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有关环境方面的论文(文档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有关环境方面的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一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但低碳经济不仅表现为企业的行为,同时,还体现在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二关键词:“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链” “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减碳”三正文: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论战场电磁环境对作战的影响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论战场电磁环境对作战的影响电磁波是联系陆海空天各个战场的信息纽带,在作战过程中,雷达探测、光电探测和电子侦察等电子信息系统,无不依靠电磁活动来实现其功能。
指挥员对战场的感知,实质上是从复杂的电磁活动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电磁信号,然后加以判断。
而一旦敌方实施强力干扰,电磁活动便会陷入混乱,继而引起传感器迷茫、战场感知错乱。
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将小型GPS干扰机摆放在高楼和高山上,使美军发射的多枚巡航导弹因迷航而坠落在伊朗和土耳其境内。
伊拉克战争中所发生的多起美英军队误击事件,大多与传感器识别失效有关。
联合作战,各种作战平台及其与指挥机构之间,都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指令与协同信息。
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播和接收,属于“开放”方式,既是电磁环境的组成部分,又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
信息化战场上,通信系统广泛用于武器装备、作战平台和各类人员,如此密集的通信系统拥挤在狭窄的战场,传递数据中断、差错率频发、协同效能下降,在所难免。
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辐射的电磁信号,时刻处于敌方监视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信息化武器装备通过辐射和接收电磁信号获取信息,这就为干扰信号的进入留了“后门”,埋下失效甚至失能的隐患。
这种干扰源很多,有敌方的电子压制和欺骗,有双方民用电子设备的无意电磁辐射,还有自然电磁辐射,颇有点防不胜防。
如果使用反辐射、定向能武器,甚至可以直接摧毁武器装备的电子信息系统,让这类高技术兵器变成一堆废铁。
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其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当前十分引人注目。
战场电磁环境的形成,是以电磁空间的发展和战场电磁应用与反应用活动的开展为基础的。
战场环境常识
1. 自然环境:战场可能位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如山地、平原、沙漠、丛林、城市等。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例如,山地地形可能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丛林地区可能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条件。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战场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
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对于选择行军路线、部署兵力和进行防御至关重要。
3. 社会环境:战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这包括当地居民的态度、文化习惯、政治局势等。
在某些情况下,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或利用社会环境中的因素可能对作战行动有利。
4. 技术环境:现代战争中,技术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包括通信技术、情报收集和分析、武器装备等。
了解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作战的效率和效果。
5.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战场行动有直接影响。
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严寒或酷暑,可能影响军队的行动能力、武器性能和补给。
6. 电磁环境: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战、雷达、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信号。
了解和控制电磁环境对于保护己方通信、干扰敌方系统以及执行情报任务至关重要。
了解战场环境对于军队的作战计划、战术决策和行动执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自然、地理、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军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战场环境,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我国的水环境问题与治理姓名:黄伟民班级:水文一班学号:1007024110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其中水环境问题作为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一方面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
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
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
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
时政未来信息化作战战场环境探要文7咼东广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新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作战和指挥理念的深刻变化,新型武器装备大量投入战场,使得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环境出现了全新景观。
2015年1月15日,美国空军中将大卫高德芬宣布美国国防部将创立“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概念”,众所周知,此前,美军一直到处宣扬其所谓“空海一体战”的理念。
这其中,作战理念与作战指挥理念发生了全新变化,然则,其最大亮点之一,“全球公域”就是战场环境的进一步拓展。
透过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和美军近几年演习演练及最新的作战理念看,未来信息化作战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战场环境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作战战场环境正向着全维领域快速渗透,即: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展开,在纵横交错的网络环境中演进,在虚虚实实的媒体环境中斗智斗勇,在变幻莫测的形态环境中激烈角逐,等等。
这些都已成为作战指挥员在组织实施作战指挥时必须统盘考虑的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电磁环境:复杂多变贯穿始终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交战双方在电磁环境下的较量更加激烈、颇为壮观。
这与军事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空前发展紧密相关。
一方面,作战指挥活动离不开电磁环境,特別是在现代 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电磁环境已经成为作战指挥不可或缺的 重要因素。
作战指挥系统在战场的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 地点都处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而电磁环境的变化势必引发作战指挥系统状态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占有电磁领域 优势,就必将能有效地提升指挥效能效率。
比如,对战场作战 信息的掌握、对作战指挥决策的形成、对作战指令传递与反馈等都有效率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作战指挥员必须适时捕捉有利的电磁环境、积极主动地改造电磁环境,并想方设法破坏、遮蔽、摧毁敌方的电磁环境,这 就既要运用好先进的指挥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更要充分发 挥指挥员的军事谋略艺术。
战场环境概论题库
战场环境概论是一门研究战争中地理、气象、水文、电磁等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对作战行动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题库中的题目:
1.简答题:
o请简述战场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o战场环境分析对军事战略决策有哪些重要性?
o举例说明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战斗部署与战术选择。
2.论述题:
o论述气候条件(如雨雪、雾、高温等)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战例进行分析。
o分析电磁环境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及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对抗与利用来优化战场态势。
o结合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谈谈城市环境对现代战场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
3.案例分析题:
o以二战诺曼底登陆为例,分析海洋水文条件与气象变化如何影响战役进程。
o分析海湾战争中沙漠地形对美军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的影响
及美军的适应措施。
o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中,严寒气候条件对交战双方的战术运用及胜负产生了何种影响?
4.选择题:
o下列哪种战场环境因素最可能直接影响到空中打击行动的实施?A. 地形地貌B. 气象条件C. 当地居民分布D. 电磁环境
5.判断题:
o战场环境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不包括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o随着科技发展,战场环境因素对战争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渐减弱。
()
以上题目旨在考察对战场环境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制定和调整军事策略的能力。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环境与生态论文环境与生态论文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
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
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
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
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
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
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浅析金门渡海登岛战斗当中作战因素摘要:登陆作战历来是各国所有战役类型中组织最复杂、兵力运用最庞杂、指挥控制最困难的一种作战样式。
面对主要来自濒海方向的潜在战略对手,我国陆军的主要任务将不可避免地东移。
在战略导弹部队和海空军的协同下,运用联合战略战役指挥体制,进行复杂多变态势下的跨海登陆作战。
现通过根据在金门的战斗分析当下的战场环境等作战因素以达到登陆作战经验汲取。
关键字:战场环境;金门岛;登陆作战一、情景设定某日,台湾领导人公然支持“台独”,正式宣布台湾独立。
为震慑敌人、为后续作战打下基础,我军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要求攻下金门,并形成长期驻军之势,以金门岛为依托向台湾挺近。
二、战场环境介绍(一)地理位置条件金门岛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面积为151.65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000人驻军,并建有防御工事。
金门离大陆最近的岛,低潮时只有1.8公里。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门岛一直扮演着“反共桥头兵”的角色,几十年来国民党在金门布有重兵。
由于金门岛位置位于大陆异侧,台湾军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把它当作监视大陆的前哨阵地。
台军在岛上建有早期预警网,设有情报信号站和雷达探测设施,专门用来观察大陆渔船与其他船只的活动情况,监视大陆动静。
战争爆发后,台军必定来军增援。
(二)地形地貌条件金门岛的外形如同哑铃,岛上海拔237.7米的北太武山为全岛制高点,地势险要,可控制全岛。
另外,还有海拔95米的美人山和海拔79米的双乳山等制高点,其余均为丘陵地。
岛上74.5公里的海岸线中,适宜登陆的地段16.8公里,不便登陆的21.8公里,其余为尚可登陆地段。
其中央部位很关键,如果不能从中部拦开,金东的台军部队就可以对金西予以增援。
但中央部位的海滩是一大片淤泥滩,不适合登陆。
而最西边的古宁头海滩是金门岛的最西(北)端,离台军的威胁有一定纵深,离我军控制区则最近,便于后续增援部队上岸,但台军在此最有可能布下重兵防守。
战场环境分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战场环境分析讲义【点击】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点击】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
【点击】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
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点击】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
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点击】(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分析蠢情报交流摘要简要分析了现代和未来的战场环境.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关键词现代战争战场环境信息化战场军事变革联合作战现代战争大都是在核生化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从1991年海湾战争起,现代战争已进入从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作战转变的时代. 现代战争的战场正在从机械化战场向信息化战场快速转变.自2O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以信息化为王基祥核心的”新军事变革”.这一变革大大加快了转向信息化战场的进程.1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1.1信息化战场日益透明现代战争都是在单方战场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部署了以下五个层次的传感器网.1)太空层:分为电子侦察卫星,光学与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通信与中继卫星,气象卫星,测地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预警卫星,共计165颗.2)高空层:主要有U-2侦察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E一2鹰眼预警机,E.3B/C预警和控制机,E一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飞机,RC一135侦察机等.3)中空层:包括捕食者无人侦察机,F/A一18C/D大黄蜂, F/A一18E/F超级大黄蜂,F一16, 海军的P-3和EP-3侦察机等. 4)低空层:有龙眼,阴影200,猎人,指针,先锋等无人侦察机,快速初始部署浮空器(RAID)的侦察飞艇系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5)地面层:部署有特种作战部队人员,无人值守传感系统,车载传感器和单兵用的夜视仪,激光测距仪,GPS接收机等.美军的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战场信息体系,实现了近实时的信息保障.在夜间,沙尘暴和烟雾等恶劣气候环境中仍能实施精确作战.1.2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体系对抗和网络对抗现代战争是在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下,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网络与数据链系统,使信息多路分发和平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真正意义的三军联合.作战力量趋向体系化网络化,强调各种力量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试验了特种兵+实时战术信息网+攻击机的联合作战模式.采用Link.16数据链技术,把地面侦本文2008-06-02收到,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飞航导弹2008年第lO期?29?察兵,空中的无人机和空中的指挥控制机以及空中待命的作战飞机连为一个整体,取得了较好效果.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骑着马为精确打击系统指示目标,拉姆斯菲尔德曾得意地宣称:这是21世纪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典范.1.3战场空间趋向多维和扩展现代战争的战场空间更加立体,多维和扩展,并呈现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的特性.陆, 海,空,天,信息,网络,心理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 重叠,形成了全方位,大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战争将在战区的全纵深,宽正面展开,没有明显的战线和前后方之分.战场扩展到无边无际:卫星在天空,潜艇在深海,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可打击地球任何地方,电子战在电磁空间进行,心理战深人人的内心世界.现代战争中的天战,空战,陆战,海战,信息战(含指挥控制战,情报战,心理战,舆论战,电子战),特种作战,气象战,核生化战,网络战和网络中心战,都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指导下,相互支持和增强,协调并行地快速发展.1.4快速高强度远距离精确作战,使战争时间大大缩短快速体现在侦察决策指挥快,打击速度快,部队推进速度快,战争持续时间短.1.4.1侦察决策指挥快高速数字化网络系统使美军能对战场瞬息变化作出更快,更灵敏的反应,及时高效地指挥,控制与协调各军兵种的行动,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美军完30?成发现一定位-瞄准一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min,科索沃战争时为40min,阿富汗战争时为19min,而伊拉克战争只有10min.在海湾战争期间,特别详细的作战命令只能用飞机送到航母上,而同样详细的作战命令在伊拉克战争中,却可由通信卫星在1min之内送达.1.4.2打击速度快,强度高1943年,美国空军在整整一年内仅打击50个战略目标.在海湾战争最初24h内,盟国空中力量打击150个战略目标,与1943年相比提高1095倍.伊拉克战争”震慑”行动的第一天(3 月21Et)打击1500个目标,与1943年相比提高11000倍.1.4.3部队推进速度快,作战间歇时间短二战时,部队平均日推进速度不过十几公里,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开始不到两天,美军就推进至伊纵深200km的幼发拉底河地区,伊拉克战争更达日推进170km以上的速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由于信息网络的链接,各作战单元的整体联动性大大增强,实时,精确的情报,持续不断的后勤保障,使得作战一旦开始,便少有甚至没有间歇或转换期,而是一鼓作气地将作战行动持续下去.1.4.4战争持续时间缩短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3月20Et开始,开战之后的第21天, 十万余美英联军就快速占领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战争的第27 天,美国就宣告战争结束.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5O万左右的军队,打了3年,无功而退;越南战争美国也动用了50万军队, 打了12年,最后撤出.1.5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任务艰巨,经济负担巨大在高技术战争中,物资消耗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kg以上,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t一1.38t,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三千多万吨.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11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而不得不四处化缘,向盟国伸手要钱.至2008财年结束,预计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将花掉美国8450亿美元.高技术战争的昂贵费用,使任何一个大国都难以承受,这也迫使它们与多国合作.1.6不断创新作战新理论,新方式和新武器美国四次战争试验了四种军事理论: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空地一体战理论.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实施非对称作战理论和平行作战理论. 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人采用了网络中心战和特种作战理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采取了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理论.美国在每一次新的战争中,都试用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轰炸机F一117A,GPS制导战斧巡航导弹,A 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爱国者PAC-3导弹,B.2隐身战略轰炸机,GPS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制导炸弹,GBU~8型钻地炸弹, BLU.118B温压炸弹,捕食者无人机和电磁脉冲弹等.2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速,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场环境的变化也在加速.下一场战争的战场环境,肯定不是前一场战争战场环境的重复,而是它的发展.未来战争战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2.1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未来信息化战争将是信息,网络和火力的战争,网络环境将是信息化作战指挥环境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战场目标进行精确侦察,定位,控制并实施全程,全域,全时空的近实时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美国正在构建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的战场侦察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低空无人侦察机,高空侦察机,近太空浮空器和近地轨道战术侦察卫星,而其顶层是目前正在发展的“空间雷达”系统,”天基红外系统”和”转型通信卫星”等系统. 21世纪,美,俄和欧洲都将建成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天基侦察监视,导航,通信,气象,预警信息.这可提高空战,海战,陆战和天战的作战效能.全球信息管理系统(GIMS)将作为一个”全球信息总管”,形成情报收集,处理,分析和咨询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它收集,存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储,分析,综合和管理来自地面/空中/空间传感器的信息及所有来源的情报.美国各军种将在20l0—2020年间全面实现数字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是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的核心,美军将进一步在世界上率先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个人数字辅助装置(PDA),使未来士兵与全球信息系统相连,可取代蜂窝式电话,无线电,个人计算机以及几乎全部的个人信息管理装置. 2.2战场空间全球化,多维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随着各种空间攻防武器装备的部署和天军的建立,空间对抗将越来越激烈,空间将成为未来联合作战的主战场.谋求空间优势的步骤是:对地面作战提供空间支援;控制空间;部署天基武器,实施全球攻击.军事强国正研究能够夺取空间优势的途径和方法,如破坏卫星通信链,用电子或其它方式攻击卫星等.2004年11月,美空军已部署了具备实战能力的新型太空武器——”反通信系统”.这是一种通过射频干扰暂时阻塞敌人卫星通信的地基可机动部署装置,现已部署4套.另一种反监视侦察系统(CSRS)是采用非破坏性的,可逆的手段损害侦察卫星的地基系统,用来干扰敌方监视和侦察系统的正常工作.预计2008年部署.正在研制微小卫星用作杀伤卫星,卫士卫星,轨道维护.它们具有检查,交会对接,再定位和靠近轨道设施的机动等能力.2010年后可投入作战使用美国正在部署的三种导弹防御系统都有反卫星能力,这三种导弹防御系统分别是陆基中程导弹防御系统,舰基宙斯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机载激光反导弹系统,而且美国还在研发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卫星能力.美国舰基宙斯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拦截距离为1000km~2000km.美国空军2007年9月18日成立临时”网络司令部”,为备战网络战争,争夺”制网权”迈出重要一步.在未来的战争中,网络是一个战区,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如果无法在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就不能在空中和太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空军早已把实施网络战当作与其在空中及太空执行使命一样重要的作战任务. 针对未来的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等的打击,俄空军建立了信息战部队,专门负责研究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使用信息战武器破坏敌指挥控制系统.俄空军已组建了首支无线电对抗营.该营主要装备电子干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干扰器等新型电子战装备.2.3作战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束能化,隐身化,智能化2.3.1信息化通过”武器智能化”,”战场网络化”和”指挥自动化”,实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和作战过程全程监控,取得更大的战场优势.信息不对称正成为现代战场上最大的不对称.它给一支军队带来的杀伤,远远超过传统的火力或兵力不对称.进一步信息化是精确制导武3】?器发展的大趋势,如:采用中段GPS制导+末段光电(或毫米波)制导,导引头趋于复合化和智能化;以及采用数据链,飞行中瞄准目标技术等.未来战场上布满各种可快速部署的传感器,组成灵巧传感器网络.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并报告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再利用网络技术把作战环境的可视化图像传送给指战员.2.3.2精确化为快速攻击时间紧急目标和活动目标,美国正努力缩短杀伤链,实现下述指标:在接到命令后,10min内摧毁目标.新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是一种速度能达到Ma=4—6,可从水面舰只,潜艇和飞机上发射的武器.美国空军正研制x.51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预期2009年能正式试射.X-51头部扁平,采用乘波体外形.弹体由镍合金制成,长约3.5m,质量和体积都与一般的导弹差不多,可搭载到轰炸机或战斗机上发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一旦服役,将给世界军事带来巨大冲击.2.3.3束能化束能技术的发展将使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电子束成为新一代新概念武器装备.高能激光系统可用于多种作战模式,攻击空中,空间和地面目标.它还有目标跟踪和指示,小空间碎片(10mm~100mm)清除以及卫星能源补给等用途.高功率微波武器可产生辐射频率300MHz~30GHz,峰值功率达GW以上的电磁脉冲,可通过电子设备的天线和电磁屏蔽.32.“缝隙”,干扰或摧毁敌方电子设备和CISR系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都曾使用携带高功率微波弹药的战斧巡航导弹和制导炸弹,攻击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指挥,通信和防空体系.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携带微波弹头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360kg的AGM一154C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天基高能微波武器(HPM),由部署在低轨道的卫星星群构成,可把超宽带微波能导向地面,空中和空间目标,在目标区几十米到上百米范围内产生高电场,摧毁或损坏电子部件.2.3.4隐身化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精确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被发现往往意味着被摧毁.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竞相发展隐身武器装备.其研发重点为:更好的隐身特性,特殊环境下的隐身技术及针对特殊对象的隐身研究等.另外,还包括对各种技术装备设施和人员自身的应用研究,如红外隐身照明弹,隐身通信系统,人体隐身器,隐身军用机场等.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几乎不用改变武器装备的结构和性能,只通过等离子体层对雷达波的吸收和折射,就可达到武器装备的隐身目的.隐身技术除限制外形之外,采用能吸收或透射雷达波的材料是隐身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隐身技术不仅针对电磁波,还可避开所有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如反红外线探测,反电子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反声波探测等.2005年圣诞节前夕,美国空军绰号为猛禽的F.22正式服役. 从此开始,标志着世界进入”隐身空军”时代.F-22A集雷达,红外,光学隐身,超声速巡航,大载弹量,远航程,高机动性,空战和轰炸性能于一身.美国驻亚太地区的空军主力战机,最迟在2010年前将全面换装F-22A. 2.3.5智能化未来高技术战场将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人驾驶的飞机,火炮,坦克,导弹等智能武器,各种智能弹药和智能机器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作战潜航器,无人作战车辆等无人作战平台和攻击型微型机器人,传感器微型机器人等,具有智能化优势以及全方位,全天候作战能力,生存能力,较低作战费用和绝对服从命令的优势.无人机编队可像杀人蜂那样蜂拥至敌阵地上空发射导弹,像螃蟹一样的机器人会爬到敌指挥作战控制中心,突然实施硬摧毁.采用先进的纳米技术研制出的超微型机器人像蚂蚁般大小, 能飞,能爬,能潜水,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到2l世纪中叶,与蝴蝶,蜻蜓,苍蝇,蝗虫等昆虫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可能会大批问世.智能武器的微型化将引发起一场军事革命.一支由快速,隐身,无人驾驶的攻击/侦察飞机组成的,可自主实施战斗的机队,可以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和弹道导弹发射车或移动指挥控制平台等快速移动目标.美空军正在致力于发展大型无人驾驶战斗机,使其具有更大的武器装载能力,能够打击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更多随时出现的移动目标.2.4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传统核武器已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制造了大量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如今美国面临完全不同的任务,那就是试图用小威力核弹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清除诸如生化武器工厂等敌方的战略设施. 核大国正在研制新型核武器,期望打破纯威慑的局限,实现由纯威慑向实战威慑的转化.美国未来将主要部署四种新型核弹,包括中子炸弹,掩体炸弹(增强型核钻地弹),小型核战场武器以及旨在把炭疽杆菌或神经毒气烧成灰的”战剂失效武器”.爆炸当量根据需要可以调节,成为新核弹最突出的特点.核炮弹是美军小型战术核武器中最普遍的一种,主要有W33,W48,W54,W75,W79和W79改进型等型号.引人注目的是W54核炮弹的外形与橄榄球相似,可通过迫击炮发射.美国共装备3500多门能发射核炮弹的火炮,约配备5000发核炮弹. 核地雷也是美陆军常备的小型战术核武器,其中特种核地雷爆炸威力为10t一1000tTNT当量,由特种部队潜入敌后埋设.美海军的战术核武器主要包括核导弹,核鱼雷,核航弹,核深水炸弹等.比如1枚万吨TNT当量的核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可将飞航导弹2008年第l0期1000m内的潜艇击沉或造成严重毁坏.美军大约有320枚装备W80核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分别储存于美海军的6个核武库中.用精确制导技术和可控当量技术改造这些小型核武器,使其在未来实战中发挥效用.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军已经配备一系列生化武器防护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已经装备了对抗芥子气和沙林等化学武器的新装备,可以实现即时报警,士兵在毒剂逼近之前,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护措施. 2.5攻防对抗更加激烈未来战争中的攻防对抗将更全面,快速,激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攻防对抗将在全时空,全层次(战略,战术,战役),全频谱,全体系,全网络,全过程中不间断地,无缝隙地迅速展开.新的因素在不断涌现,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变数在增多, 更增加了预测未来战场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导弹,空间,信息,网络等攻防对抗,肯定将上升到新的高度.3结束语在人类战争史中,制陆权,制海权和制空权曾经成为一段时期的制胜权.在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制胜权不再是单维的线性延伸.未来战争将成为体系对体系,网络对网络的全维对抗.仅仅拥有单维优势已不足以克敌制胜,真正的制胜权在于集网络优势,太空优势,信息优势于一身的制全维权.全维优势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及心理等优势有效融合的结果.现代战争大都是中小国家与超级大国为首的多国联盟之间的战争,未来大国之间或大国集团之间的战争,战场将更广阔,对抗更激烈,作战理论和模式更创新.先发制人,快速决战的战略将占取先机,天战,海战,空战,陆战,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全维联合作战和体系对抗将快速展开.密切跟踪国外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动态地准确地预测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 并快速做出相应的周密对策和应战准备,高效地发展和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是一项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参考文献[1]薛国安.美国四种理论”打赢”四场战争.北京青年报,2007—09.19[2]黄书科.从速度,精度和跨度看信息化战争.现代防御技术, 2007(2):7一l0[3]张艳茹,王秀春.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战及启示.现代雷达, 2004(5):1~4[4]马占魁,李万顺.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信息化发展趋势.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4(3):58~6】33?。
读战场环境概论心得体会一、气象对作战的影响简述风:大风和强烈的垂直气流是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安全,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云:低云影响侦察、射击、投弹,积雨云对导弹、火箭发射和飞机飞行安全威胁很大,云层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弹头可以造成侵蚀从而增强或减弱核爆光辐射效应;雾:大雾给飞机起降、舰艇编队航行、军种兵种协同作战等带来困难,雾层能使化学毒剂蒸气产生凝结、沉降和水解从而降低杀伤效能等,雾也可以作为“天然烟幕”,掩护部队的作战行动;降水:暴雨、大雨和连续性降雨可引起山洪暴发、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从而冲毁军事设施。
毛毛雨、雪会降低能见度,冻雨可使飞机、导弹外壳和雷达天线等积冰而影响性能;沙暴:能引起电磁波衰减,干扰无线电通信,危害兵器和设备,强烈的沙暴卷起沙石可形成沙壁向前推进,使能见度接近于零。
二、天气是选择作战时机的决定因素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
现代战争中多是采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准确。
众所周知,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280万人,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6500余艘,作战飞机1100多架。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
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计划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
当时考虑的因素及决策过程如下所述: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4时天亮,6时日出。
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
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
抗日战争中,我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而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
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
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
抛开传统环境,电磁环境已经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此处,我重点就电磁环境分析。
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元素人类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哪里,角逐便追随到哪里。
从陆战场到海战场,再从海战场到空战场,战争方式发生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巨变。
当信息资源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后,情况又在悄然变化——由电磁活动构成的隐形电磁空间的形成,是战场空间发生巨变的最显著标志,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
当代战场,电磁波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的支柱: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在飞机中已达50%(在B-2飞机中高达60%);在舰船中达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达30%;在空间武器中甚至高达65%至70%。
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精确打击所依赖的信息获取、传递、控制、干扰等,绝大部分要通过电磁波这个媒介完成。
作战行动对电磁活动的依赖性越强,制电磁权的较量便越激烈,电磁活动空间在战场构成中的地位也越突出。
一种战场环境分析与评估方法发布时间:2022-07-06T01:25:36.2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3月第5期作者:于红娟张海军孙武子雷亚丽[导读] 战场环境是实施作战的客观条件和依据于红娟张海军孙武子雷亚丽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战场环境是实施作战的客观条件和依据,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战场环境,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战场环境综合分析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战场环境影响因子合成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指挥员正确实时作战提供参考。
关键词:战场环境作战影响因子合成分析法引言海空天电等综合战场环境下的现代联合作战中,随着高技术、高效能武器的发展及信息战等新型作战思想的出现,战争的空间范围扩大、作战节奏加快、态势瞬息万变,不仅扩大了战场环境信息分析范围和研究深度,而且在方法上要求由传统的定性分析逐步转变为定性定量分析;在手段上要求朝着适合于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在战场环境数据库支持下进行战场环境快速分析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于现代战争的作战要求[1]。
1、战场环境综合分析的基本原则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战场环境分析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如下[2]:(1)对战场环境进行整体分析(2)对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3)从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出发综合分析[3] 。
2、战场环境影响因子合成分析方法在作战行动中,一些战术指标往往受到多种战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战场环境对这些战术指标的影响,不能用单个因素的作战性能因子来反映,而应该采用多种因素作战性能因子的综合来表征 [4]。
首先进行系统分解,可将战场环境分析向下分解为3个层次,第一层按照作战主体依次分为陆、海、空、天等,用下标k标识;第二层按照作战主体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评估指标进行分解,如可将这些指标依次分为通行能力、通信能力、火力打击能力、火力打击效果、人员士气、武器装备等具体的评估指标,用下标j标识;第三层即为战场环境因素,如地貌、水文、气象、土质、植被等因素,用下标i标识。
环境学概论结课论文:XX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年X月XX日指导教师:XXXXX环境学概论论文摘要: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在人类出现之后,它们被人类利用, 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自然资源渐渐满足不了人类社会发展得需求,人类开始着手于二次.三次能源的开发,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给自然界的生物圈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关键词:自然资源,人口增加,能源,生物圈,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前,人来社会的资源主要来自:人力(最普通、使用围最广的)、牲畜(主要用于农业、交通等)、风力(仅用于磨房、航海等)、煤油(用量特别小)、煤(主要提供热能)、石油(所用围很小)。
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煤和石油开始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髙,人口数量随之急剧增加。
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
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一、土地荒漠化。
(1)过度开垦,(2)过度放牧,(3)过度樵釆,(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5)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计算机污染及其对策研究作者姓名:作者学号:作者单位:摘要: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毋庸置疑,计算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此同时,我们也要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上,综合考虑,从利于弊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计算机。
以下,我们将要讨论计算机污染及其对策研究。
引言:计算机的诞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计算机将人类从机器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而开始控制机器的生活。
计算机的诞生,使得各个领域的生产都大大增长,极大的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
同时,计算机的诞生,对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对环境的发展是利于弊并存的。
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上,我们应该合理的看待这个问题,提出合理的途径解决计算机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1.计算机在环境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
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监测,并把监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
利用计算机的监测功能,我们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及时的发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还可利用计算机的这一特性,用来检测大气层。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人类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解决了一定上的环境方面的问题。
比如,光纤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的铜制电缆,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减少了因为铜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计算机的无纸操作,无纸贸易,大大较少了纸张的使用,减少了纸张废弃物,同时也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有利于加强树木对环境的调控作用。
2.计算机给环境带来的弊端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但是,计算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计算机最大的负面影响表现欲其高物耗和高能耗。
据调查显示。
制造一台计算机需要700多种原材料和化学物质,其中大部分用在半导体元件和印刷线路板上。
知道一块芯片有400多道工序,涂料的刻划清洗要用高纯度的氢氟酸,氢氯酸,砷化氢,磷化氢等多种化学物质,制作10克重的芯片大约需要用284克的液态化合物,而中和这些的酸性物质则需要11公斤的氢氧化钠。
军事理论结业考试论⽂ 军事理论对军事技术具有导向、牵引作⽤,军事技术的发展可以升华与重塑军事理论。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军事理论结业考试论⽂,供⼤家参考。
军事理论结业考试论⽂范⽂⼀:⼤学军事理论论⽂ 摘要: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和平的总态势。
战略环境是动态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变化。
为此,本⽂将从以下⼏个⽅⾯进⾏论述: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战略环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环境影响战略格局发展 前⾔ 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
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全局的先决条件。
中国作为唯⼀的社会主义⼤国的国际⽣存环境⾯临更错综复杂的局⾯,国际战略环境势必影响到中国。
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和安全策略,增强国家的安全意识对我们⼤学⽣来说是⾮常重要。
⼀:对战略环境的理解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
是对军事⽃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其基本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争赖以进⾏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计划,部署和指导军事⼒量的建设和运⽤,以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的政治⽬的,具有全局、对抗、谋略、预见等特点。
战略必须接受国家基本路线和总⽅针,总策略的指导,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全局利益的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并充分考虑军事⽃争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思想⽂化等领域⽃争的联系,使之有机结合,密切协调,以及有效地实现国家的总战略, 国际战略环境主要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相互⽃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环境。
国际战略⼒量对⽐和⼤国战略,是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存和发展,安危与兴衰,影响到⼀个国家军事⽃争对象,性质,⽬标,以及军事⼒量建设和军事⽃争的主要⽅向。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二○一三年十月论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
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
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
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
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
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
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
天气变化所造成的气温、气压、温度、风向、风速的迅速变化以及伴随产生的云、雾、降水、雷电等现象会对战争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主要是天气要素中的风向、风速、降水的变化对登陆的时间产生影响。
2.1盟军对天气的准备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统帅部队对天气预测非常重视。
盟军司令部成立了联合气象小组,下辖一个美军天气预报中心、两个英军天气预报中心,各中心都拥有气象侦察飞机和气象船。
任命英国空军上校、气象学教授斯塔格为首席气象顾问,负责每周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天气情况,1944年5月20日起改为每天两次汇报天气情况。
2.2盟军对天气的分析5月29日-6月2日,斯塔格报告在预定登陆日6月5日会有暴风雨。
这些报告领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员忧心忡忡。
6月3日航程最远的“U”编队按计划开始登船出发,气象预报是6月5日会有强风,艾森豪威尔决定将登陆时间推迟24h,召回了已出发的“U”编队。
6月4日,英吉利海峡狂风暴雨,晚上21时30分,气象组的科学家经仔细分析认为在6月5日过后会有一段持续约12h的好天气,随后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
2.3盟军对天气的利用此时身为统帅的艾森豪威尔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否在6月6日登陆?如果发起登陆,第一梯队登陆后后续部队可能会因为天气恶劣而无法登陆,那么上岸的部队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取消登陆,那么只有等到两星期后的6月18日才有合适的潮汐和月光,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士气下降,部队组织混乱,更重要的是秘密将无法保守。
艾森豪威尔思考一番后下令航程最远的“U”编队先出发,最终命令将在6月5日凌晨下达,到时候“U”编队再根据这一命令返航或继续前进。
6月5日凌晨,斯塔格再次肯定6月6日将由短暂的好天气,艾森豪威尔征求司令部其他成员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要在6月6日登陆。
于是艾森豪威尔坚决地下令于6月6日发起登陆,并一举取得战役的胜利。
3盟军对地形环境的分析与利用地形是陆地战场环境的主体,它是地表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地面固定性物体的总称,不同的地形特点会对武器的使用和部队的编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地形环境主要影响武器装备的选择和登陆的地点与方式。
3.1盟军对地形的准备盟军对海滩地形环境进行了针对性的登陆训练。
1943年9月,美军中校保尔汤普森在英国德文郡北部建立了一个训练基地,选择与美军登陆滩头地形相似的海滩,按照侦察到的德军防御工事设置雷区、反坦克壕、铁丝网、障碍物等,再设想出各种战时可能发生的情况,组织部队反复训练。
为了快速突破德军的雷区和防御阵地,英军坦克专家、陆军少将霍巴特建议研制特种坦克,组建特种装甲部队,在工兵登陆之前上路,压制德军火力,清除雷区,破坏障碍,充当开路先锋。
经数月努力,研制成功两栖坦克、铺路用的“转筒”坦克、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工兵突击车等多种特种坦克。
3.2盟军对地形的分析盟军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认为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千米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再进一步比较,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公里。
几经权衡比较,盟军选择了诺曼底。
3.3盟军对地形的利用盟军对于地形的利用体现在选择登陆滩头上,如奥马哈海滩,首先与周围的悬崖峭壁相比较,从维尔河口到阿罗门奇这段32公里长的海岸可以登录;其次这里是犹他海滩和英国海滩的连接点,为与其他盟军的通讯与会和创造了便利条件,再者,这里的德军防守最为薄弱。
4盟军对潮汐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潮汐对舰船的航行、潜艇的潜航、登陆作战以及水雷封锁作战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潮汐环境主要通过高潮低潮的交替变化影响盟军登陆时间、地点的确定。
4.1盟军对潮汐的分析盟军通过对潮汐的分析来确定登录时间,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间。
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
陆军要求在高潮时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一边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
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
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录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
符合上述条件的登录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6月7日,6月18日-6月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4.2盟军对潮汐的利用犹他海滩登陆是诺曼底登陆中损失最小的,这与小罗斯福准将正确利用潮汐环境是分不开的。
登陆艇由于受到一股强劲的东南方向潮汐的影响,使抢滩地点比预计登陆点南移约1800m,这个意外反而给盟军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在预定登陆点有的军一个团的兵力,还有两个炮连可以用火力压制海滩。
而实际登陆点有德军仅一个连,防守力量薄弱。
小罗斯福准将当机立断,下令将这里作为登陆点,还树立起巨大指示牌表明登陆点。
水下爆破组很快清理出通道。
6时30分,登陆兵上陆,8时30分,第一梯队先头团突破德军防线,向内陆发展,9时30分,初步建立起团登陆场,10时时,已上陆两个团的兵力,基本肃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守军第709师,加上空降部队已夺取了四条道路,保证了登陆部队迅速推进。
至日落时,第4师的三个团全部上陆,共上陆2万人,1700余辆车,建立了巩固的正面宽4km、纵深9Km师登陆场,先头部队已到达卡郎坦至圣梅尔的公路,并与空降兵会合。
D日全天,第4师阵亡仅197人,为预计伤亡的10%,损失极小,是盟军五个滩头中最顺利、损失最小的5诺曼底登陆的战场环境分析与利用对我军的启示5.1要重视战场环境对战争的重要影响复杂的战场环境是一柄“双刃剑”,既给己方造成行动困难,也能给敌人造成麻痹,使其产生情敌思想。
只要能够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就可以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
诺曼底登陆作战中,陡峭的海岸、复杂的水文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都使希特勒认为盟军不可能在诺曼底时时登陆作战,因此对诺曼底疏于戒备。
而盟军经过反复权衡,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确定了登陆作战的“D”日和“H”时,巧妙地利用了恶劣天气中出现的极其短暂的有力天气,果断发起战役,在第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意想不到的地点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
5.2要提高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能力充分的战场保障措施可以有效的把握战机。
一是针对登陆作战的特点和诺曼底地区的天气条件,盟军采取了充分的气象保障措施。
正是这些措施使其捕捉到了在复杂恶劣的天气变化中那宝贵的12h的好天气。
反观德军由于没有这些气象保障措施而误以为天气恶劣条件下盟军不可能实施登陆。
二是研制了针对特殊战场条件的武器装备,如两栖坦克、铺路用的“转筒坦克”、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工兵突击车等多种特种坦克。
三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前登陆训练。
所有这些战场环境分析与利用的较高能力促成了盟军一举登陆成功。
参考文献:[1] 张为华. 《战场环境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