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二)
- 格式:ppt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19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涉及第107页至第109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
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小明想将这块地毯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他们运用画图策略。
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的地毯,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小正方形。
3. 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讨论如何通过画图来找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4. 讲解例题:我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何找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列出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答案。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小明想将这块长方形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请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检验答案。
2.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逆推法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2. 提问:你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二、探究(10分钟)1. 出示例题: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小明有10元钱,书的价格是8元。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0 - 8 = 2,小明还剩2元钱。
4. 检验答案:小明有10元钱,买书花了8元,确实还剩2元钱,答案正确。
三、实践(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小华有15元钱,他想买一支铅笔和一本练习本,铅笔的价格是3元,练习本的价格是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独立完成练习题。
3.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教师点评,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拓展(5分钟)1. 出示拓展题:小刚有20元钱,他想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和一个玩具,铅笔的价格是3元,练习本的价格是5元,玩具的价格是10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等。
3.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教师点评,总结各种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检验答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和列表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于画图法和列表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法和列表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法和列表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实例演示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画图法和列表法的运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策略。
3.练习法: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策略,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问题和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和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策略。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运用画图法和列表法。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策略。
教案标题:5.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 掌握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培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和小华一共做了35个风车,小明做了20个,小华做了多少个?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芳和小丽一共做了52个花环,小芳做了30个,小丽做了多少个?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问题。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图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第5.2节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教学设计:谈话:同学们,小明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一次冒险途中啊遇到了阻碍,需要他答题闯关成功,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他很苦恼,你们能帮帮他吗?生:能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第一关:根据问题填空:1/9(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生:一本笔记多少元?(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
(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第一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
下面进行第二关,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2)已知每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不可以。
(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师:你们会解答吗?生:…….2某10=20(元)2/9(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 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教案内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复习了数与代数2章节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包括代数法、图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理解和运用式与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2. 讲解与演示:我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并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与拓展:我将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并尝试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
2. 请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代数法或图解法解决,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方面有一定的掌握,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应用。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或两种策略,缺乏对多种策略的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在这一策略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策略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探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如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一些常用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深化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挑战性又有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5年多的学习,6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问题解决策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方法不灵活,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已学的策略,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已学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问题情境,设计好引导性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他们一共有8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策略”和“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化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问题解决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准备教学PPT。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二个问题案例: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呈现第三个问题案例:有一个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有一个不规则图形,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