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0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考核题库1. 肝功能不全是指()[单选题] *A.肝物质代谢障碍B.肝胆汁代谢障碍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D.肝激素代谢障碍E.肝脏生物转化功能障碍2.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有()*A.生物性因素(病毒感染,细菌真菌性肝脓肿,阿米巴,吸虫线虫绦虫)*B.药物及肝毒性物质(酒精,黄曲霉素,亚硝酸盐,毒蕈)*C.免疫性因素(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D.营养性因素*E.遗传性因素(肝豆状核变性)*3. 肝功能不全的诱因()*A.上消化道出血*B.感染*C.碱中毒*D.服用镇静剂*E.熬夜4. 肝功能不全时导致代谢障碍不会表现出()[单选题] *A.低糖血症B.低蛋白血症C.低钾血症D.低钠血症E.低胰岛素血症*5. 肝功能不全导致糖代谢障碍的机制有()*A.肝细胞大量死亡导致糖原储备减少*B.受损肝细胞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肝糖原转化障碍*C.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功能降低,导致胰岛素增多*D.肌糖原储备减少E.胰岛功能亢进6. 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单选题] *A.肝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结合胆红素障碍C.肝排泄胆红素障碍D.肝合成胆红素障碍*E.肝转运胆红素障碍7. 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肝素产生增多B.凝血因子产生减少*C.血小板产生减少D.毛细血管壁受损害E.纤溶酶产生过多8. 下列关于肝性腹水的发病机制是()*A.门脉高压*B.钠水潴留*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不足*E.低钾血症9.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容易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单选题]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紊乱10. 肝性脑病的概念是()[单选题] *A.肝功能不全所致的精神障碍B.肝功能不全所致的昏迷C.肝功能不全所致的脑部疾病D.肝功能不全所致的脑水肿E.肝功能不全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11. 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 *A.胆汁分泌减少B.蛋白质摄入减少C.肠道细菌受抑制D.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E.肠道内pH小于5.0*12. 肠道内氨的来源有()*A.肠道内蛋白质经消化过程产生氨基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生成氨*B.经尿素的肠-肝循环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在细菌作用下产生氨*C.胃肠运动减弱D.胃肠道出血E.糖类摄入增多13. 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原因是()[单选题] *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尿素合成障碍*C.不能以酰胺形式储存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D.谷氨酸和成障碍E.丙氨酸合成障碍14. 肝脏功能受损时导致血氨升高的机制是()*A.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未经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肠道潴留*B.肠道细菌活跃,释放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C.尿素排除减少,尿素弥散入肠道增多*D.上消化道出血造成肠道蛋白质增多*E.肾小管腔内氢离子浓度减少,铵根生成减少,氨气弥散入血增加*F.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躁动不安,肌肉活动增强,肌肉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产氨增多*15. 肝性脑病时,脑内乙酰胆碱的变化是由于()[单选题] *A.肝合成胆碱酯酶减少而使乙酰胆碱分解减少B.血氨升高抑制乙酰胆碱合成*C.血氨使乙酰胆碱分解加快D.由于肝合成乙酰辅酶A增多而使乙酰胆碱生成增多E.乙酰胆碱的合成减少和分解减少并存而含量正常16. 氨中毒时脑内可发生()[单选题] *A.谷氨酸升高,乙酰胆碱升高,氨基丁酸升高,谷氨酰胺升高B.谷氨酸升高,乙酰胆碱降低,氨基丁酸升高,谷氨酰胺降低C.谷氨酸降低,乙酰胆碱降低,氨基丁酸升高,谷氨酰胺升高*D.谷氨酸升高,乙酰胆碱升高,氨基丁酸升高,谷氨酰胺降低E.谷氨酸降低,乙酰胆碱升高,氨基丁酸降低,谷氨酰胺升高17. 氨对脑内能量代谢的影像中,下列哪项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单选题] *A.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B.谷氨酸与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C.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D.丙酮酸氧化脱羧E.糖酵解加强18. 在氨中毒中下列哪一项属耗能过程()[单选题] *A.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B.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E.氨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19. 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三羧酸循环障碍*B.糖酵解障碍C.脂肪氧化障碍D.酮体利用障碍E.氨基酸利用障碍20. 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移的影响是()[单选题] *A.细胞内钾增多B.细胞内钾缺乏*C.细胞内钠离子增多D.细胞内钠缺乏E.细胞内钙增多21. 肝性脑病发病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单选题] *A.苯乙胺醇和酪胺B.苯乙醇胺和多巴胺C.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D.苯乙醇胺和苯乙胺E.苯乙醇胺和苯胺22.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单选题] *A.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C.干扰神经细胞膜钠泵的活性D.使脑内氨基丁酸增多E.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减少23.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的肝性脑病的机制是()[单选题]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出后电位C.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弱*D.促进血浆氨基酸失衡E.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24. 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单选题] *A.大脑皮质B.小脑C.下丘脑D.间脑E.脑干网状结构*25. 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单选题] *A.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D.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支链氨基酸增多*E.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6. 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单选题] *A.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B.支链氨基酸浓度升高C.ATP减少D.假性神经递质增多*E.真性神经递质增多27. 氨基丁酸的毒性作用是()[单选题] *A.引起氯离子内流增多*B.引起钾离子内流增多C.引起钠离子内流增多D.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多E.引起镁离子内流增多28. 临床上应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依据是()[单选题] *A.氨中毒学说*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氨基酸失衡学说D.GABA学说E.综合学说29. 肝性脑病的诱因有()*A.氨的负荷增加(外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输血内源性肝肾综合征,低钾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便秘,感染)*B.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高碳酸血症,脂肪酸,饮酒)*C.脑敏感性增高(止痛,麻醉,镇静,氯化铵等药物,感染,电解质紊乱,缺氧)*D.十二指肠溃疡E.慢性胃溃疡30. 肝性脑病患者服用抗生素的目的是()[单选题] *A.防治肠胃感染B.防止腹腔积液感染C.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D.预防肝胆系统感染E.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31.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降低主要是由于()[单选题] *A.肝对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灭活作用减弱*B.肝对皮质激素灭活作用减弱C.肝对肾上腺素灭活作用减弱D.肝对甲状腺素灭活作用减弱E.肝对甲状旁腺激素灭活作用减弱32. 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妥当的()[单选题] *A.静脉滴注谷氨酸钠B.给予足量碱性药物*C.补充葡糖糖D.补充钾盐E.给予左旋多巴33. 肝功能障碍时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之比可降至()[单选题] *A.0.6-0.8B.0.6-0.9C.0.6-1.2*D.0.6-1.0E.0.6-1.134.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单选题] *A.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B.支链氨基酸利用增多*C.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D.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E.芳香族氨基酸清除减少35. 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不发生()[单选题] *A.谷氨酸减少B.乙酰胆碱减少C.氨基丁酸增多D.谷氨酰胺增多E.5-羟色胺减少*36. 肝肾综合征是指()[单选题] *A.假性肾衰竭B.真性肾衰竭C.继发于严重肝病的肾衰竭*D.功能性肾衰竭E.器质性肾衰竭37. 肝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单选题] *A.肾血管收缩B.肾血栓形成*C.肾血流量减少D.肾小管坏死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8. 肝肾综合征时体内有()[单选题] *A.PGE2增多B.TXA2减少C.假性神经递质减少D.内毒素增多*E.激肽增多39. 肝肾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有()*A.外周血管扩张*B.肾动脉收缩及肾血流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D.肾小球损伤E.肾小管损伤40. HRS患者的肾血管收缩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腹水减少血量,肝硬化周围血液扩张)*B.RAAS激活*C.ADH释放*D.前列腺素,白三烯,内皮素增高*E.内毒素增高*41. 严重肝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A.肝内糖原合成障碍*B.肝脏糖异生障碍*C.肝内糖原储备减少*D.糖摄入减少E.糖利用增多42. 肝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现自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数目减少*C.纤溶功能亢进*D.发生DIC*E.毛细血管壁受损害43. 肝性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A.门静脉高压*B.低蛋白血症*C.内毒素血症D.合并肝肾综合征*E.醛固酮分泌增多*44. 肝功能不全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镁血症C.低钠血症*D.低钙血症E.低磷血症45. 血氨升高可以影响下列哪些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A.乙酰胆碱*B.谷氨酸*C.氨基丁酸*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46.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B.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减少*C.苯乙醇胺生成增多D.使脑内氨基丁酸增多*E.羟苯乙醇胺生成增多47. 血氨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是因为()*A.使脑组织ATP减少*B.引起神经元变性C.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D.使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E.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48.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B.干扰多巴胺的功能*C.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D.干扰氨基丁酸的功能E.干扰谷氨酸的功能49. 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酪胺B.苯乙胺C.苯乙醇胺*D.羟苯乙醇胺*E.氨基丁酸50. 肝性脑病的诱因有()*A.碱中毒*B.消化道出血*C.感染*D.高蛋白饮食*E.高糖饮食51.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A.儿茶酚胺增多*B.血管紧张素增高*C.假性神经递质蓄积*D.氨基丁酸蓄积E.内毒素血症*。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障碍的概念。
♦掌握肝枯否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不平衡学说和GABA 学说。
♦熟悉肝细胞损害所致代谢障碍的类型和机制。
♦熟悉肝性腹水的发生机制。
♦熟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了解肝窦内皮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的关系。
♦了解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了解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肝实质细胞是指A.枯否细胞B.星形细胞C.肝细胞D.内皮细胞E.Pit细胞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糖代谢障碍B.电解质代谢紊乱C.胆汁分泌障碍D.内毒素清除障碍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B.内毒素清除减少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D.穿孔素合成减少E.胶原合成障碍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失去脂肪滴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收缩能力增强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B.胰岛素灭活减少C.激素灭活减少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E.醛固酮灭活减少8.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结构破坏下丘脑结构破坏大脑网状结构破坏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TP产生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15.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分泌功能障碍肝脏解毒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肝脏代谢功能障碍16.肝功能障碍包括A.肝性腹水B.胆汁排泄障碍C.胆汁分泌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以上都是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E.以上都是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E.肝癌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酪胺多巴胺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酪胺多巴胺和苯乙醇胺苯乙胺和苯乙醇胺酪胺和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干扰三羧酸循环干扰糖酵解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1~1.52~2.53~3.54~4.55~5.5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 羟苯乙醇胺增多C. 乙酰胆碱增多D.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 多巴胺增多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缺氧应用镇静剂感染电解质紊乱以上都是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引起失血性休克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胃肠道感染预防肝胆系统感染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防止腹水感染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输入谷氨酸钠给予碱性药物输入葡萄糖补充钾盐给予左旋多巴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产生活性氧产生TNF释放组织因子清除内毒素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内皮素增多内毒素血症B型题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氨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琥珀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与胆碱生成乙酰胆碱1.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的反应是2.在氨的代谢中属于耗能过程的反应是A. 5-羟色胺B. 组胺C. 多巴胺D. 苯丙胺E. 去甲肾上腺素3.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4.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硫醇5-羟色胺苯乙醇胺苯乙胺吲哚和甲基吲哚5.色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6.能产生肝臭的物质是7.苯丙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肌肉组织胃肠道肾脏肝脏神经组织8.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9.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结构正常B.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结构正常C.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坏死D.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坏死E.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坏死10.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11.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A. 肝豆状核变性B . 阿米巴肝脓肿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 脂肪肝E. 肝吸虫病12.主要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13.主要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肝枯否细胞肝星形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14.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15.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X型题1.引起肝性腹水的全身性因素包括门脉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淋巴循环障碍心房钠尿肽减少2.肝功能障碍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钠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激素代谢紊乱表现为A.雌激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C.醛固酮增多D.抗利尿激素减少4.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出现A.精神错乱B.嗜睡C.扑翼样震颤D.昏迷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是A.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B.α-酮戊二酸减少C.NADH消耗过多D.ATP消耗过多6.肝星形细胞被活化表现为A.脂肪滴增多B.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C.蛋白合成旺盛D.合成大量Ⅳ型胶原7.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产生活性氧增多B.产生大量TNFC.产生IL-10增多D.启动凝血系统8.关于GABA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B.GABA可在肝脏代谢C.GABA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GABA可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9.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可引起脑内A.苯乙胺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5-羟色胺增多D.苯乙醇胺增多二、名词解释1. hepatic insufficiency2. hepatic failure3. hepatic encephalopathy4. false neurotransmitter5. hepatorenal syndrome三、填空题1. 肝性腹水发生的局部因素是、、和。
肝脏病理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9)1.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2.急性肝功能衰竭3.慢性肝功能衰竭4.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5.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6.急性暴发型肝性脑病7.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8.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9.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二)单项选择题(1~28)1、肝功能不全是指;A、出现黄疸B、出现低血糖症C、出现低白蛋白血症D、存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证据E、发生肝病后出现其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2、由肝功能障碍本身引起出血和止血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A、血管壁结构出现异常B、血小板数减少C、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出现异常D、合成的凝血和抗凝因子减少和功能异常E、与同时存在以上病理因素有关3、发生慢性肝功能不全最常见于:A、肝癌B、重症肝炎C、严重药物中毒D、血吸虫病E、门脉性肝硬化4、与肝性脑病基本概念要点不相符合的是:A、存在急或慢性肝脏疾病的现病史B、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损伤的证据C、存在精神和/或神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D、严重者出现昏迷E、肝功能改善时脑病可随之得到控制或恢复5、下述哪一种不属于内源性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特征?A、发病无明显诱因B、大多在以往无肝性脑病发作史C、患者血氨明显增高D、发病急,进展迅速多数E、病情危重,主要表现为昏迷,死亡率高6、外源性肝性脑病是指:A、肝硬化出现门-体分流后出现的脑病B、同时患有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出现的脑病C、急性暴发性肝衰引起的脑病D、由肝癌脑转移引起的脑病E、由肝炎病毒侵袭脑组织引起的脑病7、关于外源性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通常无诱因B、精神、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可有明显不同C、多数患者血氨可高于正常D、可伴有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E、反复发作史8、肝硬化病人使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为: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过度活动使肌肉组织产氨过多D、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多E、抗菌素的应用使肠道细菌活动减弱9、严重肝病时控制蛋白饮食主要是为了:A、使病人减轻消化系统负担B、促进肝功能的恢复C、避免发生精神、神经症状D、减少肝-肾综合症发生的可能性E、与以上各方面都有关10、碱中毒时,当原尿PH增高,可使:A、NH4+随尿排出↓;NH3吸收入血↑B、NH4+随尿排出↑;NH3吸收入血↓C、NH4+随尿排出↑;NH3吸收入血↑D、NH4+随尿排出↓;NH3吸收入血↓E、NH4+随尿排出和NH3吸收入血都正常11、碱中毒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中NH3↓,NH4+↑B、血液中NH3↑,NH4+↓C、血液中NH3↑,NH4+↑D、血液中NH3↓,NH4+↓E、血液中NH3早期↑,NH4+晚期↑1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引起失血性休克B、脑组织缺血缺氧C、肠道细菌作用下产氨增多D、血液中苯乙醇氨和羟苯乙醇氨增多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13、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最主要的关键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B、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C、脑内乙酰胆碱产生过多D、使脑干网状结构活动异常E、使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减弱14、血氨升高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过程的直接结果是:A、使γ-氨基丁酸增多B、使谷氨酸消耗增加C、使谷氨酰胺生成增多D、使乙酰胆碱生成减少E、使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15、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下列哪项能增加能量消耗?A、氨与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B、谷氨酸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过程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的结果E、氨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作用的结果16、脑内氨明显增多使正常神经递质的生成平衡受影响时,与哪一种递质无关?A、谷氨酸B、谷氨酰胺C、乙酰胆碱D、去甲肾上腺素E、γ-氨基丁酸17、在“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多巴胺和苯乙醇胺D、酪胺和羟苯乙醇胺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18、在“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催化底物生成假性神经递质的酶是:A、特异性β-羟化酶B、非特异性β-羟化酶C、特异性氨基转移酶D、非特异性氨基转移酶E、以上都不是19、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阻碍三羧酸循环C、抑制糖酵解D、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功能E、促进γ-氨基丁酸的生成20、在“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与血浆氨基酸失衡有关的激素变化是:A、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增高B、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C、血浆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水平增高D、血浆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增高E、血浆生长素水平增高21、肝性脑病时,血中BCAA浓度降低的机制是:A、BCAA合成蛋白质B、BCAA经肠道排出C、BCAA经肾排出D、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BCAA增多E、BCAA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增多22、肝性脑病时,AAA入脑增多是由于:A、血脑屏障破坏B、血脑屏障的中性氨基酸载体增多C、血液中BCAA/AAA比值明显降低D、血液中BCAA/AAA比值明显增高E、脑内谷氨酸减少23、色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A、对抗去甲肾上腺素B、对抗乙酰胆碱C、抑制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D、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E、转变为5-HT并增强对中枢的抑制作用24、在肝性脑病时,下列哪一项与短链脂肪酸的毒性作用无关?A、抑制氧化磷酸化反应B、干扰神经后电位C、增强氨的毒性效应D、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E、产生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25下述何种不属于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A、消化道出血B、高蛋白饮食C、进食较多糖类食物D、便秘E、短时间内大量放腹水26.肝性脑病是:A.继发于严重肝疾病的一种CNS器质性疾病;B.严重肝脏功能障碍时患者发生的神经精神异常的综合症;C.血氨增高使CNS功能和结构受损的结果;D.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的结果;E.以上都不对。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肝功能不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肝功能不全呢,简单说就是肝脏这个器官正常功能受到损害了。
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本来它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工作,像解毒、合成蛋白质、代谢物质等,可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疾病、中毒之类的,这些功能干不好了或者干不了了,这就是肝功能不全。
②重要程度:在病理生理学里可重要了。
肝脏在身体里可是个大忙人,它要是出现问题,身体其他器官也会跟着乱套。
很多疾病的发展和对人体的影响都得靠对肝功能不全的了解去解释。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肝脏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有个了解,比如说知道肝脏有哪些细胞,这些细胞平常都负责干什么事儿。
如果不知道正常的肝脏工作流程,那肝功能不全的时候你就很难理解到底哪些环节出问题了。
④应用价值:从实际应用来讲,医生诊断肝病患者病情的时候就得从肝功能不全这个角度去思考。
比如说一个人面色发黄,那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到是不是肝功能不全,影响了胆红素代谢才变黄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病理生理学里,肝功能不全是介于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脏严重疾病(像肝衰竭)之间的一个状态。
可以说它是从肝脏有点小毛病到病得很严重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很多知识都有关系,像生物化学里肝脏的代谢过程,还有病理学里肝脏疾病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比如说,和黄疸的知识点联系紧密,肝功能不全很可能会引起黄疸。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因为肝脏功能特别复杂,涉及好多化学反应和物质转运,要搞清楚哪个功能不全了,是怎么个不全法,不是那么容易。
- 关键点:要重点弄明白肝功能受损后主要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怎么受影响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
经常会出病例分析题,让你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肝功能不全。
- 考查方式:可能会问肝功能不全患者某个化验指标为什么会不正常,或者给个临床表现问你可能是肝功能不全影响了哪个环节。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肝功能不全不仅仅只是肝功能下降那么简单。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B ・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C 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 E .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 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 D •最后阶段可岀现昏迷B .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C .精神错乱 E •发病早期就岀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常称肝昏迷[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 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岀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岀现嗜睡、 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 •氨中毒学说B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 . Y -氨基丁酸学说E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C ・综合学说 [答案] C [题解]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 析。
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0.304 , 0.385 , 03临床)A •胃肠运动增强 D ・脂肪摄入减少B .胃肠道岀血E .糖类摄入增多1 •肝功能不全是指A •肝脏分泌功能障碍B ・肝脏合成功能障碍C 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 C[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 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B.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C. 凝血障碍 [答案] E[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岀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岀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第十三至十七章)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熟悉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熟悉心功能不全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熟悉心功能不全时的代谢与功能的变化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心力衰竭最具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C.心输出降低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E.体循环静脉淤血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严重贫血C.心肌梗死D.脚气病(VitB1缺乏)E.动-静脉瘘3.下列哪项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A.肌纤维长度增加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C.心腔扩大D.室壁增厚不明显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4.下列哪个肌节长度收缩力最大()A.1.8μmB.2.0μmC.2.2μmD.2.4μmE.2.6μm5.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ATP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坏死C.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D.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6.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A.甲状腺功能亢进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C.心肌顺应性降低D.心室僵硬度加大E.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严重贫血C.心肌炎D.心肌梗死E.高血压病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A.肺动脉高压B.肺动脉栓塞C.室间隔缺损D.心肌炎E.肺动脉瓣狭窄9.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力衰竭不会发生()A.心率加快B.肺水肿C.心肌肥大D.血压下降E.皮肤苍白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A.心肌梗死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C.脚气病D.高血压病E.严重贫血1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增加血容量起代偿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心B.肝C.脾D.肺E.肾12.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A.肌钙蛋白活性下降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C.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D.肌浆网Ca2+储存量下降E.Ca2+内流障碍13.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ATP生成减少B.心肌细胞死亡C.酸中毒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1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A.肌纤维变粗B.室壁增厚C.心腔无明显扩大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1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冠心病B.心肌炎C.二尖瓣狭窄D.甲状腺功能亢进E.主动脉瓣狭窄16.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A.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下肢水肿D.肝肿大压痛E.颈静脉怒张17.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A.心率加快B.心肌肥大C.肌源性扩张D.红细胞增多E.血流重分布18.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A.皮肤苍白B.脉压变小C.端坐呼吸D.尿少E.嗜睡19.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C.降低心脏后负荷D.降低心脏前负荷E.控制水肿20.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A.红细胞增多B.血流重分布C.紧张源性扩张D.肌红蛋白增加E.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二、问答题1.试述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肝功能衰竭是指:( )A.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化C.肝细胞广泛坏死D.肝脏疾病并发昏迷E.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答案:E2.肝性脑病的概念是:( )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答案:E3.急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 )A.严重肝功能障碍的肝硬变B.门脉侧支循环的肝硬变C.广泛门脉侧支循环的肝硬变D.外科门一体分流术后的肝硬变8E.暴发性病毒性肝炎答案:E4.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尿素合成障碍C.不能以酰胺形式储存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D.谷氨酸合成障碍E.丙氨酸合成障碍答案:B5.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是:()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脂肪摄入减少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答案:B6.严重肝病时下列哪一种激素灭活不受影响()A.雌激素B.胰岛素C.皮质激素D.甲状腺激素E.抗利尿激素答案:D7.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答案:C8.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引起失血性休克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答案:B9.在氨中毒中下列哪一项属耗能过程A.氨与小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B.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E.氨抑制卜氨基丁酸转氨酶10.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C.阻碍三羧酸循环D.抑制糖酵解E.引起碱中毒答案:B11.色氨酸在肝性脑病中的主要作用: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B.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C.转变成5一羟色胺D.对抗多巴胺E.对抗乙酰胆碱答案:C12.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D.多巴胺和苯乙醇胺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答案:E13.肝性脑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A.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B.y一氨基丁酸减少C.乙酰胆碱减少D.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减少E.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答案:E1 4.丫一氨基丁酸使下列哪种离子向神经元内流而使其呈超极化状态? A.Na+B.K+C.Ca2+D.HC03一E.Cl一答案:E15.旰性脑病时,血浆内γ一氨基丁酸(GABA)水平升高的机制是:A.突触前神经元囊泡释放GABA增多B.肝脏清除GABA减少C.GABA不能穿过血脑屏障D.脑内GABA储存减少E.来自肠道的GABA增多答案:B16.肝性脑病的综合学说认为氨引起脑病的重要作用是:A.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AAA增多B.继发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BCAA减少C.增加脑内芳香族氨基酸,生成假性神经递质,抑制真性神经递质D.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E.以上均是E17.引起肝性脑病的神经毒质,除氨和假性神经递质外还有:A.蛋氨酸B.色氨酸C.酪氨酸D.谷氨酸E.硫醇、短链脂肪酸答案:E18.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用:A.含有高浓度酪氨酸的营养液B.含有低浓度蛋氨酸的混合溶液C.含有高浓度支链氨基酸的营养液D.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E.偏酸性的生理溶液答案:C19.应用左旋多巴可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其机制是:A:降低血氨B:入脑后可形成正常神经递质C:促进氨的清除D: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脑组织答案:B20.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的肝肾综合征的主要机制是:A.肾小管坏死B.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C.肾单位缺失D.肾小球滤过率减少E.胆红素对肾脏的毒性作用答案:D21.肝功能衰竭时不会直接引起:A.凝血功能障碍B.物质代谢障碍C.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D.肾功能障碍E.心力衰竭答案:E22.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A.可以是急性或慢性B.患者都有昏迷C.可以是复发性D.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E.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的诱因答案:B23.肝性脑病时,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主要不是通过:A.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B.改变脑内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C.引起呼吸性碱中毒D.抑制神经细胞膜Na+一K+一ATP酶活性E.增加脑内假性神经递质答案:C24.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A.出血B.黄疸C.神经精神症状D.Pa02降低E.氮质血症答案:D25.下列哪项不是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特点?A.只见于急性重症肝炎B.肾血流量明显减少C.肾小管功能未受损D.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E.常有低血容量答案:A26.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静脉点滴谷氨酸钠B.给予足量碱性药物C.补充葡萄糖D.补充钾盐E.给予左旋多巴答案:B27.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C.精神错乱D.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常称肝昏迷答案:E28.严重肝病时出现生物转化增多的是A.氨B.胺类C.酚类D.卜氨基丁酸E.以上都不是答案:EB型题(1~3题)A.降低血氨B.增加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C.纠正氨基酸失衡D.降低血中GABA水平E.增加神经细胞膜Na+一K+一ATP酶活性1.肝性脑病用L一多巴治疗的直接作用是:答案:B2.肝性脑病用复方氨基酸溶液治疗的直接作用是:答案:C3.肝性脑病用乳果糖治疗的直接作用是:答案:A(4~6题)A.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障碍B.抑制神经细胞膜上Na+一K+一ATP酶活性C.使神经元呈超极化状态D.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E.抑制脑细胞呼吸4.氨中毒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环节是:答案:B5.GABA引起脑病的作用环节主要是:答案:C6.缺氧诱发肝性脑病的作用环节是:答案:D(7~9题)A.感染B.酗酒C.便秘D.腹腔放液E.镇静剂、麻醉剂使用不当7.可使肠内毒性物质生成吸收增多,诱发肝性脑病:答案:C8.可导致组织蛋白分解增强、氨生成增多,诱发肝性脑病:答案:A9.可引起门脉血管扩张、肝组织缺血加重,诱发肝性脑病:答案:D(1 0~11题)A.肌肉组织B.肾脏C.肝脏D.肠道上皮细胞E.神经组织10.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答案:C11.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答案:A12.清除血中硫醇的主要器官组织是:答案:CC型题(1~2题)A.抑制酪氨酸羟化酶B.抑制多巴胺p羟化酶C.两者皆可D.两者皆否1.羟苯乙醇胺:答案:C2.苯丙氨酸:答案:A(3~4题)A.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加B.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C.两者皆可D.两者皆否3.血浆氨基酸失衡可导致:答案:C4.血氨增高可导致:答案:C(5~6题)A.消化道出血B.利尿剂使用不当C.两者皆可D.两者皆否5.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可由于:答案:C6.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可由于:答案:D(7~10题)A.兴奋性神经递质B.抑制性神经递质C.两者皆是D.两者皆否7.谷氨酰胺是:答案:B8.乙酰胆碱是:答案:A9.苯乙醇胺是:答案:D10.5一羟色胺是:答案:B二、名词解释1.氨中毒学说:答: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导致血氨水平增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2.肝功能不全:答: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包括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此种综合征称之为肝功能不全.3.细胞低渗性低钠血症答:在严重竖堡旦眭疾病时,由于长期营菱不良使细胞分解代谢增强,因钾释放致细胞内低渗,这时细胞外钠进入细胞内而引起低钠血症,称为细胞低渗性低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一、A型题1.肝功能不全是指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E.肝细胞广泛坏死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答案] C[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3.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 D.免疫功能障碍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E.胃泌素灭活障碍C.凝血障碍[答案] E[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
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 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 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B.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 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C.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 D.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 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C.精神错乱常称肝昏迷[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氨中毒学说 D.γ-氨基丁酸学说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C.综合学说[答案] C[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0.304,0.385,03临床)A.胃肠运动增强 D.脂肪摄入减少B.胃肠道出血 E.糖类摄入增多C.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答案] B[题解] 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是氨的生成增多和清除功能下降所致。
肝硬化病人常因门脉高压而引起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蠕动和分泌减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肠道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可分解食物蛋白和尿素,使血氨生成增多。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障碍,氨的清除不足。
肝硬化病人伴消化道大出血时,可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氨的生成;大失血尚可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减少氨的清除。
18.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D.谷氨酸合成障碍B.尿素合成障碍 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C.乙酰胆碱合成障碍[答案] B[题解] 正常人体内主要依靠肝脏的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清除氨。
门静脉血氨浓度比体循环氨浓度高数十倍,但只要肝功能健全,都能及时被肝脏清除而不会引起血氨升高。
所以肝病时血氨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鸟氨酸循环障碍而不能合成尿素。
虽然人体还可通过皮肤和肺的蒸发及大小便排出极少量氨,肾脏还能以NH4+形式排出氨,但其量都很小,因而不是引起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
19.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D.刺激神经细胞膜兴奋B.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多 E.使NADH增加C.使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答案] A[题解] 氨对脑组织的主要毒性作用为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2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C.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答案] C[题解] 病理解剖证明,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组织无明显形态学变化,大量临床资料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严重肝脏疾病时的物质代谢障碍和肝脏不能解毒有关。
按照氨中毒学说提供的资料,血氨升高能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脑内能量产生减少是神经精神活动发生紊乱的基础。
21.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A.鸟氨酸循环障碍 B.三羧酸循环障碍C.磷酸肌酸分解障碍 E.氧化磷酸化障碍D.脂肪氧化障碍[答案] B[题解] 脑组织氨含量增加,可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减少,三羧酸循环减慢,能量产生减少。
此外,氨可抑制焦磷酸硫胺素的形成,而后者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因而氨中毒能使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过程发生障碍,从而也使三羧酸循环减慢,能量产生减少。
22.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A.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B.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C.糖酵解增强D.丙酮酸氧化脱羧E.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答案] A[题解] 氨与α-酮成二酸结合能降低血和组织中氨含量,这个反应消耗还原型辅酶I,可使呼吸链中的递氢过程发生障碍。
26.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不发生A.谷氨酸减少 D.谷氨酰胺增多B.乙酰胆碱减少E.5-羟色胺减少C.γ-氨基丁酸增多[答案] E[题解] 脑内氨增多可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增多。
由于谷氨酰胺自脑外逸,促进色氨酸进入脑内,其结果是脑内5-羟色胺生成增多。
27.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造成A.细胞内钾增多 D.细胞内钙减少B.细胞内钾缺乏 E.细胞内钙增多C.细胞内钠增多[答案] B[题解] 氨对脑的另一毒性作用为氨可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离子运转,使脑细胞外的氨与钾竞争Na+-K+泵而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内K+缺乏,使神经元的膜电位降低和兴奋过程不能正常进行。
28.下列哪一种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A.去甲肾上腺素 D.谷氨酸B.多巴胺 E.γ-氨基丁酸C.肾上腺素[答案] C[题解] 肾上腺素不是真性神经递质,其余均是。
30.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 D.多巴胺和苯乙醇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答案] E[题解]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是假性神经递质。
31.假性神经递质羟苯乙醇胺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化学结构相似?A.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B.乙酰胆碱 E.谷氨酰胺C.去甲肾上腺素[答案] C[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
32.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 D.抑制糖酵解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E.引起碱中毒C.阻碍三羧酸循环[答案] B[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神经细胞的正常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极为相似,因此能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被神经细胞摄取、贮存和释放而干扰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肝性脑病。
33.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A.大脑皮质 D.间脑B.小脑 E.脑干网状结构C.丘脑[答案] E[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部位,已发现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
34.5-羟色胺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 D.替代多巴胺B.对抗多巴胺 E.替代去甲肾上腺素C.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答案] E[题解] 5-羟色胺在肝性脑病中能替代去甲肾上腺素,被儿茶酚胺神经元摄取。
5-羟色胺也是一种假性神经递质。
36.肝性脑病病人血液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A.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D.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支链氨基酸增多E.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答案] D[题解] 严重肝脏疾患时,肝脏对于许多激素如对胰岛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可使血液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能增加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和利用支链氨基酸,而使支链氨基酸在血浆中含量降低。
37.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A.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D.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B.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 E.芳香族氨基酸利用减少C.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答案] D[题解] 芳香族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在体内可被转化为酪氨酸,这两种氨基酸仅在肝脏内才能氧化脱氨或经转氨基而被作用分解。
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内酪氨酸、苯丙氨酸因分解减少而含量明显升高。
3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A.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 D.假性神经递质增多B.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加 E.真性神经递质增多C.ATP减少[答案] D[题解] 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苯丙氨酸、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这是因为这些氨基酸的分解过程只在肝内进行,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便在血内大量滞留,并有许多芳香族氨基酸分子进入脑细胞,当神经细胞内酪氨酸浓度升高时,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较低,因此酪氨酸代谢就不能像正常那样先羟化为二羟基苯丙氨酸,而是先脱羧形成酪胺,而后经β-羟化酶作用形成羟苯乙醇胺,发挥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39.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A.血氨浓度增加 D.血硫醇含量增多B.芳香族脂肪酸增加E.血支链氨基酸减少C.血脑屏障破坏[答案] E[题解] 在生理性pH条件下,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都是不电离的氨基酸,它们由同一载体转运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因此,在它们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过程中,必然相互竞争同一载体。
肝性脑病时,血液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增多,芳香族氨基酸与载体结合量增多,进入脑组织的量也多。
42.肝性脑病时血浆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升高的机制是A.突触前神经元囊泡释放GABA增多 D.脑内GABA储存减少B.肝脏清除GABA减少 E.来自肠道的GABA增多C.GABA不能穿过血脑屏障[答案] B[题解] 肝功能衰竭时,肝脏不能代谢清除肠源性GABA,使血浆中GABA浓度增高,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内。
44.下述哪一物质不是促进肝性脑病发生的神经毒质?A.硫醇 D.酚类B.胺类 E.多巴胺C.短链脂肪酸[答案] E[题解] 硫醇、胺类、短链脂肪酸和酚类等全部为神经毒质,均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而多巴胺是中枢的正常神经递质。
45.肝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肾血管收缩 D.肾小管坏死B.肾血栓形成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肾血流减少[答案] B[题解] 肝性肾衰竭的发生在上述诸因素中除血栓形成不存在外,其余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