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编辑。

温州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放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成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温州最早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增长速度为世人瞩目。

目前,温州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主要支柱。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全市相继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28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获得16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2个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智慧,擅长经营开拓。受南宋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今温州)学派的立义行善与务实求事功掺合交融的义利思想影响的温州人,就一直有着务实与创新精神。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正如国内外新闻煤体报道的那样,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温州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以民为本,即民营经济、民本经济或者说老百姓经济。老百姓经济造就了一个人数多、队伍大、分布广、经营范围宽以及素质较高的温州商人群体。有人说,浙商已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其实,如果讲到浙商,首先要讲温商、讲温州人(胡德平语)。如今,恋乡不守土的温州人有50多万在世界各地经营,有200多万在全国各地创业,极大地拓展了温州人生存和创业的空间,架起了温州与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形成了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也有力地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这个群体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活力无限的温州,不仅是本土意义上的温州,也是中国的温州,是世界的温州。

今天的温州绝不可小视。从1978年到2007年,gdp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年均递增17.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13.5元增加到2007年的8591元,年均递增15.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从1981年的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24002元,年均递增19.21%。改革开放使温州人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同过去相比,温州的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改革开放前,温州市区面积仅有20平方公里,如今发展到160平方公里。

温州是在被外界长期争论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有关温州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时起时伏。开始,争论围绕姓社还是姓资,后来争论的焦点是姓公还是姓私。尽管争论没有因温州的经济发展而罢休,但温州的发展也没有因争论而停止不前。30年来,温州始终坚持在外界争论中强行,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不论客观环境如何,一直居于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行列。

温州现象、温州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多年来,学习温州、考察温州的人络绎不绝。以中国民营之都著称的温州,成了人们观察的对象、研究的课题、教学的案例。当然,大家更关心的不仅仅是温州的历史,而是现在,是未来。温州能否保持增长的势头?学温州到底学什么?作为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温州,是否代表了中国民营经济,乃至中国市场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很多人眼里,迄今为止,温州依然那么神秘。无论是温州现象,还是温州模式;无论是新温州现象,还是新温州模式,似乎都不能准确地概括温州,描述温州。作为一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温州,她的确不是舶来品,但她不拒绝西方的真正有效益的理念、管理,她不盲从。温州的确还有许许多多深层的东西未被经济界、学界、媒体所读懂,如温州为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为什么敢向传统理论、传统制度发起一次次冲击,并为民营经济赢得了一席又一席之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温州人活跃在世界各地?等等。这在其他地区是无法理解的,用温州现象、温州模式也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叶正积新作《温州人凭什么赢》,是众多有关温州的著作中较有特色的一本。作者能很好地利用唯一一张全面报道民营经济的全国性报纸中华工商时报的优势,以一个记者的独特视角,记录了中国民营之都温州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采访报道,解答了许许多多人们想得到了解的问题。十几年来,作者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仅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就有洋洋百万言,有许多报道曾引起政界、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反响。从收录本书的文字来看,有如下三大特

点:

一、突出民营民本民生,做有针对性深度文章。

温州大胆率先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什么力量使温州变化?是什么力量让温州人释放无穷的活力?是什么力量使小作坊式的家庭工业,成为大合作的现代工业?是什么力量使小打小闹的皮鞋、服装、打火机、眼镜、低压电器等产品,变成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龙头地位的大市场?是什么力量把温州这个脏、乱、差的老城市变成高、大、美的浙江省文明城市?是什么作用推动这个曾臭名远扬的假冒伪劣城市走向质量温州、品牌温州、信用温州的健康发展道路?对此作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认真的调查研究,写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深度的报道。如,解读中国城市经济系列报道《激扬于民生的喷涌之前》和《沉浸在民本的激荡之中》;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时,采写了《温州为什么赢》;2004年,针对全国特别是舆论界众说纷纭的温州资金外流、人员外出,温州模式还具有生命力吗?等等传闻与说法,做好调查研究,以采访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同志为主线,先后以上、中、下的系列访谈录形式,刊发了《理性看待温州资本走出去》、《今日温州再寻突破口》、《温州人的优势是温州最大的优势》的大篇幅文章,以事实和数据解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就在出书前,作者还以变化中的温州民营经济为主题,撰写了《温州民营经济焕然一新》,《温州民营经济再续优势需破多道关》和《温州民营经济如何实现新跨越》等系列报道。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30 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化解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前进。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强力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强化投入,优化环境,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平稳较快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3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亿元,增长 2.0%;第二产业增加值1750.6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21亿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78元,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6546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2:44.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6.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1.8%和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6%,烟酒类上涨2.8%,交通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1.9%,衣着类上涨1.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2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0万人,分别增长22.5%和14.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7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5万人。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2%;投资率为52.3%,比上年的31.7%提高2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其中工业性投资330.54亿元,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房地产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限上投资额由上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1 第壹章产业带发展现状分析4 1.1 产业带基本概况4 1.2 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 1.3 发展机遇和挑战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0 2.1 指导思想10 2.2 功能定位10 2.3 发展原则11 2.4 发展目标12 第三章总体空间布局15 3.1 壹轴15 3.2 壹核15 3.3 三区16

第四章产业发展及重点区块建设17 4.1 高效农业17 4.2 生态工业22 4.3 特色旅游业25 4.4 景观大道建设28 第五章产业带的区域协调31 5.1“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31 5.2“三魁-筱村”农业协调带32 5.3“罗阳-司前”城镇和工业互动协调带33 第六章城镇体系构建34 6.1 城镇体系构架35 6.2 中心城镇建设35 6.3 重点城镇建设37 6.4 特色乡镇建设38 第七章支撑体系40 7.1 交通支撑40

7.2 供电支撑41 7.3 给排水支撑43 第八章保障机制45 8.1 加快体制创新,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内生机制45 8.2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动力机制45 8.3 加强要素集聚,建立人才和资金的支撑机制46 8.4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发展的援助机制47 8.5 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协调机 制47 前言 1.编制背景 “十壹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2007年12月,新58省道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泰顺和温州市区的时距,使其融入温州俩小时交通圈,破解

青岛与温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问题 1、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2、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分析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优缺点。 3、参考其他企业的发展模式,结合本专业,为相关企业设计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的发展 模式。 案例分析 一、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种比较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企业的规模方面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而温州主要靠小企业支撑,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除了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垄断领域,民营企业几乎无不涉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显著的家庭经营的特点,在这些民营经济中,不仅个体经济、独资业主制私营经济而且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也都保留着家庭、家族的色彩。 2、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如2001年第二期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10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海尔集团名列第九强,位列日本日立公司之前。温州经济是集群经济,所谓集群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生联系密切的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在温州,往往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形成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一个镇或几个镇形成一类或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从而体现了温州集群经济的优势。 3、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 青岛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竞争中是理性的决策人,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中共生共荣,相互借鉴,良性竞争,合作共赢,“君子和而不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 2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姜塍林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 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 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杭州 中国塑料之乡——余姚中国化纤织造名镇——杭州萧山党山镇 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区衙前镇中国机械制造之乡——杭州桐庐富春江镇 动漫之都——杭州女装之都——杭州 中国茶都——杭州市电缆之乡——杭州临安 中国造纸之乡——杭州富阳市中国花边之乡——杭州萧山 中国制笔之乡——杭州桐庐分水镇世界羽绒之都——杭州萧山 全国通信器材行业重要基地——杭州富阳市“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中国丝绸织造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家纺布艺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全国球拍生产基地——杭州富阳上官乡 金华 中国拉链产业基地——金华义乌中国塑料软管基地——金华磐安尖山镇 中国最大废旧塑料集散地——金华东阳画溪镇中国香菇之乡——金华磐安 浙江中药材基地——金华磐安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金华永康 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金华浦江县 水晶之都——金华浦江县中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基地——金华义乌市 浙江袜业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浙江衬衫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大陈镇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金华义乌全国最大无缝内衣生产基地——义乌 中国最大的气筒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中国防盗门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 五金之乡——金华永康市中国箔王——东阳横店集团 浙江IC芯片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木雕之乡——金华东阳 建筑之乡——金华东阳木线之乡——金华东阳 草席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缝纫机配件集散地——金华东阳虎鹿镇 中国三大皮具产地之一——金华东阳千祥镇中国磁都——金华东阳市横店镇 宁波 草帽之乡——宁波慈溪长河镇浙江省船舶修造、交易基地——宁波象山 浙江服装商标品牌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宁波慈溪天元镇建筑之乡——宁波象山全国微型轴承生产基地——宁波慈溪 中国消防器材之乡——宁波余姚黄家埠中国水暖之乡——宁波余姚陆埠镇 中国灯具之乡——宁波余姚梁弄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 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草编基地——宁波鄞州区 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基地——宁波师桥中国针织名城——宁波象山县 中国最大的压铸模制造基地——宁波中国模具之都——宁波 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全国最大塑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宁波慈溪掌起镇

【论文】谈谈对温州经济模式的认识

序号:09 说说对温州经济模式与温州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温州经济的衰退现象探究 关键词:温州经济模式赚钱建议 摘要: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一种品牌和经济文化现象。那么这些温州人是怎样成功的、当前经济衰退的状况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呢? 正文: 一、概况: 温州人引以自豪的是“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的核心。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随着区域经济全球化,温州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先发优势逐渐弱化。 那么,怎样正确的理解温州当下的经济的状况呢?所有的优势怎样发展而来而困难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温州模式: 1.概括:需求幼稚型:“小商品大市场” 所谓模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各种挑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回应挑战的实践就是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和获益的最大化。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包括温州企业和温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回应压力和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 温州人时刻将商机看在眼中,抓住商机投入市场。这些被温州人所利用的商机大多数为小商品。他们将看似没有价值的小物件批量加工然后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销售。由此造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自下而上进行的。瑞安、乐清、永嘉等城市的发展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2.特点: ①“两头在外、一头在内” “两头”——原材料、销售 “一头”——生产 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

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温州受资源限制大,原材料缺乏必需从外面引进:温州市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低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达24.9%,是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投资成本增高,建设用地对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制约越来越大。水资源供求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十分突出。市区饮用水已经严重缺乏,需要从飞云江的珊溪水库引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水位下降严重,地面沉陷,咸水向淡水推进速度加快。 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人们没有许多的可支配财产用来消费他们所生产的商品;温州临海,对外贸易方便。有不错的海上交通,价格便宜节省了一定程度上的费用。 温州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生产。 随着时间的发展,温州“原材料、销售在外、生产在内”的特点就产生了。 ②“前店后场” 前店后场概括起来其实是家族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家族企业。 “前店后场”的形容十分形象:将店铺开在前面,不远处的后院就是加工工厂。人们智慧的利用了区域规划减少了运费的花销,节省了部分费用。加工工人使用自己的家人等,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利润。但是这种发展在家族的形式十分局促,扩大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发展特点最大的生成因素就是历史上人们自给自足发展形成的手工小作坊了,自从这种习惯生成便奠定了温州模式基础。 1980年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4年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③“产业集群” 这种特点的标志就是——专业化的分工 温州的打火机销售量在整个世界上的排名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使工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一部分工作,这样他们的工序就不会特别的繁琐,提高了速度也减少了事物的几率;另一方面,温州人将商品的价格定的比同一行业的商品价格要低许多,坚持薄利多销。他们将小商品销往温州以外,市场十分大,购买他们商品的顾客就相对多些。这充分说明了温州的销售能力是十分好的。

XXX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XX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11年3月25日) 201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进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克难攻坚,全市经济运行在复原中逐步趋向平稳较快进展,“十一五”规划各项要紧目标差不多完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时期性成效,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图1 2001-2018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0万人,同比分不增长19.7%和2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92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7 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进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4.60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3.44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33.22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50.39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增长9.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6.2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3.07千公顷,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7.56万吨,下降6.7%。在经济作物中,蔬菜

增产,水果、油料、糖料、茶叶等作物减产。 畜牧业进展态势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3.65万吨,增长4.9%,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产量较上年均有所上升。年末生猪、牛、家禽存栏连续上升,羊存栏下降。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8.70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海洋捕捞45.13万吨,下降2.2%;海水养殖10.98万吨,下降7.5%;淡水产品2.58万吨,增长2.6%。 水利工程建设连续稳步推进。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34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5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0.68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25.24千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5.84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24.6万千瓦,同比增长2.0%;农村用电量71.43亿千瓦时,增长8.2%。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201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91家,累计进展4079家;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家,累计进展17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累计179家;全年共建成生态牧场3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9

温州十大特色产业

温州:制造业十大特色产业 温州已形成了具有代表 性的制鞋、制革、服装、电器、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钮扣拉链、印刷包装、制笔等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以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实行 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 格局。 1.制鞋业 制鞋行业是温州规模最

大的传统产业。全市现有制鞋企业4500多家,其中皮鞋企业3000多家,童鞋企业900多家,胶鞋企业600多家;鞋类产品有皮鞋、胶鞋、童鞋、运动鞋、工艺鞋、雨靴等。全行业从业人员35万多,产值达283亿元,出口交货值58亿元;皮鞋产量6亿多双,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童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而且6成出口海外。 温州制鞋行业现拥有国内外先进制鞋流水线1800多

条,在装备、工艺、技术、质量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温州首开全国制鞋技术职称评定,设有鞋样设计、制鞋工艺两个专业,温州拥有制鞋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已有70家企业获准佩挂“真皮标志”,(占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企业总数的55%),4家企业产品成为国家首批免检产品,2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名牌产品和强势企业众多。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鞋

企业18家,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3家“中国十大真皮鞋王”、2家“中国五大真皮名鞋”;奥康、吉尔达、康奈、东艺等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行业龙头企业。奥康的皮鞋产量为500万双,产值达6.7亿元,已跃居温州制鞋行业首位;吉尔达皮鞋外销量占其总量的70%以上,平均每天有6000双皮鞋走出国门;东艺皮鞋外销量占其总产量的98%。同时,荣光集团已跻身全国胶鞋行业三强,其生产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性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工商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居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制度的灰色区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含着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温州模式

b温州模式 1.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温州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是以家庭式的私人企业为基础,以民间灵活的金融制度为支撑,以自发扩展之产业结构为依托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古典市场经济特征。 温州模式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温州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的81.7%,又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这种环境促使温州农村人口向二、三产转移,外出经商谋生或从事力所能及的个体生产。温州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工商业历史,温州人历来被誉为心灵手巧,富有创新,擅长工艺、善于经商。而永嘉学派孕育的“不等不靠不要,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温州精神又成为其人文基础。改革开放赋予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良机,温州模式得以产生。 从发展历史来看,温州前进与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十大专业市场,后来又最早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等等,这些都开了全国之先河使温州取得了先发性的优势,赢得了较快的发展。 2温州模式的特征与缺陷 2.1温州模式的特征 温州模式的首要特征便是社会资本发达,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社

会资源并依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掌握丰裕的社会资本是温州商人驰骋天下的重要保证。 小商品大市场的是温州模式的又一特征。温州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并以市场交易取代企业内部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形成了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温州企业家族化经营的优势,节约了管理成本,保证了经营效率同时还使其创富精神常青,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出现。 温州模式以民间投资为主。在温州民间投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偶然。首先,温州的产业构成以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同时外部资金可获得性差的轻工业为主,因此区域内部投资成为了温州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温州市内存在庞大的民间资本存量为内部的民间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温州企业还创造性的建立了所有权归公通时又符合自身利益的股份合作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家庭工业为主体的温州经济陷入了第一次发展困境,当时需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制度打破原有的制度均衡从而帮助温州经济走出困境。于是股份合作制应用而生,使温州企业的发展困局顺势得以化解。 2.1温州模式的缺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中,温州的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但自1998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开始相对慢于浙江其它一些地区,随着不断地发展,温州模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也一直因为其标志性符号意义而吸引着国内外关注。进入新世纪,温州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哪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已经出现? 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60892家,个体工商户259197户,合计注册资金(本)1254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发展最大的品牌,并已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多方共识。 而据温州银监分局专家测算,2006年温州市民间资金已超2200亿元。这笔总额庞大的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大量民间资本适时向外投资,形成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专家分析。 这也是资本流动正呈现的区域化特点。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05年,温州工业企业在外创办各类项目1030个,累计在外投资额237.60亿元,相当于同期温州本地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的54.7%。就国内而言,已有正泰、德力西、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很多知名企业在上海等地直接投资办厂。 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温州民企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个别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康奈集团;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与此同时,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已有6家温州民营企业成功尝试在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扩张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模式下传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民企纷纷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 与其他地区民营经济明显不同的是,温州民企更加注重行业规范,主动“抱团”自律。“在温州市民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崇企业自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温州当地共有市一级的行业协会(商会)80多个,在温州以外的温州商会100多个,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自治机制。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温州民营经济的整体结构也正逐渐优化。“近几年,温州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施‘12345’工业发展工程以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营工业逐步向‘重工化、技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6年温州市重工业实现产值2409.8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

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 1 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 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https://www.doczj.com/doc/5d10482497.html, 2007年06月18日12:40 观察与思考 宋朝“浙江六大米市”之一:临浦镇 萧山第二大中心镇,以纺织、羽绒、服装产业为支柱产业。 任伯年故里:瓜沥镇 目前已形成轻纺印染、信息技术、环保材料、轻工机械、建筑建材、家用电器等六大行业结构。瓜沥镇航民村被誉为浙江省“首富村”。 萧山萝卜干主产地:义蓬镇 工业企业基本形成了化纤纺织、化工橡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蔬菜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群。 枇杷之乡:塘栖镇 明清时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以金属制品、蜜饯食品、农药化工、针织服饰为四大优势产业。 大禹治水之地:余杭镇 西倚天目山脉,全镇已形成电器电子、塑业、木业等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 良渚文化腹地:瓶窑镇 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之一,工业体系以纺织服装、文教印刷、机械五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 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 制笔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积聚效应显著。2006年,制笔数量实现“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目标。 浙江机械工业专业区:富春江镇 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服装布艺为富春江镇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以机械制造为重,被誉为“浙江省的机械工业专业区”。 中国针织名镇:横村镇 浙江省最早的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针织行业在全省外贸出口占据重要地位。 “一城山色半城湖”:千岛湖镇 浙江省第一个全国卫生县城,2004年荣获中国首个国际花园城市(B类城市)金奖。 杭州西部的大门:汾口镇 位于淳安县西部,其工业区块特色轻纺项目集聚效应明显。 “梅花雉堞严州城”:梅城镇 建德经济重镇,主导行业有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精细化工等六大系列,其中以低压电器和精细化工为主。 诸葛后裔栖息地:寿昌镇 现已形成以建材、冶炼、机械、化工、服装为主的工业布局。 中国家纺寝具名镇:乾潭镇 工业包括五金工具、家纺、胶合板、机械制造、石煤综合利用等五大系列,其中五金工具螺丝刀为全球最大生产地。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附件1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得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经济杠杆得调控作用,提高用海生态门槛,引导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预算法》,现对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 一、海域等别调整 根据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以及海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全国海域等别调整如下:? ?海域等别 一等: 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 山东: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 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 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 二等:

上海:金山区奉贤区 天津:滨海新区 辽宁: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 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温州市龙湾区 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 广东:东莞市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潮阳区)中山市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 三等: 上海:崇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口市鲅鱼圈区 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戴河区)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胶州市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龙口市蓬莱市威海市环翠区荣成市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台州市(椒江区路桥区)舟山市定海区 福建:福州市马尾区福清市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洛江区泉港区) 石狮市晋江市 广东:汕头市(濠江区潮南区澄海区)江门市新会区湛

江市(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 茂名市电白区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 三亚市(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 四等: 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州区) 瓦房店市长海县营口市(西市区老边区) 盖州市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莱州市招远市海阳市威海市文登区乳山市 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 浙江:慈溪市余姚市乐清市海盐县平湖市玉环市温岭市舟山市普陀区嵊泗县 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惠安县龙海市南安市 广东:南澳县台山市恩平市汕尾市城区阳江市江城区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银海区) 海南:儋州市 五等: 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庄河市东港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