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案例库---目录》
- 格式:ppt
- 大小:668.50 KB
- 文档页数:19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美国奥兰治县破产案例目录 2目录 3一、案例介绍 5二、原因分析 5(一)金融衍生产品投机损失是常态 5(二)基金管理人“明星”的风险爱好 5(三)财政基金:金融监管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6三、经验教训 6(一)投资风险大小与杠杆比率成正比 6(二)投机金融衍生产品须作避险规划 7(三)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内部管理 9参考文献案例介绍位于加利福尼亚洲南部的奥兰治县,是美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平均每户年收入4.6万美元(全加州平均年收入为3.6万美元),著名的迪斯尼乐园就位于该县境内。
为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支出的不足,奥兰治县以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的巨额资金、县公共机构和镇政府的行政基金、退休金及公积金等资金创建了县财政投资基金。
至1994年,基金规模达74亿美元,参与单位有187个。
基金管理人鲍勃?西纯出生于1925年,是奥兰治县一位资深的财政员,他通过竞选已连任县司库长达24年之久。
西纯管理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一直居加利福尼亚州同类基金的前列,投资年收益率高达9%,比加州州政府基金高出50%。
仅从1988—1994年的7年间,他的投资基金就增近8倍。
那么,奥兰治县财政基金的巨额亏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必须从投资基金资产组合(Portfolio)的构成说起。
实际上,该投资基金的资产组合包括两大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美国财政部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它与衍生金融产品投资无关。
这些债券的期限大部分在5年或5年以下,购买债券的资金最初来源于市政债券发行收入,但西纯采用了不断地以购入的债券作抵押借入短期贷款,并以之再购入债券的投资策略。
西纯以上述资产作为抵押,向华尔街经纪行借入130亿美元,使投资基金账面金额高达200亿美元。
在中长期债券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这种高杠杆率的投资策略,能够产生巨额的盈利。
但是,如果利率走向与预期相反,就会使基金的短期借贷成本提高,一旦超过其持有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基金就会遭致亏损。
介绍金融风险案例(实用版)目录一、金融风险的概念与重要性二、金融风险案例概述1.短信诈骗案例2.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3.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事件4.信托行业兑付风险事件5.上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事件6.银河证券资管计划集中赎回案例7.中信证券代销信托产品兑付风险案例8.国泰君安赤峰营业部员工涉嫌诈骗事件9.海通证券融资融券未及时平仓案例10.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昌九生化连续跌停案例正文一、金融风险的概念与重要性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金融参与者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二、金融风险案例概述1.短信诈骗案例: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诱导受害人输入个人信息或转账,造成资金损失。
2.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因流动性不足而导致储户挤兑,最终被政府接管。
3.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事件:2008 年 1 月 18 日,法国兴业银行因交易员违规操作而导致巨亏,损失高达 49 亿欧元。
4.信托行业兑付风险事件:2014 年,中诚信托 30 亿元矿产信托兑付风险事件,导致投资者无法按期兑付。
5.上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事件:某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部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客户资产损失。
6.银河证券资管计划集中赎回案例:2018 年,银河证券某资管计划出现大规模集中赎回,公司临时调整净值,引发市场关注。
7.中信证券代销信托产品兑付风险案例:中信证券代销的某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涉及资金数十亿元。
8.国泰君安赤峰营业部员工涉嫌诈骗事件:国泰君安证券赤峰营业部一员工涉嫌诈骗客户资金,被公安机关逮捕。
9.海通证券融资融券未及时平仓案例:海通证券一客户融资融券业务未及时平仓,导致公司损失数百万元。
(金融保险)中国金融风险案例每月精解年月中国金融风险案例每月精解2010年7月号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本期目录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 (3)一、银行需警惕企业“金蝉脱壳”之计 (3)【事件起因】李途纯资产大挪移 (3)【事件发展】花旗遭遇暗算 (4)【深度分析】银行需警惕债务人“金蝉脱壳” (5)【银行支招】银行应加强贷后管理 (5)第二篇:重点案例评析 (7)二、7家商业银行深陷萧山国际资金漩涡 (7)【事件起因】改制之后留下融资黑洞 (7)【事件发展】7银行被卷入 (8)【深度分析】银行应加强抵押物管理和个人委托贷款风险防范 (8)三、存款返现助银行存贷比过关,疯狂揽储之后的深思 (11)【案件现场】竞相加码返现吸引证券大户 (11)【案件深思】匪夷所思的抢存大战 (11)【案件原因】揽储困难的市场原因 (12)【银行支招】深层剖析及后期防范 (13)四、身份证复印件被冒用办贷款,银行遭起诉法院判赔 (14)【案件背景】身份证复印件被冒用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14)【案件结果】法院判银行赔偿损失 (15)【防范措施】银行多方位防范证件冒用、盗用风险 (15)五、建行钱江支行伪造合同收贷案调查:建行参与造假 (16)【事件起因】银行与借款人合谋造假 (17)【事件发展】无辜担保者蒙冤 (17)【深入思考】司法机构的断章取义以及银行的道德风险 (17)【银行支招】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 (18)六、银行行长诈骗客户8000万元炒汇被判无期 (20)【案件详情】行长骗钱炒汇始末 (20)【案件分析】商业银行的“人祸” (21)【案件启示】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21)七、银行提前划拨破产企业贷款被驳回,关注风险与防控 (22)【基本案情】企业破产银行提前资金划拨 (22)【案件分析】划拨不合法 (23)【案件启示】商业银行经验吸取 (25)八、储户90万存款被取走,提前支取业务漏洞凸显 (26)【案件经过】贪便宜至血本无归 (26)【案件结果】银行、个人均为受害者 (26)【风险提示】提前支取业务的操作漏洞 (27)【风险支招】对提前支取业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28)九、苏州一烂尾楼5亿元贷款变形悬疑 (29)【案件回放】两伙伴之间的信贷资金拆借 (29)【案件发展】贷款资金流向高利贷 (30)【深度思考】银行负有不可退却的责任 (30)【银行支招】应加强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 (31)十、地级市公路局欠26亿巨款,遭银行停贷背后的思考 (32)【事件回放】地级市公路局欠下巨款,本金3.5折也无法偿还 (32)【缘由分析】除了公路局自身原因外,还有公路管理体制的弊端 (33)【风险启示】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机构天量放贷背后的思考 (34)十一、信用卡债催收中“软暴力”频发,法院向银行发出司法建议 (36)【案件回放】客户家人安全遭威胁 (36)【原因分析】银行将催债业务外包,而外包公司催债中打“擦边球” (36)【风险提示】催收外包中的“软暴力”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 (37)【防范建议】法院提出司法建议 (39)十二、北京农商行25亿损失继续“未定”,警惕集体土地质押贷款风险 (39)【案件缘由】北京农商行25亿损失的主要原因 (39)【风险警示】集体土地质押贷款风险大 (40)【风险支招】商业银行开展集体土地质押贷款的建议 (41)第三篇:本月金融风险事件快报 (43)十三、银川一市民银行代发的工资在江西省被冒领 (43)十四、银行征信系统出错单身“被已婚”,当事人贷款受阻 (43)十五、银行卡遭复制异地被取19万,技术漏洞示警 (44)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一、银行需警惕企业“金蝉脱壳”之计近年来,太子奶的案件一直跌宕起伏,其中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可谓是太子奶案件中的关键人物。
《金融学》目录第一章金融概述11 金融的定义与范畴12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13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2 货币的职能23 货币的形态演变24 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构成要素25 国际货币体系第三章信用与利息31 信用的含义与形式32 信用工具33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34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作用35 利率的计算方法第四章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42 货币市场43 资本市场4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45 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五章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52 商业银行53 中央银行54 政策性银行55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六章商业银行的业务61 负债业务62 资产业务63 中间业务6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地位7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第八章国际金融81 外汇与汇率82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83 国际收支84 国际储备85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第九章金融风险管理9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特征92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3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94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动力102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与影响103 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与科技111 科技对金融的影响112 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113 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二章行为金融学121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122 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差123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131 金融伦理的内涵与原则132 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133 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
黄达《金融学》课件(带目录)黄达《金融学》课件解析与应用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货币、金融资产与市场运作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黄达教授是我国金融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所著《金融学》教材在学术界和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黄达《金融学》课件进行解析,探讨其在我国金融教育中的应用。
二、黄达《金融学》课件特点1.系统性:黄达《金融学》课件涵盖了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市场运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
2.实践性:课件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3.前瞻性:课件关注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如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体现了金融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4.启发性: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设置问题、案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三、黄达《金融学》课件在我国金融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安排:黄达《金融学》课件为我国金融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2.教学方法创新:课件中的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有助于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能力培养:课件关注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在金融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4.学术研究参考:课件涵盖了金融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黄达《金融学》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结合我国实际:在讲解课件内容时,教师应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理论。
2.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思考:课件中的问题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更新教学内容:金融领域发展迅速,教师应关注课件内容的更新,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
案例—阿里金融发展历程以及详解目录案例—阿里金融发展历程以及详解 (1)一、十年风雨金融路 (2)1、投石问路(2002年-2010年) (2)2、多方探索(2010年-2012年) (3)3、全面起航(2012年-2013年) (4)二、五大板块扬帆起航 (4)1、支付宝(第三方支付) (5)2、阿里小贷(小额信贷) (6)3、众安在线(互联网保险) (7)4、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担保) (8)三、蚂蚁金服 (9)四、以数据和信用为核心的金融平台战略 (11)阿里金融走过的十年历程、布局的五大板块以及未来的发展猜想,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角度全景展示阿里金融的战略布局。
一、十年风雨金融路资金流的顺畅流转是商业得以有序运行的前提,因此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的阿里巴巴在打造了涵盖B2B、B2C以及C2C的强大商务平台之后,金融自然成为其下一个目标,为的是“让天下没有难贷的款”。
到今天为止,阿里金融已经走过了10年多,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0年多的路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投石问路、多方探索和全面起航。
1、投石问路(2002年-2010年)大家都知道数据和信用体系是阿里金融最独特的地方,也是其有望实现爆发的关键。
阿里巴巴数据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诚信通的会员服务,这是阿里巴巴为从事贸易的中小企业推出的会员制网上贸易服务,要求企业在交易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
随后的2004年3月,阿里巴巴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诚信通指数”,通过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会员的信用状况。
这种信用交易的记录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情况,并通过科学的体系来衡量企业的信用状况,具有非常高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这是整个阿里金融运作的重要基础,称得上是阿里金融的最初萌芽。
2003年5月,看到C2C业务潜在需求和商业价值的马云推出了淘宝网[微博],并于当年10月宣布了支付宝[微博]的成立。
金融诈骗案例目录银行诈骗案 (2)7.28太原特大金融诈骗案 (2)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 (2)中信银行10亿票据融资诈骗案 (2)银行诈骗信息“肆虐”磐安 (2)酒鬼内鬼 (3)证券市场诈骗案 (4)重庆证券诈骗案 (4)青海证券诈骗案 (4)兰州证券诈骗案 (4)“新国大”证券诈骗案 (5)民生证券被勒令停开账户半年前员工涉10亿诈骗案 (5)长江证券董事长被查曾被举报父子诈骗8000万港币 (5)互联网金融诈骗案 (6)P2P东方创投被判非法吸储 (6)农行关停P2P接口39亿票据诈骗案殃及池鱼 (6)“广东邦家公司”集资诈骗案 (6)泛亚“日金宝”案件:12月才公布正式立案 (6)e租宝涉嫌非法集资近400亿元:初期立案侦查阶段 (7)银行诈骗案7·28太原特大金融诈骗案2004年,山西太原发生了“7.28特大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1亿元,这让当时山西太原的银行业几乎无一幸免,同时这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
通过警方的调查发现,“7.28”系列金融诈骗案是一帮窃贼通过与银行人员内外勾结,私刻印章、伪造转账支票等手法,将各大银行存款转至其他账户,再以直接提现、转为承兑保证金等形式,骗取巨额资金,组建了一条运作顺畅的“蒸发存款流水线”。
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为2010年12月6日,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引发的案件。
具体为上海全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洁的妻子刘济源涉嫌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和诈骗罪,涉案金额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
由于牵涉多家银行及多个国企高管,又因涉及齐鲁银行的诈骗金额最多,逾70亿元,因此,刘济源案又被称为“齐鲁银行案”。
2012年1月,山东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对涉案的20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立案调查,其中涉及厅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6人、企业管理人员5人”。
2019年金融风险案例1. 中美贸易战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相互加征关税措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股市、汇市和商品市场均受到较大影响,投资者信心受损,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上升。
2. 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系统稳定风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债务问题在2019年持续恶化,引发金融系统稳定风险。
例如,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债券,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事件:2019年,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事件频发。
一些平台运营不规范,资金链断裂,导致投资人无法提现,引发社会不稳定。
例如,某互联网P2P平台宣布倒闭,数十亿资金被冻结,投资人陷入困境。
4. 股票市场操纵案件:2019年,股票市场操纵案件屡有发生。
一些投资者通过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等手段操纵股票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操纵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了威胁。
5. 金融诈骗事件:2019年,金融诈骗事件屡有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冒充银行、支付机构等金融机构,以各种借口骗取他人财物。
这些诈骗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6. 虚拟货币市场波动:2019年,虚拟货币市场波动剧烈。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波动,投资者利益受损。
虚拟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金融风险,同时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市场的关注。
7. 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事件:2019年,一些金融机构因违规操作而引发金融风险。
例如,某银行员工私自操作客户账户,导致大量资金损失。
这种违规操作不仅损害了客户利益,也破坏了金融机构的声誉,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8. 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2019年,一些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黑客通过攻击商家、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取信用卡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或者盗取资金。
这种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对个人和金融机构造成了经济损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2019年金融风险案例1. 中国农业银行违规发放贷款案2019年,中国农业银行因违反贷款审批流程,违规发放贷款给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导致资金流失,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
2. 信托行业风险集中爆发案2019年,中国信托行业出现多起风险集中爆发的事件,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违规经营、信托产品风险过高等问题,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3. 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风险案2019年,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资金运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平台倒闭或无法偿还投资人本金,引发一定的金融风险。
4.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案2019年,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多起内幕交易案件,一些投资者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5. 保险公司违规销售产品案2019年,一些保险公司存在虚假宣传、销售未经审批产品等违规行为,导致投保人权益受损,增加了金融风险。
6. 银行系统信息泄露案2019年,一些银行系统出现信息泄露事件,客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给客户带来财产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信誉和安全性造成了影响。
7. 金融科技公司违规运营案2019年,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违规运营、违法放贷等问题,导致用户资金损失,引发了金融行业的监管关注。
8. 风险投资公司失信违规案2019年,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存在失信违规行为,如挪用资金、高利贷等,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对整个投资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9. 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案2019年,由于一些金融机构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导致贷款违约和逾期风险上升,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10. 外汇市场操纵案2019年,一些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上操纵汇率、价格等行为,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对金融市场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以上是2019年金融风险案例的列举。
这些案例表明,在金融行业中,监管和规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各方应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