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的文献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73.25 KB
- 文档页数:3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
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
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
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
《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
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作者:李堃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促进了二战后德国的复兴和腾飞。
现就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浅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含义在于:在政府政策的指导和管理下,在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的制度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实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程度,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说,它兼备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点与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1.市场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德国认为自己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此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2.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这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但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予以调节。
3.具有特殊调控作用的德国联邦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只有联邦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
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独立于联邦政府。
4.完善周密的社会保障体系。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险网络遍布全国。
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给原则,不以政府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5.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战后,为了重建国家,德国议会制定了《基本法》,确定了国家制度的几项基本原则,即民主制、联邦制、福利制国家和法治国家的原则。
《基本法》把建立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论文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论文摘要:二战后,德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迅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究其成功之因,在于德国从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我们应立足自身实际,吸取和借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保障;政府干预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德国现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和发展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同时主张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消除市场缺陷,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公平、效率、发展、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也叫“德国模式”。
它作为一种由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确立了明确的社会市场目标———“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等原则相结合”。
政府在市场中的功能介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之间,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和发展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同时主张宏观调控和干预,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公平、效率、稳定、发展。
2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做法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非常注重社会和谐,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追求利益分配平衡和提高收入水平,力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1)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首先,以立法促进竞争、反对垄断。
德国《基本法》、《反竞争限制法》等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规定了总体经济秩序;其次,运用经济杠杆,扶持中小企业,鼓励竞争。
虽然《反竞争限制法》改善了中小企业的外部条件,但政府还特别制定了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效率的措施,目的是使中小企业能与大型企业有效竞争。
(2)保持适度政府干预。
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国家应对经济生活作适当的调节和干预。
但社会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国家干预完全不同于中央统制经济的国家干预,它主要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体调节,尽量避免直接的行政措施。
Germa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ocial Market Economy--The Influence of Weber's Model on German Social Market Economy 作者: 沈越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2-68页
主题词: 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韦伯;德国民主社会主义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既能保留社会主义传统,又能反映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重大变革的概念.它首先是由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勒德·韦伯于1950年提出来的.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对德国民主社会主义主流经济学家和社会民主党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曾起过重大作用,也是社会民主党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并因上台执政而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演变产生过重要影响.。
认识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经济逆势增长、一支独秀。
这一优异表现并不是偶然所致,而是与其以“竞争秩序”为核心的社会市场经济(Soziale Marktwirtschaft)模式的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中国学术和思想界,这个模式或被解读为介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第三条道路,或被视为福利国家制度,其真正面目逐渐变得模糊。
“德国模式”始于危机。
“二战”结束后,如何应对民众对市场经济普遍持反感态度这一时代挑战,建构一个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从而被全社会广泛接受的经济制度,成为新成立的联邦德国最紧迫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玛克基于秩序自由主义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的市场经济,即“社会市场经济”概念。
米勒-阿尔玛克认为,市场经济在服务共同利益、满足社会正义和个人自由的诉求方面相当有用,但有必要通过政策建立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兼顾经济增长、个人自由和社会安全的“共容性”社会秩序;同时,他又主张经济社会秩序不是既定与一成不变的,而应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在这种实用主义取向的影响下,社会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与各种理念(包括秩序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教义和新教伦理等)“共容”,属于不断演化并保持开放的经济制度。
这样,不同立场持有者可各取所需,并从各自理念出发理解和塑造这一制度。
特别是,“社会”这一定语,可被多样、甚至完全对立地解读。
就此而言,“社会”与“市场”这一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相当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因此,“社会市场经济”被联邦德国第一任经济部长、后又曾担任联邦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借用后,很快被德国社会所普遍接受。
同时,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具体的经济社会模式,其实践也因此持续处于各种力量博弈的张力之中,从而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甚至背离其初始理念的表现形态。
尽管如此,经济政策不应偏离“只有一种市场竞争秩序才有可能提高人民福祉和导向社会公正”这一社会市场经济核心主张,即国家应优先建立和维护市场完全竞争的经济秩序,辅之以必要的过程政策和社会政策。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借鉴征询经验是人们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这一点上,德国是非常有成就的。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可供借鉴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优点和挑战,以及其他国家应对挑战的方法。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被成功地实践了。
这种经济模式具有公平、竞争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制定有利于市场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和保护消费者的法规和政策。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 合理的市场规则德国的市场规则旨在维护自由市场、消费者保护和公平竞争。
这种规则既不会过于限制市场力量,也不会给个人或企业留下太多的差距。
在德国,政府会严格制定和执行有关市场行为的法规,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例如,当一家公司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时,政府就会采取措施,以避免对其他公司的垄断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 德国式的工资协商德国的工资协商模式与其他国家的模式有所不同。
在德国,工资由工会和雇主协商确定。
这种模式确保了有利于工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二者之间的平衡,因为过高的工资增长会导致价格上涨和失业率的增加。
由于此模式需要两个相互信任和尊重彼此意见的组织,因此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工人和雇主之间的长期关系。
3. 创新和可持续性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非常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
德国具有世界最著名的制造业,特别注重优秀产品的研究和发展。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和企业也在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以保护环境和未来的生存条件。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点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其重要的优点:1. 社会公平德国的经济模式非常注重社会公平。
通过法规和政策,德国政府在为市场提供必要的自由和支持的同时,也为最弱势的群体提供保护。
例如,在德国,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被忽视和较薄资产的人能够进入经济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