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动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课程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则,掌握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总结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难点1.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具体规律的理解。
2. 学生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小数点移动方向的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小数点移动的动画示例,教学挂图。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彩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动画展示小数点移动,引发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讲解与示范:教师结合学生探究结果,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通过黑板示范解题过程。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检测学习效果。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小数点移动前后的变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围绕小数点移动的知识点设计,包括基础练习题和挑战题,以巩固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和学生的亲手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灵活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对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教具:练习册、小数点移动游戏板等。
4.其他:小组奖励材料、学生奖励小礼物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小数点移动引起的数值大小变化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做出相关比较。
第二步: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值会变大的规律。
•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值会变小的规律。
第三步: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四步: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展开,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和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教学内容教科书P44例2,完成P44下方“做一做”,P46“练习十一”第2~5题。
▷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为原数的101、1001、10001……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把握新学问。
3.培育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的有关学问,你知道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吗?【学情预设】预设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预设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师: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今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例2(1)。
(1)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怎样列式呢? 【学情预设】0.07×10,0.07×100,0.07×1000。
(2)探究解题方法。
师:假如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结果是多少?谁能说一下?【学情预设】预设1:把0.07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它乘10,结果是0.7。
预设2:把0.07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是0.7。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不是太抽象,可以引导学生在弄清楚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探究,经历转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规律,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点位置移动及规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44页例2.3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教学重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学难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二、新知学习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1、教学例2(1):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板书: 0.07×10=0.70.07×100=70.07×1000=70(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
(板书)(4)为什么0.07×1000得70?(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7×100=7,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7,而不写成007?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7扩大1000倍得70,而不能得007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4-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例材料,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呈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但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发现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0.3变成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3变成0.3,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吗?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
那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呈现(10分钟)教师继续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如,0.2变成2,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2变成0.2,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谁能来说一说?”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点移动专项练习题小数点移动练课例题讲解】一、小数点向右移动1、把0.32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它乘10,只要把0.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
因此0.32×10=3.2.2、把0.32扩大到它的100倍,就是把它乘100,只要把0.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
因此0.32×100=32.3、把0.32扩大到它的1000倍,就是把它乘1000,只要把0.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因此0.32×1000=320.二、小数点向左移动1、把50缩小到它的1/10,就是把它除以10,只要把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
因此50÷10=5.2、把50缩小到它的1/100,就是把它除以100,只要把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因此50÷100=0.5.3、把50缩小到它的1/1000,就是把它除以1000,只要把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因此50÷1000=0.05.由此可见,一个数乘上或除以10、100、1000、…,只要相应地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四位…就可以了。
一、写出下面小数按要求移动后的小数。
向左移动两位4.6→0.046向右移动两位3.14→314向左移动三位4.6→0.0046二、填空1、把6.25改写成下面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62.5 扩大到它的10倍,缩小到它的1/1000.256 扩大到它的100倍,缩小到它的1/.0.625 扩大到它的1000倍,缩小到它的1/10.2、5.08去掉小数点是508,它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3、14.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0.1425,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4、把0.03扩大到它的1000倍是30.5、把42缩小到它的1/1000是0.042.三、直接写得数。
(或者完成课本的第9题)3.27×100=3275.36÷100=0.053623.45÷1000=0.27.84×10=278.40.6÷10=0.062.1÷10×100=219.8×1000=98002.9÷1000=0.00291.36×1000÷10=136四、用数字卡234和小数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说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说教学准备:课件说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①0.009米=(9)毫米②0.09米=(90)毫米③0.9米=(900)毫米④9米=(9000)毫米1、推导右移规律。
小数点移动典型例题
例1.14400秒是多少小时?
分析1:因为1小时=60分,1分=60秒,14400秒里面有多少个60秒,就是多少分,所求出的分钟数里有多少个60分,就是多少小时。
解法1:1小时=60分,1分=60秒
14400÷60÷60=240÷60=4(小时)
答:14400秒是4小时。
分析2:因为1小时=3600秒,所以14400秒里面有多少个3600秒,就是多少小时。
解法2:1小时=3600秒
14400÷3600=144÷36=4(小时)
所以,14400秒=4小时
例2.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
分析:要把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必须把384400缩小一万倍,即小数点从个位的右下角向左移动四位,省略小数末尾的“0”,再写上计量单位“万千米”。
解: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例3. 4个0.1吨是()吨,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了()倍。
减少了()千克;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就扩大了()倍,增加了()千克。
分析与解答:4个0.1吨是0.4吨,也就是400千克。
把0.4吨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了0.004吨,就缩小了100倍,而0.004吨就是4千克,4千克比400千克减少了400-4=396(千克)。
如果把0.4吨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4吨,扩大了10倍,4吨=4000千克,4000千克比400千克增加了4000-400=3600千克。
由此可见,小数点的位置错一位,有时造成的差别就非常大,真是“失之一毫,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