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框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框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变形为主证的疾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受累关节的部位、活动度,有无关节睛形,功能障碍,晨僵以及关节外系统受累的表现(2)了解患者关节疼痛的性质、时间、部位、程度。
(3)观察患者关节周围皮肤是否破损。
(4)根据健康评估问卷(HAQ)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记录具体分值。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红,苔白腻。
②寒湿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
舌胖,舌质淡暗,昔白腻或白滑。
③湿热痹阻证。
证候: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
舌质红,苔黄腻。
④痰瘀痹阻证。
证候: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
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⑤气血两虚证。
证候: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
舌淡,苔薄白。
⑥肝肾不足证。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原,畏寒喜暖。
舌红,苔白薄。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干燥、安静、阳光充足、通风。
(3)患者避风寒、慎起居,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注意关节保暖。
(4)患者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5)急性期患者卧硬板床休息,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失用。
(6)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②观察患者关节僵硬的程度,关节有无肿胀,畸形,活动受限。
③观察患者有无除关节以外部位的症状,如胸闷、腹痛、消化道出血、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配合处理。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引言尪痹,又称类风湿性肺炎,是一种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肺部疾病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炎症、肺部症状和肺功能异常。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体系,对尪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和重要要点。
2.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对某一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程、治疗和观察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尪痹中医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诊断要点尪痹的中医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久床留厥,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以及相应的肺功能异常。
3.2 辨证要点尪痹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等病机。
具体辨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3 治疗原则尪痹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止咳等。
具体治疗可选用针灸、中药煎剂、外敷疗法等。
3.4 随访观察要点尪痹的中医随访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中医临床路径在尪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
其通过规范化治疗和观察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医疗的推广和发展。
5.结束语尪痹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病位在关节。
证型:1、风湿痹阻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痰瘀痹阻证5、气血两虚证6、肝肾不足证二、临床表现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应温暖向阳,干燥防潮,避免湿冷,注意防寒保暖。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绝对卧床时要经常活动病人肢体,适时变换体位,保持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
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
4、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移动和负重。
5、适当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减少畸形发生。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五、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用短时间制动,如有膏托、支架等使关节休息,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伸展运动。
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
4、关节疼痛时,可遵医嘱行冷热敷、局部按摩、中药熏蒸、灸法等治疗。
但在使用物理疗法时避免皮肤损伤。
5、关节屈伸不利者,可遵医嘱采用中频脉冲电、电针等治疗。
6、晨僵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
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
六、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忌食生冷及高糖辛辣食品。
2、肝肾亏虚者,可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如瘦肉、鱼类、蛋、大枣、山药、甲鱼、枸杞子等。
3、湿热痹阻者,可服用薏仁、冬瓜等清热利湿之品、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4、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七、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廷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力过度,或因病人体虚以致营卫气血不足,正气亏虚。
如居处潮湿阴冷,冒雨涉水,或劳后当风取冷,或汗后冷水淋浴等,内虚湿邪由体表侵入,流走于关节、经络、肌肉之间,与气血相搏结,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痹证,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
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三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三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三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三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1个大关节(0分)-2—10大关节(1分)-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RF 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和ESR异常(1分)D:症状持续时间-<6周(0分)-三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1/ 17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 50~100 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 30 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7.遵医嘱中药药浴。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尪痹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病位在关节、经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或感受风湿热邪。
2、内因:劳逸不当,或久病体虚,会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
二、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2).关节痛(3).关节肿胀(4).关节畸形(5).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病变(4).心包炎三、护理评估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处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者,要经常帮助其肢体活动,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海腥等食物,鼓励多饮水5、生活护理(1)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齐清洁,皮肤干燥,若有汗出,应立即将汗擦干,并更换衣物。
(2)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慎防外感。
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晨僵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热奄包(三)关节畸形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其他详见附录1)。
尪痹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尪痹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风湿科自2017年6月至12月收入院的80例尪痹患者采用尪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并且观察效果。
结果80例尪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论 "尪痹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性高,效果好。
其不仅对开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切实的应用。
关键词:尪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尪痹是风凉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的骨关节疾嫡、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
其起痫缓慢,反复迁延不愈,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
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好发于指关节或背省、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周围肌肉萎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7年6月至12月收入中医护理方案尪痹患者共80例,其中女49例,男31例,年龄在38到80岁之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
1.2护理方法1.2.1 评估患者,包括患者病情、诱发因素、发病原因、既往史、舌苔、脉象等。
1.2.2 施护方法在床位医师指导下对患者辩证其症型,实施辩证施护。
1.2.2.1 症状护理①晨僵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②关节肿痛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③关节畸形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④疲乏无力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1.2.2.2 辩证饮食指导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7.遵医嘱中药药浴。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7.中药药浴
(1)湿热痹阻证:温度38-40℃左右。
(2)寒湿痹阻证:温度40-43℃左右。
(3)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4)其他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通风、干燥,避免寒冷刺激。
2.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3.每日适当晒太阳,用温水洗漱,坚持热水泡足。
4.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行关节屈伸运动。
(二)饮食指导
1.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
食疗方:薏仁粥、葱豉汤。
2.寒湿痹阻:宜食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食品,如牛肉、山药、枣、红糖、红小豆等。
食疗方:红枣山药粥、黄酒烧牛肉等。
3.湿热痹阻: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
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仁汤。
4.痰瘀痹阻: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陈皮、薏苡仁、绿豆等。
食疗方:薏苡仁桃仁汤、山芋薏仁粥等。
5.气血两虚: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赤小豆、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6.肝肾不足: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山药、枸杞子、鸭肉、鹅肉、芝麻、黑豆等。
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多交流。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四)康复指导
1.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康复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2.病情稳定后,可借助各种简单工具与器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捏核桃、握力器、手指关节操等,锻炼手指关节功能;空蹬自行车,锻炼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等。
逐步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等锻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3.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及随访。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