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自由贸易区 (2)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16
全国四个自贸区的信息介绍
全国有几个自贸区,中国四大自贸区的介绍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这意味着自贸区建设将上一个新台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福建自贸区示意图
福建自贸区包括厦门、平潭和福州三个片区,面积共118.04平方公里。
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自贸区示意图
广东自贸区总面积达到116.2平方公里,包括南沙新区、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
广东主打港澳牌,将建立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体制、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区示意图
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海自贸区示意图
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的获批,亦给上海自贸区带来了新的挑战。
上海自贸区扩区计划于去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复。
根据批复,上海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覆盖范围扩至陆家嘴、张江和金桥地区。
自贸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如何区分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传统的自贸区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自贸区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适用的关税、审批和管理政策灵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就是FTA类型。
另一种自贸区是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中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我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动,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设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图片来源:广西日报保税区: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中国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
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
在自贸试验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
四大自贸区的政策及评价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中国四大自贸区:上海、天津、福建、广东。
其中广东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
(一)上海自贸区政策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发展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一、四大保税区上海自贸区获批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囊括其中。
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
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
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粤津闽自贸区今日挂牌四个自贸区共用一张负面清单2015年04月21日共计71项改革创新任务,外资开放新增18个领域20日,国务院印发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印发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方法。
同一天,国新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上海、福建、天津、广东相关负责人悉数到会,解读自贸区总体方案。
《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了解到,粤津闽三地将在21日上午统一挂牌,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政策说明会,向各界解读推介相关政策。
上海没有挂牌仪式但会召开动员大会。
《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四大自贸试验区方案共计71项改革创新任务,其中上海25项,天津和福建各16项,广东14项,在此基础上还分解出多项细分任务。
从总体方案来看,相比起原有的上海自贸区,四大自贸试验区将新推出多项机制体制创新举措。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新设的自贸试验区复制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金融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等4个领域改革创新,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行政咨询体系、审管分离、审批归口等一些新的做法。
扩展区域之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也进一步增加试点内容。
例如,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天津率先推进租赁业政策制度创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
“我们在前一年半试验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试验内容,比如产业预警、权益保护、信息公开、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等。
”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
与此同时,四大自贸试验区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
据王受文介绍,4个自贸区将实行统一的、更加便利的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制度。
王受文表示,最新发布的负面清单共有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有限制性措施85条,禁止性措施37条。
明显少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现有的139项和第一张负面清单中的190项,分别比2014年版减少17条,比2013年版减少了68条。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分类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英文:Free Trade Zone,FTZ)是指以自由贸易为核心,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减少外贸壁垒、创新金融与法律体制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的特定区域。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为适应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所设立的开放平台。
自贸试验区按照其定位和功能可以分为几个分类,这篇文章将对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分类进行讨论。
1. 转口贸易型自贸试验区转口贸易型自贸试验区是以转口贸易为核心,旨在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国内和国际贸易企业发展经营,促进优化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自贸试验区。
转口贸易型自贸试验区适用于中国作为全球商品贸易中心的地位,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创新,吸引全球贸易企业在中国发展。
2. 高新技术创新型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创新型自贸试验区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为核心,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自贸试验区。
这种自贸试验区通过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非金融型自贸试验区非金融型自贸试验区是以吸引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为核心,旨在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实体经济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自贸试验区。
这种自贸试验区注重推动各类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内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4. 金融创新型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型自贸试验区是以金融开放和创新为核心,旨在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自贸试验区。
这种自贸试验区通过放宽金融业准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发展,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
5. 全方位开放自贸试验区全方位开放自贸试验区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平台,旨在全面提升外贸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水平,推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对外开放的自贸试验区。
【精品】世界六大自由贸易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狭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往往是自由港的延伸。
如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等。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宣布成立。
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十多年来,美、加、墨三国由于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墨西哥的加入,使得NAFTA成为十年来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国际间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迈向经济一体化的疑问,基本得到消除。
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已发展成为囊括了 4.2亿人口和11.4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二、美洲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国迈阿密西半球首脑会议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设想,目的是于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年GDP总值达14万亿美元、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
乐观判断认为,FTAA成立后,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欧盟形成对峙之势。
目前,由于如巴西等拉美国家与美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谈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谈判进度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