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结构_初中写作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9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实、描绘场景、展现情节来叙述事件发展过程的文学体裁。
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通常会采用一定的结构模式来展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等,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一、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是记叙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在这种结构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从故事发生的起始点开始,逐步叙述事件的发展情节,一直到故事的结局。
这种结构模式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轨迹,让故事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叙述方式。
当我们叙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他的童年经历开始,逐步叙述他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最终描绘出他成长的过程。
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景,将故事分为不同的空间段落,逐步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细致的地理、场景描写,为故事增添了立体感和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
当我们叙述一个探险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探险地点,分别叙述各种挑战、发现和奇遇,让读者感受到探险者所经历的各种环境变化和挑战。
三、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将故事分为不同的情节段落,逐步演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编排,使故事呈现出紧凑的叙述节奏和戏剧性的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悬念和兴趣。
当我们叙述一个推理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逐步揭示真相、作案动机和破案过程,让读者跟随故事的发展,感受破案的刺激和扣人心弦的氛围。
四、人物结构人物结构是根据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将故事分为不同的人物段落,逐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深入的人物刻画,使故事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故事中的人物。
当我们叙述一个家庭故事时,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分别描绘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和家庭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动人的情感。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传达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文体形式。
其结构模式是指记叙文的写作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记叙文的几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直线式结构模式直线式结构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记叙文写作结构方式。
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事件或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清晰地叙述,呈现出一个直线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通常包括引子、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等几个基本要素。
引子:引子是记叙文的开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事件,激发读者的兴趣。
起因:起因部分介绍事件的起因,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经过部分是对事件的详细叙述,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行动、对话等。
高潮:高潮是事件或故事的最紧张、扣人心弦的部分,通常是故事的转折点或冲突的发生。
结局:结局是整个故事的结束部分,介绍事件的结果和影响。
回环式结构模式通常包括引子、起因、经过、高潮、回环和结局等几个部分。
引子:引子与直线式结构模式相同,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起因、经过、高潮:这些部分与直线式结构模式中的相同。
回环:回环部分是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对事件进行回顾,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
倒叙式结构模式是对事件或故事进行倒叙叙述的方式。
它将事件的结果或结局作为开头,然后逐渐回溯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最后呈现出整个故事的完整情节。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引子:引子是整个故事的结尾,与其他结构模式中的引子相反,这里起到了结束故事的作用。
【参考范文】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原野里成熟的庄稼一片金黄。
想起几十年前我在农村的生活,总会联想到一个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秋天。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片蓝天下,农民们正纷纷准备明年的春耕。
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小麦苗上,苗儿们立即“苏醒”过来,嫩绿的小叶迅速长高,舒展出迷人的青春。
夏天的雨水充足,农民们雨天施肥,晴天除草,庄稼们长得又高又壮,透着满田的生机。
到了初秋,一座座稻田由绿变金,金黄的稻穗垂盈,好似秋的赞歌。
记叙文常见结构_记叙文写作指导(1)、时序顺进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2)、平列展开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基本模式是:材料①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材料② →结尾(抒情、议论)材料③(3)、对比映照式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
其基本模式为:正面材料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反面材料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
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4)、穿插回放式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5)、时空交互式“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
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6)、逐层深入式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便可以了。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_写作指导记叙文是指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故事、事件或经历的一种文体。
初中学生在学习记叙文写作时,应注重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初中学生提升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1.确定记叙文的主题和结构: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记叙文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对一些事件、经历或故事的回忆和叙述。
同时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如引入、展开和结尾,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
2.创造生动的场景和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绘,能够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情境。
使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地点和事件,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运用对话:对话能够让故事更加活跃和真实。
适当运用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4.合理运用时间顺序: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选择时间顺序。
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或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示一段时间内的多个事件。
避免故事的时间跳跃过大,使读者难以理解。
5.避免过度描述和废话:记叙文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冗长的描写。
只写与故事情节发展有关的细节和事件,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流畅。
6.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真实感。
7.适当运用转折和高潮:通过使用转折和高潮的情节布局,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在文章的展开部分适当设置转折,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高潮部分,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8.注重文章的情感表达:记叙文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叙述,也涉及到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和内心独白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意义。
10.多读多练: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学习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
并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以上是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课初中(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课初中篇一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
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结构的规范结构即为谋篇布局。
何为谋篇布局?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又该如何落实这重要一点呢?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主题的统帅下,把表现主题的有关材料进行妥善安排。
大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细到怎样展开,怎样描述,怎样过渡,怎样结尾,都要有所设计,最后有条不紊地组成完整篇章。
一、谋篇布局要以突出文章主题为要旨记叙文是叙事抒情、传情达意的文体,所叙之事或是一件或是多件。
一件事从哪儿落笔,详写哪个细节,略写哪个细节;几件事先写哪件,后写哪件,哪件需浓墨重彩,哪件可一笔带过,这中间的思虑抉择都要以突出文章主题为要旨。
比如这样一个作文题“幸福其实很简单”,标题即透露了部分主题信息,可选择的材料多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冬夜里妈妈递来的一杯热牛奶;困惑时爸爸投来的一个信任眼光;快乐的日子里朋友们亲密无间的谈笑;考试失利时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
还可以是远行时一个个千叮万嘱牵挂着你的电话;回家时一盏为你守候的灯,一桌可能并不很丰盛却依然热气腾腾的饭菜等等。
这么多的素材,可以重点选择一两个最有感触的进行详细叙述,其余简略列举即可。
而详细叙述的那一两件事又并不能像简单的流水账一样将事件过程平铺直叙,而是要在能突显主题的细节上精雕细琢,有重点、讲方法,以突出平凡简单里的幸福。
这就需要在细节上巧下功夫:渲染冬夜的寒意、功课的辛苦、心情的烦闷,都可以成为下文必要的铺垫。
具体构思时围绕着主题需要先明确并设计叙事重点,其后才能更明确该从何处细节入手。
二、谋篇布局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谋篇布局就是把文章相关的众多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所谓有机的整体就要追求“一片浑然”的良好效果。
在明确主旨,处理好材料的先后、主次、详略三对关系后,要注意叙事思路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考虑总体布局时,如果事件材料之间是同一层次的并列关系,要讲究事与事之间的过渡,根据上下文或者用一个词,或者用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务必使文章前后自然衔接,以避免突兀跳跃导致章节松散。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抒发作者感情、传递思想,讲述故事、史实、人物生平等的文学形式。
在写记叙文时,如何组织故事情节和安排每个部分的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从结构和布局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其中开头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故事产生好奇心,中间是记叙故事的主体,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以达到让读者明白故事主题的目的,结尾包括总结和表达个人感情或思考,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性。
1.开头开头是记叙文的门户,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一步。
一个好的开头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引用名言警句,增强文章气势。
(2)以疑问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今天你微笑了吗?”(3)以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
比如:“躺在床上,听窗外细雨滴答,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个夏天……”(4)以动作或对话形式引发读者的兴趣。
比如:“她慢慢地转过身来,看着他说……”2.中间中间是记叙文章的主体,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其顺序应该是按时间、空间或因果关系来展开,让读者能够明白故事主题和情节进展。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逐一描述从而把故事发展展示出来。
比如:“第一次见面,他没有给她好印象,但后来,他却在无意间得到了她的电话……”(2)对比前后的差别。
比如:“他们相恋了三年,可是一件事情让他们的关系出现了危机……”(3)反复强调主题,让读者深入体会主题。
比如:“无论千山万水,无论起点终点,最重要的是,需要的勇气。
”3.结尾结尾是整篇文章的收尾,是作者思想表达的重要一环。
好的结尾应该有独特的意味和深刻的思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归纳全文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本书。
”(2)以悖论的方式结尾,让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个故事完了吗?其实它还在继续。
”(3)以回顾的方式结束,回顾全文,强化主题。
比如:“那个夏天,无论做什么,看起来都很美好。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是一种描述事实、经历或故事的文体,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记叙文的结构和布局方法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
一、结构方法1.引子:记叙文的引子是整篇文章的开场白,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写一个有趣的开头、描绘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2.事件叙述:在引子之后,写作的重点是对事件的详细叙述。
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或者根据事件的重要性来组织叙述。
叙述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以便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人物描写:人物在记叙文中非常重要,他们的情感变化和行为举止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
在写人物描写时要注意个性的刻画,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特征、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4.高潮与结尾:写作的高潮是整个故事的重要部分,是故事达到最高点的时刻。
高潮部分一般发生在故事的通过写作的手法来达到情感的高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是整篇记叙文的结束部分,要给读者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二、布局方法1.时间顺序布局:根据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来布局,将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比较常见,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空间布局: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空间的位置进行叙述。
通过详细描绘场景,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
3.主题布局:根据写作的主题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主题的相关性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可以突出主题,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4.情感布局: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情感的起伏进行叙述。
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介绍的是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够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在写作时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章节之间的过渡,以及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初中记叙文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或者一段经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初中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事件或经历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事件或经历作为写作素材。
这个事件可以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故事或者是虚构的故事。
无论选择哪种素材,都要确保它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确定写作结构记叙文的写作结构通常有引子、承接、高潮、结尾四个部分。
引子是整个记叙文的开端,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想象。
承接是展开故事情节的过程,要遵循时间顺序,逐步反映事件的发展。
高潮是整个故事的最关键的部分,要写得紧凑刺激,引人入胜。
结尾是整个故事的收束,要回到事件的最初,做一个合适的总结。
三、运用描写手法描写是记叙文重要的手法之一。
可以有详细描写和感情描写两种方式。
详细描写要求写出事件中的细节,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
感情描写要求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达事件中的情感,既可以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他人的感受。
四、遣词造句精准简练记叙文的文字应该力求精准简练,用词要准确恰当,句子要通顺流畅。
尽量避免使用长句,改用短句或句子并列,这样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读起来也更加流畅。
五、注意节奏和语气记叙文的节奏要有起伏感,能够给人一种情感冲击力。
可以通过掌握句子的长短、语气的变化来达到这种效果。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设问、反问等,也能够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六、注意过渡和连贯记叙文中的不同段落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过渡,使一个段落与下一个段落之间能够有一个自然的衔接。
可以通过使用过渡词或者短语来实现,如因此、然而、同时等。
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整个记叙文的连贯性,避免出现突兀或者不连贯的情况。
七、多读多写,积累素材和经验写记叙文就像是学习一门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七年级上语文记叙文常见的结构类型讲解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
文章的结构即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既是内容题材的组织方式,又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化形态,成为评估文章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1.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如果把叙述中的种种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这根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文章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就能组织得井然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一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
如第二单元课文《枣核》。
从“带枣核—--枣核的用途—--种枣树以解思乡之情”以枣核为线索连缀全文,凸显主旨,文章就显得纲举目张,眉目清楚。
2.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
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叙述方式,而是以一种叙述方式为主,结合其他几种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如舒婷名作《真水无香》,主要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抒写了对母亲的热爱,同时又辅之以插叙、倒叙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追忆,行文活泼,选材丰富却又有条不紊。
3.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二、记叙文的创新结构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1.题记式。
记叙文写作的几种结构模式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文体。
在写记叙文时,结构模式极其重要,决定了文本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一、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是最基本的一种记叙文结构模式,即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事件或故事。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获得直观的理解,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时间发展背景和事件的逻辑关系。
时间顺序结构一般可以用来描述经历过的事情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过程。
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拾金不昧的经历的文章,可以按以下结构叙述:第一,描述自己在路上发现钱袋;第二,叙述获得钱袋后感受到的喜悦和惊讶;第三,描述找到钱袋的主人并将其归还的过程;最后表达收获带来的自豪和感慨。
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一种在区域内叙述事件或景象的结构模式。
这种结构模式能够让读者对事件或者景象的空间位置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空间结构在讲述旅游、描写风景、场所或者建筑等方面使用较多。
例如,描述自己去旅行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叙述:第一,描绘旅行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叙述旅行中的具体细节以及所见所闻;第三,表达在旅行中感受到的幸福和满足。
三、因果结构因果结构是一种按照事件或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叙述的结构模式。
这种结构模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以将事件或情节联系在一起,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种结构模式常用来讲述经过长时间发展和演变而成的事情或情节。
例如,写一篇911袭击事件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叙述:第一,介绍911事件之前的历史背景和美国与恐怖分子的矛盾源头;第二,描述恐怖分子们实施恐怖行动的经过和攻击的结果;第三,分析911事件对全球的震撼和影响。
四、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一种等级平等的结构模式,即按照把同等地位的事物并列起来叙述。
这种结构模式能够将有共性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例如,写一篇家庭出游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叙述:第一,描述家人为了旅行做的准备工作;第二,叙述一家人到达旅行目的地后的活动情况;第三,归纳家庭旅游中的乐趣和感受。
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结构与技巧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结构与技巧记叙文是一种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经历或故事为内容,通过描写、叙述和揣摩等手法来展现事物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文体。
在写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其结构和技巧,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记叙文的结构和技巧。
一、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一般由引子、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1. 引子:引子是记叙文的开篇部分,用来引入故事情节或主题。
可以是一句话、一句引用、一种景物描写或者讲述一件小事等。
引子的作用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主体:主体是记叙文的核心部分,通过串联事件、描写场景、塑造人物等手法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主体部分可以根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主题顺序来组织。
同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主题的统一性,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
3. 结尾:结尾是记叙文的结束部分,用来对故事情节进行总结或者表达深层次的情感。
可以归纳故事中的教训或感悟,也可以用意境描写或反转等手法来结束故事。
结尾的作用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二、记叙文写作的技巧除了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外,还需要灵活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1. 选取合适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应该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或思考。
可以选择一段真实的经历、一个有启示性的事件或者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作为主题。
主题的选取要符合读者的兴趣和社会背景,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2. 运用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环境场景、情感变化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描述性。
描写要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抓住情感转折点:记叙文的情感转折点是故事情节中的关键部分,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意外事件的发生、戏剧性的场景等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记叙文写作指导安排结构【能力解说】记叙文结构是指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过程中的谋篇布局。
它是建构记叙文的骨架,主要涉及开头结尾的设计、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情节叙述的角度、段落层次的照应、悬念伏笔的安排等。
这些环节在记叙文中并不是以单个形式出现,通常是多个环节的合理组合,它们共同构成了记叙文的整体结构模式。
【应对策略】怎样才能安排好记叙文的写作结构?一、平中见奇,写好串珠线链式结构依照事件的本来面目来叙述是记叙文写作的常见结构形式,通常是按事件的发展顺序,依次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安排结构时,可以人物、思想、物件为红线,形成“线链式结构”串编各环节,在对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叙述中,加以传神的描写、真切的抒情,于平淡朴实中见丰姿神韵。
二、奇峰突起,写好悬念回放式结构在记叙文的开篇,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放到前面去叙写,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悬念回放式”结构常能使文章开篇就悬念迭起,妙趣横生,使行文结构一波三折。
三、剪接镜头,写好片段连缀式结构记叙文并不只叙述单个的事情,有时可以将几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力图从多角度来反映文章主题。
此种结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描写刻画人物或表达中心思想,各片段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表现为时间先后、先因后果、递进加深等。
片段的组合上,可采用小标题来显示各部分之关系,也可用过渡语句衔接上下文意,力求使文章在结构形式上分中有连,浑然一体。
四、花开并蒂,写好对比映照式结构有些记叙文内容比较丰富,往往表现为一人多事或一事数人,在结构的构架上更需仔细斟酌。
具体安排时,可以从一个中心出发,将两件事情设计为同类事件的以好衬好,或是不同事件的对比反衬。
在结构的衔接上,要找出两件事情的映衬点和对比点;在事件的写法上,两件事情要浓淡相宜、有详有略;在表现的角度上,要正面侧面多方衬托,或鲜明对比、或反面映照。
当然,文无定式。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
记叙文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学体裁,它通过叙述事件的方式来表现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记叙文的结构和布局方法对于整篇文章的逻辑和表达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构和布局方法:
1. 清晰的开头
记叙文的开头应当直截了当地引入故事的背景和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描绘一个人物或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件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且愿意往下读。
2. 生动的情节和事件
记叙文的情节和事件是文章的灵魂,它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
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生动而有趣的情节和事件来展开故事,让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
3. 时间和空间的跳跃
记叙文中常常会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因此在结构和布局时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过渡。
可以通过时间的顺序来呈现故事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空间的描述来展现不同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
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跳跃时,我们应当注重逻辑的连贯和过渡的自然,避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困惑。
4. 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记叙文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们的性格和情感直接影响着故事的发展和读者的情感体验。
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应当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5. 合理的结尾
记叙文的结尾应当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和概括,让读者在结束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可以通过回顾故事的发展,总结人物的成长或者提出深刻的思考来呈现一个合理而有力的结尾。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是讲述事件或经历的文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之一。
它可以用于叙述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等。
在写记叙文时,需要注意结构的安排,以便让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事情。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介绍。
一、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记叙文结构。
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是从事件的开始到结束进行描述。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非常直观易懂。
在时间顺序叙述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情节或描写,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细节。
二、主题结构
主题结构是按照主题来组织记叙文的结构。
它不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按照事件的主题来进行组织。
这种结构通常是通过主题的不同部分来组织文本。
例如,可以从事件的背景介绍开始,然后是事件的主要经过,最后是事件的后续影响等等。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主要意义,非常适合于叙述故事或感性体验。
三、对比结构
对比结构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件或情境来进行组织。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生活的经历,来表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在对比结构中,需要注意事件的相似和差异,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的涵义和意义。
四、因果结构
总之,记叙文的结构可以根据情节、主题或因果关系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组织。
无论哪种结构,都需要注意清晰、直观和逻辑思维的表达,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事件。
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文体。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重描写细节、恰当运用插叙和对话等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是一些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选择合适的事件记叙文通常围绕一个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展开,要选择一个有趣、有代表性的事件。
可以考虑一次旅行、一次比赛、一次突发事件等等。
记叙文也可以选择个人的经历,例如一次重要的考试、一次感人的经历等等。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事件,都要保证其有足够的情节展开空间。
2. 详细描写在记叙文中,要注意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描写,以使故事更加生动。
可以运用五官描写,描述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等等。
同时,对环境进行描写,以增加故事的背景气氛。
描写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感觉的,要尽量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使用插叙和对话插叙和对话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层次和丰富性。
插叙可以在叙述正文之前或之后插入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或者心理描写,使故事更加有层次感。
对话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可以通过对话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心理状态等等。
4. 注意时间顺序记叙文依赖于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要确保时间的前后顺序清晰明了。
可以使用承接词和过渡句来连接不同的时间段,使故事更加连贯流畅。
同时,要注意字数的控制,不要将事件叙述得过于冗长,也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
5. 结构合理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叙述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用来引入事件的背景和人物,可以通过描述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叙述部分是故事的主体,要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发展。
结尾部分要给读者一个总结和反思,可以对事件进行评论或者思考。
6. 多练习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所以要多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进行练习,例如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一次户外活动等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文笔水平。
以上是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记叙文的结构_初中写作指导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第1页共9页《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
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第2页共9页(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
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
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
"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二)记叙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第3页共9页(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第4页共9页(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
"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
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
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
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
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第5页共9页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
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
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
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
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
"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第6页共9页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
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