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016.50 KB
- 文档页数:35
[儿外]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一、先天性肾积水(Hydronephrosis)[概念]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是指由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
[发病率]1/1000,男〉女,左〉右,双侧也不少见。
也可发生于孤立肾。
[病因]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最多见,约占85-90%。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内在形成活瓣样结构引起梗塞(呈息肉样)。
高位输尿管,正常情况下,输尿管起始部位于肾盂的最低处,以利尿引流,若输尿管位置高,也造成折角或活瓣作用,尿引流不畅,造成肾积水。
有的认为输尿管高位与PUJO并存,因有积水存在,肾下极下下盏扩张相对输尿管高位。
迷走血管压迫,占第二位,是由肾动脉分之或腹主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肾下极。
此血管压迫PUJ造成梗阻,多数是大孩子,积水相对轻。
输尿管起始部扭曲,摺叠。
[临床表现]1.腹部肿块:可一侧,可双侧,大小不等,界清,光滑,囊性,偶有时大时小。
2.腰腹部疼痛:因肾脏扩大,包膜牵拉,呈顿痛。
大量引水后,可诱发腹痛,可能绞痛。
3.血尿:肉眼血尿少见,镜下血尿多见。
4.泌尿系感染:发热,脓尿。
但尿常规可能正常。
肾穿刺抽出脓尿。
5.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由于腹膜后包块刺激所致。
6.双肾积水,孤立肾积水:严重者,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
7.肾破裂,多为外伤所致。
[诊断和鉴别诊断]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结合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做出诊断。
[辅助检查]1.超声:无损伤性,同时可分辩出积水的程度,测肾实质的厚度等。
2.静脉尿路照影:正常情况下3-7分钟显影,肾积水时随积水程度的加重,可能显影迟延。
形态上有几种表现形式:①轻度积水,肾盏扩张,杯口消失;②肾盏呈串珠样改变或棉团状改变;③肾盂肾盏明显扩张;④显影极但或不显影。
(不是无功能)3.核素检查:(1)放射性核动态显像,(2)同位素肾图和利尿同位素肾图。
4.CT及MRU可明确积水的程度。
[治疗及诊断]凡是明确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肾积水,并可见明显积水者均应手术。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肾脏: 小儿年龄越小, 肾脏相对越大。
婴儿期肾脏位置较低, 下级位于髂嵴以下平第4腰椎, 2岁以后才达髂嵴以上, 故2岁以内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
婴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 2~4岁时分叶消失。
2.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 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 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 1.5岁左右时可自主排尿。
膀胱容量(ml)约为(年龄+2)×30。
年龄单位为岁。
4.尿道: 新生儿女婴尿道仅长1cm(性成熟期3~5cm), 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 易受粪便污染, 故上行性感染比男婴多。
(二)生理特点1.肾功能: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数量已达到成人水平, 但其生理功能尚不完善, 肾小球滤过率平均为每分钟约20ml/1.73m2。
调节能力较弱, 且储备能力差。
肾小管的功能不够成熟, 对水、钠的负荷调节较差, 在应激状态下, 往往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容易发生水钠潴留。
初生婴儿对尿的浓缩能力不及年长儿与成人, 直到一岁半时达成人水平。
2.排尿次数及尿量:约93%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 99%在48小时内开始排尿。
生后最初数日每日排尿4~5次, 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较小, 排尿次数频繁, 1周后可增至20~25次, 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 学龄前每日6~7次。
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
新生儿正常尿量每小时为1~3ml/kg, 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幼儿500~600ml, 学龄前小儿为600~800ml, 学龄期小儿800~1400ml。
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400ml, 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 婴幼儿少于200ml, 即为少尿。
每日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
新生儿每千克体重少于0.5ml/h即为无尿。
小儿无尿是指每日尿量少于A.30mlB.50mlC.100mlD.150mlE.200ml『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每日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
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引言小儿泌尿外科是专门研究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到肾脏、尿路、生殖系统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小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常见各种泌尿外科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一、先天性肾脏畸形1. 肾囊肿肾囊肿是指肾脏发生囊性扩张,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多发性肾囊肿可能是家族性的,也可能是遗传性的。
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常见的表现是体检时无痛性包块或偶然发现。
诊断通常通过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囊肿较大时可行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2.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是指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障碍,造成肾脏发育不完全或呈现异常形态。
常见的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包括肾缺如、肾发育不全和多囊肾等。
临床上常见表现为腹部包块、尿液异常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则因疾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3. 双肾盂病变双肾盂病变是指肾盂和输尿管在胚胎发育中发生异常,导致双肾出现两个或多个盂的畸形。
常见的双肾盂病变包括双侧肾盂积水和双肾盂重复畸形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尿路感染、腰痛等。
诊断主要通过尿常规检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尿路并引起感染,常见于女儿童。
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尿路感染临床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
诊断主要通过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确定,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还需进一步排查相关疾病,如尿路解剖异常、尿动力异常等。
三、膀胱尿路憩室膀胱尿路憩室是指膀胱壁局部薄弱形成的囊袋状突出。
常见的膀胱尿路憩室包括先天性膀胱憩室和获得性膀胱憩室。
膀胱尿路憩室的症状主要与憩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一、概述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
1. 儿童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①肾:肾上极约平T12,下极约平L3。
婴儿肾位置略低,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L4,2岁后到达髂嵴以上。
②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弹力纤维和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压扭曲甚至梗阻,导致尿潴留。
③膀胱:婴儿膀胱位置相对高,充盈时易在耻骨联合上方扪及,之后降入盆腔。
估算膀胱容量,4~12岁儿童为(年龄+1)×30。
④尿道:女婴的尿道短,男婴常有包皮过长或包茎,均容易导致感染。
2. 儿童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GFR=20ml/min/1.73㎡。
生后1周约为成人的1/4;3~6个月时达1/2;6~12个月时达3/4;2岁时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肾小管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表现为:重吸收糖、氨基酸和磷的阈值较低;排钠能力较差,保钠能力也较差;初生10日内排钾能力差;缓冲酸能力有限(易酸中毒);尿液浓缩功能差。
3. 儿童排尿与尿液特点93%的新生儿在生后24h内排尿,99%在48h内排尿。
若超过48h 仍不排,应排除泌尿道梗阻或畸形。
排尿次数随年龄而变化:刚出生:每日4~6次;出生1周后:每日20~25次;1岁:每日15~16次;学龄前:每日6~7次。
多数儿童在3岁左右可控制排尿。
上表重点记忆少尿的标准。
新生儿生后早期因尿液中尿酸盐过多,可在放置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尿酸盐结晶)。
若含较多磷酸盐结晶时,冷却后可呈白色浑浊,注意与脓尿的鉴别,后者加热后仍然混浊。
新生儿尿比重1.006~1.008,平均渗透压240mmol/L;儿童尿比重1.011~1.025,平均渗透压500~800mmol/L。
正常儿童新鲜尿沉渣镜检,RBC<3个/HPF,WBC<5个/HPF,管型无或偶见;12h尿Addis计数,RBC<50万,WBC<100万,管型<5000个;尿蛋白定性检查(-),定量≤100mg/㎡/24h。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儿童泌尿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
它们可能由先天性缺陷、感染、结石、肿瘤等因素引起。
常见小儿泌尿系统疾病1. 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通常由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表现为排尿时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对于小儿,尤其是女孩,尿道感染的风险更高。
及时就医,开展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
与尿道感染不同,尿路感染可以累及到肾脏,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腰痛等。
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和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难以表达。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排尿情况,特别是夜间尿床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表现为腰痛、发热、呕吐等。
儿童是肾盂肾炎的高风险人群,特别是6个月到6岁的婴儿和幼儿。
及时就医,开展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4.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发生的泌尿系统畸形。
例如,尿道下裂、肾动脉狭窄等。
这些畸形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道梗阻、肾功能受损等严重病情。
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避免不可逆性损害至关重要。
5. 膀胱输尿管逆流膀胱输尿管逆流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可以导致膀胱的反复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膀胱输尿管逆流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泌尿系统状况,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避免畸形因素等也对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