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语言的观念性表达——油画作品《寻觅》创作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461.23 KB
- 文档页数:3
一种精神的意象表达——浅评胡朝阳的油画创作作者:洪凌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10期第一次接触胡朝阳的作品,是从《陕北印象》(作于1998 年)开始的。
画布上浓重的黄色基调,简洁、流畅的笔触,几种图式符号的合理叠加,在想象与现实的零接点上,陕北景象凸现而出,真实又确切,像是视觉意象中率真写意的抒情表达。
胡朝阳新近的几幅画作,基本都是以马为题材的油画。
色彩饱和、厚重,在自由挥洒的笔触中,漫溢着自由奔放的黄土气息,将中国式的写意与西方的表现融为一体。
艺术家对于东方本土精神文化有着独特的关照方式和人文情结,这些画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蕴藏着这种时代精神,寓意深远却并不含蓄。
也许有人认为,胡朝阳该是个北方人,或是对于马有特殊的偏好。
然而,看完他所有的作品,你会欣喜地从一面走到另一面。
80、90 年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与波折在胡朝阳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画家艺术创作的时代印痕也正好印证了画家的艺术追求与精神体悟过程。
胡朝阳出身于新中国的建设时期。
那个时候,绘画对于他来说,热爱多于实践,直到80年代,他才真正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80 年代,在中国,也正是油画呈现前所未有的纷繁与活跃的时候。
国门大开,西方各种先进思潮涌入,传统与现代对立并存,这股新鲜血液带来了人们对于东西艺术的深沉思考。
各种学术讲座接踵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
他勤于作画,求知若渴,在半懂不懂的情况下翻看大量哲学书籍,很显然这些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朝阳在大学期间的油画作品题材是风景、静物,色彩艳丽,给人一种阳光、自由、浓烈的感觉。
正如他的性格不拘泥于小节,喜欢无拘无束地表达。
而毕业创作《四月里》,则是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四月里》,唯美而生动,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中一家三口日落而归的情景。
在构图处理上,作者以视觉感受为主体,将人物背向定格于画布前端,力图传达油画材质所具有的魅力,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同样是写实性作品,出现在画家1989 年以前的一系列连环画《雪地里的星星》中,这一时期的题材多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谈油画艺术的语言一、油画及油画语言概述油画是指“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
油画的色彩丰富多彩,主要通过不同色彩的颜料来着色,表现所描绘的对象,具有很强的立体质感。
油画语言是油画的重要表现因素,是画家借助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在感情的工具。
油画语言诉诸于视觉形象,并通过视觉形象表现情感、传达思想,既强调个人的感觉状态,具有情绪上的感染力,又与时代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因此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内涵。
油画的语言表现主要包括光线、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空间、质感等要素,并通过油画技法将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并有所侧重地体现出来。
油画家的创作便是运用一定的油画技法,使用相应的油画材料综合体现油画各项造型要素,表现一定的艺术思想与情感,最终形成特定艺术形象的过程。
油画作品通过油画语言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展现了油画作品的丰富内涵。
油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写实与写意,或具象与抽象,又可以分为表现与象征的不同方式等。
油画语言作为油画创作中的重要部分,被油画家从不同的角度、以各种形式组合来进行创作。
纵观中外优秀油画名作,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油画作品必然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语言表现。
中国现代油画作品正是中国现代油画家对油画艺术进行多方面探索而创作出来的,在油画语言方面体现出其艺术独创性与表现特征。
二、中国现代油画语言表现探析1、独特色彩体系下的画面重构--以夏俊娜油画作品为例在现代社会,人们寻求标新立异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展现个性,艺术表达方式走向个性化,艺术家们也在全方位地探索艺术的各种可能性。
这一趋势表现在油画创作方面,便是油画作品在继承传统与寻求突破方面都展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倾向。
现代油画呈现出一片繁荣之势,美术界一度推崇夏俊娜为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家。
夏俊娜特别注重在绘画表现上的艺术性而非其社会性,她的作品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而是以“架上绘画” 的面貌呈现。
论现阶段新思维油画作品的新写实倾向现阶段的新思维油画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写实倾向,这种趋势在中国油画界尤为明显。
传统的中国油画注重写意和抽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将传统的写实技法与现代的主题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
主题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写实油画主要以风景、花鸟、人物等静物为主题,但是现在的新思维油画作品更加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家们将现代城市、工业化、全球化等主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油画语言。
一些艺术家以城市中的拆迁、老旧工厂、废弃建筑等为题材,表现出了现代都市的变迁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还有一些艺术家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题材,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表现形式更加真实。
传统的写实油画追求形式的简约、夸张和变形,但是现在的新思维油画作品更加注重对形态和色彩的真实表现。
艺术家们追求用更加真实的笔触和更加细腻的色彩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气息。
他们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观察,表现出了更加真实的艺术形象。
一些艺术家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城市中的建筑和人物,用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笔触表现出了真实的城市场景和人物气息;还有一些艺术家以写实的手法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用真实的色彩和形态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传统的写实油画往往以客观的观察和表现为主,情感表达比较单一。
但是现在的新思维油画作品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艺术家们以更加自由、更加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探索人类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流动。
他们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思考。
一些艺术家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的观察和表达,创作出了充满情感和温暖的作品;还有一些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现阶段的新思维油画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写实倾向,这种趋势在中国油画界尤为明显。
新思维油画作品更加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主题更加多元化;表现形式更加真实,艺术家们追求用更加真实的笔触和更加细腻的色彩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气息;情感表达更加丰富,艺术家们以更加自由、更加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探索人类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流动。
论油画的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关系写实性是油画创作中重视客观事物精确描绘的表现手法。
其起源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艺术家通过严谨的透视和解剖学的知识,完美地还原了客观世界的形态和结构。
在写实主义时期,艺术家们借助光影的处理和颜色的运用,将观察到的事物以细腻真实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写实性的油画作品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心理的共鸣,观众往往能够在其中找到对生活的认知。
写实性并非油画创作的唯一追求。
在艺术家们日渐丰富的表现方式中异军突起的就是写意性。
写意性注重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把握,更加注重形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写意性的油画作品往往以形式简练、笔触流畅的方式呈现,它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直接表达对事物审美感受的能力,更在形式和技巧上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写意性的油画作品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观众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和色彩的使用,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形态的意象与情感。
写实性与写意性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目的,灵活运用写实和写意的表现手法。
有时候,写实性的描绘可以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而写意性的处理可以给作品带来情感的深层次,使其更具有思考性和表达性。
在笔触和色彩的运用上,写实和写意的技巧也有着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细致入微的描绘,达到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写意性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形和夸张,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现实生活中,写实性和写意性也并非划分分明,而是相互交织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往往也蕴含着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个人见解和审美感受,而在写意主义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对客观事物的清晰描绘和精准表达。
这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展示了油画创作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广泛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交流的可能性。
写实性和写意性是油画创作中两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特魅力,又可以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西方现代主义油画意象及其启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中国油画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无数的艺术家们不懈的努力奋斗和大胆的创新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为油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意象审美观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国的艺术家们在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交融中,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着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希望在中国画与西方油画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文化以及技法之间的绘画找到可交融的最佳结合点,这就是中国意象油画。
一、中国绘画审美之意象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道:意象,美学范畴。
(1)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2)指艺术形象。
(3)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
言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
(《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八《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意象已成为中国审美观、艺术以及绘画的主要特征表现的特色。
意象,以意为主象为辅,意在传统绘画中标举为气韵.南北朝时期着名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这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理论的指导性纲领。
六法中第一法则就是气韵生动,是物象与自然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标准,也就是意.而第三法则才是应物象形,也就是物象表象的形,这就是象.中国传统绘画推崇的是象外之意: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故立象已尽意,而象可忘也。
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魏。
王弼)。
中国的意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跟儒家与道教的审美是殊途同归的,儒家美学是尽善尽美的情与理的修身美学,道家是心与自然的超然协调的逸情美学。
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
神思》)。
意境是触物生情,逸情生景,借景抒情,咏物寓志。
油画艺术语言表现题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浅析油画艺术承载作品思想情感的物质形式是用它特有的存在形式来表达的。
这种表达形式是以物质实体如由造型因素的各种材质、表现直观的视觉符号——点、线、色块等和艺术家表达的特定思想主题两大部分构成。
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分析油画艺术语言,它所包含的思想主题是真实存在的,并带有其特有的现实性。
说到思想主题,人们往往一下子联想到油画作品的内容。
从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内容并非一切,许多抽象的油画作品,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但它们通过油画艺术语言的物质语言因素:抽象的点、线、面、色块以及材料本身的肌理纹路,反映艺术家内心意识的情感——思想主题。
因而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油画艺术语言的思想主题取决于油画家对待现实的客观态度和反映。
(一)、油画题材与生活的关系油画题材是作品直接表达的对象,它是作者对客观生活有所感动而选取并予以加工的生活材料。
它是作品表达内容的基础,它“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它是“心灵化了的东西”。
油画题材的选择不是盲目的,油画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探索到特定的视觉要素及与思想主题相关联的因素,并在生活积累中逐渐沉淀一些对其有用的题材,作为思想主题的载体,传达其思想情感。
这里我们要弄清楚思想主题容量与油画表现题材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题材可以表现大主题。
毕加索的一生作品无数,《格尔尼卡》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可谓人类所关注的大主题,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厌倦通过他的画面全部展现出来。
作品反映的思想主题与题材之间是一种制约关系,它们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在画家们的艺术实践中,一些处在风格形成期的油画家,常常思考着去反映大主题、大思想,构思往往陷入痛苦的蜕变之中,如何沟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找到恰当的物质媒介。
因而,苦恼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包含着作者与社会意义的共性的一面。
制约画家选取题材的因素很多,其中题材的真实性、现实性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因素。
在当代艺术中,写实油画作品的风格是不同的,一些写实油画的整体内容是和谐、统一的,也有一些内容形成了对比。
写实油画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需要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受,还需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识,通过人物造型、色彩等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重视素描,掌握人体基本构型在写实油画人物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形似是基础,创作者需要掌握人体基本构型。
在人体形体塑造时,素描和色彩都是重要的手段,而素描是实现形似的主要手段,在写实油画中的意义重大,能够再现事物的概貌与特征。
油画人物肖像创作中,创作者应使用素描正确描绘物体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如,在油画作品《晚钟》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的素描基础坚实,整体稳定感很强;杨飞云的作品《红色的张力》,人物造型严谨,笔触非常精细,具有西方古典绘画要素,构图比较简单,创作者采用静态的方式凸显了人物精神和宁静的背景。
写实油画人物的创作,并不是单纯地模仿事物,也不是随意想象绘制,而是要求创作者结合现实情况感受,进而将感受融入作品。
我国的绘画创作,多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
绘画创作就是将客观与主观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创作者的情感,而不是简单地重现事物。
如,尼古拉 费欣的创作《妮娜》是在写生中完成的,创作者在油画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在表现人物头发时,创作者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为了展现头发蓬松感,采用了反复揉扫的方式;衣服的刻画技巧更加高超,采用了简单数笔塑造衣物。
部分经典油画,不在于绘画的逼真程度,而是对人物的再创造,即赋予人物情感,充分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写实油画人物肖像作品中还有一类模特肖像作品,创作者通过与模特的交流感受创作对象的精神面貌。
创作者在写生中能够通过与人交流快速分析人物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如,忻东旺的《处境》,画中人物腹部变化很多,这是因为模特已经怀孕,因此通过腹部的变化体现创作者对新生命的想象。
现场写生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其限制了创作者和模特的表现能力,对创作者要求较高。
油画创作的语言表现探析油画语言,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正应从多方面,以各种不同的形态被画家充分释放与展现,其目的就是表现画家心中的“艺术品”。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画家作品的解读,本人认为,油画艺术创作的语言表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光影表现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画法,即利用光影的层次来表现客观的立体感、深度或三维度。
卡拉瓦乔大胆处理光线,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局、突出戏剧性主题的重要手段,在油画《召唤圣马太》中,首先映入观者眼帘的就是画面中那束集中又强烈的光线。
同时期受卡拉瓦乔影响最大的伦勃朗一生画了不少自画像,这些油画很有个性,画面经过许多的提炼和加工,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突出主体。
17世纪还有一位用光表现的画家,维米尔以微妙的光影变化,通过对阴影和高光的运用,营造出和谐、优雅、静谧的生活气息,赋予了光影神奇的表现力。
发展到19世纪,光影观念深入人心,印象主义画派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作为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生色彩学。
20世纪至今出现了众多的思潮或流派,它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与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
画家们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光影表现因素作为一种语言手段不自觉地融入到画面中。
二、色彩表现无论在任何时期,色彩都是油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
照相术发明以前,几乎所有画家想要表现的终极目的是模仿与再现自然。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绘画艺术中色彩的功能在于增强绘画的真实感,这可以说是色彩的天然功能,尽管不是色彩的唯一功能。
安格尔是传统绘画艺术的佼佼者,《瓦尔平松的浴女》中,画家从这个美妙的女子背部看到了使他激动的东西,那就是微妙的色调变化,半明半暗的光色在女子柔嫩的背部微妙变化着,浮动着。
照相术发明以后,写实性绘画艺术向主观表现和形式方面转化,印象主义可以说是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主义绘画的分水岭,它反对照相机式的模仿自然以及古典学院派贵族化的美学观念,“为了色彩去画一个主题,而不是为了主体本身”,这就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宗旨。
浅析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特征意象油画是一种以意象为表现形式的绘画艺机。
在意象油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形象、符号、颜色和线条的处理,表现出自己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具有独特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浅析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的特征。
第一,意象油画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在意象油画中,艺术家经常使用丰富的符号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符号和象征往往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潜意识的表达来体现。
一朵花、一只鸟、一条小路等等都可能成为艺术家表达内心情感和抒发思想的象征物。
这种象征的表现方式常常是隐喻性的,需要观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感悟来理解。
意象油画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情感化。
在意象油画中,艺术家往往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夸张和变形,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情感。
这种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意象油画更具有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特色,也更容易触动观者的情感共鸣。
梵高的《星夜》就是一幅典型的意象油画作品,画中的星空和城市夜景都经过了梵高独特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意象油画具有多重的意义和解读空间。
由于意象油画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来表现,观者在面对意象油画时,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空间。
同一幅作品可能会被不同的观者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这也增加了意象油画的艺术魅力。
观者可以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共鸣和精神寄托,这种多重的意义和解读空间也正是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之一。
意象油画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意象油画中,艺术家常常通过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的运用,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这种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使得意象油画作品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意象油画作品面前,观者常常会感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情感冲击,这正是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特征之一。
浅析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特征
意象油画是一种以形象符号、图案和色彩为表现手段的绘画艺术形式,它以具象的形式表现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意象油画具有自由、抽象、表现、象形化、形式华丽等特征,下面将对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进行浅析。
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之一是形式自由。
相比于传统的写实绘画,意象油画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抽象,它不受客观事物的束缚,允许艺术家通过主观表现来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追求,以自由、非传统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绘画形式上的约束,展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还包括抽象性。
意象油画常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画面中的形象和图案并不是以完全真实的形态呈现,而是通过艺术家主观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来加以抽象、简化和夸张。
抽象性的表现形式使得意象油画更具有审美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更富有想象力和深度,给观者留下更多的联想空间和思考空间。
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还包括丰富的象形符号。
富有意象性是意象油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家常常在画面中运用各种象形符号来代表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这些象形符号既可以是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符号,也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的象形符号,通过这些象形符号的运用,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和诠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特征还包括形式的华丽。
意象油画往往具有较为华丽、丰富的形式感,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都经过了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张力。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的处理和组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引人入胜。
论油画的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关系作者:邹定仁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写实性与写意性是油画的两种表达方式,并且,两种表达方式都以其特有的特点通过油画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写实性和写意性以两种不一样的风格诠释出作者的绘画思路,不同的绘画语言也为油画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因此,本文便针对油画的写实性和写意性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
关键词:油画;写实性;写意性;关系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42-01一、油画的写实性与写意性概念的论述首先,我们从油画的写实性和写意性展开论述,只有分别悟出了写实性和写意性的概念,才能更好的判断出写实性和写意性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为中国油画艺术的进步贡献出更多的经验与动力。
在想到写实性的概念时,在作者个人的理解当中,对于写实性的认知便是讲求一个“像”字,通过油画创作者以最为真实的创作手法来进行优化创作,并且将这种真实感反应给观赏油画的人,使其仿佛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油画的写实性。
油画的写实性更像是油画创作者对于自己内心对事物(物品、景物)的诸多理解,并且运用巧妙的构思和画笔展示到画布之上,最终反映在油画作品当中的一种形式来进行创作;而油画的写意性,则是表现了创作者在作画时的心境,其不同与写实性的真实性,更像是一种飘渺的存在,是创作者的一种想法、内心所迸发出的一种感情。
与此同时,在观赏者进行观赏时,也需要用心与油画进行交流,以能参悟到油画创作者在创作油画时内心的所想所感。
油画的写实性更加注重油画的整休结构,而油画的写意性则讲求随意性,对于油画整体的严谨性则不是非常看重。
二、对于油画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对比在油画创作当中,我们这样形容写实性和写意性,在这里作者引用英国著名文豪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的一句话“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这句话深刻的表明了,想要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思想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都是离不开语言的辅助的。
中国美术家创作评述CHI NE SE ARTI ST S Commen ts078中国美术ART IN CH IN A中西艺术的冲突与融合几乎是20世纪萦绕中国艺术家的一个恒久的课题,在我看来,这既是一种文化挑战,也是一种文化机遇。
因为就艺术课题而言,也许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民族的艺术家会像中国艺术家这样,在可以开放性地认识世界的同时,又拥有如此丰厚的本土艺术传统,这种背景既为他们的艺术提供了双向资源,也为他们在这两种艺寻找油画语言的东方性——读鸥洋油画近作文黄专术上有所超越创造了可能性。
油画家鸥洋的创作为中西艺术冲突与融合的历程提供了独特的经验,她力图在东方写意性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抽象性传统之间寻找到一种适合个人表达的方式;而在我看来,她也的确找到了这样一种式。
鸥洋称自己是一个“重感性”的艺术家,但这既不表明她是一个崇尚“表现主义”的艺术家,鸥洋1937年生于湖北,祖籍江西。
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20世纪60年代起活跃于画坛,早期作品倾向写实。
1985年师从法籍著名画家赵无极后开始探索『东方意象』油画语言,将中国『文人画』趣味与西方印象派光色、现代形式感结合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
也不表明她是一个没有艺术问题的艺术家;恰恰相反,她常常提到赵无极这位善于在东方写意性传统与西方抽象性传统之间制造个人语言的艺术家对她的影响,从更深的角度看,赵无极的艺术在西方画坛的成功也就是20世纪初林风眠所倡导的“调和东西艺术”的学术目标的成功。
这一目标的特征在于将东艺术的传统资源和西现代艺术资源进创作评述中国美术家2010年第1期总第1期079行历史性的嫁接,力图创造出一种既具东方底蕴又不乏现代性的共时性的艺术样式。
客观地讲,与潘天寿的东西方艺术“拉开距离”的方案和徐悲鸿“采用西法”的方案比较,这种“调和”方案无疑具有更大的艺术难度和风险性,因为它要求的不是表面化的形式实验,而是两种历史性文化底蕴的共时性的理性组合。
130《名家名作》·评论探索俞晓夫近年的多组历史题材创作是一条独有的道路,绕过了功利主义的歌功颂扬,是一种在历史里的个人意识的穿梭交互。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世界是复杂的,理论上的种种区划、分析,是为了帮助而不是去束缚对艺术品的观赏和研究。
”[1]深入研究俞晓夫先生的绘画作品,有利于对其个人油画风格的延伸以及对历史、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20世纪50年代初冬生于上海的俞晓夫,和其他所有50年代的新生命一样,诞生在焕然一新、万物复苏的时代。
对艺术真挚热情的他投身于美术事业,在艰难万险中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自己。
俞晓夫的油画作品中那独特的朦胧却真实的历史感悟以及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让观者仿佛穿越时光,沉浸于过去的岁月之中,每一幅作品都展现出他对历史的细腻触碰,将人们带入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
他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种写实主义的突破以及人文意识的探讨,使得写实主义领域再焕生机。
俞晓夫在绘画语言上的抒发和感知在中国画坛有着重要地位,研究其作品背后的详细技法和画面的安排是一项具体的工作。
学习俞晓夫的绘画技法仅是一方面,其个人看待世界的方法和长期以来积累的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俞晓夫油画语言分析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认为,现实世界和画中的世界是两个世界,画中的世界可以不完全符合真实的世界,但画中的世界依然是可以被感知的[2]。
在俞晓夫的油画作品中总是如同一种缥缈的梦境一般使观者们徘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当然,研究俞晓夫时追本溯源不难看出世界美术历程上大师的影子。
在众多影响俞晓夫的画家和画派当中,他提及了伦勃朗、柯尔尼留·巴巴、苏联画风、室内画派等。
研究这些直接影响到他的画家和画派,可以进一步发掘俞晓夫的风格特点,重点分析关联度较高的画风和画派,可以加深对俞晓夫油画语言的认识。
(一)俞晓夫与柯尔尼留·巴巴从俞晓夫前中期油画作品中的技法可以明显看出柯尔尼留·巴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