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31 KB
- 文档页数:4
一、完整聆听1.听音乐进教室。
(A:脚步拍手B:脚步抬手)二、揭示课题1.师:这首歌曲你们熟悉吗?你知道他的名字吗?2.师:是的,他的名字就是外婆的澎湖湾,那你知道澎湖湾在哪里吗?澎湖湾位于宝岛台湾,歌曲回忆了小朋友与外婆美好的童年生活。
图片三、学习A段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澎湖湾。
2.聆听节拍师:请你们聆听歌曲是由几拍子组成的?3.加入身体乐器(1)X - - – X – X –手手指师:我们一起把每个小节的第一拍拍出来哦。
光昌小学的小朋友们也可以加入我们哦。
师:观察我的变化,看懂的小朋友跟上我哦。
(2)0 X 0 X 0 X X –肩指师:我又要发生变化咯,注意看。
(3)0 0 XX X 0 0 X –腿指师:难度继续加大。
出示节奏型4.分小组合作演绎身体乐器。
师:你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帮,夏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
今天夏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的合作能力。
我请你们两个小组演绎第一条节奏,请你们这两个小组演绎第二条节奏,请你们小组演绎第三条节奏。
准备好了吗。
5.演唱A段歌词师:你们在音乐中合作得真默契。
现在,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澎湖湾吧。
生完整演唱,解决切分、十六分音符。
6.无伴奏声势演唱师:加入身体乐器伴奏哦。
调整歌声。
四、学习B段师:请你们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那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节奏、情绪上)1.解释歌曲乐段师:嗯,你们聆听得真仔细,所以,《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总共可以分为两个乐段。
A段B段2.用丝巾体验师:今天你们的口袋里还多了一样什么?(纱巾)你们觉得我们可以把纱巾想象成什么来表现?(小船、海浪..)示范。
我们就跟着抒情的音乐来画一画澎湖湾吧。
你们来画小船,你们来画海浪。
3.唱谱师:画的真美,让我们再用优美的歌声来唱一唱。
解决难点。
4.带入歌词演唱。
解决反复记号。
(长了两遍,最后一个长只有两拍哦)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啊,好像澎湖湾就在我面前。
5.加入纱巾演唱。
五、完整演唱师:我们来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吧。
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篇1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最早传入大陆的台湾校园民谣之一,曲调优美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很喜欢唱。
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的赞美,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校园民谣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因为它清新、明快的风格使它在歌坛独树一帜,保持着永久的魅力。
教学目标1、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对这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进行演唱处理,体味美感;并在演唱中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悟亲情。
2、通过《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了解和感受台湾校园民谣的魅力,补充欣赏《童年》、《蜗牛与黄鹂鸟》等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校园民谣,同时补充欣赏各种不同版本《外婆的澎湖湾》,增加学生音乐信息的积累。
设计特色:以丰富的体验为载体开展音乐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能流畅、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摇啊摇》用LU模唱唱歌要求:身体坐正、笑肌提起、口腔打开。
三、导入孩子们,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一起来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地图上的台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台湾有人去过台湾吗?能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吗?看来大家对台湾的了解还需要再丰富一些。
(直接切入鸟瞰图,开始介绍)从地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台湾其实就是一个的岛屿,四面环海。
沿着海岸线上,沙滩、椰林,景色美不胜收。
台湾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同时,又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之岛”,全岛三分之二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
特殊的地形成就了这边风景独好!像大家很熟悉的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台湾俊美风光的象征。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欣赏、学唱《外婆的澎湖湾》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三、教学难点: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一)、师生问好!(啦啦歌) 1 5 1 5 ︱ 1 5 3 5 1 —︱ 3 3 3 22 2 ︱ 2 1 2 3 2 —︱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1 5 1 5 ︱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 1—‖ 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二)、新课教授:导入: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管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生答。
除了姥姥我们还称呼什么?对外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
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
)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提问: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和外婆的感情好吗?1、欣赏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婆的澎湖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2. 通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的内涵和背景。
2. 运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感受家乡的美丽。
2. 向学生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和创作灵感。
3.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5.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章:歌曲学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2. 运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回顾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2.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家乡风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婆的澎湖湾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拓宽文化视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感受亲情、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分析《外婆的澎湖湾》的曲式结构,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2.3 歌词意境解读《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外婆的澎湖湾》的曲调、节奏和演唱技巧。
3.2 教学难点解决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演唱歌曲。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澎湖湾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2 教学实践分步骤教授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并进行集体演唱练习。
4.3 巩固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
4.4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演唱能力评价学生在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5.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家乡、亲情和祖国的情感态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外婆的澎湖湾》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歌曲文本和背景知识。
6.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教学。
6.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澎湖湾的图片、视频和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歌词意境。
7.2 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7.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的活动。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歌曲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情感及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歌曲中所描绘的澎湖湾的风光及与外婆的情感联系。
3. 讲解歌曲中的关键词语及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及创作动机。
2. 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分析歌曲结构及音乐特点。
章节二:歌词学习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
2. 理解歌词中的意境及情感。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
2. 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
2. 学生跟唱并体会歌词中的情感。
3. 讨论歌词中的意境及表达方式。
章节三:旋律学习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
2. 理解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及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1. 分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特点。
2. 讲解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演奏歌曲旋律,学生跟随演唱。
2. 分析旋律中的关键音符及音乐表情。
3. 学生自主练习旋律,教师辅导。
章节四:节奏与拍子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节奏与拍子。
2. 理解节奏与拍子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节奏与拍子特点。
2. 讲解节奏与拍子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节奏与拍子的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与拍子。
3. 应用节奏与拍子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章节五:整体演唱与表演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1. 整体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讲解歌曲表演的技巧与表现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演唱歌曲。
2.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辅导。
3. 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我国美丽的澎湖湾风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亲情和故乡之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内容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内容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换气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音频、视频文件及歌词课件。
2. 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乐器。
3. 教学资源:相关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澎湖湾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教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介绍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
3. 实践环节:(1)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合唱展示:学生进行合唱展示,评价彼此的演唱效果。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拓展: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澎湖湾的歌曲,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澎湖湾的音乐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内容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合唱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了解学生对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评价他们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足够的个别指导。
外婆的澎湖湾公开课教案教案:外婆的澎湖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外婆的澎湖湾》。
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童年时在外婆家的澎湖湾的快乐时光,通过描绘海边的景色和童年时的趣事,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海边景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读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让学生加深记忆。
4. 理解课文内容(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课文描绘的景色和童年趣事。
学生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景色:海边的景色趣事:童年时的趣事情感: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海边景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海边的景色和趣事,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或者开展一次作文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外婆澎湖湾的喜爱和怀念。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澎湖湾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澎湖湾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讲述澎湖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地图展示澎湖湾的地理位置。
通过故事和视频介绍澎湖湾的历史和文化。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澎湖湾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播放澎湖湾的历史和文化故事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和讨论。
第二章:外婆的澎湖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婆的澎湖湾的故事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力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述外婆的澎湖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书或多媒体材料讲述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听力理解和情感分析。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听故事书或观看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三章:澎湖湾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环境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澎湖湾的自然环境,包括海洋、沙滩、珊瑚礁等。
讲述澎湖湾的特点和生态资源。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地考察展示澎湖湾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澎湖湾的特点和生态资源。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澎湖湾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澎湖湾的特点和生态资源。
第四章:澎湖湾的文化遗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澎湖湾的文化遗产和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澎湖湾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迹、传统手工艺等。
讲述澎湖湾的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澎湖湾的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澎湖湾的文化特色。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澎湖湾的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澎湖湾的古迹和传统手工艺品。
五年级上学期音乐公开课教案教案一:《外婆的澎湖湾》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表达对童年生活和美好家园的回忆与热爱。
2.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活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了解台湾民谣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以及二声部合唱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台湾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有没有去过台湾或者了解台湾的一些地方?引出课题《外婆的澎湖湾》。
2.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2)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3)学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如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旋律。
(4)学唱歌词教师范唱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学生自主演唱歌词,教师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对童年和外婆的思念之情。
(5)二声部合唱教学教师分别演唱两个声部,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学生分声部练习,教师指导。
两个声部合唱,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3.拓展延伸(1)欣赏其他台湾民谣,如《阿里山的姑娘》《蜗牛与黄鹂鸟》等,让学生感受台湾民谣的风格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并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4.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歌曲的演唱要点和台湾民谣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欣赏和演唱民族音乐,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教案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活动,体会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精选7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2、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3、创编歌曲、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铃鼓、沙锤、三角铁、手摇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歌曲课件,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喂我吃饭。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带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爷爷奶奶整晚都没有休息,一直照顾我。
生:我现在上学和放学,都是他们接送。
……师:是呀,我们的父母现在工作非常繁忙,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是由老人带大,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照顾我们,非常的辛苦,同学们,你看看一看下面的图片,你们遇到过吗?出示课件:老人和孩子的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外婆的澎湖湾》,他的演唱者是台湾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者潘安邦,潘安邦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台湾的澎湖湾,那儿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后来,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听说了这个故事,了解到潘安邦对自己外婆和可爱的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就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出示课件,介绍叶佳修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们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曲都是由叶佳修编创的。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以及对家乡的怀念。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1)《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的B部分伴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完整、流畅,并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切分节奏及附点节奏的旋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情境法、模唱法,教唱法,示范法、表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歌唱家罗大佑演唱的校园民谣《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接着解释校园民谣的含义,导入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外婆的澎湖湾》现在我们到澎湖湾去游览师:美丽的澎湖湾就在这里,潘安邦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澎湖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外婆的澎湖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好情感。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体验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 诗歌全文:打印或准备投影设备。
3. 音乐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
2. 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内容。
音乐教案: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惜。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词曲解析。
2. 歌曲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3. 家乡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词曲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惜。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澎湖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外婆的澎湖湾》歌曲及相关图片。
2. 教学音频设备: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
3. 乐器:吉他、钢琴等。
4. 教学视频资料:有关澎湖湾的纪录片或歌曲MV。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词曲特点,讲解澎湖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演唱技巧讲解: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家乡文化的传承。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和澎湖湾的文化内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4. 案例分析法:观看有关澎湖湾的纪录片或歌曲MV,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给予鼓励和指导。
2. 课堂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互动。
3. 家乡文化了解评价: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澎湖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以澎湖湾为题材,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举办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
3. 邀请澎湖湾当地的艺术家或文化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了解台湾著名景点澎湖湾的美丽风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外婆的澎湖湾》;2.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 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描绘澎湖湾美丽风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外婆澎湖湾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诗歌中描绘了澎湖湾的海水、沙滩、阳光、外婆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2.2 诗歌意象分析2.2.1 海水诗歌中提到的“海水”,形象地描绘了澎湖湾的海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2.2.2 沙滩诗歌中的“沙滩”,描绘了澎湖湾沙滩的宽阔、柔软、洁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滩之中。
2.2.3 阳光诗歌中的“阳光”,展现了澎湖湾阳光明媚、温暖的特点,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关爱和生命的活力。
2.2.4外婆诗歌中的“外婆”,代表了澎湖湾的民间文化,使诗歌充满了温馨、亲情和人文气息。
2.3 情感分析诗歌通过对澎湖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图片展示法展示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4.2 展示图片,直观感受展示澎湖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3 解析诗歌,深入探讨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进行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了解澎湖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感受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体会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3.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4. 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演唱技巧和合唱部分的编排。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和合唱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2. 采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分组练习法,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4. 采用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教授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3. 合唱编排: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4. 演唱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老人讲述澎湖湾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澎湖湾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澎湖湾,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 开展澎湖湾图片展,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澎湖湾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歌曲创作背景介绍1.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描写澎湖湾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2. 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许冠杰对家乡澎湖湾的美好回忆,通过歌曲传递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歌曲在民间传唱广泛,成为澎湖湾的标志性歌曲之一。
八、歌词解析1. 歌曲歌词描绘了外婆在澎湖湾的日常生活,如捕鱼、晒盐等,展现了澎湖湾人民的勤劳朴实。
外婆的澎湖湾公开课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外婆的澎湖湾》音乐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对象:五年级(2)班教学目的:1、学习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2、解决节奏难点,时值为一拍的切分节奏,准确演唱歌曲3、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对亲情的感悟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学难点:切分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录音机、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快乐的,愉快的)2、师简介校园民谣。
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的《童年》。
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民谣,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3、在最早传入大陆的歌曲中,还有一首校园民谣歌曲也得到大家的喜爱。
下面老师来播放音乐,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是什么歌,猜出后请举手悄悄告诉老师。
(同学们猜的很对……,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外婆的澎湖湾》)4、介绍《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原唱是由台湾歌手潘安邦演唱的,是由中国台湾着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
当时叶佳修在唱片公司的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在澎湖湾和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特地为他写下这首歌。
后来,这首歌俨然成了澎湖湾观光的代言歌曲。
①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音乐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对象:五年级(2)班
教学目的:
1、学习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台
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2、解决节奏难点,时值为一拍的切分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3、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对亲情的
感悟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快乐的,愉快的)
2、师简介校园民谣。
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的《童年》。
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民谣,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3、在最早传入大陆的歌曲中,还有一首校园民谣歌曲也得到大家的喜爱。
面老师来播放音乐,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是什么歌,猜出后请举手悄悄告诉老师。
(同学们猜的很对……,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外婆的澎湖湾》)
4、介绍《外婆的澎湖湾》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原唱是由台湾歌手潘安邦
演唱的,是由中国台湾着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
当时叶佳修在唱片公司的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在澎湖湾和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特地为他写下这首歌。
后来,这首歌俨然成了澎湖湾观光的代言歌曲。
①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
(播放音乐)②这首清新、优美的歌曲已经传唱了三十年,只要听过的、唱过的人都很喜欢它。
③欣赏澎湖湾图片并了解澎湖湾。
师:潘安邦因为演唱澎湖湾而出名,而澎湖湾因为潘安邦的演唱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澎湖湾的风景并了解一下澎湖湾。
出示澎湖湾图片)
师:澎湖湾处于台湾海峡,靠近台湾。
由于历史等的原因,现在由国
民党军队驻守,但它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侵犯。
澎湖湾,美丽的澎湖湾,它时刻与祖国同呼吸、血脉相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三、学习歌曲
1、下面请同学们聆听这首歌曲。
听完后,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它给了你
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2、请生回答感受2、师总结聆听这首歌曲的感受及歌曲的意义。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出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3、生跟录音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
两遍)
4 、学生跟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练习(切分音讲解)。
5、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6、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师播放伴奏)
7、分多种形式演唱:师生唱,分男女生唱,个人唱。
8、歌曲处理:(分角色演唱,表现不同的情绪。
)
澎湖湾这么美得地方,大家想去吗?我们就用歌声表现澎湖湾之旅。
我们要去向往的地方,唱的时候就要充满了向往和想象。
1、第一部分:
前四乐句(女)遐想、向往(轻轻)
后四乐句(男)出发——到达时急切的心情。
高兴)
2、第二部分:
集体演唱看到美丽景色美极了)
3、生充满激情的完整表现澎湖湾之旅
四:拓展延伸部分:欣赏内地组合锦绣二重唱的演唱师:这首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港台和内地的歌手们纷纷翻唱,想听听吗?
师播放锦绣二重唱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
五:总结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最后,愿你们在小圩小学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