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模板第【1】篇〗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的特征,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扇形。
2.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圆心角和半径都在变化时,扇形的大小也在随着变化。
3. 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建立扇形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大小、半径长短有关。
教师准备:课件、答题卡学生准备:圆片一个,剪刀,圆规,量角器,三角尺,折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扇形1. 同学们,在奇妙的海底世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图形王国去看看吧。
(出示视频)2.谈话引入:大家看到些什么?这些物体的形状相似,有些物体的名称里都含有一个“扇”字,它们的外形都是什么形状?(都是扇形)板书课题:扇形(出示例题图)你们想了解扇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有很多的探求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扇形。
二.探求新知,认识扇形(一)教学扇形的意义1. 自学课本,初步感知(1)带着“什么是扇形”的问题自学课本第75页;填写题卡。
(2)从准备的圆中剪一个扇形,说说什么围成扇形。
(学生自学指南)A.读一读:阅读课本第75页内容B. 填一填一条()和()的两条()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C. 剪一剪从你准备的圆上剪下一个扇形。
D. 说一说欣赏一下你所剪下的图形,说说是不是扇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 了解圆心角,完善扇形各部分(1)直观了解扇形各部分名称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需要了解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手中的扇形了解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2)自主揭示扇形的概念刚才我们认识了手中扇形的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图上的扇形,请你回答各部分的名称。
A.什么是弧?强调圆上。
(板书弧的概念)B.什么是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板书扇形概念)C.什么叫圆心角呢?在扇形中,像角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扇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扇形的认识展开,教学内容包括扇形的定义、性质、以及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扇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扇形的定义,掌握扇形的性质,能够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弧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1. 扇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扇形面积和弧长的计算方法。
3. 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模型、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风扇、钟表等,引出扇形的定义和性质。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绘制扇形,测量扇形的半径、弧长和角度。
4. 讨论:分组讨论,探究扇形面积和弧长的计算方法。
5. 讲解:讲解扇形面积和弧长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扇形的应用,如设计花园、计算扇形零件的面积等。
板书设计1. 扇形的认识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一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扇形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扇形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计算其面积和弧长。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理解等。
2. 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是否掌握了扇形的定义和性质,是否能够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弧长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初步认识扇形(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扇形,了解扇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扇形的半径、圆心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扇形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扇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半径、圆心角等概念,能计算扇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扇形的半径、圆心角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模型、圆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扇子、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扇形的基本概念,如半径、圆心角等,并通过实例演示扇形的画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扇形的性质,如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1. 板书初步认识扇形2. 板书内容:扇形的基本概念:半径、圆心角扇形的画法扇形的性质:面积计算实例演示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扇形的面积。
2. 提高题:运用扇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扇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讲解扇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操练环节,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课后作业设计合理,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1.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扇子、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说课稿第【1】篇〗4.扇形【说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及练习十六1~4题。
【说教学目标】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说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用具】课件、纸圆片2个、一张纸上画好一个圆、彩笔一支。
【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扇形物体:扇贝、折扇……同学们,刚才你们认识了扇形物体,大家想知道扇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什么样的图形叫扇形?学生:扇形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扇形跟圆有什么关系?……嗯,同学们的问题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扇形。
板书课题:4.扇形【新课讲授】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2)老师: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
(课件演示。
)(3)追问: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读作:弧AB(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
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老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什么叫圆心角?(板书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
谁是圆心角?(∠AOB是圆心角)(3)练习:教材76页第2题。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圆心角?在()里面打“√”。
3.扇形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出示课件:提问: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以14圆为弧的扇形呢?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80°,以14圆为弧的扇形是90°。
我的发现:同一圆内,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圆心角越大,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越小,扇形面积越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的认识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扇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在这一部分要介绍的是扇形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扇形的定义、特点、计算方法以及扇形图的绘制等。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的定义,掌握扇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扇形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将扇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扇形,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扇形和扇形图,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扇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扇形的定义。
接着,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来教授扇形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通过一些拓展练习,帮助学生将扇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呈现扇形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下面的扇形图,计算出扇形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扇形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将扇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扇形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扇形的定义和特点,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扇形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它的主要特点是与圆有直接的关系,弧长和半径的长度是计算扇形面积的重要因素。
在讲解时,我会通过实物扇形和扇形图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扇形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我会详细讲解如何根据圆心角和半径来计算扇形的面积。
具体公式为:扇形面积= (θ/360) × πr²,其中θ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
5.4扇形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六年级的讲台上,我感到一股莫名的责任。
我知道,我要教授的是《扇形的认识》,这是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扇形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圆的关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扇形的概念,能够运用扇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扇形,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扇形的定义。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扇形的特点,以及它与圆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用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也会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上,我会准备一些扇形的实物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我相信,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扇形的知识。
我会用清晰的图形和简洁的文字,将扇形的定义、特点和与圆的关系展示给学生。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和提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尝试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扇形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扇形的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扇形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是本次教学的核心。
扇形与圆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扇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于扇形的定义和特点,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扇形的定义。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扇形的特点,包括扇形的弧长、半径和面积等。
我会用直观的图形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六课时扇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的定义,认识扇形的圆心角,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扇形的定义,认识扇形的圆心角,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扇形的定义及圆心角的认识。
2.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模型、圆规、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扇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扇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的圆心角,推导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扇形,测量圆心角,计算扇形面积。
4. 应用:结合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扇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扇形的定义:由圆心、半径和圆弧组成的图形。
2. 扇形的圆心角:圆心所对的圆弧所对的角。
3.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S = (θ/360°)πr²,其中θ为圆心角,r为半径。
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扇形,测量其圆心角和半径,计算扇形面积。
2. 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10cm,求该扇形的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扇形的定义、圆心角的认识以及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扇形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扇形相关知识的关键。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解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