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9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东、中、西部划分)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其中海南省原黎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市县中的6个民族自治县(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乐东县、白沙县、昌江县)以及东方市、五指山市属于西部地带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其中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自治州属西部地带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重大疾病:
肾透析治疗、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癌症的放疗、化疗、镇痛治疗;糖尿病;肺心病;红斑狼疮;偏瘫;精神病;血友病;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十二种门诊特殊病种。
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一、 三大经济区的划分1.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河套平原)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 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 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的雄厚基础3.我国主要的城市群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带--- 东部科技发达、平均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4.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 交通便利是又- -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 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线建设投资很大。
(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5.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尤为艰巨? (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面分析)-----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四、三大经济地带的比较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2.交通便利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4.高科技文化水平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2.北方各省淡水不足3.环境污染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方向: 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 1.能源、矿产优势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5.外贸:边贸优势问题: 1.晋煤外运的压力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5.洪涝(长江中游)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方向: 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 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3.交通落后4.生态恶化方向: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4.开发能源- +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1.三个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照自身特点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加强横向联合,互补发展一协调发展2.读教材图1.17,西部大开发的西部与我们所讲三个经济带的西部是否一样?-------增加了东部的广西,中部的内蒙古,共12个省区-------面积71.5%,人口28.7%,GDP16.9%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措施有哪些?-------加强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也会得到缓解。
第十讲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二 西部大开发范围:青、新、甘、宁、陕、藏、渝、云、贵、川、桂、内蒙古,共12个声级行政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
人口占28.5%,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20%。
三 资源的调配 1.南水北调意义: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总结为“三多三少一个变化大”的特点,也就是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的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特别是我国的华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工农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量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南水北调。
工程线路: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市江都段引水,抽进京杭大运河,用闸控制,用13级抽水台阶,逐级提升,至天津。
沿路供水,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
逐段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
水质差,沿线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可能被污染。
中线分两步:第一步把丹江口水库的汉水引到华北平原,第二步,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将三峡水库的水引入丹江口水库,加大引水量。
主要解决北京缺水问题,供水范围:京、津、华北地区。
拟采用“封闭式”的输水方式,沿途穿越河道,采用立体交叉式通过,水质好,但工程造价高。
全程自流,运行费用低。
西线: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通天河)引水入黄河上游,增加黄河上游水量,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工程难度最大。
东部地带西部地带2.西气东输意义:我国资源空间分配很不平衡,比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产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山区。
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气东输对合理调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概况:2002年初,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即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塔里木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的对接。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知识归纳⎪⎪⎩⎪⎪⎨⎧←⎪⎪⎪⎪⎪⎪⎪⎭⎪⎪⎪⎪⎪⎪⎪⎬⎫⎪⎪⎪⎪⎪⎪⎪⎩⎪⎪⎪⎪⎪⎪⎪⎨⎧⎪⎩⎪⎨⎧⎪⎩⎪⎨⎧⎪⎩⎪⎨⎧东部改革开放起步早结构相对较优东部地区的心理特征不同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原因地理区位不同气候地形自然原因影响因素较慢发展速度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西部西部次于东部发展速度次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中部中部最快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个省市区东部沿海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0914——学法建议1.学习本节内容首先是要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各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组成的省市区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加以识记,同时结合区位特征、地区特征加以识记,如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台湾省外的所有沿海的省市区和北京市(不临海),西部经济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5个省区和西南地区的5个省市区。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统计图及统计数据的运用。
一是根据三个经济地带田)P 的增长、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和三个地带田)P 所占比重的变化,总结三个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二是根据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关系。
3.要注重对经济地带性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可将三个经济地带进行成因比较。
如对三个经济地带自然原因的分析如下表:潜能开发思路分析A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B选项中重庆属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中部经济地带;C选项中的合肥及D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意。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时由于对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识记不清晰,容易错选C 或D。
排除障碍的方法是:除北京市外,其他东部经济地带的所有省市区都濒临海洋,某城市是否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看该城市所在的省市区是否濒临海洋即可知。
思路分析目前我国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东部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各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在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三个经济地带概况项目经济地带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16小↓大42大↓小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9个27 35西部经济地带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57 23注意:由于资料统计欠缺,东部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北京虽不直接濒临海洋,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故可作为沿海行政区对待;西部经济地带并非与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一个意思。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1.差异的主要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体现)三区比较如下:(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三区比较如下:易错点:认为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
事实上,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GDP增长速度最快,故使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反而减少,东西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1.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济地带用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经济地带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2.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1)优势互补三个经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开发整治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优势互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