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环境与教材舒适度及健康
- 格式:pdf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174
西昌养生休闲气象舒适度气候分析郑自君1,高笃鸣2,王建嫱1,刘康平3(1凉山州气象局,四川西昌615000;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225;3什邡市气象局,四川什邡618400)摘要:利用西昌1971~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西昌市养生休闲旅游气候条件和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该地区冬暖夏凉,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夏无酷暑气候凉爽,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冬夏避寒暑、冬春阳光游;年平均旅游舒适期/旅游最舒适期天数达334/156 d,为旅游1类地区,丰富的气候资源使西昌全年均可开展旅游休闲活动,其中3~6月和9~10月是旅游休闲最舒适的月份,同周边城市如昆明、攀枝花等地比较更具养生休闲优势;西昌平均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年变化存在缓慢增高的显著趋势,为西昌旅游休闲产业的中短期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
关键词:西昌旅游;养生休闲;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气候评价.引言气象环境与人们养生休闲息息相关。
气象学家通过研究构造气象舒适度指数系统的方法,定量描述气象环境与人们养生休闲旅游的关系。
国外有关舒适度的气候评价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 1966年Terjung提出了舒适指数(Comfort Index)和风效指数(Wind Effect Index)概念[1],1973年Oliver建立了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2]。
此外,加拿大气象局Houghton还建立了舒适指数测评的标准模型[3]。
目前,这些评价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旅游气候学的研究。
国内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多以定性描述为主,90年代后定量研究逐渐增多。
周蕾芝等[4]对旅游活动的适宜气候指标进行了分析,利用旅游客流量偏差率与其相应的气候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由计算机筛选出影响客流量偏差率的气候因子建立了相关方程,得出旅游活动的适宜气候指标。
廖善刚[5]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气候资源,提出了综合舒适度指标等。
周永明等[6]对大九寨风景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用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运动强度因子建立了旅游适宜度综合指标,得出高海拔地区旅游适宜度。
人体舒适度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 - 简介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
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一般分为10个等级对外发布。
10级,稍冷。
9级,偏冷,舒适。
8级,凉爽,舒适。
7级,舒适。
6级,较舒适。
5级,较热。
4级,早晚舒适,中午闷热。
3级,中午炎热,夜间闷热。
2级,闷热,谨防中暑。
1级,非常闷热,严防中暑。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划分标准人体舒适度指数图示图册0级:指数61—70,(体感温度18—23)舒适,最可接受。
1级:指数71—75,(体感温度23—29)温暖,较舒适。
2级:指数76—80,(体感温度29—35)暖热,不舒适。
3级:指数81—85,(体感温度35—41)热,很不舒适。
4级:指数>85,体感温度 >41)很热,极不舒适。
-1级:指数51—60 (体感温度 13—18)凉爽,较舒适。
-2级:指数41—50,(体感温度 8—13)凉,不舒适。
-3级:指数20—40,(体感温度 4—8)冷,很不舒适。
-4级:指数<20,(体感温度 <4)很冷,极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影响要素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
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的非常重要。
例如,气温在15.5°C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C的作用。
本人是一名初一学生,最近学习了关于北京市的气候与水文环境,对此感受颇深。
下面我将就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在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北京市的气候。
北京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多晴天,冬季寒冷干燥。
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气候状况,合理调整我们的生活和饮食。
比如说,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且多雨,大家需要多注意保持清洁,防止细菌滋生,保证饮食健康。
同时,也要保持清爽、凉爽,时刻注意饮水防暑,避免中暑等情况出现。
而在冬季,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我们要注意保暖,多喝水,避免因气温过低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除了气候,我们还学习了北京市的水文环境。
北京市的水文环境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江河湖泊、山岭和各种工程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区,我们也面临着水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
这时,我们就需要更加关注并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生活需要,也是为了我们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这些珍贵的水文环境资源。
通过学习初一年级地理教案中北京市的气候与水文环境,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京市的地理环境,也更加关注了我们自身的生活条件,更加具备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地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气象与健康一、万千气象与人的健康千姿百态的风云变幻,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气象本身就可以是一个致病的物理因素。
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而且时间短,变化大。
例如:夏季高温,容易使人中暑;冬天气温低,能使人发生冻伤;气象条件作为诱因,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例如:寒潮可以诱发感冒,气管炎,温、压、湿的大幅度波动可使关节痛加重;冷锋的活动能促发心绞痛;天气闷热时,精神病人的症状会波动,就是健康人也会坐立不安,儿童易受激怒,出现骚动、哭泣、叫喊、吵闹等一系列异常行为;降温、气压突然下降会使哮喘病人发作;低气压时鼻出血病例明显增加;其他不少于牙病、眼病、皮肤病等都与天气有关。
二、春季多属风热1.当心春风带病来现代医疗气象学告诉我们:春风使地表蒸发强烈,空气湿度猛然减少,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小,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
象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往往是“风助病威”的结果。
春天的大风,会加剧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
春天的风寒可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直接诱发某些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如雷诺氏病、硬皮病等。
2.春季早防呼吸道感染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1).注意每天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3).学校、托幼机构应将晨、午检制度落到实处。
(4.)对于发生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应严格执行居家或住院隔离措施,并需取得就诊医院所开具的复课证明后方可返校,要坚决杜绝带病上课、提前复课等现象。
3、酸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氮氧化物污染与人体健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2)二氧化硫污染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
气象要素对人体舒适度预报的影响分析作者:李大光杨凤瑞任柏合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2期摘要:人体舒适度预报是从气象的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象条件影响下人的舒适感,是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人体舒适度预报、紫外线强度预报在城市生活中越来越被重视,乌海市气象局预报的人体舒适度、穿衣指数预报方法和指标已经有15a的历史,预报结论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得到检验,已经凸显预报存在的偏差。
随着预报工具的逐渐增多,预报技术的不断提高,气象科研人员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人体舒适度预报已经不能够仅仅考虑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气象;预报;舒适度中图分类号:P4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131 人体舒适度预报现状分析1.1 预报方法乌海气象局开展的人体舒适度预报是通过日最高、最低气温单要素预报值来预测早晨和中午的人体舒适度和穿衣指数,在考虑了风和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简单地做了一些订正后,对外发布。
1.2 存在的问题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光照等气象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国内有气象部门研究出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就是根据温度、湿度、气压、风这4项要素而建成的非线性方程。
乌海市人体舒适度预报只考虑了温度因素,仅对相对湿度和风作了一些简单调整。
考虑的相对湿度不分季节和温度范围,风力不分级别,粗略订正,造成预报偏差。
经过10多年来的实况检验,人体舒适度预报适用于在相对湿度2 气象要素对人体舒适度预报的影响分析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种气象要素、地表性质、肤色、年龄、衣服颜色等,在这里,只研究各种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
2.1 温度的影响在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象要素中,主要因子是气温,正常情况下,人体是恒温的,保持在37℃左右。
人体是通过吃饭获得热能和体能后经过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等方式与外界热量交换来保证体温不变,当所处环境温度比皮肤温度低时,人体热量容易散失而产生冷的感觉,且随着温度降低,感觉更加明显;当人体所处环境温度比皮肤温度高时,人体热量不易散失,因而感觉热,随着温度增高感觉越明显。
气象与健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
”前人常用这样的语言说明人与气象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科学综合研究的发展,气象部门为满足人们对气象预报的不同需求,把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给出各种量化的预测指标——气象指数。
现有关气象与健康的相关的健康指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人体舒适度指数指数分级人体舒适度感受86~88 4级人体感觉很热,极不适应,应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80~853级人体感觉炎热,很不舒适,希注意防暑降温76~792级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71~751级人体感觉偏暖,较为舒适59~700级人体感觉最为舒适,最可接受51~58-1级人体感觉略偏凉,较为舒适39—50-2级人体感觉较冷(清凉),不舒适,请注意保暖26~38-3级人体感觉很冷,很不舒适,希注意保暖防寒<25-4级人体感觉寒冷,极不适应,希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冻伤一般而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根据这四项要素而建成的非线性方程。
分为极冷、寒冷、舒适、偏热、闷热、极热等级别,表示人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
晨练气象指数根据天空状况、风、气温、空气污染程度等条件,建立晨练外界环境气象要素的标准。
分为5级: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2级:适宜晨练,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3级:较适宜晨练,二种气象条件不太好;4级:不太适宜晨练,三种气象条件不太好;5级:不适宜晨练,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风寒指数当环境气温降低到—4℃以下时,如果人体未充分采取保暖措施,机体产热量低于散热量,就会出现热的负平衡,时间过久会使机体受到损伤。
冬季日最高气温小于或等于10℃时,气象部门就要发布风寒指数。
风寒指数综合考虑阴睛、风、温湿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要素,给出人们对寒冷感觉的指数标。
北京地区风寒指数分为偏凉、较冷、很冷、寒冷、极冷等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也成为人们日趋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