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23
肺真菌病p u l m o n a r y f 真菌病u n g a l d i s e a s e s定义肺真菌病(又称肺霉菌病)菌侵入所引起的肺部疾患。
):是因人体抵抗力低下而真。
危险因素◆外周血WBC < 0.5×109/L ,中性粒细◆体温>38℃或< 36℃,并伴有下列情况•此前60 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10d •此前30 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3周以上•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AIDS患者•创伤、大手术、长时间机械通气、全肠外营养和长•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有慢性基础疾病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10 d 列情况之一:≥10d )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真菌种类☐有免疫活性患者:浆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芽生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胞浆菌☐免疫缺陷患者:隐球菌、曲霉菌、念珠菌CT表现 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ies结节晕征和反晕征实变consolidations空洞cavitations粟粒样分布微结节气道受累(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塞☐胸膜受累(胸腔积液)☐纵隔受累(淋巴结肿大、纤维性纵隔炎)☐胸壁受累(肋弓和椎骨的溶骨性破坏、肋软骨炎))⏹病原菌新型隐球菌:与腐烂的木材和鸽C.gatti:主要环境来源是树木理分布,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感染方式:吸入性⏹临床表现:无症状;发热、咳嗽症肺炎、呼吸衰竭⏹其他部位:常侵犯脑及脑膜、材和鸽子等鸟类粪便有关是树木,主要是桉树;有明显的地热带地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重、皮肤、骨/关节、前列腺、眼⏹确诊:组织学检查、真菌培养或•PAS染色、墨汁染色•真菌培养:痰液或支气管肺泡•隐球菌抗原侧流试验(CrAg LF ⏹27例病理分析:100%有上皮样培养或抗原检测管肺泡灌洗液Ag LFA)皮样肉芽肿,77.7%为非坏死性CT表现✓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最常主要分布于肺周围、胸膜下多边界光整,可有毛刺、分叶✓磨玻璃样混浊:常与实质结节共✓晕征✓空洞:壁光滑✓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最常见膜下;单侧、下肺野结节共存M 49y发现肺占位瘤标、真菌培真菌培养(-)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M 62y冠心病活动后气动后气促1年炎症性病变?转移癌未完全除外,建议治疗后复查。
真菌感染皮肤病如何治疗导言真菌感染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剥落和脱屑等症状,并且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的不适和疼痛。
治疗真菌感染皮肤病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真菌感染皮肤病治疗方法。
一、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真菌感染皮肤病的第一选择。
常见的局部药物包括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减轻相关的症状。
患者可以通过涂抹或喷洒药物在感染部位进行治疗。
在使用局部药物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量。
二、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或难以控制的真菌感染皮肤病,口服药物治疗可能会被考虑。
常见的口服药物治疗包括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的皮肤部位,并直接消灭真菌。
口服药物治疗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治愈。
同时,口服药物治疗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局部抗真菌药物与口服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局部抗真菌药物与口服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可能会被应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感染的复发几率。
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
在使用联合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四、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辅助治疗也可以帮助缓解真菌感染皮肤病的症状。
这些辅助治疗包括:1.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感染部位可以帮助减少真菌的繁殖,并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2.保持皮肤干燥:真菌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滋生和生长,因此保持皮肤干燥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尽量避免穿着紧身和不透气的衣物,使用吸湿剂来吸收多余的汗水。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可以帮助减少真菌的传播和感染的复发。
患者应勤换洗衣物和毛巾,并避免与他人共用这些物品。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真菌疾病约占疾病的80%。
由于真菌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起源不同,它们的控制方法和药物使用也不同。
因此,正确诊断和鉴别这两种疾病是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的关键。
诊断主要基于两种疾病的疾病特征:一、真菌性病害1.根霉和粉状痂。
大多数都会导致细胞膨胀和分裂,因此受伤部位会出现根肿大或胆汁。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
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科的白粉病。
寄主叶片下有白色或灰色的霉菌层,覆盖整个叶片,后期有零星的黑斑。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
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半菌亚科的一种真菌。
它引起宿主组织坏死,没有孢子病原真菌,主要侵入根和茎基部,导致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
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乳糜科的黑盘孢菌。
它的症状是常见的炭疽病,有同心圆排列的小黑点,有些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粘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
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症状也多种多样。
然而,所有真菌疾病,无论发生在哪里,症状如何,菌丝和孢子都是在潮湿的条件下产生的。
这是判断真菌疾病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疾病的主要表现是坏死和腐烂、萎蔫和畸形。
坏死、腐烂和畸形都是细菌破坏薄细胞壁组织的后果。
在其网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边形,病斑周围有黄色光环。
肥大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大多为圆形。
在柔嫩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容易腐烂。
被杀死后,一些部位有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维管束细胞感染的结果,可局部或完全发生。
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细胞疾病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
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
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两大类,前者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
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
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的传统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
皮肤癣菌病为接触传染,不洁的卫生习惯、多汗浸渍、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触患癣的动物是皮肤癣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深部真菌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
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真菌引起动物患病的例子
真菌可以引起动物患病的例子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
的疾病:
1. 白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真菌,可以感
染犬、猫等宠物动物,导致皮肤炎症、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2. 曲霉病,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以感染家禽和家畜,引
起多种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3. 真菌性皮肤病,许多动物包括狗、猫、马等都容易患上真菌
性皮肤病,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放线菌、毛霉菌等,症状包括皮肤
瘙痒、脱毛、皮肤溃烂等。
4. 壳菌病,壳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真菌,可以感染家禽、野生
鸟类等,引起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总的来说,真菌可以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包括皮肤病、呼吸
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给动物的健康带来威胁。
预防真菌感染的
关键是加强动物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动物接触已感染
的真菌源,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治疗。
同时,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也是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真菌性皮肤病文章导读真菌性皮肤疾病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因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常常会导致皮肤毛发指甲,粘膜,出现感染性的全部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手足癣,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脚气,另外头癣,股癣都是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的皮肤病,得了真菌性的皮肤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什么是真菌性皮肤病临床上呈水疱鳞屑型表现,损害多局限于一侧,初发小水疱,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不断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增宽,失去正常光泽,触之有粗沙感。
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有头癣、手足癣、股癣、花斑癣等。
1.头癣头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毛发和毛囊的感染,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等。
黄癣俗称“秃疮”“瘌痢头”,皮损以有鼠臭味的碟形黄癣痂为特征,易形成永久性脱发。
白癣的皮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易折断。
黑点癣可见头皮点状炎性鳞屑性斑片,稍痒;部分患者可有局灶性永久性脱发。
2.手足癣、股癣、体癣手足癣表现为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脱屑、瘙痒、糜烂及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局部红、肿、痛。
股癣一般从足癣或手癣自身传染引起,皮损的形态多为不规则形或弧形,有苔藓样变或急性和亚急性湿疹样改变,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自觉瘙痒剧烈。
体癣皮疹初为红斑或丘疹,随后向四周扩散成为环形,有的产生新的皮疹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同心环,有瘙痒感,可并发细菌感染。
3.其他真菌性皮肤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有其他表现。
如发生在甲部的真菌性皮肤病俗称“ 灰指甲”,表现为甲的颜色和形态异常。
湿疹样型癣菌疹特点为双侧掌面及指腹部发生散在或群聚深在性水疱,疱壁不易破,患者自觉奇痒难忍。
夏季多汗,由花斑癣菌引起的花斑癣又称“汗斑”,皮损为斑疹,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
但也有学者认为花斑癣菌不属于真菌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