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长拳)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长拳的技术特点
长拳,又称长形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门派,以其舒展开阔、刚柔并济的特点而闻名。
下面将简要介绍长拳的技术特点。
1. 长拳注重舒展和开阔:长拳强调全身舒展开阔的动作,通过伸展、舒展的身体动作来增加攻击力和防御能力。
长拳拳法动作较长,舒展而有力,使拳击范围更广,攻击力更强。
2. 基本功扎实:长拳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如站桩、迈步、提气、拧腰等,通过不断的磨练来增强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拳击技术的准确性和力量的输出。
3. 刚柔并济:长拳既注重刚劲有力的攻击,又强调柔和灵活的防御。
它通过对拳法的精确掌握和身体的协调性,使得攻击和防御能够更加灵活自如,避免被对手轻易击中。
4. 拳脚配合紧密:长拳注重拳脚配合的紧密程度,通过脚步的灵活转移和上肢的连贯配合,使得攻击更具威力。
长拳的拳脚技法涵盖了直拳、钩拳、掌法等,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法来提高攻击的效果。
5. 运用身法:长拳注重身法的运用,通过灵活的身体变化来躲闪对手的攻击,并迅速反击。
身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战斗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使得长拳在实战中
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长拳的技术特点包括舒展开阔、基本功扎实、刚柔并济、拳脚配合紧密和运用身法。
这些特点使得长拳成为一种集攻击力和防御能力于一身的拳术门派,被广泛应用于实战和健身训练中。
长拳知识点总结一、长拳的起源与发展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
长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武术练习,它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拳法。
长拳在清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并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在长期的实战和练习中,长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武术中的一种重要门派。
二、长拳的特点与风格长拳是一种以进攻为主的拳法,其特点是动作开阔,节奏舒缓,力量雄厚,技击简练。
长拳的拳法动作开合势,虎虎生威,象龙舞动,动作多样、刁钻。
灵活多变的招术,顿开须臾,千变万化。
长拳注重整个身体的协调运用,腰的灵活运动非常重要,通过腰部的扭转,可以使力量得到最大的释放。
此外,长拳的动作要求规整,注重动作的健美和协调性。
三、长拳的技击要点长拳的技击要点主要包括站位、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法和气法。
站位要求平稳,身法要求稳定而灵活,步法要求虚实结合,手法要求直拳沉稳,腿法要求有力而灵活,眼法要求凝神专注,气法要求沉着冷静。
另外,长拳的技击要点还包括攻守兼备,以攻为主。
长拳强调用拳劲打击对手,使其失去战斗力,同时要能迅速躲避对手的攻击,保护自己。
四、长拳的训练方法长拳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单式训练、对练训练和套路训练。
单式训练主要是练习基本动作和技术,对练训练主要是进行实战模拟,套路训练主要是练习长拳的拳法套路。
在训练中,需要注重基本功的打好,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注重对战术的训练和掌握。
五、长拳的应用与实战长拳的应用与实战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战斗中,如何将长拳的技法运用到实战中去。
长拳是一种很强的进攻拳法,技法灵活多变。
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手的情况,灵活运用长拳的各种技法,进行攻守兼备,保护自己,同时以攻为主,迅速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使其失去战斗力。
六、长拳的精彩表演长拳的表演动作精彩纷呈,技法多样,动作规范。
长拳表演最能展示武术的美感、力量和灵活性。
表演者要有优美的身姿和动作,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和悟性。
武术中的长拳名词解释自古以来,武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长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拳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长拳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一、长拳概述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形象独特、力量强大而闻名。
其源于北方少林寺的拳法,以直线推进、力量集中为特点。
长拳注重全身力量的协调运用,以刚健的步法和矫健的身法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
长拳的练习过程中,常伴有潜移默化的身体和心理锻炼,被视为一种全面培养人的身心素质的方式。
二、长拳的基本动作1. 步法:长拳的步法分为前进步、后退步、左右移步等多种形式。
其中前进步是最基本的步法动作,通过助力、转身和转体等动作,完成一次有效的踏步。
步法的稳健和协调对于长拳的发挥至关重要,练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来熟练掌握。
2. 手法:长拳的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包括直拳、钩拳、摆拳等。
直拳是最经典的手法之一,通过手臂的伸直和躯干的旋转等动作,将力量集中在拳头上,形成强有力的击打效果。
钩拳则是通过手臂的弯曲,以旋转的动作形成一种扭力,具有令人防不胜防的特点。
摆拳则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手法,以迅速而轻巧的动作迷惑对手,制造出攻守转换的奇袭效果。
3. 身法:身法是长拳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提供动力和稳定性。
身法既包括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又包括身体的转动和协调。
在长拳中,身法的运用需要具备柔韧性和协调性,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三、长拳的衍生拳种1. 南拳:南拳是长拳的一种衍生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南方地区的武术特色。
与北拳相比,南拳在踏步和步法上更为灵活,手法更加巧妙。
南拳注重敏捷性和速度,通常被用于近身搏斗和实际应用。
南拳在训练中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实现实战能力的提升。
2. 太极拳:太极拳起源于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支流派。
太极拳以柔化刚劲、以静制动为特点,注重内外合一的修行方式。
长拳的特点及个人学习心得长拳,是我学习武术的第一门拳法,也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拳法之一。
它不仅给我带来了身体的健康和力量,还培养了我的意志和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长拳的特点,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长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河北、山东等地,被誉为北方拳法的代表之一。
长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动作流畅、连贯:长拳动作较为流畅,每个动作之间有着非常自然的衔接,使得整个拳法看起来连贯而有力。
这种连贯性也是长拳的一大特点,练习长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整体的动作控制能力。
2. 动作幅度大:长拳动作的幅度相对较大,身体的伸展和旋转非常明显,腿部和手臂的伸展范围广。
这种大幅度的动作能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的力量和弹性。
3. 打法多样:长拳有各种各样的打法组合,包括直拳、勾拳、肘击、膝击等,形式丰富多样。
练习长拳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提高实战能力。
4. 精气神:长拳注重练习者的精气神,强调动作的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练习长拳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意志力和毅力,使人精神饱满,身心得到放松和舒展。
个人学习心得:我从小就对武术非常感兴趣,长拳成为我踏入武术大门的第一步。
刚开始练习长拳时,我感到有些吃力,动作不够标准,呼吸也不够顺畅。
但是,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长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首先,我发现长拳的动作幅度要求较大,需要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在练习中注重对身体各部分的拉伸和放松,同时加强腿部和背部的力量训练,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还加入了一些瑜伽和拉伸训练,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和展示长拳的动作。
其次,长拳注重动作的连贯和流畅性。
练习长拳时,我一直保持着动作的流畅和连贯,注重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
我通过对动作的细节和要领的反复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了长拳的整体动作变化和节奏感。
另外,长拳强调精气神的培养和发挥。
在练习长拳时,我注重提高自己的精神集中力和意志力,使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动感。
武术之长拳中国的武术的发展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而武术理论也较多的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影响,武术防身制敌方法较多受中国兵学影响,武术健身法较多受中医和养身受古代术的影响,武术表演艺术较多受古代舞蹈的影响。
从锻炼的内容看,武术是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从运动形式上看,它包括基本功、实战、套路三种。
武术就像我国的文化一样,它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机理,因此也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的民族精神也不知不觉地注入到了武术中,经常学习武术或者参加武术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防身自卫,还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进交流和友谊。
长拳作为徒手攻防的拳种之一,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较高的要求,这也是学好长拳最基本的要求:(一)长拳的手法,须快捷、灵敏、有力,这不仅是在拳、臂挥舞时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细微动作里也要如此。
上肢运动要顺势起落、自然而动,因此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时力求松活顺畅,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二)长拳的眼法,要求明快、锐利。
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它必须眼随手动,目随势注。
手法既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就一要相应地象“闪电”般地明快锐利。
快速,也是必要的。
长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是攻,退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持动的意向。
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
当跟他人对抗时,眼睛便代表了你一切下一步动作,因此眼法必须快速,不给对方观察到你意向的时间(三)长拳的身法,要求柔韧、灵活、自如。
身法在长拳运动里,腰是身法变换的主宰,要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动作的连贯性。
因此,练习长拳的人要使自己腰如蛇行,一方面是要求各种身法在运动的时候要象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有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韧性要好;使动作做得既柔软又坚韧,柔软则灵活,坚韧则有力。
动作做的灵活、有力,又富有曲折变化,才会协调而生动。
(四)长拳的步法,要求轻快、稳固。
长拳比赛规则以长拳比赛规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其动作流畅、刚柔相济,被广泛应用于武术比赛和表演中。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和规范,长拳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则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长拳比赛的规则。
1. 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根据选手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分级。
2. 比赛分为套路和对打两个项目。
套路是选手按照既定的拳法动作进行演练,对打是选手之间进行实际的交流比拼。
3. 套路比赛中,选手需要按照规定的套路动作进行演练,包括基本功、动作连贯、力量控制和形式美感等方面的评判标准。
4. 对打比赛中,选手需要遵守安全规范,佩戴保护装备,比赛场地要求平整且安全。
选手之间进行实际的攻防对抗,包括拳、腿、膝、肘等各种攻击手段。
5. 比赛分为团体和个人两种形式。
团体比赛要求选手之间的配合和默契,个人比赛则更加注重选手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
6. 比赛有裁判员进行评分和判罚,根据选手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得分。
裁判员需具备专业水平,能够准确判断选手的动作是否规范、力量是否控制得当等。
7.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预赛是为了筛选出优秀的选手,决赛则是为了决出冠军和名次。
8. 比赛中禁止使用任何违规手段,如故意伤人、恶意攻击等行为,一经发现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受到相应处罚。
9. 比赛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技术水平,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风采。
10. 比赛结果根据评分和判罚情况来确定,得分高者获胜。
在对打比赛中,如果有选手无法继续比赛,或者出现其他紧急情况,比赛将会暂停并由裁判员做出相应处理。
长拳比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证比赛的公平和规范,同时也是为了促进长拳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选手通过比赛的锻炼和比拼,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增强体魄和培养意志力。
长拳比赛规则对选手的要求较高,旨在确保比赛的公平和规范。
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体能,并且遵守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
通过比赛,选手可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风采,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武术水平。
浅析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武术套路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拳术形式,它以直、直接、刚健、疾速等特点为主要特色。
以下是对其技术特点的浅析:一、挥拳快速直接:长拳的技术特点之一是拳速快,并且拳法直接,注重一招制敌。
长拳的拳头运动路径较直,拳法直截了当,都是直线性进攻动作,极少有曲线型动作。
拳术的技击方式以迅捷直爽闻名,给人一种迅猛直接的攻击感。
二、身法刚健协调:长拳的身法讲究昂首挺胸、双肩下沉,身躯笔直,脊椎挺直,骨架形态上表现出刚健之美。
长拳的技击动作中,身体上、下协调配合,颇有节奏感。
身法刚健的特点是长拳的基本条件,为下一招做好准备。
三、步法灵活多样:长拳的步法以直线后退或同侧前进的直线行进方式为主。
长拳的步法强调整齐俐落,行进时用力自然,灵活多样。
步法的迈腿方式为提膝式,脚与地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保持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便于随时变换身位,迅速转换攻守。
四、力量集中爆发:长拳的技术特点之一是力量集中,学习者要学会将力量完全集中在所准备运用的部位上。
力量集中爆发是长拳技术的关键,不仅要求学习者的身体各部位协调有力,还要求拳法的技术要求和训练的方式方法达到一定的标准。
五、灵活多变的技法组合:长拳的技术特点之一是技法组合多变,技术动作的灵活性非常强。
长拳包括了各种拳法技巧的组合,如直拳、勾拳、摆拳、虎爪、指挤等多种技法。
学习者练习长拳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技法,以满足各种实战需求。
长拳技术具有拳速快、直截了当、身法刚健协调、步法灵活多样、力量集中爆发和灵活多变的技法组合等特点。
通过学习和训练长拳技术,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毅力和意志力。
浅析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武术套路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以长距离的攻防技巧和优雅的身法姿势而著称。
长拳起源于中国北方,其技艺深厚、动作多变、威力强大,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在长拳的套路中,有许多特点和技术,下面将对其进行浅析。
1. 距离感和臂长长拳拳法突出长攻击距离,以臂伸长、攻击范围广为其特点。
长拳套路中的动作基本上都是以伸展开来的,所谓“伸”就是指动作的距离要求长,伸臂长拳,攻击范围大。
这一特点使得长拳更适合用于开放性环境的搏击,属于广义的长拳。
在套路中的动作变化多样,既有直拳、勾拳、护拳等基本招式,又包括踢腿、出手、抱拳、拦掌等技术,使得长拳攻守多样,为灵活应变、变化无穷的实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 动作流畅、舒展长拳拳法注重动作的流畅和舒展,在套路中的动作连贯自然、一气呵成。
动作虽然变化繁多,但非常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整体的美感,舒展有力,动作迈步舞动,虚实相间,内外贯通。
这种特点使得长拳以其柔中带刚、动静相宜的特质,在武术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技法讲究步法变化长拳讲究步法的变化,灵活多样,套路中的步法以迈步为主,灵活多变,变化多样,但是要求有稳定的基础,培养出步法扎实的功夫。
步法变化灵活多样,要求练习者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这一特点使得长拳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场合和环境下的搏击需求。
4. 姿势端庄、优雅长拳的姿势端庄、优美,男女老少均可练习,是对个体的提高和完美。
长拳姿势的优美端庄,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修养心灵,开阔思想,提高人的审美情趣。
这一特点使得长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更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综合形式。
5. 内外结合,意识调和长拳拳法注重内外结合,注重心意调和。
套路动作要求内外兼修,一以贯之,不断调和发展。
练习者要注重打内气和提高内功的运用,使内外兼修,达到整体操控,心意贯通,灵活应变,提高实战能力,使练习者具备良好的数与意结合的能力,使长拳更具有灵活多变、意境丰富的特质。
“武术长拳”的名词解释
"武术长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套路,也被称为"长拳拳法"。
它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门派,以其流畅、舒展的动作和广阔的攻击范围而著名。
"长拳"意味着拳法的动作和技术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和覆盖面。
它强调全身协调的动作,包括身体的旋转、转移、踏步和手臂的挥击、拳击等。
长拳动作优雅而连贯,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注重脚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武术长拳"通常包含一系列连续的拳法动作和技术,如直拳、钩拳、摆拳、扫拳等,同时还包括踢腿、膝撞、肘击等攻击技术。
这些动作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旨在增强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反应能力和整体协调性,以提高武术实战技巧。
武术长拳注重练习者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同时强调内外兼修,即锻炼身体的力量、柔韧性、爆发力,也注重内气的调理和内功的培养。
长拳在训练中强调姿势的端正、气势的凝聚,同时注重技法的精准和动作的流畅性。
总的来说,武术长拳是一种具有广泛动作和攻击范围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以其流畅、舒展的动作和综合的技术而闻名。
它既注重外在技法的表现,也注重内在的身心调和和内功的培养。
武术健身长拳教案武术健身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健身方式,这是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中,长拳作为武术的一种技能和拳术,不仅能够磨练身体,还能够培养出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一、基础知识介绍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强身保健技艺,其实质是一种拳术,武艺。
长拳的基础套路架子,动作端庄刚健,舞蹈性的动作少,技击性的动作居多。
动作高而大,雄赳赳的气势,宛如一位英勇的战士在拼搏。
长拳讲究刚柔并济,伸缩自如,寓意威武刚健,动静皆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仅能够帮助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拳的基本功法和基本套路。
2、熟练掌握长拳的各种技击技巧和招式。
3、通过锻炼长拳,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长拳的动作要领和基本技巧。
2、熟练掌握长拳的基本套路动作和技击方法。
3、正确训练长拳的呼吸方法和内功修炼。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掌握长拳的各种技巧和动作。
2、操练法:通过反复操练,不断强化记忆和掌握技能。
3、渐进法: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开始教学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跑步、伸展运动等,以便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
第二步:基本功法训练1、站姿和步法:学生们要先学习站姿,学会如何放松身体,然后学习常见步法,如“行山步”、“虚步”等。
2、手、腿、腰的基本功法练习:通过练习各种基本功法,如直拳、勾拳、上托、下劈等,学生们可以掌握长拳各种动作的基本技巧。
第三步:招式训练学生们学会了基本功法后,就可以开始学习长拳的各种招式技巧了,如“闪拳”、“连击”等,训练时还需注意呼吸和动作要领等。
第四步:套路练习在掌握了基本功法和招式的基础上,学员们可以开始练习长拳的套路了,如“五步拳”、“十字拳”等,通过反复演练,不断强化记忆和技能水平。
浅析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武术套路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常见的拳术之一,它以直拳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动作简练明快。
长拳动作简洁利落,以直拳、进退步、转身等动作为基础,力图在瞬间完成击打。
这种简练明快的动作风格,给人一种迅猛、爽快的感觉。
第二,行动灵活多变。
长拳技术注重灵活变化,通过不同的身法和步法,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应对。
左右横穿、前后进退、左右踏步、直立侧立等灵活的行动方式,使长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力量发挥到位。
长拳技术注重力量的发挥和利用,通过踏、扞、撑、扭、化等方法,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发力,使击打力量最大化。
力量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拳头的猛打,还体现在身体的稳定和运动的协调上。
第四,技术繁多丰富。
长拳技术非常繁多,包括直拳、钩拳、摆拳、抡拳、勾拳等多种拳法,每种拳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长拳技术还包括腿法、手法、身法、步法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组合和变化形成套路,使得训练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应对。
第五,注重整体协调。
长拳技术注重整体协调和统一,要求上下左右前后的动作协调一致,使得打击动作更加准确和有力。
训练者需要注重身体的平衡、腰背的发力、肩臂的配合等方面的协调性,使整个动作更加流畅和有力。
第六,追求技艺的内涵。
长拳技术不仅追求外在的形式和动作,更追求内在的技艺内涵。
长拳强调“外猛中藏”,要求训练者通过内功修炼,使自身的技艺更加内敛和深厚。
只有在外在形式的基础上融入内功,才能使技术更加完善和精深。
武术套路长拳的技术特点包括动作简练明快、行动灵活多变、力量发挥到位、技术繁多丰富、注重整体协调和追求技艺的内涵。
这些特点使得长拳成为一种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武术技术,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求。
一、报告背景武术长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我国古代武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为了提高我国武术长拳的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报告对武术长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武术长拳概述1. 定义:武术长拳是指以拳法为主,结合腿法、摔法、擒拿等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武术项目。
2. 发展历程:武术长拳起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种。
在明清时期,武术长拳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3. 风格特点:武术长拳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三、武术长拳的基本技巧1. 拳法:拳法是武术长拳的基础,主要包括直拳、勾拳、摆拳、鞭拳等。
2. 腿法:腿法在武术长拳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踢、蹬、踹、扫等。
3. 摔法:摔法是武术长拳中的技巧之一,主要包括抱腿摔、勾腿摔、抱腰摔等。
4. 擒拿:擒拿是武术长拳中的防守技巧,主要包括手抓、脚踢、肘击等。
四、武术长拳的训练方法1. 基础训练:包括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2. 技术训练:包括拳法、腿法、摔法、擒拿等技术的练习。
3. 战术训练:通过模拟实战,提高武术长拳的实战能力。
4. 比赛训练: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检验训练成果。
五、武术长拳的价值与意义1. 增强体质:武术长拳运动有助于提高人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2. 塑造体型:武术长拳动作优美,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体型。
3. 培养意志:武术长拳训练过程艰苦,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4. 弘扬文化:武术长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六、结论武术长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通过总结和分析武术长拳,我们应充分认识其价值与意义,为我国武术长拳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要不断挖掘武术长拳的潜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中体育课(武术)教案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上课地点:滨海中学体育馆班级:高一(7)授课人:吴开课型:新授课
根据高中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让学生掌握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可以通过影像、讲解历史英雄和历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使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和记动作的能力。
由于学生武术基本功基础差,可以将本套路一些动作简单化。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集中学生——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本节课内容)
教法:课堂常规是学生遵守的上课准则,一般有体育委员完成。
△
2.准备活动:(1)跑操——我校响应国家号召实行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坚持每天两次跑操。
我校对跑操要求是;紧、齐、步伐一致。
(2)折返跑
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武术(简化少年拳)少年拳是中学武术教材的长拳的基础套路,全套共12个动作,动作舒展大方,长拳风格突出。
由于我们学校初接触武术,因此简化里面一些简单动作。
(2)、指导思想: 本课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
4.套路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和探索部分)。
教法:体育老师完整示范,分解练习和完整练习,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1)并步抱拳(起势):动作要领:双脚站立同时双拳握拳放于腰间,目示左方。
(2).弓步十字推掌: 动作要领:右腿向后撤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两掌从腰间推出十
字掌,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推掌时纵肩。
纠正方法:推掌时两臂伸直肩部放松。
(3).丁步抱拳: 动作要领:两手举过头顶分开抱于腰间,左腿向右腿靠拢变成丁步,两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左侧方,易犯错误:抱拳容易抱不到位。
纠正方法:抱拳时夹肘收腹。
(注意:此时方向与起势动作成90度)
(4).半蹲砸拳: 动作要领:左脚上步,右脚向左脚处震脚;左拳变掌向前伸出,右拳经上向下砸于左掌上,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砸脚砸拳,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震脚砸拳要快速有力,完整一致。
(5).格挡冲拳:右脚原地向下震脚落步,紧接着左脚提起向前一大步,膝关节弯曲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棍由腹前屈肘竖起向外格出,右手握拳由腰间向前旋臂冲出
(6)弹踢冲拳:右腿后蹬同时左腿直膝踢腿,且左拳直拳向前。
易犯错误:会同手同脚,
纠正办法:让学生右拳收回腰间。
结束部分;
(1)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出学生的只要错误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课
后简单完成本节课的一些动作)
(2)放松练习:在轻音乐下做拉肌肉和柔韧的动作已达到放松身体和心理的目的。
(3)收器械,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一武术单元的套路课,开始用搏击操来愉悦身心,改变传统单调的准备活动,并带着激烈的音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主要内容部分是目标达成阶段,教师介绍少年拳的特点,后示范一些漂亮、潇洒的动作组合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集体展示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后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武术动作组合和青年拳的认识与熟悉程度,让学生去尝试、体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要求,适时地指导教学。
师生共同参与,展示各自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实现了教学的共同发展。
学生本节课的热情还是比较高,但由于武术基础比较薄弱和对武术概念比较差,所以许多动作的完成有困难,比如本节课基本功练习正踢腿.学生很难正确用力,所以很难顺利完成,以后在武术教学中加入基本功练习是完成后面难度动作的必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