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城市供水管道行业发展现状及应用选择策略分析一、城市分质供水的形式随着供水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供水模式已经被分为很多种分质供水形式。
我国目前城市分质供水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供水。
对于水源水质优良的水,直接经过常规处理后会供居民生活饮用或用于工业生产;2)小区分质供水。
将优良水源水经过局部深度处理,净化为纯净水,然后经优质PVC管道将其供送至每个家庭,作为直接饮用水;3)用户终端分质供水。
有些地区由于水源水质较差,不能提供为饮用水,因此会将其经过简单净化处理,然后提供给工业使用,或者冷却水、杂用水等。
对于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杂用水等。
对于工业或者企业在生产后产生的污水,要求工业或企业自行处理回用。
二、城市供水现状分析1、城市供水及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分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大部分的城市生活用水,常年处于紧张状态。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以及逐渐扩张,城市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逐年递增,城市供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的质量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迅速,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在2018年达到3.12亿m³/日,较2007年2.57亿m³/日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96%。
2019年约3.19亿m³/日的规模。
2018年中国城市自来水供水新增生产能力1587.84万吨/日,同比下降43.33%,2019年约为1826.7万吨/日。
我国近几年城市用水普及率都不到100%,2018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98.4%,预计2019年达到98.6%。
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614.64亿吨,同比增长3.52%,生活用供水总量328.79亿吨,生产用供水总量161.96亿吨,2019年我国供水总量约632.9亿吨。
生活用供水总量343.6亿吨,生产用供水总量161.9亿吨。
2018年我国用水人口有5.03亿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9.7升;2019年用水人口大约有5.22亿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1.2升。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文章对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供水;问题;对策
城市供水是公共事业,城市供水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也涉及到产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说是社会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以中国社会政治问题。
所以应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把人类智慧所发明的科学技术较多较快的运动到城市供水事业,关于新材料技术和材质,先进的设备和一起仪表,先进的管理手段等科学技术都应用于城市供水,使其达到先进的经济技术标准和水平,为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
一、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资源的缺乏。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人均量少,且水量分布不均,淡水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50 m3,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占121位。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此外,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的南方地区,2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64℅的北方地区。
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其中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全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不足10000 m3,客观条件导致了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由于水资源缺乏,部分地区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及生。
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于供水质量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污染比较严重、水处理情况不理想等,从我国城市供水水源状况、供水水质、供水标准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城市供水的基本情况,主要存在水源污染比较严重,水源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经常规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出水水质目标等问题,针对我国城市供水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供水;现状;展望一、我国城市供水之现状据统计,我国108座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水量2730立方米,居第88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2/3土地年降雨量不到200mm。
浪费严重。
农业用水占65%,农业用水利用率30~40%(发达国家70~80%)。
工业用水浪费也很严重,如生产一吨钢的用水量25 ~3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
我国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为11000亿立方米(已开采5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占65%,工业占13%,生活占20%),预测2000 年我国需水量达7000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缺水1600万立方米,333 座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108座城市严重缺水。
其实在正常的城市供水中,水量和水质是城市供水的两个基本要素,不可或缺,只有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并具有足够数量的供水才能真正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
但是目前虽然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年来资金大量投入,大批新的供水项目不断建成投产,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供水紧张后,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供水量的供需比基本保持在1.1以上。
同时,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量出现减少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和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供水的战略重点已增加水量转向改善水质。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缺水问题的困扰,人们对增加水量供给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改善水质的重视。
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供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现今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目前,中国的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城市供水在之前的管理中被主要视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工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的运行和管理。
现如今,城市供水的管理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全面考虑到市场营销、社会管理、环保等多个方面,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的最大效益。
具体来说,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研发设计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产品是供水工程设计的前提,而现代的需求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
因此,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要高度灵活、多元化,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2、设备维护保养供水设备的故障处理和维护保养是保证供水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需要做好设备故障预防、设备维护、备件储备等工作,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3、工艺标准化城市供水基本实现了工艺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
这是为了保证市民饮水的健康安全和供水工程的稳定运行所必须具备的。
4、社会责任除了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外,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为公共利益服务。
所以在供水电价制定和资源利用上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让市民获得更多的感受。
二、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供水质量不稳定一些城市供水工程存在着供水质量不稳定和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聚集、工业集中的地区。
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供水设备年久失修,设备压力和维护管理不到位等。
2、管网老化问题大部分的供水管网都已经使用了多年,管网老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些管道会出现水漏、水渗、腐蚀等问题,影响供水的质量和供水的安全性。
3、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步,使得同一地区的供水量滞后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无锡市分质供水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我国现行的城镇供水系统大多为“一管到底,等质供水”。
就是无论直接饮用或家庭洗衣、拖地、冲厕、沐浴;也无论工业、商业、交通、消防、绿化、环卫等用水,都用同一种供水。
资料显示,在城镇自来水的供水量中,家庭用水仅占10%左右,而真正作为直接饮用水的部分又只占家庭用水的10%,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有增加了制水成本,造成浪费。
因此很有必要采取“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方案。
1、何为分质供水饮用水分质供水是指另设管网供应少量的专供饮用的优质水,而将城市现有的自来水作为一般用水。
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定义为:管道分质供水是指在小区设立净水站,将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加工和净化,在原有的自来水管道系统基础上,再增设一条独立的优质饮用水供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用户,供居民直接饮用。
同时,将城市供水作为一般生活用水。
居民家中会有专用饮用水的龙头和水表,每月按量记费。
这种分质供水模式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直接饮用水水质问题。
相比目前流行的瓶装水、桶装水,它不但保证了质量,提供了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
同时,增加了直接饮用水的使用范围,如:煮饭、煲汤、炒菜、洗面等,从而达到更加健康、卫生的要求。
分质供水得以推广的原因在于①目前自来水水源有机物、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有机溶解性污染物质和一些低分子物质的去除有一定难度。
②城市供水管道存在着二次污染的可能。
③采用屋顶水箱二次供水,容易滋生寄生虫、细菌,也使饮水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④目前国内自来水厂基本上均采用氯消毒,其杀菌消毒效果好,成本较低,同时能保持水中余氯,继续杀菌,但会给饮用水带来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2、管道分质供水的现状近十年来,国内的部分地区对“分质供水”作了积极的尝试和论证。
建设部将湖南的岳阳市列为分质供水(生活、生产杂用)的试点城市;宁波市则在管道设计中采取集中供水方式,统一建立大型水处理站(供水能力为1500t/d),处理后的水通过管网分别送至市内各住宅小区;深圳市自来水公司正在建设“梅村一村管道直饮水”工程,规划用水人口3万共7000余户,供水设计能力为200t/d,工艺设计中考虑在去除自来水中残留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同时,保持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管网设计了循环管路,以减少二次污染;大庆市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与深圳基本相同,供水能力为1500t/d。
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但工业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破坏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导致许多地方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断电现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城市供水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我国城镇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关键词:自来水供水;供水管理;自来水1城市自来水管理存在的问题1.1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首先,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
同时,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数量大、人均用水水平偏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用水日益增多。
随着人类的生产的不断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供水矛盾日趋严重。
其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诸如污水处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二次利用效率低下,部分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甚至连二次供水都没有。
此外,目前我国的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快,水源自净速率较低,这也是目前我国水厂供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2管理效率较低供水企业的运行效率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能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1.3节水设备存在问题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生产中存在的用水浪费问题,采用高效、先进的节水设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用水设施都比较简陋,不能满足现代用水的需要,而且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资金和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由于经费的原因,在设备更新周期较长的情况下,部分设备不能长时间更换,导致收入高、节水效果好的设备不能正确地使用。
水资源管理部门对节能器的使用不够重视,是制约节能器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由于各单位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不够重视,致使部分节能器在使用期未满时即已损毁,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4供水调度运行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调度是保障城市供水质量的重要保障。
城市供水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供水系统面临着许多现状与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现状当前,城市供水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 水资源供应紧张:随着城市发展,水资源供应逐渐紧张。
一方面,受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工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应难以满足。
2. 水质受到污染:城市的工业排放、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等均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许多地方的水源地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的不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3. 供水设施老化:许多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网设施由于年代久远,出现老化和损坏的问题。
渗漏和破损的管道导致了大量的供水损失,使供水系统的效率降低。
4. 运行管理不规范: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强、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对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针对以上现状,城市供水系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水资源管理不科学:有些地区缺乏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利用规划。
此外,某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过于单一,仍未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水质安全隐患增多: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水源地造成污染,水质安全隐患日益增加。
同时,长期以来对水质监测体系的投入不足,监测网络不够完善,也限制了对水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3. 供水设施维护不到位:由于供水设施老化和维护不及时,供水系统频繁发生漏水、破管等问题。
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还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业用水带来了困扰。
4. 运行管理不规范: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缺失,包括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供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服务质量。
三、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系统面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利用规划,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我国城市自来水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伴随出现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市民等城市自来水供应要求的不断增多。
供水系统作为城市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自来水的现状、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带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启迪。
关键词: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非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自来水的供应,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自来水的供应出现各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城市居民饮用自来水的质量,不利于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城市自来水供应不足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的速度。
对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对我国城市自来水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只有解决好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的富国强民。
一、我国城市供水现状我国 1995 年底有 640 座城市。
根据 1996年编写的《城市供水统计年鉴》对528 座城市的统计,共有自来水厂1329 座(其中地面水783 座,地下水厂546 座)。
综合生产能力9060 173万 m 3/d,售水量 21619亿 m 3/a(其中工业用水93 18 亿 m 3/a,生活用水 10813 亿 m3/a)。
年末用水人口 1 1 48 亿人,自来水普及率90.17 %,平均用水单耗199 17L/(人•d),管道长度(75mm 以上)919万km。
有36座城市的最高供水量超过 50m 3/d,13座城市的最高供水量超过 100万m 3/d。
上海市最高供水量57019万m 3/d,成为我国最大供水城市。
二、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问题1、城市自来水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愈来愈多,城镇的规模越来愈大,对自来水的需求越来越大。
城市范围的扩大带来的自来水需求量增加超过了现有供应系统,很多城市出现了间断性的断水现象。
比如大庆市在用水高峰期,楼层较高的居民很难能用到水,因为自来水供应量跟不上居民用水量,造成了水压较低,楼层高的居民用不上水。
我国城市供排水现状与问题一、城市用水及供排水设施建设情况(一)城市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1.城市用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大幅度增长。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城市供水和排水设施建设、城市水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与1990年相比,2004年城镇人口由3.02亿人增加到5.43亿人,增长80%;城镇化率由26.41%增加到41.8%;城市用水人口由1.56亿人增加到3.03亿人,增加近1倍;城市用水普及率由48%增加到88.8%。
与此同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856平方公里增加到30406平方公里,增加了1倍多。
2.城市用水总量趋于平稳。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生产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和公共服务用水等。
在城市用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用水总量并没有同步增长(城市年供水总量变化见图1)。
1990—2005年,全国城市由467个增加到661个。
城市供水总量由382.34亿立方米增加到1994年的489.46亿立方米峰值后,一直在466亿—476亿立方米之间波动。
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490.3亿立方米和502.1亿立方米。
城市生产用水在1994年达到313.61亿立方米峰值后持续下降,2005年降至209.8亿立方米,占城市用水总量的比例由68.8%下降到41.8%;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水平不断提高,由135.4升/人日增加到144.62升/人日。
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用水由108.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172.7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始终保持在60亿—70亿立方米左右(见图2)。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包括生活、生产和公共服务用水),是表征城市用水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一数字由1990年的230.47立方米/人年(631.4升/人日)持续降低到2005年的153.43立方米/人年(420.34升/人日),下降了30%左右。
城市用水总量趋于平稳,是现阶段全国城市用水的主要特征。
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耗水产业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水价提高起到了引导节水的作用;强化了节约用水管理;科技进步有力地支撑了用水效率的提高等。
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现状一、我国市政供水的水质状况及分质供水的必要性。
我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水资源受污染严重的国家,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给水源带来了难以或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犹为严重的是由于水中有机物的增多,通用的氯化消毒会产生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其中卤乙酸(HAAS)是国内外近几年关注的重点,因为其“三致”作用强,HAAS的单位致癌风险远高于三卤甲烷。
但从我国大中城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水质的调查结果来看,基本上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5项指标全年综合平均合格率达99.39%,4项常规指标全年综合平均合格率为98。
73%,但该两项调查合格率是按现行1985年制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结果,该标准颁布于1985年距今已16年,应该说远远落后于形势。
16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我国的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饮用水源的污染。
目前我国地面水源的主要污染已由原来的以泥砂为主的无机浊度污染变为各种有机物的污染,并且其中许多是有毒物质,而城市给水厂的常规处理是以处理浊度物质为主要对象,显然不能适应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的要求了。
早在1990年我国有识志士开始着手编制《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其重要内容就是提高供水水质,他们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欧共体等发达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提出增加16项饮用水检测指标。
但现在已是2002年,却未见任何强制性的法规来正式制约自来水公司提高水质。
同时国家卫生部近年来组织编制的《生活饮用水规范》,规定了34项常规检测指标和62项非常规检测指标至今未能批准公布实行。
故可以说现在检测合格率依据的标准是一个低标准,落后于形式要求的标准。
我国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是综合考虑了人体卫生安全与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后制定的,应该是能够保证我国居民终生饮水安全的,即符合这样标准的水不会由于水质的影响而危害健康,而且也是应该可以生饮的。
只是目前供水管网的状况和高压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存有不同程度的隐患,还不能保证居民用户的水龙头出水水质都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搞好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使水源水质得到改善尚需一定的时间,同时供水管网改造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从健康角度考虑,目前居民要求对小区生活用水水质全面提高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背景和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标签:分质供水饮水生活用水经济估算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供水系统都采用统一给水方式,即不管什么用途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供给。
在过去经济不发达时期,用水量不大、用途种类单一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如今,优质水资源十分紧张,而水用途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仍采用统一供水方式,既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力、物力与能量的浪费。
更何况,我国现有的统一供水方式也已经难以满足当今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
为此,“分质供水”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我国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背景及其现状
目前,在我国一般所谈到的分质供水,主要是指在小区内的优质供水。
供水方式主要有桶装供水和管道供水。
目前,上海部分地区及国内有些城市建立了净水供应站,都采用桶装供水方式?quot;管道分质供水”就是在小区设立净水站,将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加工和净化,在原有的自来水管道系统基础上,再增设一条独立的优质饮用水供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用户,供居民直接饮用。
同时,将城市供水做为一般用水。
桶装供水方式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户到净水站自取,空桶装水,记帐划卡;二是送水上门,根据送水距离、楼层高低收取一定的送水费。
桶装供水方式在上海同济大学家属住宅区(同济新村)实施了一段时间,实践证明,在供水范围内较小及已建成的住宅区比较可行。
其特点是,投资省,工程实施快。
缺点是:①用户使用时不如管道供水那样方便、灵活;②由于各种原因(如年老体弱、家庭人口少等),饮用水的使用率会受一定影响;③装水桶如保管不妥,会带来二次污染。
通过管道供水省去了自取或送水,水质保证,使用方便,用户确定,供水量不限。
但是,管道供水需要另设一套卫生要求严格的供水系统进入各用户厨房,增加了工程投资。
二、目前我国城市分质供水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在实施分质供水时有一种认识,认为生活用水中仅占2%左右的饮用水应该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其它98%的非饮用水水质至少在目前可以
不严格控制。
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或者是一种误解。
全部城市用水都处理到饮用水标准确无必要,但有理由按饮用水标准考虑的用水量远不止总用水量的1~2%。
从健康需求和用户心理两方面考虑,生活用水中可饮用部分所占比例,国内外介绍应达到40~50%,它包括了厨房洗涤、淋浴洗涤等[3]。
Martin Fox在《健康的水》一书中提到:水中有害物质特别是其中挥发性有机物,被人体各部分吸收的比例大致是:1/3由口腔摄入(饮用和进食),1/3在洗漱和洗浴时由皮肤吸收,1/3在洗浴时随水汽或气溶胶经呼吸道吸收[4]。
此外,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清洗用水也需合格的生活饮用水。
关于呼吸和皮肤吸收这两条途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呼吸:由于水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物质,在水被加热时,就会挥发出来,弥漫在水蒸汽和气溶胶中,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当用一种含有TCE(三氯苯乙烷)的水进行淋浴时,吸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可能性远大于直接饮用。
事实上,一个人通过呼吸吸入的化学物质要比从口腔进入的要多6-80倍。
如水中的氡,加热后会挥发出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长期积累会形成肺癌,因此美国环保局在1988年就提出水中氡的最大污染物浓度目标(MCLG)是零。
水中更多的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美国EPA曾推出对VOCs摄入量进行评估的数学模式。
Cathern等人利用该模式进行计算后得出结论认为,若假定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为2升,每天淋浴用水量为190升,则淋浴过程中摄入的VOCs量与通过饮水途径摄入量近似相等。
Andelaman报道了饮用水中三氯乙烯造成的户内呼吸摄入。
以饮水量2L/(人·天),淋浴耗水量40~95L/(人·天)计,三氯乙烯淋浴时的呼吸摄入量是饮水口腔摄入量的数倍。
皮肤吸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安大略癌症治疗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喝经过氯消毒处理的自来水或用这种自来水洗澡可能导致摄护腺癌以及膀胱癌。
在比较城镇使用自来水的居民和使用井水的居民发现,使用自来水三十五年的人得膀胱癌的机率比使用自来水不到十年的人高出一点六倍;同样情形下,得膀胱癌的机率较后者高出一点五倍。
Brown等人研究了皮肤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
按成人饮水量2L/d,婴儿饮水1L/d,二者洗澡时间均为15min/d;饮用水中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皮肤吸收与口腔摄入的比例,成人与婴儿分别为63/67和40/60。
美国环境保护局的John Schaum 等人研究后认为,大多数污染物在淋浴时对人体皮肤的危害不大,但是少数渗透能力极强的物质除外。
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能够在皮肤上吸附、渗入,构成健康危害的有机物有:四氯化碳、多环芳烃、苯、二氯苯、氯苯、六氯苯、低级烷基苯、氯仿、聚氯联苯(PCB)、草不绿杀虫剂、硝基苯胺、二硝丁酚、对苯二胺、乙二胺、间苯二酚、对氨基酚、卤代烃、卤代醇、低级脂肪胺、吡啶、甲醛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版《饮用水水质指南》明确指出,确定水中化学物质含量的指导值,既要考虑饮用的摄入,也要考虑淋浴时的皮肤吸收和呼吸摄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由于生活用水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较多,不只是饮用一项。
因此,我们认为,仅仅提高饮用水的水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面提高目前我们的生活用水的水质。
另外,对于家庭生活杂用水—冲便器、清洗车辆、庭院绿化、浇洒庭院的道路用水,可以用低质水或回用水。
按照目前我国一般家庭生活水平,这部分水大约占生活用水的20~40%。
如果实行分质供水,则60~80%的家庭生活用水水质须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而不是目前认为的2%。
三、生活饮用水全部提高水质方案的优点:
⑴经过小区全部深度处理后,生活用水和饮水不仅全部可以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最新水质要求,使水质全面得到提高,而且主要水质指标还可以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指标(主要指有机物等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性指标),其它指标(无机矿物质如硬度、硫酸盐、氯离子、溶解性总固体等)仅对口感有影响,对健康没有影响。
这样不仅保证了饮水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淋浴、洗漱等生活用水的水质安全。
⑵经过经济估算,在小区将全部生活用水进行处理的投资要小于小区仅提供优质饮用水所需的投资。
每户居民每月增加的水费也小于优质水分质供水系统所增加的水费。
⑶今后随着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效果,水源水质得到改善,市政自来水厂经过水厂净化工艺改造与供水管网和附加设施等进行改造后,居民用户的自来水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生饮。
届时小区的深度处理装置可以撤去,轉移到农村或中小城镇,不像分质供水管道和循环管道,由于今后不再使用而受到损失。
⑷今后城市供水水质提高后更便于与国际接轨。
我们的建议是,对小区全部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与目前普遍实行的小区分质供水(仅解决饮用水水质问题)相比,不仅节省了投资,降低了供水成本,而且提高了全部生活饮用水水质,便于今后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李云,李东,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现状,中国给水排水,1999, 15(1),24-25
2.李忆,范瑾初,上海浦东新区锦华小区优质饮用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净水技术,1997,59(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