批适应当地环境、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良种。
借鉴国内外茶树改良研究成果,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速了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的进展。
1. 茶树品种改良宜宾市茶树品种改良主要集中在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
通过杂交育种、遗传改良等手段,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批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茶树栽培技术研究除了茶树品种改良,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还集中在栽培技术方面。
通过调整施肥、管理剪裁、灌溉等措施,研究人员提高了茶树的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了栽培成本,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 分子生物技术在茶树良种选育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在茶树良种选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茶树抗逆性、抗病虫害性状的分子标记和筛选,研究人员加快了优质良种的选育速度,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西亚热带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综述摘要介绍广西亚热带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技术路线,并分类阐述各茶区的茶树种质资源。
关键词茶树资源;性状;选育;广西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高湿,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桂西、桂南、桂中、桂北、桂东都有丰富的地方群体茶树种质资源和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项目期间分别对广西主产茶区进行了规模性地调查、收集和选育,鉴定了一批有价值的优异茶树资源,对保护和延伸这些有价值的茶树优异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广西各地茶树优异资源的性状各有独特之处,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选育方法主要将广西桂西、桂南、桂中、桂北、桂东等主茶区作为选育地点,采用系统选育法并用GPS定位,将发芽早、树冠高大、分枝密度大、持嫩性强、叶片光泽性强、生育期长、叶片着生状上斜、叶厚而柔软、物候期早、芽叶色泽特异、生化成分含量高等优良性状的株系入选[1]。
2 技术路线目测优良性状的植株→定位挂牌→拍照→测量、观察→采集样品(生化样、叶片解剖样)→留养穗条→扦插繁育→生物学特征特性调查→重复3年[1]→与国家优异茶树资源相关指标作对比[2],确定入选优异资源株系(表1)。
3 茶区分类3.1 桂西茶区3.1.1 凌云白毫优异类型。
地理分布:地处凌云县玉洪乡、力洪乡和加尤镇,海拔968~1 012 m,东经106°34′,北纬24°27′。
主要形态特征:入选的株系共106个,树型多数为小乔木和灌木,少量乔木;树高1.3~3.7 m,树幅105~560 cm;树姿半开张和开张;叶着生状上斜;叶身内折;叶长8.2~13.0 cm,叶宽2.1~5.0 cm;叶色绿、深绿、黄绿或绿带紫;芽叶色泽翠绿、深黄绿、紫红、黄、白、花白,其中芽叶特异型的黄色、白色、紫红茶的株系有6个,每张叶片腋芽1~8个;一芽一叶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比国家标准种福鼎大白茶早10 d以上的有25个株系。
生化成分:茶多酚含量32.45%~47.53%,其中超过45%的株系有2个;氨基酸含量2.32%~4.60%,其中含量≥4.0%的株系有11个;水浸出物45.63%~56.18%,其中≥50%的有14个株系;咖啡碱含量1.78%~5.08%,其中≥5.0%的株系有1个。
一、西乡县茶树种质资源特征1.西乡县茶树种质资源多样陕西省西乡县所处的秦岭南坡,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复杂多变的气候土壤条件为茶树自然演变提供了条件。
截止到2015年,西乡县茶园总面积达31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
通过普查发现,除近年主推的5个茶树良种外,西乡县还有2大群体种(包含13个品种或类型),大茶树种植资源丰富,并发现若干性状优异的单株。
(1)两大群体种:紫阳群体种和西乡大河坝群体种紫阳群体种在西乡县主要分布在茶镇、白勉峡镇、高川镇、两河口镇等东部产茶镇,西部也有零星种植。
紫阳群体种,在西乡境内的几处茶园,建园基础较好,目前仍处于丰产期,是老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有7个类型,以槠叶种为主。
西乡大河坝群体种原分布在西乡县大河镇,大河镇地处米仓山南坡中山河谷盆地,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陕西省最古老茶区之一,后中部的低山丘陵茶区也有引种。
目前,大河镇境内老茶园以条栽为主(部分茶园存在缺株现象),茶树采摘篷面高大,长势旺盛。
包含6个类型,以长椭圆中叶类为主。
(2)大茶树资源大河镇集中连片老茶园:经测算,大河镇现有百年以上老茶园2000余亩。
其中90%还在进行常规管理和采摘,是西乡大河坝群体种的重要部分。
很多老茶树由于连年的修剪和不定时的台刈,限于技术手段,其树龄无法计算。
江榜村大巴山老茶园:西乡县江榜村是远近有名的茶叶专业村。
大巴山茶业公司的茶园存有60余株树龄60余年的自然生长状态的大茶树。
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还拥有小乔木、灌木等树型,种质资源丰富。
木竹坝老茶树:西乡县木竹坝村产茶历史悠久。
通过走访,调查组在其村上发现一株直径30厘米粗的小乔木型老茶树,叶色浓绿。
(3)性状优异的单株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些性状优异的单株,如黄化单株、白化单株、极小叶单株。
另外,通过品质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几个单株品质优异。
2.西乡县茶树种质资源优异(1)较强抗逆性五个原因造就了西乡县茶树抗逆性强:一是纬度高,西乡县位于北纬33°附近,属于江北茶区,在江北茶区中纬度较高。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引言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
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
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一)发展现状与动态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
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
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
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的研究茶是中国最优秀的国粹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以茶为佳饮,有“茶禅一味”之说。
现代茶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其中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关键。
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的研究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副部分。
鉴定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异同,并针对性地进行利用,将有助于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为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茶树种质资源的概述茶树是半常绿乔木,属于山茶科,是中国南方及其周边地区的常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速生、适宜栽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医用价值,所以广泛栽培。
目前全球茶叶生产以中国为主,全球茶叶的70%以上都产于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用茶创造出了不少传统名茶,如龙井茶、铁观音、碧螺春等。
而茶叶的品质良莠不齐,茶叶的生长环境、种植方式、采摘时间和方法都会对茶叶的特点产生影响。
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前提下,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茶树种质资源包括中国茶区和海外茶区,其中中国茶区以中国南方地区为主,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南方沿海地区。
中国茶树品种权益归中国国有,保护较重,因此国内的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较为深入。
而海外茶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区的茶树生长环境、生理特征、品种资源等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二、茶树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和指标1. 外部形态鉴定外部形态鉴定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的基础,它主要是观察茶树的树形、枝叶长势、芽叶性状、花果特征、根系形态等多方面的性状来判断其种属、品种。
外部形态鉴定可以分为目视鉴定和显微镜下鉴定。
目视鉴定比较粗略,主要是通过人眼来判断,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而显微镜下鉴定则更加精细,可以对茶叶的细节进行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结果更加可靠。
2. 生物学鉴定生物学鉴定主要是通过研究茶树的生物学性状,如陆地多倍体性、胚胎型、花粉形态、花器形态等性状,确定茶树的属种、品种和亲缘关系。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高光效育种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
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
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茶树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野生材料、近缘种和各种类型(人工、自然)的突变体系,是技术推广和生产上直接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地制宜引进优良茶树品种是改造老茶园或发展新茶园的首选。
福安市近年大力推广种植高香型茶树品种,面积达6000多hm2,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30%。
采用金牡丹、金观音、紫玫瑰等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经萎凋、轻摇、揉捻、发酵、烘干等复合初制工艺及精制加工,制成条索肥壮、紧结重实,具有水蜜桃香、兰花香等独特花果香品质的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喜爱。
福安市在茶树良种保护及推广上,既发挥传统种业优势,又积极推广新优良种,成效显著,2019年获得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茶树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农种发(2019)1号〕称号。
福安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王水金福建福安市茶业管理局,福建福安355000摘要:以福安当地2个茶树品种坦洋菜茶和福安大白茶为重点,介绍了福安茶树种质资源基本概况,并提出强化种质资源管理、夯实种质资源基础、改善种质资源生长环境等保护举措。
关键词: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品种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eaGermplasm Resources in Fu'anWANG ShuijinFujian Fu'an Tea Administration Bureau,Fu'an355000,ChinaAbstract:The basic situation,protection 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Fu'a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situation of two local tea cultivars in Fu'an:Tanyang caicha and Fu'an dabai-cha,and their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qualities were mainly discussed.Keywords:Tanyang caicha,Fu'an dabaicha,cultivars作者简介:王水金,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引言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
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
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一)发展现状与动态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
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
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
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观察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茶树品种,具有独特的药用和保健功效。
本文通过对寿宁野生茶树的叶片和花粉进行显微和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其微形态学特征。
一、叶片微形态观察1. 叶片表皮与气孔寿宁野生茶树叶片表皮顶部为单层表皮细胞,底部为两层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紧密排列,表皮平整,表皮细胞形状呈多角形或直角形。
叶片表皮的气孔分布较均匀,一般位于叶片下表皮,呈长条状或椭圆状。
叶片下表皮气孔周围存在着较大的蜡质斑点,可能与茶树适应寒冷和干旱的环境有关。
2. 叶片细胞与细胞壁寿宁野生茶树叶片细胞的形状呈多角形或直角形,边界明显,紧密排列,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形成的细胞壁坚硬,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颗粒和色素粒子。
在横切面上,叶片中央部位的细胞形状近似于正方形,周边细胞则呈不规则形状。
叶片边缘以及叶脉周围的细胞形状则呈长条状。
在细胞壁的显微观察中,可以看到细胞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细胞壁形成的网状结构。
3. 叶表皮和叶表皮毛寿宁野生茶树叶表皮毛呈单细胞或多细胞状,常分布于叶片表皮的上表层,较密集地分布在叶片的中央和脉部区域,而边缘区域则较少。
叶表皮毛的形态较为复杂,长度可达到数毫米,具有草地或羽状。
叶表皮毛的生长难度大,可能与茶树的氮素含量和土壤中磷、钾含量有关。
1. 花粉形状和大小寿宁野生茶树花粉呈单粒状,球形或三棱球形,表面光滑,色泽淡黄色或深黄色。
花粉的大小约为25-50微米,大小较为均匀。
寿宁野生茶树花粉形态较为稳定,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花粉形态。
2. 花粉穗形态花粉穗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三穗和四穗,且汇聚叶状。
花粉穗长度在70-90微米之间,由花粉粒子构成,花粉穗形态规则,花粉粒子相对固定。
在花期中,寿宁野生茶树的花粉穗会散发出较为浓烈的香味,吸引着不同种类的昆虫、蜜蜂和蝴蝶来为其授粉。
综上所述,寿宁野生茶树的叶片和花粉具有明显的微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在寿宁野生茶树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功能。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的种质资源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及如何在茶叶产业中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
一、茶叶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种质资源是指包括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在内的所有生物资源。
在中国,茶叶种质资源很丰富,主要分为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三类。
其中,良种是指经过良种选育和繁殖而得到的优良茶树种,主要用于茶园种植;中间型种是指在野生茶树上通过观察和选育得到的,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茶树种;野生种则是指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原生态茶树。
目前,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良种筛选:通过观察和分析茶树的生长特点和叶片、花、果等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筛选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茶树种。
2. 中间型种鉴定: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中间型种。
3. 野生种保护和开发:通过对野生茶树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和保护珍稀野生茶树种,同时也发掘和利用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
4.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茶叶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
二、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高品质茶叶的选育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防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因此,茶叶的品质对于客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良种及野生种与其他茶树品种的交配、筛选、繁殖和推广,才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高品质茶叶。
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名品之一,它是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得到的。
在龙井茶的选育过程中,需要筛选出适合生长在西湖地区的良种茶树,通过精细加工而得到龙井茶。
2019年第05期霞浦县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划分明显。
年平均气温16℃—19℃,年降雨量1100—1800毫米之间,水、热、光资源丰富。
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土壤为透水性好的红、黄壤土质,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pH 值在4.5—6.5,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较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霞浦县是全省1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13个乡镇(街道)都有种茶,涉茶人口约13万人。
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年产量8437吨,产值4.834亿元。
1茶树种质资源品种概况1.1霞浦元宵茶由霞浦县茶业管理局于1981~1998年从霞浦县崇儒乡后溪岭村“春分茶”群体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
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叶色绿,有光泽,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制绿茶:品质优良,色泽绿,香气高爽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是制名优绿茶和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坦洋工夫红茶:条索紧细,色乌润,香高味醇。
1999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2009年被纳入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编号:闽JW008。
1.2霞浦春波绿由霞浦县茶业管理局从霞浦县溪南镇芹头茶场福鼎大白茶有性后代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
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叶色深绿,具光泽,芽叶淡绿色,茸毛较多,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制绿茶:品质优,条索紧实,色泽绿,毫峰显,香气高锐,似栗香,滋味醇厚鲜爽;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细,色乌润,香高味醇。
2003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2010年被全国农技中心审定为国家级良种,同年被纳入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编号:闽JW013。
1.3四季春从霞浦县溪边茶场白垅沙试验茶园的菜茶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
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叶色黄绿,有光泽,芽叶尚肥壮,茸毛尚多,且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制绿茶:外形条索尚壮,色绿毫显,汤鲜、味尚爽,加工龙井茶品质优;制工夫红茶:外形紧实,色泽乌润,内质香高长,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
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业闻名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
为了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近年来,曲靖市政府相继启动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工作,旨在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本次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曲靖市范围内的主要茶叶种植地区,包括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等县市。
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茶园和茶叶企业,以及研究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
二、调查内容1. 茶树品种调查:对茶树品种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原生种、优良品种以及引进品种等,了解各品种的特点、产量、适应性等。
2. 茶树资源分布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图测绘,了解曲靖市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茶树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
3. 茶树生长环境调查: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查,包括土壤、气候、海拔等因素,分析对茶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茶树病虫害调查:调查茶树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影响程度,了解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措施。
5. 茶树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了解茶树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市场需求以及茶叶产业链的整体情况。
三、调查成果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得出了以下成果和分析:1. 茶树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多个系列,其中普洱茶是曲靖市的特色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2. 茶树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地方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3. 茶树生长环境优越,但也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主要包括茶树红蜘蛛、白粉虱、茶树褐飞虱等,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4. 茶树资源利用现状良好,曲靖市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茶叶产业链,包括茶园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叶销售等环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四、意义与建议本次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对曲靖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地政府和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