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20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案例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是指将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和传播。
数字化文物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方便公众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下面是十个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案例:1.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故宫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使其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在线浏览,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故宫的文物珍品。
2.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在线数据库”,公众可以在该数据库中浏览和搜索博物馆的文物。
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航空航天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相关知识。
4.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数字化文物库”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查看和研究日本的历史文化。
5. 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在线收藏”的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
6. 法国卢浮宫:法国卢浮宫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卢浮宫官方网站”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欣赏和学习法国的艺术珍品。
7.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自然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自然历史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了解和研究自然历史知识。
8.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数字化收藏”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加拿大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验收流程《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验收流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在保护和展示文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有效验收,博物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验收流程。
本文将介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验收流程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明确项目目标和验收标准。
在项目开始之前,博物馆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对项目成果的要求。
例如,项目目标可以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文物提供更好的保护、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等。
验收标准可以包括项目成果的准确性、可用性、展示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明确目标和标准对于后续的验收工作非常重要。
第二步,确定项目参与方和责任。
博物馆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博物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部合作伙伴等。
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职责和责任,确保项目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
例如,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数字化保护技术,博物馆管理人员负责监督项目进展等。
第三步,制定验收计划和时间表。
验收计划是项目验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验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参与人员等信息。
验收计划需要与参与方协商确定,并尽量安排在项目完成之前的时间段进行。
验收时间表可以按照项目里程碑和关键节点进行安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步,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是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它包括对项目成果的功能性、性能、稳定性以及与验收标准的符合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验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技术测试、用户体验等方式进行。
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目标和验收标准进行评估,并书面记录验收结果。
第五步,编制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是对项目验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其中包括项目的实施情况、成果的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验收报告需要详细、准确地描述项目的情况,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验收报告可以用于向相关部门、专家和博物馆管理层进行汇报,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建议。
最后,根据验收结果进行项目调整和完善。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一、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是应用数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虚拟展示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可以大大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传播效率,扩大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是目前数字化文物保护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摄影、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重建,达到虚拟展示、模拟仿真、数字保护等目的。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具有数据量大、精度高、信息丰富等优点,适用于文物档案、研究、展示等领域。
(二)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本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将文物真实形态数字化呈现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虚拟展示,人们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自由浏览、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
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学习热情,提高文物知识的普及率。
(三)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存储、数字复制、数字修复等保护手段的一种技术。
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重建文物,在文物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方面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同时,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文物信息管理与共享,保障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是指在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标准、规程与规定。
规范是为保证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可持续性和公正性而制定的。
(一)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规范1、保护文物真实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保证数字化建模的真实性,不进行造假等行为。
2、保护文物完整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尊重文物本体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和影响。
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立项请示尊敬的领导: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传承机构,在保护和传播珍贵文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侵蚀,博物馆珍贵文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拟立项并请示,开展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保护手段。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珍贵文物的高精度记录、全面保护和多样化利用,并创造更多的传播机会。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数字化保护,实现以下目标:1. 对文物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获得真实的数字化模型,以备后续研究和展示使用;2. 对文物进行多角度、高清晰度的影像拍摄,记录文物的细节信息,并建立数字图像库;3. 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物展示体验,为观众提供更加亲身、真实的参观感受;4. 建立文物数字化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的多样存储和共享,方便学术研究和教育传承;5. 设计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数字化资料的后续更新和保存。
三、项目方案1. 立项前期: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工作组,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2. 数字化扫描和摄影阶段:利用先进的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对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高清影像拍摄;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文物的数字模型和图像库,并建立文物数字化数据库;4. 虚拟现实展示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并设计沉浸式的文物展示模型,以提供观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5. 系统测试和优化:进行系统测试,修复Bug并优化结果,确保数字化保护的稳定性和准确性;6. 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建设并管理文物数字化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 长期维护和更新: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策略,保证数字化数据的持续维护和更新。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集成展示及智能管理软件服务项目招标技术需求方案一、项目规范和标准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的各级的政策法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等各级相关博物馆行业的最新规范标准文件执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等各级相关计算机信息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文件执行,必须严格按照其它和系统应用相关的行业的标准执行。
二、项目说明1、总体目标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集成展示及智能管理软件是以融通各数字化应用信息系统为纽带,综合应用感知技术、新型数字化采集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整合博物馆珍贵文物资源,实现文物信息共享,提升文物保护手段,以信息带管理、以信息促保护,将多种科技信息手段和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助力博物馆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高博物馆的可持续数字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信息传递模式,使现在建设的系统能效聚合、真正达到智慧化融合。
2、现状简述博物馆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机房建设在博物馆四楼的藏品库房区域,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机房建设有UPS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温度、湿度、配电等)、机柜系统、网络交换系统、程控电话系统等。
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系统中心机房也建设在博物馆四楼的藏品库房区域,建设有UPS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温度、湿度、配电等)、机柜系统、网络交换系统等。
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中心机房是安防监控系统的核心,位于博物馆一楼的行政办公区,设备占用了整个机房的三分之二的区域,整体机房的噪声很大,设备的辐射也比较大,空调效果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一期项目的建设基本整合了各个业务系统,但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与楼宇自控、安防监控、智慧博物馆系统等几个系统分散各处,存在数据割裂,管理不集中的问题,数据不能统一展示,指挥时需在各个点分散指挥,目前整个体系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和指挥体系,不利于文物数字化保护。
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赋予文物新活力作者:袁传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7期摘要:诸城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是为实现馆藏文物的有效保护、深化研究、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有必要及时对其开展全息记录及建档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通过采用适宜的文物数字化技术,对这批珍贵文物的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留存,尽可能满足推进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等工作的需要,从而突破馆舍局限,为活化文物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智慧管理;传播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7.022诸城市博物馆里现有609件计划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文物,这些文物占馆内珍贵藏品总量的32.56%。
其中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54件,三级文物233件,以及其他重要的文物284件。
按类别大致有七大类:①雕塑、造像,时代从北朝到隋唐、北宋,以北魏、東魏、北齐为主。
②青铜器,以春秋、战国居多。
③石刻,分布在战国、东汉、明、清四个时期。
其中凉台汉墓、都吉台汉墓等墓葬出土的一批画像石尤为珍贵。
④字画,时代从明代到民国,主要集中清代。
⑤文具、玺印,时代涵盖西汉、西晋、宋元、明清、民国等。
⑥陶瓷器,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陶器,多数是呈子、前寨以及石河头等遗址出土,及汉代到清代瓷器。
⑦玉石器,时代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汉、宋元、明清。
当中84件北朝佛教造像,是1990年诸城建体育中心时出土窖藏佛教造像中的精品,分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时代特色显著,发展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且雕造精细,为中国美术史和佛教考古所罕见。
亦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平,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重要代表。
总之,这批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史、工艺史以及当地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物证资料,具备极高的学术及艺术价值。
1 文物现状诸城市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保护的609件文物,总体保存情况良好。
按保存情况大致程度,其中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共334件,占54.69%;有残缺的计275件,占45.31%(表1)。
陕西省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左钰桐;张辉【期刊名称】《艺术科技》【年(卷),期】2024(37)9【摘要】目的:陕西省土质疏松,易散易蚀,许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给革命旧址的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馆藏的可移动革命文物虽然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纸质资料、影像带等存在老化问题。
为改变这一现状,亟须寻找一条活化革命文物的路径,而数字化保护能永久保存这些文物的信息、图片、视频等,避免革命文物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
方法:以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播为切入点,将珍贵的历史遗迹转化为数字形式。
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3D扫描仪、高分辨率相机等,以捕捉文物的细节和特征,结合采集到的一手数据创新保护和传播方式。
结果:文章立足教育业态、旅游业态,试图寻找创新点,改变传统保护和传播模式,展现革命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革命文物。
数字化保护可以帮助文物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文物数据库,方便研究者和公众获取相关信息。
同时,数字化保护能够减少文物在展览和研究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效率。
总体来说,数字化技术能为保护和传承革命文物提供新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文物事业发展。
【总页数】4页(P99-101)【作者】左钰桐;张辉【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9;K871.6【相关文献】1.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以渡江胜利纪念馆为例2.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保护全周期数字化记录实践研究——基于档案学理论与文物数字化技术3.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活”化研究4.博物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5.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设计实践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和数字展示已经成为博物馆行业的重要趋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展示馆藏文物,博物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展开讨论。
二、数字化管理制度数字化管理是指将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展示。
以下是数字化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数字化整理:博物馆需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整理,包括文物的档案资料、历史背景等,以便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查询。
2. 数字化存储:博物馆需要建立数字化存储系统,将所有数字化的文物资料进行分类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字化检索:博物馆应提供完善的数字化检索系统,供工作人员和访客进行文物查询和浏览。
这样能够提高文物的利用率和展示效果。
三、数字展示管理制度数字展示是指将博物馆馆藏文物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文化遗产。
以下是数字展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数字展览策划:博物馆需要制定数字展览策划方案,确定展览主题、内容和形式,并配合相关技术开展数字展示工作。
2. 数字展示技术:博物馆需要采用先进的数字展示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
3. 数字展览宣传:博物馆应积极进行数字展览的宣传推广工作,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和参与。
四、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物保护:通过数字化管理,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保护馆藏文物,减少外界环境对文物的损害,延长文物的寿命。
2. 公众参与: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文物的展示和传播,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3. 学术研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展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产生。
五、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展示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1.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管理制度: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整理和管理,通过数字展示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故宫的宝藏。
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保护项目
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保护项目旨在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和保存物质文化遗产,使之能够更加广泛地被公众所了解和收藏。
该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1.数字化文物:将文物的图像、文本和其他信息数字化,以便于保存、分析和共享。
2.文物保护: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避免人为破坏
和自然损害,保障文物不受外界干扰和破坏。
3.数字化文物展示:通过数字展示方式,将文物呈现给公众,让更多
人能够欣赏、学习和了解物质文化遗产。
4.文物教育:通过数字化学习方式,为学生和公众提供更丰富、更详
细的文物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保护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是保障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案例
1. 故宫博物院数字化保护方案: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故宫的建筑、文物进行全面保护和记录,包括建筑结构的三维扫描和建模、文物的高精度数字化拍摄与存储等。
这些数字化数据可以用于修复破损建筑、研究文物历史、进行虚拟游览等多种用途。
2. 法门寺数字化保护项目:中国佛教名刹法门寺通过数字化保护项目,对寺庙的建筑、佛像等进行精细记录和保护。
项目团队使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三维测绘,将寺庙的建筑结构和细节保存为数字模型,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可以在电脑或VR设备上体验寺庙的环境。
3.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数字化保护:该博物馆通过数字化保护项目,对陕西省的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
项目团队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对古建筑进行高清影像获取,同时还使用影像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标记和管理,实现了数字化记录和保护。
4. 乐山大佛数字化保护项目: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项目中,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大佛进行三维测绘,记录下大佛的每一个细节和变化。
通过数字模型,可以进行建筑结构的分析和保护方案的制定,同时还可以进行虚拟游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乐山大佛。
这些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案例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数字模型、高精度数字化拍摄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对古建筑进行
全面的保护和记录。
这不仅有助于修复和保护古建筑的物理结构,还为后续研究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方式。
铜陵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项目需求
采购单位:铜陵市博物馆(公章)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背景、采购内容
本项目为铜陵市博物馆脆弱不易保存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等,梳理文物保护需求,整合利用现有数字化基础,基于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利用等数字化保护技术,综合应用图像和点云数字化技术进行采集,通过展厅现场的多媒体展陈展示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传播手段,使珍贵的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等展品得到多维度的深入诠释。
进一步构建一个遵循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标准、充分互通互联、具有可扩展、智能化、高度集成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
实现从采集、加工、存储到利用的文物全周期管理,充分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为公众服务,大幅提升铜陵市博物馆的数字化保护水平。
具体内容详见竞争性磋商文件。
预算控制数为386万元。
二、技术方案或服务内容、范围
1 .项目基本情况及背景
本项目的工作目标,项目着眼于铜陵市博物馆脆弱不易保存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等,梳理文物保护需求,整合利用现有数字化基础,基于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利用等数字化保护技术,综合应用图像和点云数字化技术进行采集,获取二维高清图片和三维数据模型,形成精品文物资源库,进行数据加工、内容编辑、素材分析、信息发布和检索利用等,然后通过展厅现场的多媒体展陈展示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传播手段,使珍贵的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等展品得到多维度的深入诠释,既实现了馆内文物数字资源的共享,又向公众展示了文物蕴藏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文物藏品的保护技术手段,提升了铜陵市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
进一步构建一个遵循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标准、充分互通互联、具有可扩展、智能化、高度集成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
实现从采集、加工、存储到利用的文物全周期管理,充分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为公众服务,大幅提升铜陵市博物馆的数字化保护水平。
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1.温度测量
测量范围:-30~70℃;
分辨率:0.1℃;
测量精度:±0.3℃;
2.湿度测量
测量范围:0~100%RH;
分辨率:0.1%RH;
测量精度:±2%RH;
3.(△)光照度测量
光照范围:0.1~2000lux;
光照精度:±4%示值;
4.(△)紫外线测量
测量范围:0.01~230μW/cm2;
测量精度:±8%示值;
5.能耗: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环保无污染电池使用寿命要求5年以上,电池一次充电后连续采样(频率10分钟)工作时长要求半年以上。
6.通信方式:具备2.4GHz双向无线通讯功能,自组网,符合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相关法律规范。
7.安全性能:为确保文物安全,需采用安全设计,并通过防爆安全认证。
8.显示功能:为便于现场查阅环境数值,应具有显示功能;用户可远程关闭或打开显示功能。
9.设备电路须具有防盐、防潮和防静电设计。
外壳实用ABS工程塑料。
10.(▲)提供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防爆合格证。
40%做为预付款;项目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中标金额的55%;合同总金额5%的余款作为质保金,质保金在验收完成一年后(12 个
月)的七日内一次性无息支付。
六、采购方式
竞争性磋商。
七、评标办法的初步意见
33、有效性审查
若有一项不通过,作无效标处理。
34、报价部分评审
34.1如采用综合评分法的,应当在技术与商务部分评审结束后,评审其报价部分。
34.2磋商小组将对进入报价部分评审的各供应商的报价部分有效性进行审查,经评审有效后,磋商小组将对报价部分进行校核,看其是否有计算或表达上的错误,修正错误的原则如下:
34.2.1如果数字表示的金额和用文字表示的金额不一致时,应以文字表示的金额为准;
34.2.2如果单价与数量的乘积和总价不一致,以单价为准;当单位小数点有明显的错误时,磋商小组将以总价为准,并修正其单价。
34.2.3如果磋商响应报价同时出现上述1、2两种情况,按第2种修正原则调整或修正磋商响应文件的磋商响应报价。
按上述修正错误的原则及方法调整或修正磋商响应文件的磋商响应报价,供应商同意后,调整后的磋商响应报价对供应商起约束作用。
如果供应商不接受修正后的报价,则其磋商响应将被拒绝并且其磋商响应保证金也将被没收,并不影响评标工作。
34.3磋商响应报价无效的几种情形:
34.3.1磋商响应报价高于预算控制;
34.3.2经磋商小组认定低于成本的;
34.3.3经磋商小组认定报价出现异常导致不能保证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的。
34.3.4不符合法律法规及采购文件中其它合格性评审要求。
35、评标办法
本次评标办法为综合评分法。
有效性审查合格的投标将进入以下评审环节(满分100分,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
点后两位)
①以上证书等证明资料须提供扫面件放入电子磋商响应文件中,否则不得分。
②评标委员会成员按照上述评分细则中的每项内容单独评审打分。
③投标人技术标的最终得分计算方法为:取所有评委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投标人技术标的最终得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四舍五入。
八、合同主要条款
详见竞争性磋商文件
九、其他要求
填报日期: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