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金属在各种环境中的腐蚀
- 格式:ppt
- 大小:541.00 KB
- 文档页数:68
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金属的腐蚀(一)定义: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二)特征:金属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方面会发生变化(三)本质:金属失电子变成阳离子发生氧化反应。
M-ne-=M n+(四)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1、化学腐蚀(1)定义:金属与其表面接触的一些物质(如O2、Cl2、SO2等)直接反应而引起的腐蚀(2)本质:金属失电子被氧化。
(3)举例:铁与氯气直接反应而腐蚀;输油、输气的钢管被原油、天然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腐蚀(4)特点:无电流产生,化学腐蚀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例如:钢材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表面生成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一层氧化物。
2、电化学腐蚀(1)定义: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2)本质: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3)举例: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锈蚀就是电化学腐蚀(4)特点:有微弱的电流产生注: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联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更普遍,危害更大,腐蚀速率更快3、钢铁的电化学腐蚀(1)原电池的组成:负极:铁正极:碳电解质:潮湿空气(2)种类:根据钢铁表面水膜的酸性强弱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①析氢腐蚀:在酸性环境中,由于在腐蚀过程中不断有H2放出,所以叫做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总反应:Fe+2H+=Fe2++H2↑②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但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水膜中溶有O2,呈弱酸性、中性或碱性:负极:Fe—2e-=Fe2+ 正极:O2+4e-+2H2O=4OH-总反应: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 =Fe2O3·xH2O(铁锈)+(3-x)H2O注:I、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氢后的金属不能发生II、氢前和氢后的金属都可发生吸氧腐蚀III、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水膜一般不显强酸性;第二:多数金属都可发生二、金属的防护(一)改变金属材料的组成1、方法:在金属中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成性能优异的合金。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说课稿教学分析内容选择:本次实验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继电化学原理知识系统学习后,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发展与应用。
另一方面,学生发现教室清洁使用的钢丝球,半天旧生锈明显,而家用的钢丝球很少生锈,对该现象的原因很好奇。
查阅《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学习活动建议”和“学业要求”做出了相关要求。
同时新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情境化、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于是本课以钢丝球为载体,展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探究性学习。
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知识及电化学原理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出析氢腐蚀原理的能力,但对吸氧腐蚀较陌生,需完善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的初衷是提高宏微结合、证据推理、探究与创新、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落到知识角度,得到具体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原理,构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分析模型;2.探究金属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的腐蚀类型,感受金属腐蚀的普遍性及危害,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掌握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体会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4.重难点: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及过程;金属在弱酸性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类型;金属防腐措施的自主设计。
二、内容创新教材中安排四个实验来突破两个难点,即:吸氧腐蚀的判断和牺牲阳极法;本课对教材进行整合改进后,设计三个实验突破三个重点,即:1.创新演示实验,探究钢丝球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情况,理解吸氧腐蚀的全过程;2.创新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不同pH下钢铁的腐蚀类型;3.创新课外自主实验,探究金属防腐措施的效果,从三个角度设计金属防腐措施。
三、教学过程情境素材一:学生发现教室清洁使用的一款钢丝球,才半天就生锈了,而家里使用的钢丝球却很少生锈。
由此引导学生从钢丝球本身以及接触的环境两个方面来寻找易生锈和不易生锈的的原因。
易锈钢丝球的产品参数材料显示为“钢丝”,主要含Fe和C,不锈钢丝球的材料为“不锈钢”,主要含Fe、C、Cr、Ni等。
金属腐蚀类型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其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出现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金属腐蚀类型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类型。
1. 酸性腐蚀酸性腐蚀是金属在酸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腐蚀形式。
在酸性环境中,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容易被酸侵蚀,从而导致金属腐蚀。
酸性腐蚀常见于酸雨、酸性土壤等环境中,对建筑结构、汽车等金属制品造成严重影响。
2. 碱性腐蚀碱性腐蚀是金属在碱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腐蚀形式。
碱性物质能够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使金属暴露在环境中,进而发生腐蚀。
碱性腐蚀常见于海洋环境、碱性土壤等场合,对船舶、海洋平台等金属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3. 氧化腐蚀氧化腐蚀是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形式。
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与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腐蚀金属。
氧化腐蚀常见于大气中,对金属建筑、桥梁等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4.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腐蚀形式。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极、阴极以及金属之间的电流作用下,金属发生腐蚀。
电化学腐蚀常见于海水、地下水、酸碱溶液等环境中,对管道、容器、设备等金属制品造成严重危害。
5. 微生物腐蚀微生物腐蚀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金属腐蚀过程。
微生物能够产生各种酸性、碱性物质,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层,导致金属腐蚀。
微生物腐蚀常见于土壤、水体中,对船舶、管道、地下设施等金属结构造成严重危害。
6. 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金属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特殊腐蚀形式。
金属在应力作用下,与腐蚀介质相互作用,导致金属发生腐蚀。
应力腐蚀常见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对石油化工设备、核电站等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金属腐蚀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防止金属腐蚀,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选用抗腐蚀材料、涂覆保护层、施加电流保护等。
然而,金属腐蚀仍然是一个全球性难题,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来解决。
只有加强金属腐蚀防护措施,才能保证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通常规定凡是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进行还原反应的电极就叫做阴极。
由此表明,作为一个腐蚀电池,它必需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腐蚀原电池的工作历程主要由下列三个基本过程组成:1、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并把当量的电子留在金属上;2、阴极过程:从阳极过来的电子被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吸收电子的氧化性物质所接受;3、电流的流动: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4、腐蚀电池的类型可以把腐蚀电池分为两大类:宏观腐蚀电池和微观腐蚀电池当参与电极反应的各组分活度(或分压)都等于1,温度规定为25︒C,这种状态称为标准状态,此时,平衡电位Ee等于E0,故E0称为标准电位。
由于通过电流而引起原电池两极间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原电池的极化作用。
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
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或去极化过程根据控制步骤的不同,可将极化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和浓度极化极化分类:电化学极化:电子转移步骤最慢为控制步骤所导致浓度极化:电子转移步骤快,而反应物从溶液相中向电极表面运动成产物自由电极表面向溶液相内部运动的液相传质成为控制步骤电阻极化: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和电极表面的某种类型膜而产生的欧姆降。
产生阳极极化的原因:1、阳极的电化学极化2、阳极的浓度极化3、阳极的电阻极化。
析氢腐蚀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氢离子去极化腐蚀吸氧腐蚀以氧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氧去极化腐蚀氢去极化腐蚀的特征1、阴极反应的浓度极化小,一般可以忽略。
2、与溶液PH值关系很大。
3、与金属材料的本质及表面状态有关。
4、与阴极面积有关。
5、与温度有关。
三、提高氢过电位措施1、加入析氢过电位高的合金元素;2、提高金属的纯度,消除或减少杂质;3、加入阴极缓蚀剂,如在酸性溶液中加入As、Sb、Hg、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