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06:中国民居
- 格式:pptx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0
八年级地理中国民居知识点中国民居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
在地理学的角度上,中国民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下面我们从八年级地理学的视角,全面了解中国民居的相关知识。
一、中国民居的形制1、庭院式建筑庭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以一个或多个内院为核心,周围围绕房屋、建筑、花园等空间形态。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四合院,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形式。
2、阳台式建筑阳台式建筑是一种外挑的结构形式,是中国传统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的建筑结构像“坚果夹”一样,两扇对开的窗户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个楼台、阁楼或者天井等。
3、楼房式建筑楼房式建筑是一种多层建筑,也是中国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代表性建筑如第一座现存的高楼——“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高67.31米。
4、楼台式建筑楼台式建筑是中国民居中的“大众化”,散布广泛。
楼台式建筑主要分为陵墓式,宅邸式,亭、阁式,祠堂式,文化场馆及公共设施等。
二、中国民居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除了具有形制和区域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传承。
1、家族文化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当严格,民居也常承载着家族文化的传承,例如,四合院的设计常常会考虑家族规模和家族分支,不仅要考虑家族共处内院的方便,还要考虑到不同分支的独立空间和私人性质。
2、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在寺庙的建设中,常用到飞檐、翘角等形式来减缓雨水冲击,并且也有祈福的寓意在里面。
3、科技文化中国民居的建设中,常常运用到当时科技的创新,例如用夯土和土坯砖这种手工人工制作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音性能,还具有“三面经脉、一面通气”的独特构造。
三、中国民居的地理特点中国民居的地理特点包括了方位、材料、色彩和结构。
1、方位根据地域的不同,中国民居的朝向和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中国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方特色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民居,提高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本文设计了一份以《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认识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3.中国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让学生认识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实践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民居的特色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引发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讲解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装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3.观察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传统民居或博物馆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4.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民居的特色和魅力。
5.总结通过讲述中国民居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估他们对中国民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实践评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实践活动来评估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实际体验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3.参观地点:当地的传统民居或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